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水體下極薄礦體的房柱法充填采礦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適用于水體下極薄礦體的房柱法充填采礦方法,即水體下的緩傾斜極薄礦體首先使用房柱法開采,然后再用人工礦柱置換,最后再用掘進廢石進行充填。本發明綜合壁式削壁充填采礦法和分條式掏切法的特點,揚長避短,探索出一種全新的極薄礦體的采礦方法,并在礦體開采后采用廢石進行充填,具有良好的控制圍巖移動變形的特點,適用于對地表沉降要求較高的“三下礦體”開采條件,特別適合用于開采水體下厚度在0.8m以下,傾角在30度以下的緩傾斜極薄礦體。
【專利說明】
一種適用于水體下極薄礦體的房柱法充填采礦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適用于水體下極薄礦體的房柱法充填采礦方法,屬于地下礦山開 采技術領域,特別適合于水體下極薄礦體的開采。
【背景技術】
[0002] (1)緩傾斜極薄礦體采礦 緩傾斜極薄礦體采礦是國內外采礦界的難題,由于礦體薄、傾角緩,作業空間有限,礦 石不能自溜,機械化設備無法使用,生產效率低,貧化損失大,采準、切割、充填費用大,生產 成本高。這些因素嚴重影響資源的有效利用,嚴格制約礦山的生產發展。
[0003] 國內外采礦界對緩傾斜極薄礦體采礦方法做了很多嘗試。根據礦山地質條件不 同,衍生出多種采礦方法,這些方法的共同點是剝離圍巖,拓展作業空間,滿足采礦作業的 空間需要。根據拓展作業空間的方式不同,歸納起來為兩大類,一大類為壁式削壁充填法, 另一大類為分條式掏切法。這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
[0004] 壁式削壁充填采礦法和分條式掏切法相比,減少了切割工程,但為了拓高作業空 間,必須全部削壁充填,特別是可采厚度在〇.8m以下,傾角在30度以下的緩傾斜極薄礦體, 削壁的厚度大于礦脈厚度,增加的削壁費用、充填費用比采礦費用還高。現在有些礦山引進 低矮鏟運車(如湘西金礦引進EHST-05型電動鏟運車)進行充填、出礦,雖然提高了充填、出 礦速度,但為了適應鏟運車作業,必須增加削壁的高度及寬度,增加削壁充填工程費用,增 加貧化損失(貧化率大于50%),采礦成本仍無法降低。
[0005] 分條式掏切法是在沿走向按一定寬度(6~8m)先掘進切割上山和上中段沿脈運輸 巷貫通,再在切割上山中往兩邊鑿巖、爆破、出礦。切割上山能滿足鑿巖、行人、通風、出礦的 空間需要,不必全面削壁,充填時也只是在此分條采完后,在切割上山一側進行全粒級條帶 式充填,削壁充填量只有壁式削壁充填法的20%。分條式掏切法雖然大大減少了削壁充填 量,但每8m就得掘進一條切割上山,其切割工程費用大大增加,采礦成本還是無法降低。
[0006] (2)水體下采礦 水體下采礦大部分采用充填采礦法。根據所用充填材料和輸送方式不同,充填采礦法 可分三種:①干式充填法,充填材料為專用露天采石場采出的碎石、露天礦剝離或地下礦采 掘的廢石等。經破碎,用機械、人工或風力輸送至采場。②水力充填法,充填材料為砂、碎石、 選廠尾砂或爐渣等,用管道借水力輸送至采場。③膠結充填法,充填材料為水泥等膠凝材料 和砂石、爐渣或尾砂等配制的漿狀膠結物料,凝固后有一定強度,用管道借水力或機械輸送 至采場。干式充填法應用最早,它的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采礦成本高。至20世紀50年 代,已逐漸為其他高效率采礦方法所取代。由于開采深度增加,環境保護要求嚴格,又急需 降低稀缺高價礦石的損失和貧化,各國都加強了對充填新工藝的研究。50~60年代水力充 填和膠結充填新工藝投入生產,克服了干式充填的一系列缺點,使充填采礦法的應用比例 逐年增加。
