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礦柱雙進路快速采礦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礦山采礦的方法,特別是用于開采錳礦的方法。這種方法采用礦柱雙進路快速采礦法,它包括如下幾個步驟,即在采礦區先掘進、后采礦,留出礦柱,在采礦道鋪設雙軌車道。目前,國內采用的采礦方法大多數為“長臂逆式回填采礦法”。這種方法是在寬20米采面上把60米縱向采區內全部打透,在循環車兩側打支撐木樁子,每2米打一根,并且壘車道墻和充填墻,把打出的巖石回填到充填墻內側。使用這種方法每掘進60米就需開一條調車場。上述方法存在著投入高、采礦效率低、巖石不能全部回填、費工費時,經常出現頂部下沉等問題,容易造成棄礦和人員傷亡等事故。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礦柱雙進路快速采礦法。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在采礦區先掘進、后采礦,即縱向掘進、橫向采礦、風道并進、留出礦柱,縱向掘進是在采礦前先打出主礦道〔1〕、通風道〔2〕和采礦道〔3〕,并使之貫通相連,通風道〔2〕將采礦道〔3〕和主礦道〔1〕間隔成“豐”字形。橫向采礦是在采礦道〔3〕內下抽上采,采出礦石,填回巖石。留出礦柱〔4〕是在每條采礦道〔3〕內下抽礦石后的巖脊留下來不打,做為礦柱支撐山體。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以礦層下底面〔5〕為基準線,主礦道〔1〕底面在基準線下方并打出礦洞。采礦道〔3〕底面在基準線下方并低于主礦道。通風道〔2〕底面在基準線上方并與采礦道〔3〕貫通,且高于采礦道。運輸通道〔7〕平行于采礦道〔3〕,其與主礦道〔1〕和通風道〔2〕連接處是甩車場〔8〕。保持采礦道〔3〕間距在15~25m之間,在大巖脊上方的第一個小巖脊處打采礦道,以利留下大巖脊做礦柱。在主礦道〔1〕安裝卷揚機,在采礦道〔3〕鋪設雙軌車道,使用溜子把礦石裝在采礦道〔3〕的礦車內,再利用卷揚機把礦車提升到主礦道〔1〕,然后放出主礦道并通過道叉〔7〕匯入運輸道〔7〕拉出礦洞。在每兩個主礦道〔1〕之間打通風道〔2〕。主礦道〔1〕在基準線下0.2-0.5m,主礦道〔1〕高1.8-2.5m,寬1.8-2.5m。采礦道〔3〕在基準線下0.7-1.2m。通風道〔2〕在基準線上0.4-0.8米。附圖的圖面說明如下圖1是本發明的平面示意圖,其中〔1〕主礦道,〔2〕通風道,〔3〕采礦道,〔7〕運輸通道。圖2是圖1的A部示意圖,其中〔8〕甩車場。圖3是本發明的雙側抽采礦石示意圖,其中〔9〕雙側抽礦。圖4是本發明的斷面示意圖,其中〔5〕礦層下底面,〔10〕礦層。圖5是圖4的A-A剖面示意圖,其中〔7〕道叉。圖6是本發明的下抽上采和留出礦柱示意圖。圖7是老式采礦法平面示意圖,其中〔11〕支撐柱子,〔12〕充填墻,〔13〕漏斗切割,〔14〕漏斗,〔16〕循環車。圖8是圖7a-a剖示圖,其中〔15〕鐵道邊墻,〔17〕上山切割。本發明下面將結合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以鞍鋼瓦房子錳礦為例如圖1-8所示,在橫向1000米,縱向1200米的采礦區內,縱向打8條主礦道,每兩條主礦道之間打一條通風道,共打8條通風道,主礦道與通風道之間距離為60m左右。橫向打60條采礦道,每兩條采礦道的間距為15-25m。主礦道、通風道和采礦道貫通相連,這就為采礦“開山劈路”創造了條件。采前,采礦區已成“豐”字型,由于先打好了通風道,給采礦疏風散塵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橫向采礦即采用下抽上采的方法,把錳石采出,巖石回填,留出礦柱即在打采礦道時就計劃好,在大巖脊上方的第一個小巖脊處打采礦道,而留下大巖脊做礦柱(即在每個采礦道內下抽錳石后的巖脊留下來不打,做為礦柱)以保支撐山體,防止下沉,同時減少塌方,實現安全生產。在礦道總體設計中,以錳層下底面為基準線,主礦道在基準線下0.3m左右,打2×2m2的礦洞,為的是不丟錳,即把錳層都展露出來,起到原采礦法的上山切割的探查作用。