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磚體及其構成的擋墻、攔擋壩、河堤、排導槽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種施工速度快、工序簡單、質量易控制、結構牢固、不需要其它外購材料配合使用、不受其他外界條件影響,安裝拆除簡單、可重復利用的擋墻以及在搶險救災應急工程中具有更明顯優勢,現場組裝即可的構成擋墻、攔擋壩、河堤、排導槽的磚體。其包括上磚頭、下磚頭和連接柱,連接柱的兩端分別與上磚頭和下磚頭連接構成整塊磚體,連接柱左右兩側的上磚頭和下磚頭上分別設置有尺寸和形狀相同的卯頭,卯頭與連接柱側面之間的上磚頭和下磚頭上分別設置有限位槽,卯頭與限位槽相匹配,限位槽與卯頭之間有傾斜的連接面,上磚頭和下磚頭相對面的卯頭、限位槽、連接面與連接柱的側面構成榫槽。
【專利說明】一種磚體及其構成的擋墻、攔擋壩、河堤、排導槽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擋墻【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從條型磚結構、構造和組合裝配方式上改變傳統擋墻建造方式的磚體及其構成的擋墻、攔擋壩、河堤、排導槽。
【背景技術】
[0002]擋土墻廣泛運用于交通、水利、建筑、水土保持、地質災害防治等工程中,是常見的土工防護工程。傳統的擋土墻主要有鋼筋籠裝配結構、自嵌擋墻磚加拉筋結構、干砌石結構、漿砌石結構、混凝土結構等等。目前擋墻、攔擋壩、河堤、排導槽工程常采用混凝土、漿砌石兩種結構形式,都是將所需材料水泥、沙、石或碎石以及模板等外購至現場砌筑,必需由多種材料配合使用、施工工序復雜,易受地下水及氣候條件限制,施工時間長。
[0003]申請號為“200980143904.7”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擋土墻塊及擋土墻,改設備擋土墻塊沿著例如修平和筑堤的斜坡橫向排布,并且在高度方向上多排堆疊,填充材料例如碎石子和鵝卵石被填充到所述擋土墻塊內,從而構建擋土墻,用于阻止泥土掉落。但是該設備僅僅只是適用于斜坡處,對工作地點的結構要求高,使用范圍窄,需要單獨的在工作地點開設斜坡。
[0004]總的來說,現有的擋墻均存在如下缺點:1、需要多種外購材料配合使用,在現場制作和砌筑;2、需要較寬的施工作業面;3、在有地下水情況下基礎部分施工需要排水或其它工藝配合才能完成;4、工序復雜,輔助作業量大;5、成型速度慢,需要一定時間養護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6、一般雨季不能實施。
【發明內容】
[0005]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種施工速度快、工序簡單、質量易控制、結構牢固、不需要其它外購材料配合使用、不受其他外界條件影響,安裝拆除簡單、可重復利用的擋墻以及在搶險救災應急工程中具有更明顯優勢,現場組裝即可的磚體及其構成的擋墻、攔擋壩、河堤、排導槽。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磚體,其包括上磚頭、下磚頭和連接柱,連接柱的兩端分別與上磚頭和下磚頭連接構成整塊磚體,連接柱左右兩側的上磚頭和下磚頭上分別設置有尺寸和形狀相同的卯頭,卯頭與連接柱側面之間的上磚頭和下磚頭上分別設置有限位槽,卯頭與限位槽相匹配,限位槽與卯頭之間有傾斜的連接面,上磚頭和下磚頭相對面的卯頭、限位槽、連接面與連接柱的側面構成榫槽。
[0007]優選的是,上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下磚頭左側的限位槽相匹配,下磚頭左側的卯頭與上磚頭右側的限位槽相匹配;上磚頭左側的卯頭與下磚頭右側的限位槽相匹配,下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上磚頭左側的限位槽相匹配。
