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煤礦井下多功能鏟運機輔助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煤礦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無軌輔助運輸方式在我國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特別是在大中型煤炭企業,已日漸成為材料、人員運輸及井下作業的主要形式。其中,煤礦井下多功能鏟運機是煤礦無軌輔助運輸系統中不可或缺的設備之一。
[0003]隨著煤炭企業對機械化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就必須配備更多種類設備以滿足井下不同工作的要求,井下多功能鏟運機的出現很大程度的解決了上述需求,從而提高設備使用單位的生產效率,有效地減少了煤礦企業的設備種類和人員配置。但是,由于多功能鏟運機工作連桿機構布置方式的局限,目前仍無法實現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與多功能鏟運機的其他工作機構無縫互換,限制了多功能鏟運機的應用范圍。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鏟運機無法實現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與多功能鏟運機的其他工作機構無縫互換的問題,提供一種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
[0005]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包括截面為L型的鏟取平臺、設置在鏟取平臺內側的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機構、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傾卸油缸連接銷和提升臂連接銷,鏟取平臺外側的上部設有傾卸油缸連接銷,鏟取平臺外側的下部設有提升臂連接銷,鏟取平臺外側的中部設有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上設有纜繩,纜繩的一端穿過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機構與吊鉤連接。鏟取平臺通過傾卸油缸連接銷與傾卸油缸連接;鏟取平臺通過提升臂連接銷組成與提升臂連接,實現該平臺的提升和下降、傾卸和掘起以及牽引、捆綁功能。
[0006]所述的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包括用于與鏟取平臺固定連接的側支撐板、纏繞有纜繩的小半徑滾筒、側向布置的傳動減速箱和集成有回轉減速器、POS1-STOP型反拖自鎖裝置的驅動控制單元,小半徑滾筒與傳動減速箱連接,傳動減速箱與驅動控制單元連接。多功能鏟運機為驅動單元提供動力,再將動力傳遞給包含主動輪、惰輪、從動輪的側向布置傳動減速箱,從動輪帶動小半徑滾筒旋轉,滾筒卷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芳綸材料的纜繩實現牽引力的輸出。
[0007]所述的傳動減速箱包括主動輪、惰輪和從動輪,主動輪與惰輪連接,惰輪與從動輪連接。
[0008]所述的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機構包括中間設有開口的安裝支架、長托輥軸、短托輥軸和滾套,長托輥軸以安裝支架為支點固定,短托輥軸以長托輥軸為支點固定,長托輥軸和短托輥軸上均套有滾套。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機構實現了導纜口為同平面布置的正方形出口,減小了該機構的結構尺寸以滿足鏟取平臺整體結構,滾套可以在托輥軸上自由旋轉,從而減小纜繩由于牽引偏轉而引起的割損,延長纜繩使用壽命。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首次將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配備到多功能鏟運機上,解決了【背景技術】中提到的多功能鏟運機無法實現牽引、鏟取功能的問題,拓展了鏟運機的功能和應用范圍,從而提高設備使用單位的生產效率,有效地減少了煤礦企業的設備種類和人員配置。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可以對煤礦井下相應噸位的設備和物料進行牽弓丨、捆綁、鏟取和搬運等作業,而且與鏟運機其他工作機構可以實現無縫互換,使得多功能鏟運機成為煤礦井下理想的作業設備,可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井下工作面的機械化程度山型結構的牽引裝置由于其傳動路線為U型,極大的縮小了牽引裝置的結構尺寸,使得集成于適應多功能鏟運機的鏟取平臺成為可能;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四個托輥均布置在同一平面內,結構尺寸小,滾托纜繩時無死角和空間位差,保證纜繩不會被設備本身任何部位割損和卡滯。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平臺后部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平臺前部結構示意圖;
[0012]圖3為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3]圖4為驅動控制單元結構剖視圖;
[0014]圖5為側向布置傳動減速器剖視圖;
[0015]圖6為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結構示意圖;
[0016]圖7為長托輥軸結構示意圖;
[0017]圖8為短托輥軸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1-鏟取平臺,2-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3-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機構,4-傾卸油缸連接銷,5-提升臂連接銷,6-驅動控制單位,7-側向布置傳動減速箱,8-小半徑滾筒,9-側支撐板,10-纜繩,11-支撐梁,12-POS1-STOP型反拖自鎖裝置,13-回轉減速器,14-主動輪,15-惰輪,16-從動輪,17-安裝支架,18-長托輥軸,19-短托輥軸,20-滾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圖1、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一種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包括截面為L型的鏟取平臺1、設置在鏟取平臺I內側的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機構3、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2、傾卸油缸連接銷4和提升臂連接銷5,鏟取平臺I外側的上部設有傾卸油缸連接銷4,鏟取平臺I外側的下部設有提升臂連接銷5,鏟取平臺I外側的中部設有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2,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2上設有纜繩10,纜繩10的一端穿過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機構3與吊鉤連接。纜繩10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綸材料。
