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井下柱狀落物打撈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石油工業井下作業中用來打撈井下落物抽油桿或管狀物的一種井下柱狀落物打撈筒。
目前用來打撈井下抽油桿或管狀落物的打撈筒,由接頭、引鞋和卡緊機構組成。卡緊機構主要有卡瓦和彈簧,工作時,抽油桿柱或管柱經引鞋進入撈筒推動卡瓦沿斜面上移,由于卡瓦上部裝有彈簧,卡瓦上移一定量后,被彈簧限位,上提打撈筒,卡瓦沿斜面下行,由于斜面增壓的作用,卡瓦將抽油桿或油管緊緊卡住、撈出。這種打撈筒的適應性較小,對不同尺寸的打撈物要換用不同的卡瓦或不同規格的打撈筒。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對上述技術進行改進,提供一種既可打撈不同直徑的管子,又可打撈不同直徑的金屬桿狀物,適用直徑范圍較大的一種井下柱狀落物打撈筒。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在打撈筒內設計有兩種卡緊機構,在打撈筒的上筒身內裝有卡瓦卡緊機構,其卡瓦之間空間較小;在下筒身內裝有活瓣卡緊機構,其活瓣之間的空間較大。在打撈較小的桿狀或管狀落物時,由于活瓣卡緊機構的開口較大,落物進入卡瓦卡緊機構,被卡緊打撈;在打撈較大的桿狀或管狀落物時,使用活瓣卡緊機構。
活瓣卡緊機構由活瓣座、活瓣和扭簧組成。活瓣座用螺釘固定在下筒身上,活瓣和扭簧用銷子固定在活瓣座上。當落物通過引鞋進入撈筒內,下放打撈筒,落物上移,由于落物的外形尺寸較活瓣之間的空間大,落物推開活瓣,扭簧收縮,落物上行;上提打撈筒,在扭簧恢復力的作用下,活瓣牙卡緊落物。
附圖
的圖面說明附圖一表示井下柱狀落物打撈筒的整體結構示意圖附圖二表示活瓣座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三表示活瓣的結構示意圖下面對附圖進行圖面說明從附圖一中可以看出井下柱狀落物打落筒由接頭(1)、上筒身(2)、彈簧(3)、卡環(4)、卡瓦(5)、下筒身(6)、扭簧(7)、銷子(8)、活瓣(9)、活瓣座(11)、螺釘(10)、引鞋(12)組成。接頭(1)與上筒身(2)之間螺紋連接,在上筒身(2)內裝有卡瓦(5)和彈簧(3),上筒身(2)下端內側是一錐面與卡瓦(5)相互接觸,當柱狀落物與卡瓦牙相接觸時,柱狀落物推動卡瓦(5)沿錐面向上移動,上提打落筒卡瓦(5)沿錐面向下移動,這時卡瓦在斜面增壓作用下將柱狀落物卡緊;上筒身(2)與下筒身(6)之間螺紋連接,在下筒身(6)上用螺釘(10)將活瓣座(11)固定,在活瓣連接孔內插入銷子(8)并且安上扭簧(7),當柱狀落物沿活瓣上移時,活瓣向上扭轉一定量,上提打落筒在扭簧(7)的彈力作用下將落物卡緊;引鞋(12)與下筒身(6)之間螺紋連接。
附圖二表示活瓣座的結構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活瓣座的兩側開有螺紋孔(13),下部開有喇叭口(14),上部有活瓣連接孔(15)。螺紋孔(13)用于與下筒身連接,喇叭口用于引導落物通過,活瓣連接孔(15)用于連接固定活瓣。附圖三表示活瓣的結構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活瓣上開有銷釘孔(16),一側排有六行齒,相鄰一側為一直平面。
具體實施在抽油桿上接上井下柱狀落物打撈筒下到井下,通過引鞋使井下落物進入打撈筒,下放抽油桿落物進入打撈筒的下筒身或上筒身,并頂開活瓣或卡瓦上移一定量后,在扭簧的彈力作用下或在卡瓦增壓后的卡緊力作用下卡緊落物,上提抽油桿既可將井下柱狀落物打落出來。
權利要求1.一種石油工業中用以打撈抽油桿及管狀物的井下柱狀落物打撈筒,由引鞋、接頭和卡緊機構組成。本發明的特征是在上筒身(2)內裝有卡瓦卡緊機構,在下筒身(6)內裝有活瓣卡緊機構;活瓣卡緊機構由活瓣座(11)、活瓣(9)、扭簧(7)組成,活瓣座(11)用螺釘固定在下筒身(6)上,活瓣(9)和扭簧(7)通過銷子(8)固定在活瓣座(11)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瓣座,其特征在于活瓣座(11)兩側開有螺紋孔(13),下部開有喇叭口(14),上部有活瓣連接孔(1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瓣,其特征在于其上開有銷釘孔(16)、一側排有六行齒、相鄰一側為一直平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石油工業中用來打撈井下抽油桿或管狀物的一種井下柱狀落物打撈筒。在該打撈筒內安裝有兩種卡緊機構,當打撈直徑大的落物時,打撈筒內的活瓣卡緊機構工作;當打撈直徑小的落物時,卡瓦卡緊機構工作,是一種適用直徑范圍較大的打撈工具。
文檔編號E21B31/00GK2038950SQ8820874
公開日1989年6月7日 申請日期1988年7月27日 優先權日1988年7月27日
發明者劉介人 申請人:大港石油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