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天然巖心水驅后微觀剩余油測定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天然巖心水驅后含油薄片的制作及微觀剩余油測定方法,屬于石油開發實驗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天然巖心水驅后微觀剩余油測定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油藏水驅后,在水驅未波及到的區域內,還有大量的剩余油存在于油層中,稱為剩余油。準確描述水驅后油層微觀剩余油分布規律,對于分析水驅過程中的油水運動規律及選擇提高采收率的技術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石油開發實驗技術領域,研究水驅后微觀剩余油的分布特征主要采用的是巖心薄片模擬或微觀光刻模型方法。巖心薄片模擬方法由真實巖心磨制,但真實巖心承壓能力低,所以實驗壓力低,不能模擬地層壓力,另外,實驗圖像分辨率低,微觀剩余油不易量化統計;微觀光刻模型可實現一定壓力溫度環境,可視化效果好,但微觀光刻模型依據巖心的鑄體薄片制作而成,不能體現地層巖心的礦物成分,而且光刻模型中的孔喉比地層巖心實際孔喉大。
[0003]申請號為201110283964.8的專利公開了一種描述水驅后微觀剩余油的方法,該方法中,采用帶有顏色的環氧樹脂溶液代替原油直接抽空飽和進入巖心,然后進行水驅油實驗,巖心固化后充分干燥,再次抽空飽和另一種顏色環氧溶液代替巖心中驅替水。實驗結束后進行固化,最終形成巖心鑄體薄片,實現水驅后微觀剩余油分布規律研究。該方法由于飽和油過程中油占據了部分束縛水空間,最終導致水驅后剩余油飽和度值偏大的結果,不能反映水驅后剩余油真實分布狀態。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測定中水驅后剩余油飽和度值偏大的缺陷,提供一種天然巖心水驅后微觀剩余油的測定方法。
[0005]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申請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以下步驟:
1、巖心的選取與處理:
選取工作目的層天然巖心,進行清洗和烘干;
2、配制與目的層原油粘度相近的環氧樹脂溶液并加入紅色染色劑;配制與目的層地層水粘度相近的環氧樹脂溶液,并加入藍色染色劑;
3、將工作目的層天然巖心抽空飽和,利用步驟2配制的紅色環氧樹脂溶液建立束縛水;
4、將步驟3中建立束縛水的天然巖心水驅至含水98%以上,烘干固化;
5、采用驅替方法將與目的層地層水粘度相近的藍色環氧樹脂溶液驅替至經步驟4烘干固化后的天然巖心中后,烘干固化;
6、將步驟5烘干固化后的天然巖心切片并磨片,得到天然巖心的鑄體薄片;
7、根據巖心鑄體薄片照片進行圖像分析,確定剩余油的形態、分布特征及數量。
[0006]所述的與目的層原油粘度及與目的層地層水粘度相近的環氧樹脂溶液由環氧樹脂、稀釋劑和固化劑復配而成。
[0007]所述的稀釋劑為丙酮或長鏈酮,固化劑為乙烯基三胺或乙二胺。
[000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實驗方法采用常規物理模擬實驗方法,用不同性質的環氧溶液直接代替過程中油水性質,增加了束縛水建立過程,真實反映了巖心中剩余油分布特征。另外,代替天然巖心中注入水、剩余油的環氧樹脂分別采用不同顏色,制作的鑄體薄片顏色鮮明直觀,可直觀確定天然巖心的剩余油分布形態、分布特征及數量。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發明的實驗流程的示意圖。
[0010]圖2為環氧樹脂溶液與溫度關系曲線。
[0011]圖3為水驅環氧溶液模擬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具體實施實例對本發明進行描述。
[0013]實施例1:
實施例1選用襥城油田西區沙二下油藏天然巖心,油藏地層原油粘度為4.5mPa*s,地層水粘度為0.50mPa?So
[0014]1、巖心的選取與處理:選取濮城油田西區沙二下油藏天然巖心:直徑2.47cm,長度4.51 cm,進行洗油、烘干。
[0015]2、取500ml環氧樹脂,加入400ml的長鏈酮將環氧樹脂粘度稀釋至約4.5mPa*s,加入50ml乙烯基三胺與油紅色生物染色劑并攪拌均勻,配制與目的層原油粘度相近的環氧樹脂溶液;取500ml環氧樹脂,加入500ml丙酮將環氧樹脂溶液粘度稀釋至約0.5mPa*s,加入50ml乙烯基三胺與2%亞甲基藍指示劑并攪拌均勻,配制與目的層地層水粘度相近的環氧樹脂溶液。
[0016]3、配制80000mg/L的NaCl溶液作為飽和用鹽水將步驟I中的天然巖心抽空飽和,用步驟2配制的紅色環氧樹脂溶液采用驅替方法建立束縛水。
[0017]4、用80000mg/L的NaCl溶液作為驅替用水,采用0.5ml/min的水驅速度將步驟3中建立束縛水的天然巖心水驅至含水98%后,將水驅后的巖心放入45°C恒溫箱內恒溫72小時,烘干固化。
