一種暗挖風道內的大直徑盾構接收和始發井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盾構接收和始發井,具體涉及一種暗挖風道內的大直徑盾構接收和始發井,屬于軌道交通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地鐵區間隧道和車站均采用大直徑盾構掘進,一次形成單洞雙線隧道,車站在盾構隧道基礎上進行擴挖,這種施工方法及工程籌劃能較好解決目前常規的地鐵工程籌劃所遇到的困難。但是采用這種工程籌劃方式一般都要求在盾構到達車站前完成車站兩端的風道結構施工,具備接收盾構或提供盾構穿越的條件。
[0003]由于風道為暗挖大斷面高邊墻結構,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施工,如果受地面拆迀、管線改移等因素制約,風井及風道結構可能在盾構到達前不能完成結構施工,盾構只能放慢掘進速度或等待,影響盾構施工效率和“洞通目標”的實現,并且車站主體結構的擴挖施工工期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0004]因此,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創新的暗挖風道內的大直徑盾構接收和始發井,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所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暗挖風道內的大直徑盾構接收和始發井,其為在尚未完成風道全部結構施工的風道內提供大直徑盾構接收與始發的條件。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暗挖風道內的大直徑盾構接收和始發井,其包括風道上部環梁、支護結構、底板、側墻結構、側墻環梁以及風道下部環梁;其中,所述風道上部環梁設置在支護結構的上部;所述支護結構內形成大盾構接收與始發井;所述風道下部環梁設置在支護結構的底部;所述側墻環梁設置在支護結構的兩側;所述側墻結構位于側墻環梁的外側;所述底板位于風道下部環梁的底部。
[0007]本實用新型的暗挖風道內的大直徑盾構接收和始發井進一步為:所述支護結構采用格柵噴射混凝土支護結構,格柵棉!距為50cm?75cm。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暗挖風道內的大直徑盾構接收和始發井能實現“當車站端頭的風道結構在大直徑盾構到達前不能按期完成施工的情況下,先完成盾構穿越風道部位的土方開挖與加強環梁結構澆筑,形成盾構接收與始發井,讓盾構先行穿越”的目的,不需要降低盾構掘進速度或停機等待。確保盾構掘進不受車站風道施工的制約;整個工程籌劃以區間隧道為主線,能盡早實現“洞通”的目標。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施工本實用新型的步驟I)的施工圖。
[0010]圖2-1是施工本實用新型的步驟2)的施工圖。
[0011]圖2-2是圖2沿A-A的剖面圖。
[0012]圖3-1是施工本實用新型的步驟3)的施工圖。
[0013]圖3-2是圖2沿B-B的剖面圖。
[0014]圖4是施工本實用新型的步驟4)的施工圖。
[0015]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暗挖風道內的大直徑盾構接收和始發井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請參閱說明書附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暗挖風道內的大直徑盾構接收和始發井,其由風道上部環梁10、支護結構11、底板13、側墻結構14、側墻環梁15以及風道下部環梁16等幾部分構成。
[0017]其中,所述風道上部環梁10設置在支護結構11的上部。
[0018]所述支護結構10內形成大盾構接收與始發井12,該支護結構10采用格柵噴射混凝土支護結構,格柵枯?距為50cm?75cm
[0019]所述風道下部環梁16設置在支護結構11的底部。所述側墻環梁15設置在支護結構10的兩側。
[0020]所述側墻結構14位于側墻環梁15的外側。所述底板13位于風道下部環梁16的底部。
[0021]本實用新型的暗挖風道內的大直徑盾構接收和始發井的具體施工步驟如下:
[0022]I),如圖1所示,盾構到達前對盾構進出風道I兩側的土體進行注漿加固2,提高土體的自穩能力,可采用地面注漿和小導洞內注漿相結合的方法,注漿加固的范圍和注漿后的土體強度指標應在考慮盾構穿越工況的荷載條件下通過計算確定。
[0023]2),如圖2所示,以豎井3作為施工通道,對馬頭門部位的土體進行注漿加固后在豎井側壁開馬頭門,馬頭門部位的三榀格柵密排。通過豎井開挖風道兩側的小導洞4,兩個小導洞之間應保持不低于5m的距離,小導洞采用短臺階法開挖,留核心土,每次開挖的步距為0.75m,每循環開挖前應對拱部土體采用超前小導管進行注漿加固,注漿漿液采用水泥漿,若地層含水,應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
[0024]3),如圖3所示,導洞貫通后施工風道兩側小導洞4內的灌注粧5及粧頂冠梁6,灌注粧5可采用機械成孔或人工挖孔的方式,機械成孔的灌注粧直徑一般為800_,人工挖孔的灌注粧直徑一般為100mm或1200mm。然后開挖風道中導洞9 土方并施做拱部初期支護7和拱部內襯結構8,中導洞采用短臺階法開挖,并留核心土,根據拱頂和地面沉降監測結果,必要時在中導洞內設置臨時豎向支撐和臨時仰拱。在中導洞9開挖前,應對中導洞拱部土體采用超前深孔注漿或超前小導管注漿進行加固。
[0025]4),如圖4所示,施作大直徑盾構進出洞部位的風道上部環梁結構10。
[0026]5),如圖5所示,在風道內向下開挖大直徑盾構通過風道部位的土方,采用逆作法施工大盾構接收與始發井11,接收與始發井在盾構進出洞部位利用洞內灌注粧作為支護結構12,其余兩側采用格柵噴射混凝土支護型式,格柵榀距為50cm?75cm,土方開挖至井底設計標高后,施作底板13、側墻結構14以及側墻環梁15和下部環梁16。在大直徑盾構進出洞的周圍環梁上架設鋼支撐,鋼支撐通過環梁支承在進出洞部位的灌注粧上。
[0027]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創作,凡在本創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作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暗挖風道內的大直徑盾構接收和始發井,其特征在于:包括風道上部環梁、支護結構、底板、側墻結構、側墻環梁以及風道下部環梁;其中,所述風道上部環梁設置在支護結構的上部;于所述支護結構內形成大盾構接收與始發井;所述風道下部環梁設置在支護結構的底部;所述側墻環梁設置在支護結構的兩側;所述側墻結構位于側墻環梁的外側;所述底板位于風道下部環梁的底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風道內的大直徑盾構接收和始發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護結構采用格柵噴射混凝土支護結構,格柵棉!距為50cm?75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暗挖風道內的大直徑盾構接收和始發井,其包括風道上部環梁、支護結構、底板、側墻結構、側墻環梁以及風道下部環梁;其中,所述風道上部環梁設置在支護結構的上部;于所述支護結構內形成大盾構接收與始發井;所述風道下部環梁設置在支護結構的底部;所述側墻環梁設置在支護結構的兩側;所述側墻結構位于側墻環梁的外側;所述底板位于風道下部環梁的底部。本實用新型的暗挖風道內的大直徑盾構接收和始發井能實現“當車站端頭的風道結構在大直徑盾構到達前不能按期完成施工的情況下,先完成盾構穿越風道部位的土方開挖與加強環梁結構澆筑,形成盾構接收與始發井,讓盾構先行穿越”的目的,不需要降低盾構掘進速度或停機等待。
【IPC分類】E21D9-00, E21D9-14, E21D11-10
【公開號】CN204457784
【申請號】CN201520080067
【發明人】汪波, 宮本福, 李宏安, 薛彥, 李建軍, 楊冬梅, 黃齊武, 張麗麗, 孫文龍, 李會, 李志強, 趙新生, 張全利, 白郁明, 蘆榮海, 杜海巍, 興丘慧
【申請人】北京市政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8日
【申請日】2015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