[0020]該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以煤礦井下多功能鏟運機為載體,鏟運機的液壓系統為其鏟取動作和傾卸提供動力,多功能鏟運機的傾卸油缸和提升臂分別與平臺的傾卸油缸連接銷、提升臂連接銷連接,鏟運機提升臂上提和下落時帶動鏟取平臺上升和舉升,傾卸油缸伸出和回收時帶動平臺的傾卸和鏟取。
[0021]所述的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2包括用于與鏟取平臺I固定連接的側支撐板9、纏繞有纜繩10的小半徑滾筒8、側向布置的傳動減速箱7和集成有回轉減速器13、POS1-STOP型反拖自鎖裝置12的驅動控制單元6,小半徑滾筒8與傳動減速箱7連接,傳動減速箱7與驅動控制單元6連接。
[0022]所述的傳動減速箱7包括主動輪14、惰輪15和從動輪16,主動輪14與惰輪15連接,惰輪15與從動輪16連接。
[0023]如圖6所示,所述的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機構3包括中間設有開口的安裝支架17、長托輥軸18、短托輥軸19和滾套20,長托輥軸18以安裝支架17為支點固定,短托輥軸19以長托輥軸18為支點固定,長托輥軸18和短托輥軸19上均套有滾套20。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結構示意圖。本機構由安裝支架、長托輥軸、短托輥軸、滾套及固定螺栓組成,各零件相互支撐、互為承載,最大程度的減小了該機構的尺寸,便于集成于鏟取平臺上,而且結構設計巧妙、拆裝方便、便于維護。
[0024]圖3所示,為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結構示意圖。多功能鏟運機為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的驅動單元提供動力,再將動力傳遞給包含主動輪、惰輪、從動輪的側向布置傳動減速箱,從動輪帶動小半徑滾筒旋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綸材料纜繩作為牽引裝置的執行元件由小半徑滾筒的正、反旋向控制纜繩的伸出和牽引,再通過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機構保證纜繩牽引偏轉物體時不會產生割損和卡滯。
[0025]圖4所示,為本發明的驅動控制單元。動力通過回轉減速器進行第一次減速增扭,POS1-STOP型反拖自鎖裝置用于防止驅動控制單元不主動動作時被外力拖拽而轉動,整體結構采用串聯方式連接,具有安全性好、結構簡單、幾何尺寸小、傳動力矩大等特點。
[0026]圖5所示,為側向布置傳動減速箱結構示意圖。該減速箱的側向布置是實現牽引裝置U型結構布置的基礎,減小了牽引裝置的外形尺寸,使得該牽引裝置可以集成于鏟取平臺上。
【主權項】
1.一種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為L型的鏟取平臺(1)、設置在鏟取平臺(I)內側的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機構(3)、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2)、傾卸油缸連接銷(4)和提升臂連接銷(5),鏟取平臺(I)外側的上部設有傾卸油缸連接銷(4),鏟取平臺(1)外側的下部設有提升臂連接銷(5),鏟取平臺(I)外側的中部設有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2),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2)上設有纜繩(10),纜繩(10)的一端穿過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機構(3)與吊鉤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2)包括用于與鏟取平臺(I)固定連接的側支撐板(9)、纏繞有纜繩(10)的小半徑滾筒(8)、側向布置的傳動減速箱(7)和集成有回轉減速器(13)、POS1-STOP型反拖自鎖裝置(12)的驅動控制單元(6),小半徑滾筒(8)與傳動減速箱(7)連接,傳動減速箱(7)與驅動控制單元(6 )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機構(3 )包括中間設有開口的安裝支架(17 )、長托輥軸(18 )、短托輥軸(19 )和滾套(20),長托輥軸(18)以安裝支架(17)為支點固定,短托輥軸(19)以長托輥軸(18)為支點固定,長托輥軸(18 )和短托輥軸(19 )上均套有滾套(20 )。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減速箱(7 )包括主動輪(14)、惰輪(15 )和從動輪(16 ),主動輪(14)與惰輪(15 )連接,惰輪(15 )與從動輪(16)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煤礦井下多功能鏟運機輔助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解決了鏟運機無法實現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與多功能鏟運機的其他工作機構無縫互換的問題,一種自帶牽引功能的鏟取平臺,包括截面為L型的鏟取平臺、設置在鏟取平臺內側的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機構、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傾卸油缸連接銷和提升臂連接銷,鏟取平臺外側的上部設有傾卸油缸連接銷,鏟取平臺外側的下部設有提升臂連接銷,鏟取平臺外側的中部設有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U型結構的牽引裝置上設有纜繩,纜繩的一端穿過同平面正方形導纜口機構與吊鉤連接。
【IPC分類】E21C35-20
【公開號】CN204371339
【申請號】CN201420710198
【發明人】潘成杰, 李文軍, 韓霏, 郝明銳, 馬鳳蘋, 劉文濤, 趙遠, 何景強, 任肖利, 郝志軍
【申請人】中國煤炭科工集團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西天地煤機裝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3日
【申請日】2014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