【發明內容】
[0007]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用于水體下極薄礦體的房柱法充填采礦 方法,以解決采用現有技術來開采水體下厚度在〇.8m以下,傾角在30度以下的緩傾斜極薄 礦體存在的采礦成本高,礦體損失率大,以及掘進廢石的運輸及地表堆存等問題。
[0008]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適用于水體下極薄礦體的房柱法充填采礦方法, 水體下的緩傾斜極薄礦體首先使用房柱法開采,然后再用人工礦柱置換,最后再用掘進廢 石進行充填。
[0009] 具體來說,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包括如下步驟: (1)礦房結構:沿井下礦層走向劃分標準礦塊,其走向長60m,中段垂高10m,斜長50~ 60m,將所述標準礦塊分為5個礦房,礦房跨度為12m,在礦房內布置有礦柱,所述礦柱包括間 柱、點柱、頂柱和底柱; (2 )采準:在所述標準礦塊內上下兩側沿礦層走向布置兩條中段運輸平巷,沿標準礦塊 礦層走向每12m布置一條切割上山,在位于底部的中段運輸平巷的外側,即與每條切割上山 下部相對一側布置一個電耙硐室,其中,切割上山沿礦層傾向往上開掘; (3) 回采:從切割上山開始,礦房內沿傾斜方向自上而下回采,回采高度為礦體高度; (4) 鑿巖爆破:首先從切割上山頂部向兩側鑿順斜炮孔,逐漸形成錐形工作面,然后鑿 與錐形工作面平行的炮孔,采用巖石炸藥,人工裝藥,導爆管連接起爆; (5) 礦石運搬:將崩下的礦石采用電耙搬運至中段運輸平巷內,中段運輸平巷采用調度 絞車牽引礦車將礦石運出采場;當礦房采完后,利用采場上山在保證安全前提下回采礦柱, 并用人工礦柱置換間柱、頂柱和底柱; (6) 采空區充填:當標準礦塊回采完畢后,采用掘進的廢石充填采空區。
[0010] 所述間柱為3m,點柱尺寸6 X 6m,頂柱3m,底柱4m,間柱設置在兩標準礦塊之間。
[0011] 所述礦柱面積占占整個采場面積的25.1%以上,經
【申請人】測算,這樣礦柱強度可支 撐上覆巖層重量,滿足承載要求。
[0012]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綜合壁式削壁充填采礦法和分條式掏切法的特點, 揚長避短,探索出一種全新的極薄礦體的采礦方法,并在礦體開采后采用廢石進行充填,具 有良好的控制圍巖移動變形的特點,適用于對地表沉降要求較高的"三下礦體"開采條件。
[0013]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本發明既能減少削壁費用,又能減少切割 上山的施工費用。2、本發明采用人工礦柱進行置換,可提高礦石回收率,減少礦體的損失 率,提高經濟效益。3、本發明采用井下開拓、掘進等作業產生的廢石直接作為充填材料充填 的采空區,從根本上解決了掘進廢石的運輸以及地表堆存問題。
[0014] 本發明特別適合用于開采水體下厚度在0.8m以下,傾角在30度以下的緩傾斜極薄 礦體。
【附圖說明】
[0015] 圖1是本發明采場布置示意圖; 圖2為圖1中1的II-II向示意圖; 圖中:1為中段運輸平巷,2為頂柱,3為間柱,4為點柱,5為底柱,6為切割上山,7為電耙, 8為炮孔,9為電耙硐室,10為礦石溜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結合附圖1和2,本發明開采水體下厚度在0.8m以下,傾角在30度以下的緩傾斜極 薄礦體包括以下步驟: 1)礦房結構 沿井下礦層走向劃分標準礦塊,其走向長60m,中段垂高10m,斜長50~60m,將所述標準 礦塊分為5個礦房,礦房跨度為12m,在礦房內布置有礦柱,礦柱包括間柱3、點柱4、頂柱2和 底柱5,其中間柱3為3m,點柱4尺寸6 X 6m,頂柱2為3m,底柱5為4m,間柱3設置在兩標準礦塊 之間,礦柱面積占占整個采場面積的30.9%。
