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包含有作為假頂基體的礦用網體(1)、設置在礦用網體(1)的通體軸線方向上的繩索,由繩索延伸在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1)的結合部使繩索分布在礦用網體(1)上,通過繩索在礦用網體(1)的通體上與礦用網體(1)的連接把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1)編制在一起,不再只在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1)的結合部通過繩索把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1)編制在一起,當碎小礦石作用在礦用網體(1)上時,由繩索和礦用網體(1)結合承擔碎小礦石的重量,不再只由兩個礦用網體(1)的結合部承擔碎小礦石的重量,因此提高了假頂的防護性能。
【專利說明】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
[0001]一、
【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假頂,尤其是一種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
[0003]二、
【背景技術】
[0004]在煤礦井道的頂端側面上覆蓋假頂,防止煤礦井道的頂端側面上的碎小礦石下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保障了煤礦井道的安全生產,因此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是一種重要的礦山裝置,在現有的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中,為了滿足礦井工作面的技術要求,為達到其所需的長度和幅寬,需對假頂的礦用網體進行連接,在現有的礦用網體連接中,只是把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的結合部通過繩索通過編制的方式把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連接在一起,當碎小礦石集中在礦用網體上時,碎小礦石的重量就作用在兩個礦用網體的結合部上,兩個礦用網體的結合部易開裂,使整個礦用網體存在牢固性差和整體性差,降低了假頂的防護性倉泛。
[0005]三、
【發明內容】
[0006]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因此提高了假頂的防護性能。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包含有作為假頂基體的礦用網體、設置在礦用網體的通體軸線方向上的繩索,由繩索延伸在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的結合部使繩索分布在礦用網體上。
[0008]由于設計了礦用網體和繩索,通過繩索在礦用網體的通體上與礦用網體的連接把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編制在一起,不再只在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的結合部通過繩索把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編制在一起,當碎小礦石作用在礦用網體上時,由繩索和礦用網體結合承擔碎小礦石的重量,不再只由兩個礦用網體的結合部承擔碎小礦石的重量,因此提高了假頂的防護性能。
[0009]本實用新型設計了,繩索設置為包含有繩索I和繩索II,繩索I和繩索II設置為按照相互連接的菱形的兩個邊分布在礦用網體上。
[0010]本實用新型設計了,還包含有連接扣,
[0011]沿礦用網體的軸線方向設置有繩索I和繩索II并且繩索I和繩索II分別設置為按照W形分布在礦用網體上,在繩索I的拐角部分別設置為通過繩索I的扣接與礦用網體聯接并且在繩索II的拐角部分別設置為通過繩索II的扣接與礦用網體聯接,繩索I的拐角部和繩索II的拐角部設置為按照間隔式重合,繩索I和繩索II的直線分別設置為通過連接扣與礦用網體聯接。
[0012]本實用新型設計了,繩索I和繩索II設置為延伸在相鄰的礦用網體上并且相鄰的繩索I和相鄰的繩索II的接頭設置在一個相同的礦用網體上。
[0013]本實用新型設計了,繩索I的拐角部設置為C部、A部和D部并且繩索II的拐角部設置為C部、B部和D部,在繩索I的C部、A部和D部設置為通過繩索I的扣接與礦用網體聯接并且在繩索II的C部、B部和D部設置為通過繩索II的扣接與礦用網體聯接,繩索I的C部設置為與繩索II的C部重合聯接并且繩索I的D部設置為與繩索II的D部重合聯接。
[0014]本實用新型設計了,在繩索I的C部與繩索I的A部和繩索I的A部與繩索I的D部之間設置為至少兩個連接扣,在繩索II的C部與繩索II的B部和繩索II的B部與繩索II的D部之間設置為至少兩個連接扣。
[0015]本實用新型設計了,礦用網體設置為聚酯纖維塑料網,連接扣設置為滌綸三膠繩。
[0016]在本技術方案中,分布在礦用網體通體上的礦用網體和繩索為重要技術特征,在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的【技術領域】中,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在本技術方案中的術語都是可以用本【技術領域】中的專利文獻進行解釋和理解。
[0017]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0020]五、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結合附圖具體說明本實施例,包含有礦用網體
1、繩索I 2、繩索II 3和連接扣4,
[0023]沿礦用網體I的軸線方向設置有繩索I 2和繩索II 3并且繩索I 2和繩索II 3分別設置為按照W形分布在礦用網體I上,在繩索I 2的拐角部分別設置為通過繩索I 2的扣接與礦用網體I聯接并且在繩索II 3的拐角部分別設置為通過繩索II 3的扣接與礦用網體I聯接,繩索I 2的拐角部和繩索II 3的拐角部設置為按照間隔式重合,繩索I 2和繩索II 3的直線分別設置為通過連接扣4與礦用網體I聯接。