[0008]優選的是,磚體可只保留上磚頭和連接柱的一半或下磚頭和連接柱的一半,即半磚體。
[0009]優選的是,磚體上還設置有穿過下磚頭、連接柱和上磚頭的過水槽,過水槽一端位于下磚頭的下側面,過水槽的另一端位于上磚頭的上側面。
[0010]優選的是,磚體上還設置有卡頭和卡槽,卡頭與卡槽相匹配,卡頭和卡槽設置于磚體的上磚頭和下磚頭上,與上磚頭上設置卡槽一面處于同一面的下磚頭上設置卡槽,與上磚頭上設置卡頭一面處于同一面的下磚頭上設置卡頭。
[0011]優選的是,磚體上設置有過水槽、卡頭和卡槽,卡頭和卡槽相匹配,卡頭和卡槽均設置于上磚頭和下磚頭上,過水槽設置于卡頭一側且穿過卡頭。
[0012]進一步,由磚體構成的擋墻,磚體橫向和縱向相互交錯,橫向沿著工作地點相互結合,且在高度方向上以預定的高度橫向和縱向相互堆疊構成擋墻,若干個單獨的擋墻鄰接構成整個擋墻;其中,在y軸方向,磚體的上磚頭與磚體的下磚頭接觸,下磚頭的底面和上磚頭的頂面和半磚體構成面墻,上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下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下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上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上磚頭右側的卯頭和下磚頭右側的卯頭構成凸榫,凸榫設置于相鄰磚體的榫槽中;在z軸方向,磚體與半磚體錯位堆疊,即構成擋墻面墻的磚體和半磚體的在面墻的底部和頂部其邊緣線處于同一水平線,在擋墻的面墻中,磚體和半磚體的邊緣線不處于同一水平線;在1軸方向,擋墻面墻的邊緣線由磚體和半磚體相互接觸構成。
[0013]進一步,由磚體構成的攔擋壩,其主體結構為梯形斷面結構,即在攔擋壩的X軸方向,磚體與半磚體相互接觸構成,在z軸方向,攔擋壩的斷面與斷面連接處磚體和半磚體接觸,在1軸方向,磚體的上磚頭與磚體的下磚頭接觸,下磚頭的底面和上磚頭的頂面和半磚體構成面墻,上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下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下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上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上磚頭右側的卯頭和下磚頭右側的卯頭構成凸榫,凸榫設置于相鄰磚體的榫槽中;攔擋壩使用的磚體和半磚體帶有卡槽、卡頭和過水槽。
[0014]進一步,由磚體構成的河堤,磚體橫向和縱向相互交錯,橫向沿著工作地點相互結合,且在高度方向上以預定的高度橫向和縱向相互堆疊構成河堤,若干個單獨的河堤鄰接構成整個河堤;其中,在y軸方向,磚體的上磚頭與磚體的下磚頭接觸,下磚頭的底面和上磚頭的頂面和半磚體構成面墻,上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下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下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上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上磚頭右側的卯頭和下磚頭右側的卯頭構成凸榫,凸榫設置于相鄰磚體的榫槽中;在Z軸方向,磚體與半磚體錯位堆疊,即構成河堤面墻的磚體和半磚體的在面墻的底部和頂部其邊緣線處于同一水平線,在河堤的面墻中,磚體和半磚體的邊緣線不處于同一水平線;在1軸方向,河堤面墻的邊緣線由磚體和半磚體相互接觸構成;此外,河堤上還設置有挑壩,挑壩也是由磚體和半磚體在高度和長度方向上以預定的高度和長度橫向和縱向相互堆疊構成,挑壩的一部分磚體與河堤的磚體咬合,挑壩位于河堤的底部。
