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屬于工業廠房建筑設計【技術領域】。所述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包h括基礎容納部、多條預埋鐵件錨筋、預埋鐵件、以二及整體澆筑的混凝土基礎和地面混凝土層,其中:所述基礎容納部為在地基土上挖出的用于容納混凝土基礎的漏斗狀的容納部;所述多條預埋鐵件錨筋中的每一條預埋鐵件錨筋的一端固定至預埋鐵件的下表面,另一端固定至基礎容納部的底面;所述預埋鐵件固定在基礎容納部的底面的正上方且所述預埋鐵件的上表面平行于基礎容納部的底面;所述混凝土基礎充滿所述基礎容納部;所述地面混凝土層在所述混凝土基礎上方,所述地面混凝土層將多條預埋鐵件錨筋高于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的上半部以及預埋鐵件除了上表面的其他部分包覆在內。本方案解決了現有地面埋件固定工作量繁重且效率低下等問題,能夠優化地面埋件的固定流程并提高施工效率。
【專利說明】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工業廠房建筑設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工業廠房中地面埋件應用廣泛,用于支撐各種工業設備及電氣盤柜。由于地面的預埋鐵件會在后期使用的過程中受到上部構件產生的各項作用力,必須保證預埋鐵件不會沉降、變形,在大面積設置地面埋件的情況下,需單獨為每一塊埋件下預留基礎,待基礎完成后再澆筑地面混凝土,這對于需要大量地面預埋鐵件的情況來說工作量非常大。因此現有技術由于需要單獨在地面埋件下設置獨立基礎,工作量繁重且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面埋件的新型固定結構,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優化地面埋件的固定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0004]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所述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包括基礎容納部、多條預埋鐵件錨筋、預埋鐵件、以及整體澆筑的混凝土基礎和地面混凝土層,其中:所述基礎容納部為在地基土上挖出的用于容納混凝土基礎的漏斗狀的容納部,所述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為地基土的水平表面,所述基礎容納部的底面平行于頂面,其中,底面的尺寸大于或等于預埋鐵件的尺寸,但小于頂面的尺寸;所述多條預埋鐵件錨筋中的每一條預埋鐵件錨筋的一端固定至預埋鐵件的下表面,另一端固定至基礎容納部的底面;所述預埋鐵件通過所述多條預埋鐵件錨筋固定在基礎容納部的底面的正上方且所述預埋鐵件的上表面平行于基礎容納部的底面,并且所述預埋鐵件的上表面在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的上方,且預埋鐵件的上表面和基礎容納部的頂面具有垂直間距h ;所述混凝土基礎充滿所述基礎容納部并將多條預埋鐵件錨筋低于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的下半部包覆在內;所述地面混凝土層在所述混凝土基礎上方,所述地面混凝土層將多條預埋鐵件錨筋高于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的上半部以及預埋鐵件除了上表面的其他部分包覆在內。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基礎容納部的底面和所述預埋鐵件的上下表面都為LXW的矩形,所述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為(L+Ll) X (W+W1)的矩形,所述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的中心與所述基礎容納部的底面的中心在垂直于地面的同一鉛直線上,且所述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的邊長為(L+L1)的邊平行于基礎容納部的底面邊長為L的邊。
[000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基礎容納部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兩部分,其中上半部為長方體,該長方體的頂面即為基礎容納部的頂面,高度為預定高度hl,下半部的頂面即為上半部的底面,下半部的底面即為基礎容納部的底面,下半部的高度為h2。
[000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混凝土基礎的高度為hl+h2,其形狀與基礎容納部的形狀相同。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所述地面混凝土層的高度為預埋鐵件的上表面和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的垂直間距h。
[0009]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LI和Wl的取值均為300mm,h2的取值為150mm。
[0010]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新型固定結構無需支模,且可同混凝土地面一起澆筑,以形成整體并共同受力。不僅減少了施工步驟,而且提高了地面埋件的固定和支撐力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的剖面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所述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實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14]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主要包括五部分:預埋鐵件101、基礎容納部102、多條預埋鐵件錨筋103、混凝土基礎104以及地面混凝土層105。
[0015]所述預埋鐵件101的上下表面在圖1和圖2中示出為LXW的矩形,L為預埋鐵件的長度,W為預埋鐵件的寬度。雖然圖1和圖2示出的是矩形,但預埋鐵件根據根據其支撐的上部構件的形狀或尺寸進行調整,例如也可為圓形或其他多邊形等任意形狀。