[0017] 2)采準切割:在標準礦塊內上下兩側沿礦層走向布置兩條中段運輸平巷1,其規格 2.8m X 2.7m,沿標準礦塊礦層走向每12m布置一條切割上山6,其規格2.0 X 2. Om,在位于底 部的中段運輸平巷1的外側,即與每條切割上山6下部相對一側布置一個電耙硐室9,其規格 2.0 X 2.0m,其中,切割上山6沿礦層傾向往上開掘。
[0018] 3)回采工作:從切割上山6開始,礦房內沿傾斜方向自上而下回采,回采高度為礦 體高度。
[0019] 4)鑿巖爆破:每個采場使用2臺7655鑿巖機打眼,首先從切割上山6頂部向兩側鑿 順斜炮孔,逐漸形成錐形工作面,然后鑿與錐形工作面平行的炮孔8,炮孔8孔距0.9m,孔深 2.0~2.2m,采用2#巖石炸藥,人工裝藥,導爆管連接起爆。為了減小礦房爆落的礦石飛入相 鄰采場,應有合理的起爆順序。
[0020] 5)礦石運搬:崩下的礦石采用電耙7通過礦石溜口 10搬運至中段運輸平巷1內的礦 車,為了保證電耙7能將礦石耙入中段運輸平巷1的運輸車輛內,采準切割上山6靠近中段運 輸平巷段1施工時保證底板高于運輸平巷,巷道頂板也相應的往上挑高。中段運輸平巷1采 用調度絞車牽引礦車將礦石運出采場。礦房采完后,利用采場上山在保證安全前提下盡量 回采礦柱,并用人工礦柱置換間柱3、頂柱2和底柱5,置換面積占整個采場面積的16.39%。工 作面同時布置在一個礦塊的前后兩個礦房,前者工作面超前后者工作面15m。
[0021] 6)采場通風、防塵:采場新鮮風流由切割上山6進入采場,沖洗完工作面后,污風排 入上中段運輸平巷,經回風大巷、主要通風機、主井及回風平硐出地表。防塵主要是采用濕 式鑿巖,放炮前、后噴霧灑水以降低粉塵濃度。
[0022] 7)頂板管理:主要利用間柱3和點柱4支撐圍巖,采場的結構參數,根據現場情況及 采場地壓活動規律進行適當調整。在采場回采過程中,應加強對頂板的監測和管理,及時處 理頂板浮石。每個礦房安裝1臺YSS - II巖音聲發儀、縮尺警報器、滑尺,以加強頂板監測。同 時,加強采空區頂板處理,回采礦房時的采空區主要依靠礦柱或巖柱來維護,局部不穩固處 可增礦柱護頂板,在特殊條件下可使用錨桿或錨桿加金屬網支護或加支柱。
[0023] 8)采空區充填 為進一步保護礦柱,在礦塊回采完畢后,采用掘進的廢石充填采空區,這樣不僅能加強 對礦層頂板的支撐,降低礦柱所受壓力,還能對礦柱進行保護,增強其穩定性,同時降低生 產成本,減少對地面環境的污染。
[0024] 本發明中礦柱承載面積的計算如下: 由于礦區地表有谷坳河流通過,為確保井下礦體的安全開采,本次設計對河流下方埋 藏較淺的礦體采取增大礦柱的措施進行開采,確保礦柱的強度能支撐頂板不致崩塌。礦柱 所需的承載進行計算如下: (1)覆巖容重計算 礦柱所受到的荷載來自上覆巖層施加的壓力,作用力的大小與上覆巖層厚度、容重等 參數有關。由于礦體傾角較緩,計算模型可簡化為礦柱只承受上覆巖體垂直方向荷載,并且 上覆巖層施加的荷載均勻分布在礦柱上,據此礦柱所受到的來自覆巖的荷載Q計算公式簡 化如下:
式中:Q-充填體受到的荷載; γ -上覆巖層容重,2.8t/m3=28000N/m3; Η-上覆巖層厚度;本設計針對谷坳河下埋藏較淺的礦體進行礦柱承載計算,該部分礦 體至地表的最大距離大致在150m左右; Si-覆巖面積,3000m2; cosl 1° -覆巖容重在垂直充填體方向的分量; 將以上參數帶入計算得: Q=28000 X150 X 0.9816 X Sl=4122720Si(N) 2)礦柱面積估算 礦體劃分為礦房和礦柱兩部分回采,留設的礦柱承載能力(人工礦柱采用C35混凝土, 考慮一定的安全系數,取和白云巖一樣的抗壓強度)Qi為: Qi=32.85Mpa X S2=32850000S2(N) 通過比較覆巖容重和礦柱承載能力來估算礦柱的合理面積,同時考慮2.0的安全系數: Qi/Q=2.0 艮P: 32850000S2/(4122720Si)=2.0 計算得: S2/Si=0.251 即當留設的礦柱(頂底柱、間柱、點柱)面積占整個采場面積的25.1%時,礦柱強度可支 撐上覆巖層重量,據此進行礦山采礦方法設計。
[0025]本發明中留設的礦柱面積占整個采場面積的30.79%,大于所需的承載面積 (25.1%),可以滿足要求。
【主權項】
1. 一種適用于水體下極薄礦體的房柱法充填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水體下的緩傾斜 極薄礦體首先使用房柱法開采,然后再用人工礦柱置換,最后再用掘進廢石進行充填。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房柱法充填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 礦房結構:沿井下礦層走向劃分標準礦塊,其走向長60m,中段垂高10m,斜長50~ 60m,將所述標準礦塊分為5個礦房,礦房跨度為12m,在礦房內布置有礦柱,所述礦柱包括間 柱、點柱、頂柱和底柱; (2) 采準:在所述標準礦塊內上下兩側沿礦層走向布置兩條中段運輸平巷,沿標準礦塊 礦層走向每12m布置一條切割上山,在位于底部的中段運輸平巷的外側,即與每條切割上山 下部相對一側布置一個電耙硐室,其中,切割上山沿礦層傾向往上開掘; (3) 回采:從切割上山開始,礦房內沿傾斜方向自上而下回采,回采高度為礦體高度; (4) 鑿巖爆破:首先從切割上山頂部向兩側鑿順斜炮孔,逐漸形成錐形工作面,然后鑿 與錐形工作面平行的炮孔,采用巖石炸藥,人工裝藥,導爆管連接起爆; (5) 礦石運搬:將崩下的礦石采用電耙搬運至中段運輸平巷內,中段運輸平巷采用調度 絞車牽引礦車將礦石運出采場;當礦房采完后,利用采場上山在保證安全前提下回采礦柱, 并用人工礦柱置換間柱、頂柱和底柱; (6) 采空區充填:當標準礦塊回采完畢后,采用掘進的廢石充填采空區。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房柱法充填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間柱為3m,點柱尺寸6 X 6m,頂柱3m,底柱4m,間柱設置在兩標準礦塊之間。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房柱法充填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礦柱面積占占整 個采場面積的25.1%以上。
【文檔編號】E21C41/16GK106089205SQ201610687984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8月19日 公開號201610687984.4, CN 106089205 A, CN 106089205A, CN 201610687984, CN-A-106089205, CN106089205 A, CN106089205A, CN201610687984, CN201610687984.4
【發明人】陳吉松, 王學杰, 趙祿華, 杜昌倫, 龔新華, 劉斌
【申請人】貴州晨輝達礦業工程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