采礦道在基準線下0.9m左右的巖脊處打礦洞,礦洞高度為2.6m,便于裝渣機作業。通風道在基準線上0.6m,與采礦道貫通,并高于采礦道,以利通風,特別是回填后巖石上方還會與風道相通。瓦房錳礦屬于水層床,波浪形三層錳,錳層一般為15°左右上傾角,在三層錳中,上層地表錳層薄量小,不屬于開采范圍,開采中、下層錳使用同一個運輸道。運輸是在主礦道安裝卷揚機,在采礦道鋪45米雙軌車道,利用礦道2.6m的高度,使用溜子把礦石裝在采礦道內的礦車上,卷揚機可把礦車提升到主礦道,然后利用15°的坡角,放出主礦道匯入運輸道拉出礦洞。為了安全,每個采錳道最后1-2m不采,余下的錳待回采時抽錳。因為可以在主礦道左右兩個采礦道內同時開采外運,所以稱為“礦柱雙進路快速采礦法”。除采用雙進路提高卷揚機工作效率而達到快速外,由于留礦柱少打巖脊少出巖石,被打的巖脊也完全能經炮崩充填到對面而被容納,礦車承運的基本都是錳石,也實現了高效、快速。另外,礦洞不壘車道墻和充填墻,即省工省時,又可減少一些運輸環節,也可實現快速。圖5中45°上行道是采中層錳因進入運輸通道的連接道以便中底兩層錳用一條道〔7〕。下面是本發明與老方法在面積相同的采區幾項指標的對比</tables></tables>本發明比老方法少掘采礦(巖)石846782.2立方米,少消耗爆破材料折款2億7仟萬元。權利要求1.礦柱雙進路快速采礦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礦區先掘進、后采礦,即縱向掘進、橫向采礦、風道并進、留出礦柱;縱向掘進是在采礦前先打出主礦道[1]、通風道[2]和采礦道[3],并使之貫通相連,通風道[2]將采礦道[3]和主礦道[1]間隔成“豐”字形;橫向采礦是在采礦道[3]內下軸上采,采出礦石,填回巖石;留出礦柱[4]是在每條采礦道[3]內下抽礦石后的巖脊留下來不打,做為礦柱,支撐山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礦柱雙進路快速采礦法,其特征在于以礦層下底面〔5〕為基準線,主礦道〔1〕底面在基準線下方并打出礦洞;采礦道〔3〕底面在基準線下方并低于主礦道;通風道〔2〕底面在基準線上方并與采礦道〔3〕貫通,且高于采礦道;運輸通道〔7〕平行于采礦道〔3〕,其與主礦道〔1〕和通風道〔2〕連接處是甩車場〔8〕。3.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礦柱雙進路快速采礦法,其特征在于保持采礦道〔3〕間距在15-25m之間,在大巖脊上方的第一個小巖脊處打采礦道,以利留下大巖脊做礦柱。4.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礦柱雙進路快速采礦法,其特征在于在主礦道〔1〕安裝卷揚機,在采礦道〔3〕鋪設雙軌車道,使用溜子把礦石裝在采礦道〔3〕的礦車內,再利用卷揚機把礦車提升到主礦道〔1〕,然后放出主礦道并通過道叉〔7〕匯入運輸道〔7〕拉出礦洞。5.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礦柱雙進路快速采礦法,其特征在于在每兩個主礦道〔1〕之間打通風道〔2〕。6.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礦柱雙進路快速采礦法,其特征在于主礦道〔1〕在基準線下0.2-0.5m,主礦道〔1〕高1.8-2.5m,寬1.8-2.5m;采礦道〔3〕在基準線下0.7-1.2m;通風道〔2〕在基準線上0.4-0.8米。全文摘要一種礦柱雙進路快速采礦法,即縱向掘進、橫向采礦、風道前進、留出礦柱,并在采礦道鋪設雙軌車道,縱向掘進是在采礦前先打出主礦道、通風道和采礦道,并使之貫通相連。通風道將采礦道和主礦道間隔成“豐”字形。橫向采礦是在采礦道內下抽上采,采出礦石、填回巖石。留出礦柱是在每條采礦道內下抽礦石后的巖脊留下來不打,作為礦柱支撐山體。文檔編號E21C41/16GK1061640SQ91109140公開日1992年6月3日申請日期1991年9月19日優先權日1991年9月19日發明者孫景武申請人:孫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