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
【背景技術】
[0002]常見的噴射混凝土作業,由自卸車將噴射混凝土料卸在噴漿機旁,由人工用鐵鍬將噴射混凝土料送入噴漿機喂料口,從而進行噴射混凝土作業。一臺PZ-7D噴漿機在正常工作狀態下需要3名工人不停的向噴漿機中上料,按2m—循環計算,一般開挖方量在SOm3?10m 3的斷面,需要3臺噴漿機作業,噴射時間大于4小時。在此種工作環境下,工人一般能持續工作1.5小時左右,完成一次作業,工人需要休息I?2次。此類噴射混凝土的方法,需要人數較多且工人勞動強度大,持續時間長,效率較低,人工成本高,并且噴射混凝土時粉塵對人體危害較大,并且由于上述原因,造成工人不愿意從事該類工作,用工難的冋題。
[0003]隨著隧道施工工藝的改進,噴漿車或噴漿機械手在該類作業中漸漸地開始應用,但是由于此種機械體型較大,靈活性能差,設備昂貴,對操作人員技能要求高的缺點,至今未能在隧道噴射混凝土作業中得到廣泛推廣。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人力及設備的成本均比較低,省時又省力,可減少工人安全隱患,也可解決用工難問題的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包括噴漿機本體,還包括型鋼臺架和料斗,所述噴漿機本體安裝在型鋼臺架上,所述型鋼臺架和料斗之間設置有千斤頂和支撐柱,所述千斤頂一端與型鋼臺架連接,另一端與料斗連接,所述料斗的底面和出料口分別設置附著式振動棒,所述料斗的出料口設置于噴漿機本體上方,所述支撐柱一端與型鋼臺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料斗的出料口鉸接。
[0007]進一步地,所述千斤頂包括底座和可伸縮桿部,所述底座安裝于型鋼臺架,所述可伸縮桿部一端與底座鉸接,另一端與料斗鉸接。料斗可通過油壓千斤頂升降,根據噴漿機需料速度和料斗中噴漿料的量,通過控制料斗提升的角度,控制上料速度。
[0008]進一步地,所述型鋼臺架上還設置有用于千斤頂升降和附著式振動棒振動頻率的操作臺。用于控制千斤頂升降和振動棒震動頻率,以完成整個上料過程。
[0009]進一步地,所述料斗的上沿設置有用于裝載機或挖掘機起吊的吊環,所述吊環與料斗焊接。由于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體積較小,質量較輕,因此通過一臺裝載機或一臺挖掘機即可完成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的移動或安置,因此設置有用于吊裝的吊環。
[0010]進一步地,所述料斗的上沿和型鋼臺架上分別設置有用于確保吊裝過程安全性的保險拉鉤。用于確保吊裝過程安全,以及防止不正規操作,料斗意外升降,造成的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0011]所述型鋼臺架上的用于確保吊裝過程安全性的保險拉鉤下方設置有用于固定拉鉤的拉鉤卡槽。
[0012]進一步地,所述料斗的出料口設置有用于均勻分料的分料裝置,所述分料裝置為三角形。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有兩臺及兩臺以上噴漿機本體組合而成時,采用三角形分料裝置自動分料,保證每臺噴漿機本體都有噴漿料供應,同時加設此裝置還使噴漿料不易殘留于料斗中。
[0013]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帶有型鋼臺架,料斗和噴漿機固定在型鋼臺架上,形成一個整體。料斗可自行上升或下降,用于轉運混凝土,無需人工手動搬運到噴漿機本體上去,所需人力成本較低。全程自動化完成,靈活性能好,且對操作人員技能要求低,設備造價低。且整個操作過程安全性能好,對操作工的安全隱患較小。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的A-A視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的B-B視圖。
[0017]圖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噴漿機本體,2、料斗,3、型鋼臺架,4、千斤頂,5、附著式振動棒,6、吊環,7、操作臺,8、保險拉鉤,9、拉鉤卡槽,10、分料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9]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包括噴漿機本體1、型鋼臺架3和料斗2,噴漿機本體I安裝于型鋼臺架3,型鋼臺架3和料斗2之間設置有千斤頂4和支撐柱,料斗2的底面和出料口分別設置附著式振動棒5,料斗2的出料口設置于噴漿機本體I上方。
[0020]噴漿機本體I是一種新型高效噴漿機械,主要適用于5m*5m斷面巷道混凝土噴漿作業。該設備用混凝土泵通過管道把混凝土輸送到機械手噴嘴處,利用帶速凝劑的壓縮空氣把混凝土噴射到被噴巷道墻面。本實用新型的噴漿機本體I為公知技術,故在此不再贅述。
[0021]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的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中,可設置至少一個噴漿機本體I。該噴楽.機本體I安裝于型鋼臺架3上,連接方式可以為螺紋連接、焊接、插接等。在本實施例中,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的型鋼臺架3上設置有兩個噴漿機本體1,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型鋼臺架3上。