[0015]進一步,由磚體構成的排導槽,磚體橫向和縱向相互交錯,橫向沿著工作地點相互結合,且在高度方向上以預定的高度橫向和縱向相互堆疊構成排導槽,若干個單獨的排導槽鄰接構成整個排導槽;其中,在y軸方向,磚體的上磚頭與磚體的下磚頭接觸,下磚頭的底面和上磚頭的頂面和半磚體構成面墻,上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下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下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上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上磚頭右側的卯頭和下磚頭右側的卯頭構成凸榫,凸榫設置于相鄰磚體的榫槽中;在2軸方向,磚體與半磚體錯位堆疊,即構成排導槽面墻的磚體和半磚體的在面墻的底部和頂部其邊緣線處于同一水平線,在排導槽的面墻中,磚體和半磚體的邊緣線不處于同一水平線;在X軸方向,排導槽面墻的邊緣線由磚體和半磚體相互接觸構成;其中,排導槽分為滿底鋪排導槽和肋板排導槽,滿底鋪排導槽其結構為若干個單獨的排導槽鄰接構成整個排導槽的側邊,在兩個排導槽的側邊之間設置由磚體和半磚體構成的排導槽底部,排導槽底部的一部分磚體與排導槽側邊的磚體咬合,肋板排導槽其結構為若干個單獨的排導槽鄰接構成整個排導槽的側邊,在兩個排導槽的側邊之間設置由磚體和半磚體構成的肋板,一部分構成肋板的磚體與構成排導槽側邊的磚體咬合。
[0016]對于本發明來說,磚體結構除卯頭長度必須是榫槽長度的2倍外,其余尺寸不固定,因此磚體結構可制成長型和方型等,卡槽及卡頭尺寸大小可根據磚體大小來進行調整,位置也可隨磚體大小變化,磚體厚度可結合施工條件及建筑物體積進行調整;不帶過水槽的磚體主要用于河堤、排導槽的建設,帶過水槽的磚體主要用于擋墻、攔擋壩建設。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是一種卯榫結構墻體用磚,呈“工”字型,兩側設有卯頭和榫槽,上下設有卡槽和卡頭,磚體從三個方向相互咬合,具有自嵌自卯功能,在裝配中不需要其它外購材料配合使用,現場拼接安裝后即可,裝配結構整體性、牢固性較好;磚體可根據墻體規模、功能及結構強度要求,生產帶過水槽和不帶過水槽、長型和方型、尺寸大小不同的磚體;帶過水槽磚體主要用于建具有透水功能的建筑物(如:攔擋壩、擋墻);長型磚和大尺寸磚,主要用于體積大、墻體厚度大于2米建筑物(如:攔擋壩);方型磚和小尺寸磚,主要用于體積小、墻體厚度小于2米的建筑物(如:擋墻、谷坊、河堤、排導槽等);磚體尺寸大小變化必須滿足卯頭長度是榫槽長度的2倍,磚體重量最大的不易超過100kg,最小的不易低于30kg ;本發明磚體從三個方向相互咬合,牢固性較好,砌筑體積不受限制,施工操作簡單,可滿足擋墻、攔擋壩、河堤、排導槽工程砌筑并使其具有較好的整體性和牢固性。
[0018]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之另一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之另一實施方式側視圖;
圖4為圖3之俯視圖;