[0016]所述基礎容納部102為在地基土上挖出的用于容納混凝土基礎的漏斗狀容納部分(圖1所示的點劃線下方的部分)。所述基礎容納部的頂面(圖1中點劃線指示)即為地基土的水平表面106,所述基礎容納部底面平行于頂面,其中,底面的尺寸大于或等于預埋鐵件的尺寸,但小于頂面的尺寸。這種漏斗狀的容納部分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其頂面的面積大于預埋鐵件的尺寸,使得其能夠至少滿足埋件應力擴散的要求;一方面,底面的面積大于或等于預埋鐵件的尺寸且小于頂面的面積,使得其能夠在滿足承載力要求的條件下盡量減少混凝土的用量。如圖1,2所示,作為一個非限制性實施例,所述基礎容納部底面的形狀和尺寸與預埋鐵件相同,都為LXW的矩形,頂面的形狀與底面相同,但頂面的尺寸比底面的尺寸大,為(L+Ll) X (W+W1),頂面的中心與底面的中心在垂直于水平地面的同一鉛直線上,且頂面的邊長為(L+L1)的邊平行于底面邊長為L的邊,如圖1,2所示,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LI和Wl取值均為300mm。更具體的,所述基礎容納部包括例如圖1中的虛線所分隔開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兩部分。其中上半部為長方體,該長方體的頂面即基礎容納部的頂面,高度為預定高度hi ;下半部的頂面即上半部的底面,下半部的底面即基礎容納部的底面,下半部的高度為h2,如圖1所示,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高度h2取值為150mm。
[0017]多條預埋鐵件錨筋103中,每一條預埋鐵件錨筋的一端固定至預埋鐵件的下表面,另一端固定至基礎容納部的底面,以使得預埋鐵件固定在基礎容納部的底面的正上方且預埋鐵件的上表面平行于基礎容納部的底面,如圖2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設置有六條預埋鐵件錨筋。所述預埋鐵件的上表面在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的上方,兩者的垂直間距為h。如圖1,2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固定后的預埋鐵件的中心與基礎容納部的底面的中心在垂直于地面的同一鉛直線上,且預埋鐵件的上下表面邊長為L的邊平行于基礎容納部的底面邊長為L的邊。
[0018]所述混凝土基礎104充滿所述基礎容納部,因此,所述混凝土基礎將多條預埋鐵件錨筋低于基礎容納部頂面的下半部(圖1點劃線下方的部分)包覆在內。所述混凝土基礎的高度為hl+h2,其形狀與基礎容納部的形狀相同。
[0019]所述地面混凝土層105在混凝土基礎上方,所述地面混凝土層將多條預埋鐵件錨筋高于基礎容納部頂面的上半部(圖1點劃線上方的部分)、預埋鐵件除了上表面的其他部分包覆在內。所述地面混凝土層的高度為h。
[0020]上文所述的混凝土基礎104和地面混凝土層105雖然作為兩部分分別描述,然而這僅是為了更方便地進行文字描述,實際上兩者是一體的,也就是說,混凝土基礎和底面混凝土層為整體澆筑而成。
[0021]上文所述的各種符號例如L,W,h,hi, h2等等的尺寸,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圖1,2僅僅是一個非限制性實施例。
[0022]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可以在地基土上挖出基礎容納部后固定預埋鐵件,在澆筑地面混凝土層時一起澆筑,同時完成了地面混凝土層和預埋鐵件的混凝土基礎,且兩者形成了一個整體,使得基礎的受力更好。
[0023]應注意,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領域僅為說明的目的,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以滿足實際需要。
【權利要求】
1.一種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包括基礎容納部、多條預埋鐵件錨筋、預埋鐵件、以及整體澆筑的混凝土基礎和地面混凝土層,其中: 所述基礎容納部為在地基土上挖出的用于容納混凝土基礎的漏斗狀的容納部,所述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為地基土的水平表面,所述基礎容納部的底面平行于頂面,其中,底面的尺寸大于或等于預埋鐵件的尺寸,但小于頂面的尺寸; 所述多條預埋鐵件錨筋中的每一條預埋鐵件錨筋的一端固定至預埋鐵件的下表面,另一端固定至基礎容納部的底面; 所述預埋鐵件通過所述多條預埋鐵件錨筋固定在基礎容納部的底面的正上方且所述預埋鐵件的上表面平行于基礎容納部的底面,并且所述預埋鐵件的上表面在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的上方,且預埋鐵件的上表面和基礎容納部的頂面具有垂直間距h; 所述混凝土基礎充滿所述基礎容納部并將多條預埋鐵件錨筋低于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的下半部包覆在內; 所述地面混凝土層在所述混凝土基礎上方,所述地面混凝土層將多條預埋鐵件錨筋高于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的上半部以及預埋鐵件除了上表面的其他部分包覆在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礎容納部的底面和所述預埋鐵件的上下表面都為LXW的矩形,所述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為(L+Ll) X (W+W1)的矩形,所述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的中心與所述基礎容納部的底面的中心在垂直于地面的同一鉛直線上,且所述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的邊長為(L+L1)的邊平行于基礎容納部的底面邊長為L的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礎容納部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兩部分,其中上半部為長方體,該長方體的頂面即為基礎容納部的頂面,高度為預定高度hl,下半部的頂面即為上半部的底面,下半部的底面即為基礎容納部的底面,下半部的高度為h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土基礎的高度為hl+h2,其形狀與基礎容納部的形狀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面混凝土層的高度為預埋鐵件的上表面和基礎容納部的頂面的垂直間距h。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埋件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 LI和Wl的取值均為300mm,h2的取值為150mm。
【文檔編號】E02D27/44GK204023605SQ201420379129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0日
【發明者】梁永生, 弓建新, 徐強, 秦曉平, 孫建, 武恩, 昝曉磊 申請人: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