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油氣井控流防砂完井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控流防砂裝置。
背景技術:
世界上大部分油氣藏已進入中后期開發,在開發過程中普遍存在出砂出水問題。特別是在長水平井中,由于“跟趾效應”和/或儲層非均質性的影響,導致生產剖面不均勻引起過早見水。一旦發生錐進,油井產量將顯著降低,大量出砂。同樣出砂對油氣藏開采產生巨大影響,主要有造成油氣井減產,甚至停產;加劇井下設備和地面設備的磨損;針對于此類問題,主要是采用防砂設備與流入控制設備結合使用,防砂和適合的控流能增加油氣井采收率。
目前,油氣田中采用的都是單獨的防砂設備(如割縫篩管、繞絲篩管、復合篩管等多種篩管)和單獨的流入控制裝置(被動式流入控制裝置picd、主動式流入控制裝置icv和自適應流入控制裝置aicd等)在下井時裝配結合使用來達到控流防砂的目的。該方法存在單獨設計生產防砂裝置和控流裝置,既費時又費力,并在在使用時需要裝配,工序復雜,還會加長下井管柱長度,非常的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控流防砂裝置,該裝置將流入控制裝置與防砂篩管結合為一體,并且能夠根據油層出水量自動調整流動阻力等級,在防砂的同時保證水平井筒流入剖面均勻,減少氣水錐進,提高油井采收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控流防砂裝置,包括基管和繞絲防砂管,其中所述基管兩端通過連接螺紋與油管連接,基管上開設有過流孔,過流孔中鑲嵌有能徑向遇水膨脹的過流環,基管上外包繞絲防砂管。
進一步地,所述遇水膨脹的過流環鑲嵌于過流孔中與過流孔緊貼,由遇水膨脹材料構成。
進一步地,所述遇水膨脹的過流環膨脹擴張后,過流孔孔徑縮小至初始的0~90%。
進一步地,所述繞絲防砂管包括支撐肋、繞絲和盲管,繞絲連接在支撐肋上,盲管設置在支撐肋的兩端。
進一步地,所述繞絲的截面形狀為梯形,所述支撐肋截面形狀為類三角形,繞絲所在位置的防砂縫形成外窄內寬的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提出的控流防砂裝置,將流入控制裝置和防砂裝置結合為一體,去除現場裝配工序,便于操作,節約施工成本。
(2)本發明提出采用遇水膨脹過流環鑲嵌于過流孔中,通過遇水膨脹材料遇水膨脹來改變過流孔孔徑大小,實現自適應流入控制流體,方便并且成本低廉。繞絲防砂管繞絲采用梯形截面,具有“自潔”作用,防堵塞能力強。
(3)本控流防砂裝置結構簡單,結構強度高,抗堵塞能力和抗沖蝕能力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控流防砂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控流防砂裝置的剖視示意圖,即沿圖1中a-a方向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控流防砂裝置的俯視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控流防砂裝置的中基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控流防砂裝置的中繞絲防砂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控流防砂裝置的局部放大圖。
圖7為本發明控流防砂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上述附圖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部件名稱如下:
1-連接螺紋,2-基管,3-盲管,4-過流孔,5-遇水膨脹過流環,6-支撐肋,7-繞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施例。
實施例
本發明的一種控流防砂裝置結構如圖1、圖2所示,包括基管2和繞絲防砂管,其中所述基管2兩端通過連接螺紋1與油管連接,基管2上開設有過流孔4,過流孔4中鑲嵌有能徑向遇水膨脹的過流環5,基管2上外包繞絲防砂管。具有裝置將流入控制裝置與防砂篩管結合為一體,并且能夠根據油層出水量自動調整流動阻力等級,在防砂的同時保證水平井筒流入剖面均勻,減少氣水錐進,提高油井采收率。
如圖2、圖4、圖6所示,遇水膨脹的過流環5鑲嵌于過流孔中與過流孔4緊貼,由遇水膨脹材料構成。遇水膨脹的過流環5膨脹擴張后,過流孔4孔徑縮小至初始的0~90%具有能自動調節流動阻力等級,實現自適應控流。
如圖5、圖7所示,繞絲防砂管包括支撐肋6、繞絲7和盲管3,繞絲7連接在支撐肋6上,盲管3設置在支撐肋6的兩端。繞絲7的截面形狀為梯形,所述支撐肋6截面形狀為類三角形,繞絲7所在位置的防砂縫形成外窄內寬的結構。具有“自潔”作用,防堵塞能力強,結構簡單,結構強度高,抗堵塞能力和抗沖蝕能力強。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但凡采用本發明的設計原理,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非創造性勞動而作出的變化,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