圖5為圖3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之組合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1之另一組合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1之另一組合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1之另一組合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1之另一組合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圖3之組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1-圖5所示,一種磚體,其包括上磚頭2、下磚頭3和連接柱7,連接柱7的兩端分別與上磚頭2和下磚頭3連接構成整塊磚體1,連接柱7左右兩側的上磚頭2和下磚頭3上分別設置有尺寸和形狀相同的卯頭4,卯頭4與連接柱7側面之間的上磚頭2和下磚頭3上分別設置有限位槽6,卯頭4與限位槽6相匹配,限位槽6與卯頭4之間有傾斜的連接面5,上磚頭2和下磚頭3相對面的卯頭4、限位槽6、連接面5與連接柱7的側面構成榫槽;上磚頭2右側的卯頭4與下磚頭3左側的限位槽6相匹配,下磚頭3左側的卯頭4與上磚頭2右側的限位槽6相匹配;上磚頭2左側的卯頭4與下磚頭3右側的限位槽6相匹配,下磚頭3右側的卯頭4與上磚頭2左側的限位槽6相匹配;磚體1可只保留上磚頭2和連接柱7的一半或下磚頭3和連接柱7的一半,即半磚體la ;磚體1上還設置有穿過下磚頭3、連接柱7和上磚頭2的過水槽8,過水槽8 一端位于下磚頭3的下側面,過水槽8的另一端位于上磚頭2的上側面;磚體1上還設置有卡頭9和卡槽10,卡頭9與卡槽10相匹配,卡頭9和卡槽10設置于磚體1的上磚頭2和下磚頭3上,與上磚頭2上設置卡槽10 —面處于同一面的下磚頭3上設置卡槽10,與上磚頭2上設置卡頭9 一面處于同一面的下磚頭3上設置卡頭9 ;磚體1上設置有過水槽8、卡頭9和卡槽10,卡頭9和卡槽10相匹配,卡頭9和卡槽10均設置于上磚頭2和下磚頭3上,過水槽8設置于卡頭9 一側且穿過卡頭9。
[0020]磚體1裝配基本結構為墻體,底層使用整塊磚體1的打底磚配上半磚體la的頂磚進行砌筑,使磚體1在豎向上錯半塊磚,加上磚體1自嵌自卯優點,砌筑成的墻體抵御橫向、縱向、豎向應力更強,增加墻體的整體性及牢固性。由于磚體1運用靈活,可裝配成直線、斜線、折線結構的墻體及分臺砌筑的厚度變化整體墻體,由于磚體1裝配通過自嵌自卯來實現,形成的墻體具備整體性、牢固性特點,加之材料單一,可進行工廠化生產,裝配簡單易操作,磚體質量及施工質量易控制,由于墻體為組合式,不受地形條件限制,可廣泛用于于交通、水利、建筑、水土保持、地質災害防治等領域的擋墻、攔擋壩、河堤、排導槽工程的裝配。
[0021]如圖6、圖7、圖11所示,由磚體1構成的擋墻,磚體1橫向和縱向相互交錯,橫向沿著工作地點相互結合,且在高度方向上以預定的高度橫向和縱向相互堆疊構成擋墻,若干個單獨的擋墻鄰接構成整個擋墻;其中,在y軸方向,磚體1的上磚頭2與磚體1的下磚頭3接觸,下磚頭3的底面和上磚頭2的頂面和半磚體la構成面墻,上磚頭2右側的卯頭4與下磚頭3左側的限位槽6接觸,下磚頭3右側的卯頭4與上磚頭2左側的限位槽6接觸,上磚頭2右側的卯頭4和下磚頭3右側的卯頭6構成凸榫,凸榫設置于相鄰磚體1的榫槽中;在z軸方向,磚體1與半磚體la錯位堆疊,即構成擋墻面墻的磚體1和半磚體la的在面墻的底部和頂部其邊緣線處于同一水平線,在擋墻的面墻中,磚體1和半磚體la的邊緣線不處于同一水平線;在1軸方向,擋墻面墻的邊緣線由磚體1和半磚體la相互接觸構成。
[0022]擋墻多為線性工程,承載外力作用不大,厚度要求不厚,但根據擋墻的高度選擇相應的結構形式,對于高度在3米以下,可選擇矩形斷面結構裝配,高度在3米以上則選擇梯形斷面結構裝配,梯形為設臺式梯形,坡比按1:0.2?1:0.4設臺,由于大部分擋墻需考慮墻后擋體排水問題,且墻體厚度一般小于2米,因此需選用帶過水槽方型磚體1進行裝配易達目的,可根據需要裝配成直線、斜線、折線結構。