[0024]在本實施例中,繩索I 2和繩索II 3設置為延伸在相鄰的礦用網體I上并且相鄰的繩索I 2和相鄰的繩索II 3的接頭設置在一個相同的礦用網體I上。
[0025]在本實施例中,繩索I 2的拐角部設置為C部、A部和D部并且繩索II 3的拐角部設置為C部、B部和D部,在繩索I 2的C部、A部和D部設置為通過繩索I 2的扣接與礦用網體I聯接并且在繩索II 3的C部、B部和D部設置為通過繩索II 3的扣接與礦用網體I聯接,繩索I 2的C部設置為與繩索II 3的C部重合聯接并且繩索I 2的D部設置為與繩索II 3的D部重合聯接。
[0026]在本實施例中,在繩索I 2的C部與繩索I 2的A部和繩索I 2的A部與繩索I 2的D部之間設置為至少兩個連接扣4,在繩索II 3的C部與繩索II 3的B部和繩索II 3的B部與繩索II 3的D部之間設置為至少兩個連接扣4。
[0027]在本實施例中,礦用網體I設置為聚酯纖維塑料網,連接扣4設置為滌綸三膠繩。
[0028]通過繩索I 2和繩索II 3把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I通體聯接在一起,通過繩索I 2和繩索II 3的自身搭扣和連接扣4與礦用網體I聯接,從而把礦用網體I連接成一個整體。
[0029]礦用網體1、繩索I 2、繩索II 3和連接扣4
[0030]本實用新型具有下特點:
[0031]1、由于設計了礦用網體I和繩索,通過繩索在礦用網體I的通體上與礦用網體I的連接把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I編制在一起,不再只在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I的結合部通過繩索把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I編制在一起,當碎小礦石作用在礦用網體I上時,由繩索和礦用網體I結合承擔碎小礦石的重量,不再只由兩個礦用網體I的結合部承擔碎小礦石的重量,因此提高了假頂的防護性能。
[0032]2、由于設計了繩索I 2和繩索II 3,增加了承擔碎小礦石的重量,提高了假頂的防護性能。
[0033]3、由于設計了繩索I 2、繩索II 3和連接扣4,通過自身扣接和連接扣4,提高了繩索I 2和繩索II 3與礦用網體I的連接強度。
[0034]4、由于設計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在技術特征的單獨和相互之間的集合的作用,通過試驗表明,本實用新型的各項性能指標為現有的各項性能指標的至少為1.7倍,通過評估具有很好的市場價值。
[0035]還有其它的與分布在礦用網體I通體上的礦用網體I和繩索聯接的技術特征都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因此在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技術領域】內,凡是包含有作為假頂基體的礦用網體1、設置在礦用網體I的通體軸線方向上的繩索,由繩索延伸在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I的結合部使繩索分布在礦用網體I上的技術內容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其特征是:包含有作為假頂基體的礦用網體(I)、設置在礦用網體(I)的通體軸線方向上的繩索,由繩索延伸在相鄰的兩個礦用網體(I)的結合部使繩索分布在礦用網體(I)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其特征是:繩索設置為包含有繩索I (2)和繩索II (3),繩索I (2)和繩索II (3)設置為按照相互連接的菱形的兩個邊分布在礦用網體⑴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其特征是:還包含有連接扣(4),沿礦用網體⑴的軸線方向設置有繩索I (2)和繩索II (3)并且繩索I (2)和繩索II (3)分別設置為按照W形分布在礦用網體(I)上,在繩索I (2)的拐角部分別設置為通過繩索I (2)的扣接與礦用網體⑴聯接并且在繩索II⑶的拐角部分別設置為通過繩索II⑶的扣接與礦用網體⑴聯接,繩索I (2)的拐角部和繩索II (3)的拐角部設置為按照間隔式重合,繩索I (2)和繩索II (3)的直線分別設置為通過連接扣⑷與礦用網體⑴聯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其特征是:繩索I(2)和繩索II (3)設置為延伸在相鄰的礦用網體(I)上并且相鄰的繩索I (2)和相鄰的繩索II (3)的接頭設置在一個相同的礦用網體(I)上。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其特征是:繩索I(2)的拐角部設置為C部、A部和D部并且繩索II (3)的拐角部設置為C部、B部和D部,在繩索I (2)的C部、A部和D部設置為通過繩索I (2)的扣接與礦用網體(I)聯接并且在繩索II (3)的C部、B部和D部設置為通過繩索II (3)的扣接與礦用網體(I)聯接,繩索I (2)的C部設置為與繩索II (3)的C部重合聯接并且繩索I (2)的D部設置為與繩索II (3)的D部重合聯接。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其特征是:在繩索I(2)的C部與繩索I (2)的A部和繩索I (2)的A部與繩索I (2)的D部之間設置為至少兩個連接扣(4),在繩索II⑶的C部與繩索II (3)的B部和繩索II (3)的B部與繩索II (3)的D部之間設置為至少兩個連接扣(4)。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煤礦井道的假頂;其特征是:礦用網體(I)設置為聚酯纖維塑料網,連接扣(4)設置為滌綸三膠繩。
【文檔編號】E21D19/00GK204253074SQ201420680587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4日
【發明者】譚德永, 譚榮玉, 李興功 申請人:山東陽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