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引水耐震防水復壁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下與地上構造體的防水工程技術,屬土木建筑防水工程領域。
眾所周知,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地下或地面的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由于受到地面水和地下水的長期侵襲,構造體易產生裂隙或裂縫,并腐蝕鋼筋,常年累月不斷加劇,致使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產生嚴重的滲漏水現象。雖在構造體外表面設置防水層,如粘貼瀝青卷材或涂復防水涂料等,但都無濟于事,不能遂人心愿,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較高,地下水壓力較大(特別是南方沿海地區),施工條件和作業環境均不允許也不容易作好此防水設施的工程。此后,人們采用了復壁結構,即在地下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內側的墻腳、柱腳部位設置導引滲漏水排出之排水溝槽或排水管,然后順溝邊砌筑磚墻,此乃謂之復壁。實際上該建筑物設置了雙重墻體,即作為外墻的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和作為內墻的復壁墻體,而復壁的設置是為了掩蔽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之滲漏水現象及其不雅觀的排水情況;實際上是為美觀考慮而設置了復壁。傳統慣用之復壁,一般與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間距離,約為10~20厘米左右,這也就帶來一些弊端,當設計構造為磚砌復壁墻體時,難免有水泥砂漿渣屑或碎塊磚掉落于該空間內,因不易清除而堵塞排水溝漕,或卡住在構造體與復壁之間,乃造成復壁也發生滲漏水的現象。另外,以往的復壁結構是完全與構造體隔開分離的,雖可設置補強柱,但是該復壁結構還是不太穩固的,而且也不耐震。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先前防水施工方法中存在的上述的諸多缺點,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的施工方法,其目的是將無序的滲漏水通過微孔多孔性材料如海綿將滲漏水垂直向下而有序地定向導引而排出,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增強復壁結構,使復壁能更穩固,且耐震動。
本發明的主要將征為在已作或未作防水層之地下或地上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墻壁表面上粘貼一層如海綿等微孔多孔性材料為導引水層,并在其上再復蓋粘貼一層或兩層透明塑料薄布作為隔離防水層,其下端則下垂并引入於排水管或排水溝;每塊海綿兩側留有適當間距,稱作加強防水連結層,復壁之部分材料直接膠粘於該連接層而與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連結成一體,以增強整體復壁之穩定性及耐震強度;在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表面最突出部位,即緊接于構造體表面緊靠于隔離防水層處著手砌磚而構成復壁。
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上的加強防水連結層是將粘貼用熱瀝青涂刷于該連結層全面而成之防水連結層,用作復壁的連結磚直接膠粘于連結層,構成了整體復壁的一部分;另外,可以采用與連結層同樣的施工方法,設置連結點或連結帶,以配合水電、空調、醫療用管線及開關等部位的安裝施工。
用作隔離防水層的塑料薄布最好是透明的,這樣可便于在施工過程中能檢視海綿含水與否及明確水電線路開關位置。透明塑料防水薄布的寬度應略大于作為導引水層的海綿塊的寬度,透明塑料布的兩側寬邊將海綿塊的兩側加以包復封口。
本發明導引水耐震防水復壁施工方法與傳統慣用的防水施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許多優點及效果。
1、由于在地下或地面構造體表面粘貼一層微孔多孔性材料如海綿,因此可將地下水及地面水的侵入而造成的無序的滲漏水,通過海綿使其垂直向下并有序地定向導引而排出。
2、由于在構造體表面粘貼設置有導引水層和隔離防水層,因此大大增強了防水效果;而且本發明的排水處理方式是非常可靠的。
3、由于部分復壁直接膠粘於連結層而與構造體連結成一體,因而增強了整體復壁的穩固性及耐震強度。
4、由于復壁的砌筑緊靠於構造體表面,而以往慣用之復壁的砌筑,因需設置溝槽等而與構造體之間留有相當間隔空間,因此本發明可大大節約空間,增大空內使用面積,亦即提高其使用價值,并減少工程造價費用。
5、本發明施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等優點,不但可大大縮減工期,而且可節省材料費用。
現將本發明施工方法的具體實施側詳細描述于后。