[0023]如圖11所示,由磚體1構成的攔擋壩,其主體結構為梯形斷面結構,即在攔擋壩的X軸方向,磚體1與半磚體la相互接觸構成,在z軸方向,攔擋壩的斷面與斷面連接處磚體1和半磚體la接觸,在y軸方向,磚體1的上磚頭2與磚體1的下磚頭3接觸,下磚頭3的底面和上磚頭2的頂面和半磚體la構成面墻,上磚頭2右側的卯頭4與下磚頭3左側的限位槽6接觸,下磚頭3右側的卯頭4與上磚頭2左側的限位槽6接觸,上磚頭2右側的卯頭4和下磚頭3右側的卯頭6構成凸榫,凸榫設置于相鄰磚體1的榫槽中;攔擋壩使用的磚體1和半磚體la帶有卡槽10、卡頭9和過水槽8。
[0024]攔擋壩的z軸方向上,磚體I與磚體I之間,半磚體Ia與半磚體Ia之間是通過卡頭9和卡槽10實現層間咬合。
[0025]攔擋壩主要位于溝道中,有攔擋壩、固床壩、谷坊壩等,主要用于攔擋洪水及泥石流等溝道治理工程及減災防災工程,需具有一定的堅固性來抵御洪水及泥石流對壩體的沖擊力,要求壩體具有透水性,壩頂可溢流能滿足洪水及泥石流安全通過,壩體厚度一般都大于2米,根據攔擋壩的特點,結合壩體的穩定性,壩體采用梯形斷面結構,需選用帶過水槽長型磚進行裝配,壩體迎水斜面按坡比為1:0.5?1:0.7設臺裝配,溢流口為梯形斷面,兩斜邊按坡比為1:0.5?1:1設臺裝配。
[0026]如圖6-圖8所示,磚體I橫向和縱向相互交錯,橫向沿著工作地點相互結合,且在高度方向上以預定的高度橫向和縱向相互堆疊構成河堤,若干個單獨的河堤鄰接構成整個河堤;其中,在y軸方向,磚體I的上磚頭2與磚體I的下磚頭3接觸,下磚頭3的底面和上磚頭2的頂面和半磚體Ia構成面墻,上磚頭2右側的卯頭4與下磚頭3左側的限位槽6接觸,下磚頭3右側的卯頭4與上磚頭2左側的限位槽6接觸,上磚頭2右側的卯頭4和下磚頭3右側的卯頭6構成凸榫,凸榫設置于相鄰磚體I的榫槽中;在z軸方向,磚體I與半磚體Ia錯位堆疊,即構成河堤面墻的磚體I和半磚體Ia的在面墻的底部和頂部其邊緣線處于同一水平線,在河堤的面墻中,磚體I和半磚體Ia的邊緣線不處于同一水平線;在1軸方向,河堤面墻的邊緣線由磚體I和半磚體Ia相互接觸構成;此外,河堤上還設置有挑壩,挑壩也是由磚體I和半磚體Ia在高度和長度方向上以預定的高度和長度橫向和縱向相互堆疊構成,挑壩的一部分磚體I與河堤的磚體I咬合,挑壩位于河堤的底部。
[0027]河堤主要用于將洪水及泥石流導離保護區而設置的工程,為線性工程,墻體斷面結構均可采用矩形,墻體所受外力為間斷性洪水及泥石流側壓力,高度一般低于5米,厚度低于2米,墻體可為直線、折線且不需要透水,需選用不帶過水槽方型磚進行裝配。
[0028]如圖9-圖10所示,由磚體I構成的排導槽,磚體I橫向和縱向相互交錯,橫向沿著工作地點相互結合,且在高度方向上以預定的高度橫向和縱向相互堆疊構成排導槽,若干個單獨的排導槽鄰接構成整個排導槽;其中,在y軸方向,磚體I的上磚頭2與磚體I的下磚頭3接觸,下磚頭3的底面和上磚頭2的頂面和半磚體Ia構成面墻,上磚頭2右側的卯頭4與下磚頭3左側的限位槽6接觸,下磚頭3右側的卯頭4與上磚頭2左側的限位槽6接觸,上磚頭2右側的卯頭4和下磚頭3右側的卯頭6構成凸榫,凸榫設置于相鄰磚體I的榫槽中;在z軸方向,磚體I與半磚體Ia錯位堆疊,即構成排導槽面墻的磚體I和半磚體Ia的在面墻的底部和頂部其邊緣線處于同一水平線,在排導槽的面墻中,磚體I和半磚體Ia的邊緣線不處于同一水平線;在X軸方向,排導槽面墻的邊緣線由磚體I和半磚體Ia相互接觸構成;其中,排導槽分為滿底鋪排導槽和肋板排導槽,滿底鋪排導槽其結構為若干個單獨的排導槽鄰接構成整個排導槽的側邊,在兩個排導槽的側邊之間設置由磚體I和半磚體Ia構成的排導槽底部,排導槽底部的一部分磚體I與排導槽側邊的磚體I咬合,肋板排導槽其結構為若干個單獨的排導槽鄰接構成整個排導槽的側邊,在兩個排導槽的側邊之間設置由磚體I和半磚體Ia構成的肋板,一部分構成肋板的磚體I與構成排導槽側邊的磚體I咬合。
[0029]排導槽主要用于將洪水及泥石流引出保護區而設置的工程,為線性工程,墻體斷面結構均可采用矩形,墻體所受外力為間斷性洪水及泥石流側壓力,高度一般低于5米,厚度低于2米,墻體可為直線、折線且不需要透水,需選用不帶過水槽方型磚進行裝配。