[0022]型鋼臺架3包括對稱設置在兩邊或四邊的板座,以及與板座連接的板架。板架的強度需足夠支撐起安裝于其上的配件的重量。
[0023]料斗2根據選用自卸車的大小可制定成不同尺寸。在本實施例中,料斗2的斗腔為三角形腔體,該料斗2包括底板和三周邊的擋板。
[0024]在型鋼臺架3和料斗2之間通過千斤頂4連接,該千斤頂4的一端與型鋼臺架3連接,另一端與料斗2連接。確切的說,該千斤頂4包括底座和可伸縮桿部,底座安裝在型鋼臺架3上,可伸縮桿部一端安裝在型鋼臺架3上,另一端安裝于料斗2上,可伸縮桿部與型鋼臺架3和料斗2的連接都采用鉸接,與料斗2上下升降所需的位移進行配合。料斗2兩側均設置有一個千斤頂4,本實施例中,該千斤頂4采用油壓千斤頂4。
[0025]在料斗2的底面和出料口分別設置附著式振動棒5,在振動棒的作用下,噴漿料可均勻、不間斷的進入噴漿機中。料斗2的出料口設置于噴漿機本體I上方。
[0026]在型鋼臺架3上還設置有用于控制料斗2升降和附著式振動棒5振動頻率的操作臺7。
[0027]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噴漿機體積較小,質量較輕,因此通過一臺裝載機或一臺挖掘機即可完成移動或安置。相對應的,在本實用新型的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的料斗2上沿設置有用于裝載機或挖掘機起吊的吊環6,該吊環6與料斗2焊接。
[0028]同時,在吊繩吊裝的過程中,為了確保安全,料斗2的上沿和型鋼臺架3上分別設置有用于確保吊裝過程安全性的保險拉鉤8。在型鋼臺架3的保險拉鉤8下設置有用于固定拉鉤的拉鉤卡槽9。
[0029]針對本實施例,設置有兩個噴漿機本體1,因此在料斗2上需要安裝分料裝置10,用于將料斗2中的噴漿均勻分為兩份,分別放置進噴漿機本體I中,提高利用率。
[0030]同理,假設設置有大于兩個的噴漿機本體1,在料斗2的出料口出則需要安裝可用于將噴漿均勻分為三份的分料裝置10。
[0031]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在噴射混凝土作業時,自卸車可直接將混凝土卸入料斗2中,料斗2通過千斤頂4的支撐慢慢升起,通過料斗2上的附著式振動棒5將混凝土慢慢均勻地從出料口倒入噴漿機本體I中,進行噴漿。完全代替了現有技術中的高人力勞動,而且造價較低。
[0032]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制,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包括噴漿機本體(I),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型鋼臺架(3)和料斗(2),所述噴漿機本體⑴安裝在型鋼臺架(3)上,所述型鋼臺架(3)和料斗(2)之間設置有千斤頂(4)和支撐柱,所述千斤頂(4) 一端與型鋼臺架(3)連接,另一端與料斗(2)連接,所述料斗(2)的底面和出料口分別設置附著式振動棒(5),所述料斗(2)的出料口設置于噴漿機本體(I)上方,所述支撐柱一端與型鋼臺架(3)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料斗(2)的出料口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頂(4)包括底座和可伸縮桿部,所述底座安裝于型鋼臺架(3),所述可伸縮桿部一端與底座鉸接,另一端與料斗(2)較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鋼臺架(3)上還設置有用于控制千斤頂(4)升降和附著式振動棒(5)振動頻率的操作臺(7)。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的上沿設置有用于裝載機或挖掘機起吊的吊環出),所述吊環(6)與料斗(2)焊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的上沿和型鋼臺架(3)上分別設置有用于確保吊裝過程安全性的保險拉鉤(8)。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鋼臺架(3)上的用于確保吊裝過程安全性的保險拉鉤(8)下方設置有用于固定拉鉤的拉鉤卡槽(9)。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的出料口設置有用于均勻分料的分料裝置(10),所述分料裝置(10)為三角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包括噴漿機本體,還包括型鋼臺架和料斗,所述噴漿機本體安裝于型鋼臺架,所述型鋼臺架和料斗之間設置有千斤頂,所述料斗的底面和出料口分別設置附著式振動棒,所述料斗的出料口設置于噴漿機本體上方。所述千斤頂包括底座和可伸縮桿部,所述底座安裝于型鋼臺架,所述可伸縮桿部一端與底座鉸接,另一端與料斗鉸接。本實用新型的輕型自動上料噴漿機全程自動化完成,靈活性能好,且對操作人員技能要求低,設備造價低。且整個操作過程安全性能好,對操作工的安全隱患較小。
【IPC分類】E21D11-10
【公開號】CN204357453
【申請號】CN201420872237
【發明人】何大為
【申請人】何大為, 童朝寶, 唐紹明, 付翼, 林凡科, 姚震, 劉敬亮, 牛曉恒, 王明, 張曉亮, 韋偉, 陳 勝
【公開日】2015年5月27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