[0018]5、采用驅替方法將步驟2配制的與目的層地層水粘度相近的藍色環氧樹脂溶液驅替至經步驟4烘干固化后的天然巖心中,將巖心放入45°C恒溫箱內恒溫72小時烘干固化。
[0019]6、將步驟5烘干固化后的天然巖心橫向切片,并磨制成0.33mm厚度的鑄體薄片。
[0020]7、根據巖心鑄體薄片照片進行圖像分析,確定剩余油的形態、分布特征及數量。
[0021]實驗結果見圖2。圖2為本發明中模擬原油配制的環氧樹脂溶液粘度與溫度的關系曲線。40°C下環氧樹脂溶液的粘度為4.05mPa?s與油藏地層原油粘度為4.5mPa?s基本一致,并且溫度升高,環氧溶液粘度下降,變化趨勢符合常規粘性流體變化規律。
[0022]實施例2:
實施例2選用馬廠油田油藏天然巖心,油藏地層原油粘度為3mPa*s,地層水粘度為0.50mPa*so
[0023]1、巖心的選取與處理:選取馬廠油田直徑為2.47cm,長度為5.53cm天然巖心,進行洗油、烘干。
[0024]2、取500ml環氧樹脂,加入450ml的長鏈酮將環氧樹脂溶液粘度稀釋至約3mPa*s,加入50ml乙二胺與油紅色生物染色劑并攪拌均勻,配制與目的層原油粘度相近的環氧樹脂溶液;取500ml環氧樹脂,加入500ml的長鏈酮將環氧樹脂溶液粘度稀釋至約0.5mPa*s,加入50ml乙二胺與2%亞甲基藍指示劑并攪拌均勻,配制與目的層地層水粘度相近的環氧樹脂溶液。
[0025]3、配制80000mg/L的NaCl溶液作為飽和用鹽水將步驟I中的天然巖心抽空飽和,用步驟2配制的紅色環氧樹脂溶液采用驅替方法建立束縛水。
[0026]4、用80000mg/L的NaCl溶液作為驅替用水,采用0.5ml/min的水驅速度將步驟3中建立束縛水的天然巖心水驅至含水98%后,將水驅后的巖心放入45°C恒溫箱內恒溫72小時,烘干固化。
[0027]5、采用驅替方法將步驟2配制的與目的層地層水粘度相近的藍色環氧樹脂溶液驅替至經步驟4烘干固化后的天然巖心中,將巖心放入45°C恒溫箱內恒溫72小時烘干固化。
[0028]6、將步驟5烘干固化后的天然巖心橫向切片,并磨制成0.33mm厚度的鑄體薄片;
7、根據巖心鑄體薄片照片進行圖像分析,確定剩余油的形態、分布特征及數量。
[0029]實驗結果見圖3。圖3為真實水驅油與水驅環氧溶液驅油效果對比。兩個實驗無水期采收率、最終采出程度、殘余油飽和度相差不多,用環氧溶液代替驅替用油,模擬馬廠油田真實油水水驅油過程是可行的。
【主權項】
1.一種天然巖心水驅后微觀剩余油測定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1)巖心的選取與處理:選取工作目的層的天然巖心,進行清洗和烘干; (2)配制與工作目的層原油粘度相近的環氧樹脂溶液并加入紅色染色劑;配制與工作目的層地層水粘度相近的環氧樹脂溶液,并加入藍色染色劑; (3)將工作目的層的天然巖心抽空飽和,利用步驟(2)配制的紅色環氧樹脂溶液建立束縛水; (4)將步驟(3)中建立束縛水的天然巖心水驅至含水98%以上,烘干固化; (5)采用驅替方法將與工作目的層地層水粘度相近的藍色環氧樹脂溶液驅替至經步驟(4)烘干固化后的天然巖心中,烘干固化; (6)將步驟(5)烘干固化后的天然巖心切片并磨片,得到天然巖心鑄體薄片; (7)根據巖心鑄體薄片照片進行圖像分析,確定剩余油的形態、分布特征及數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天然巖心水驅后微觀剩余油測定方法,其特征是:與工作目的層原油粘度及與工作目的層地層水粘度相近的環氧樹脂溶液由環氧樹脂、稀釋劑和固化劑復配而成。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天然巖心水驅后微觀剩余油測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稀釋劑為丙酮或長鏈酮,固化劑為乙烯基三胺或乙二胺。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天然巖心水驅后含油薄片的制作及微觀剩余油測定方法,屬于石油開發實驗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天然巖心水驅后微觀剩余油測定方法。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測定的水驅后剩余油飽和度值誤差大的缺陷,本發明通過巖心選取與處理,采用常規物理模擬實驗方法,用不同性質的環氧溶液直接代替過程中油水性質,增加了束縛水建立過程,真實反映了巖心中剩余油分布特征。另外,代替天然巖心中注入水、剩余油的環氧樹脂分別采用不同顏色,制作的鑄體薄片顏色鮮明直觀,可直觀確定天然巖心的剩余油分布形態、分布特征及數量。
【IPC分類】E21B49/00
【公開號】CN105240004
【申請號】CN201510709889
【發明人】王明, 李中超, 杜利, 楊瑞敏, 聶法健, 郝敬華, 候志江, 祝令敏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公開日】2016年1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