[0030]如圖6所示,由磚體1構成的擋墻或河堤,其頂層和底層磚在X軸方向上相鄰兩磚的厚度是不一樣的,即X軸方向上使用了 0.5倍厚度或1.5倍厚度的磚體1和半磚體la,這樣就形成層與層間縱橫向交錯咬合自鎖穩定,同時使得頂層和底層平齊。
【權利要求】
1.一種磚體,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磚頭、下磚頭和連接柱,連接柱的兩端分別與上磚頭和下磚頭連接構成整塊磚體,連接柱左右兩側的上磚頭和下磚頭上分別設置有尺寸和形狀相同的卯頭,卯頭與連接柱側面之間的上磚頭和下磚頭上分別設置有限位槽,卯頭與限位槽相匹配,限位槽與卯頭之間有傾斜的連接面,上磚頭和下磚頭相對面的卯頭、限位槽、連接面與連接柱的側面構成榫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磚體,其特征在于:上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下磚頭左側的限位槽相匹配,下磚頭左側的卯頭與上磚頭右側的限位槽相匹配;上磚頭左側的卯頭與下磚頭右側的限位槽相匹配,下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上磚頭左側的限位槽相匹配。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磚體,其特征在于:為了工作方便,磚體可只保留上磚頭和連接柱的一半或下磚頭和連接柱的一半,即半磚體。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磚體,其特征在于:磚體上還設置有穿過下磚頭、連接柱和上磚頭的過水槽,過水槽一端位于下磚頭的下側面,過水槽的另一端位于上磚頭的上側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磚體,其特征在于:磚體上還設置有卡頭和卡槽,卡頭與卡槽相匹配,卡頭和卡槽設置于磚體的上磚頭和下磚頭上,與上磚頭上設置卡槽一面處于同一面的下磚頭上設置卡槽,與上磚頭上設置卡頭一面處于同一面的下磚頭上設置卡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磚體,其特征在于:磚體上設置有過水槽、卡頭和卡槽,卡頭和卡槽相匹配,卡頭和卡槽均設置于上磚頭和下磚頭上,過水槽設置于卡頭一側且穿過卡頭。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由磚體構成的擋墻,其特征在于:磚體橫向和縱向相互交錯,橫向沿著工作地點相互結合,且在高度方向上以預定的高度橫向和縱向相互堆疊構成擋墻,若干個單獨的擋墻鄰接構成整個擋墻;其中,在y軸方向,磚體的上磚頭與磚體的下磚頭接觸,下磚頭的底面和上磚頭的頂面和半磚體構成面墻,上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下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下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上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上磚頭右側的卯頭和下磚頭右側的卯頭構成凸榫,凸榫設置于相鄰磚體的榫槽中;在Z軸方向,磚體與半磚體錯位堆疊,即構成擋墻面墻的磚體和半磚體的在面墻的底部和頂部其邊緣線處于同一水平線,在擋墻的面墻中,磚體和半磚體的邊緣線不處于同一水平線;在1軸方向,擋墻面墻的邊緣線由磚體和半磚體相互接觸構成。
