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網格井筏板復合地基基礎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網格井筏板復合地基基礎,所述地基基礎包括基礎底板、基礎筏板和網格井,基礎底板支撐上部建筑物,基礎底板下面設置基礎筏板,基礎底板與基礎筏板之間設置摩擦擺滑移隔震裝置,基礎筏板下表面設置網格井,本網格井筏板復合地基基礎能有效降低建筑物整體的沉降量,網格井高度與建筑物受力相適應,從而可有效的避免由不同沉降而造成的上部結構的破壞。由于土體深入到網格井中,可有效吸收地震波能量,從而達到減震效果。摩擦擺滑移隔震裝置的圓弧滑動面使其具有自限、復位機制和振動穩定性,能有效吸收地震橫向力,抗震性能更好。
【專利說明】一種網格井筏板復合地基基礎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基基礎,尤其涉及一種隔震性能良好的網格井筏板復合地基基礎。
【背景技術】
[0002]長久以來,傳統的建筑地基基礎形狀大多采用較大下底面面積的地基基礎,以此提高地基的荷載力,但此結構抗震能力較差,地震時,地基基礎的底面直接承受著地殼斷裂或移位導致的地震波能量的沖擊,底面積越大,直接受沖擊的力度及斷裂、位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其抗震功效就差,在土方處理相同、使用同樣地基建材的情況下,為了提高建筑地基基礎的抗震能力,還采用較大下底面積的地基基礎,已無法實現預期的目的,尤其在地震多發地帶,對其地基基礎提出了更高的抗震要求。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地基基礎抗震性能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抗震性能好的網格井筏板復合地基基礎。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網格井筏板復合地基基礎,所述地基基礎包括基礎底板、基礎筏板和網格井,基礎底板支撐上部建筑物,基礎底板下面設置基礎筏板,基礎底板與基礎筏板之間設置摩擦擺滑移隔震裝置,基礎筏板下表面設置網格井,網格井的高度從中心向四周遞減,所述摩擦擺滑移隔震裝置包括上凹面盤、下滑塊容腔和位于上凹面盤、下滑塊容腔之間的滑塊,上凹面盤、下滑塊容腔分別與基礎底板和基礎筏板固定連接,上凹面盤的下表面設置弧面凹坑,滑塊的上表面放置在弧面凹坑內且與弧面凹坑形狀相配,下滑塊容腔的上部設置半圓形凹坑,滑塊的下表面放置在半圓形凹坑內且與半圓形凹坑形狀相配,滑塊的上、下表面涂有聚四氟乙烯。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網格井筏板復合地基基礎能有效降低建筑物整體的沉降量,網格井高度與建筑物受力曲線相適應,從而可有效的避免由不同沉降而造成的上部建筑物結構的破壞。由于土體深入到網格井中,可有效吸收地震波能量,從而達到減震效果。摩擦擺滑移隔震裝置的圓弧滑動面使其具有自限、復位機制和振動穩定性,能有效吸收地震橫向力,抗震性能良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網格井筏板復合地基基礎結構示意圖。
[0007]圖2是網格井俯視圖。
[0008]圖3是摩擦擺滑移隔震裝置結構示意圖。
[0009]圖中:1為基礎底板,2為基礎筏板,3為網格井,4為上凹面盤,5為滑塊,6為下滑塊容腔,A、B為網格井。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參見附圖1、3,一種網格井筏板復合地基基礎,所述地基基礎包括基礎底板1、基礎筏板2和網格井3,基礎底板I支撐上部建筑物,基礎底板I下面設置基礎筏板2,基礎底板I與基礎筏板2之間設置摩擦擺滑移隔震裝置,基礎筏板下表面設置網格井3,網格井3的高度從中心向四周遞減,所述摩擦擺滑移隔震裝置包括上凹面盤4、下滑塊容腔6和位于上凹面盤4、下滑塊容腔6之間的滑塊5,上凹面盤4、下滑塊容腔6分別與基礎底板I和基礎筏板2固定連接,上凹面盤4的下表面設置弧面凹坑,滑塊5的上表面放置在弧面凹坑內且與弧面凹坑形狀相配,下滑塊容腔6的上部設置半圓形凹坑,滑塊5的下表面放置在半圓形凹坑內且與半圓形凹坑形狀相配,滑塊5的上、下表面涂有聚四氟乙烯。
[0011]參見附圖2,每個方格代表一個網格井,最中心的網格井A高度最大,圍繞在最中心的網格井邊上的8個網格井B的高度次之,以此類推,越向外圍,網格井高度越小。
【權利要求】
1.一種網格井筏板復合地基基礎,所述地基基礎包括基礎底板、基礎筏板和網格井,基礎底板支撐上部建筑物,基礎底板下面設置基礎筏板,基礎底板與基礎筏板之間設置摩擦擺滑移隔震裝置,其特征在于:基礎筏板下表面設置網格井,網格井的高度從中心向四周遞減,所述摩擦擺滑移隔震裝置包括上凹面盤、下滑塊容腔和位于上凹面盤、下滑塊容腔之間的滑塊,上凹面盤、下滑塊容腔分別與基礎底板和基礎筏板固定連接,上凹面盤的下表面設置弧面凹坑,滑塊的上表面放置在弧面凹坑內且與弧面凹坑形狀相配,下滑塊容腔的上部設置半圓形凹坑,滑塊的下表面放置在半圓形凹坑內且與半圓形凹坑形狀相配,滑塊的上、下表面涂有聚四氟乙烯。
【文檔編號】E02D27/01GK204112356SQ201420569933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4日
【發明者】李炳坤 申請人:李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