在已施作瀝青質材料之地下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的防水層面上即瀝青層面上先進行火焰處理,用噴火器的火焰輕快地掃烤施工面,使瀝青層面略有膠粘性,此時迅即由上垂下粘貼預先剪截好的海綿塊,其尺寸大小可為150×0.6厘米(長度×厚度),其厚度視漏水大小而增減,每塊海綿兩側間的間距約為30厘米,這部分區域面積稱之為連結層,以后部分復壁材料就直接膠粘于該連結層。隨后用一層透明塑料薄布在海綿表面由上垂下復蓋之,透明塑料薄布的上端用瀝青膠粘。塑料薄布宜用透明的,這樣可便于檢視復蓋內部情況,如含水與否,管線開關位置及構造面凹凸情況。透明塑料薄布的尺寸大小可為180厘米的寬度和0.05毫米的厚度,它要比海綿塊的寬度大一些,其兩側約留有15厘米的寬邊,可對海綿塊兩側邊進行包復封口。塑料薄布兩側寬邊也需用熱瀝青膠粘。為了加強防水效果,也可以再復蓋粘貼一層塑料薄布即復蓋第二層透明塑料薄布。這樣,在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表面,構成了作為導引水層的海綿層和作為隔離防水層的透明塑料薄布層。來自地面和地下的無序的滲漏水,通過海綿層眾多微孔的毛細管作用而使其在垂直向下有序地定向導引而排出。在海綿塊和塑料薄布的下端著地處,可設置將導引水排出的排水管或排水溝槽。也可以將其下端著地部分包蓋于導引水管,導引水管可用PVC塑料管,將其頂部剖開,海綿下端包復該管,該導引水管可埋設于專用的溝內。將熱瀝青涂刷于上述連結層全面,將復壁用連結磚直接膠粘于該連結層,使之與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連成一體,以增強整體復壁之穩固性及耐震強度。最后,在以構造體表面最突出部位,即緊拉于構造體表面緊靠于隔離防水層處著手砌磚而構成復壁。施工完成后的整體復壁具有很大的穩固性的和耐震性,而且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
若需設置露出于復壁面或裝置于復壁內之水電、空調、醫療用管線開關等設施,則可在這些部位將海綿層切割挖孔,涂刷熱瀝青,直接膠粘磚塊,與連結層同樣之方法施工,這稱之為連結點或連接帶,其功能與連結層同,連結點、連接帶可起支撐固定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導引水耐震防水復壁施工方法,其特征為在已作或未作防水層之地下或地上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墻壁表面上粘貼一層如海綿等微孔多孔性材料為導引水層,并在其上再復蓋粘貼一層或兩層透明塑料防水布作為隔離防水層,在其下端則下垂并引入於排水管或排水溝內;每塊海綿兩側留有適當間距,稱作加強防水連結層,復壁之部分材料直接膠粘于該連結層而與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連結成一體,以增強整體復壁之穩定性及耐震強度;在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表面最突出部位,即緊接于構造體表面緊靠于隔離防水層處著手砌磚而構成復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引水耐震防水復壁施工方法,其特征為構造體(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上的加強防水連結層是將粘貼用熱瀝青涂刷于該連結層全面而成之防水連結層,復壁用連結磚直接膠粘于該連結層;并以連結連層同樣施工方法,設置連結點或連結帶,以配合水電、空調、醫療用管線及開關等部位的安裝施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引水耐震防水復壁施工方法,其特征為作為隔離防水層的透明塑料布的寬度略大于作為導引水層的海綿塊的寬度,透明塑料布的兩側寬邊將海綿塊的兩側加以包復封口。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導引水耐震防水復壁施工方法,其特征為所述的海綿的合適尺寸為150×0.6厘米(長度×厚度)左右,所述的透明塑料防水布的合適尺寸為180厘米左右的寬度及0.05毫米左右的厚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地下與地上構造體的防水建筑工程技術,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導引水耐震防水復壁施工方法,其特征為在已作或未作防水層之地下或地上構造體墻壁表面上粘貼海綿等微孔多孔性材料為導引水層,并在其上再覆蓋粘貼一層或兩層透明塑料布作為隔離防水層,其下端則下垂并引入于排水管或排水溝;每塊海綿兩側留有間距,作為連結層,復壁之部分材料直接膠粘于該層而與構造體連結成一體;在緊接于構造體表面著手砌磚而構成復壁。
文檔編號E02D31/02GK1195057SQ97106338
公開日1998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1997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1997年3月27日
發明者張忠雄, 張百興, 張凱然, 葉延馨 申請人:張忠雄, 張百興, 張凱然, 葉延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