8.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由磚體構成的攔擋壩,其特征在于:其主體結構為梯形斷面結構,即在攔擋壩的X軸方向,磚體與半磚體相互接觸構成,在z軸方向,攔擋壩的斷面與斷面連接處磚體和半磚體接觸,在y軸方向,磚體的上磚頭與磚體的下磚頭接觸,下磚頭的底面和上磚頭的頂面和半磚體構成面墻,上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下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下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上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上磚頭右側的卯頭和下磚頭右側的卯頭構成凸榫,凸榫設置于相鄰磚體的榫槽中;攔擋壩使用的磚體和半磚體帶有卡槽、卡頭和過水槽。
9.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由磚體構成的河堤,其特征在于:磚體橫向和縱向相互交錯,橫向沿著工作地點相互結合,且在高度方向上以預定的高度橫向和縱向相互堆疊構成河堤,若干個單獨的河堤鄰接構成整個河堤;其中,在y軸方向,磚體的上磚頭與磚體的下磚頭接觸,下磚頭的底面和上磚頭的頂面和半磚體構成面墻,上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下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下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上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上磚頭右側的卯頭和下磚頭右側的卯頭構成凸榫,凸榫設置于相鄰磚體的榫槽中;在Z軸方向,磚體與半磚體錯位堆疊,即構成河堤面墻的磚體和半磚體的在面墻的底部和頂部其邊緣線處于同一水平線,在河堤的面墻中,磚體和半磚體的邊緣線不處于同一水平線;在1軸方向,河堤面墻的邊緣線由磚體和半磚體相互接觸構成;此外,河堤上還設置有挑壩,挑壩也是由磚體和半磚體在高度和長度方向上以預定的高度和長度橫向和縱向相互堆疊構成,挑壩的一部分磚體與河堤的磚體咬合,挑壩位于河堤的底部。
10.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由磚體構成的排導槽,其特征在于:磚體橫向和縱向相互交錯,橫向沿著工作地點相互結合,且在高度方向上以預定的高度橫向和縱向相互堆疊構成排導槽,若干個單獨的排導槽鄰接構成整個排導槽;其中,在y軸方向,磚體的上磚頭與磚體的下磚頭接觸,下磚頭的底面和上磚頭的頂面和半磚體構成面墻,上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下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下磚頭右側的卯頭與上磚頭左側的限位槽接觸,上磚頭右側的卯頭和下磚頭右側的卯頭構成凸榫,凸榫設置于相鄰磚體的榫槽中;在Z軸方向,磚體與半磚體錯位堆疊,即構成排導槽面墻的磚體和半磚體的在面墻的底部和頂部其邊緣線處于同一水平線,在排導槽的面墻中,磚體和半磚體的邊緣線不處于同一水平線;在X軸方向,排導槽面墻的邊緣線由磚體和半磚體相互接觸構成;其中,排導槽分為滿底鋪排導槽和肋板排導槽,滿底鋪排導槽其結構為若干個單獨的排導槽鄰接構成整個排導槽的側邊,在兩個排導槽的側邊之間設置由磚體和半磚體構成的排導槽底部,排導槽底部的一部分磚體與排導槽側邊的磚體咬合,肋板排導槽其結構為若干個單獨的排導槽鄰接構成整個排導槽的側邊,在兩個排導槽的側邊之間設置由磚體和半磚體構成的肋板,一部分構成肋板的磚體與構成排導槽側邊的磚體咬合。
【文檔編號】E02D29/02GK104294844SQ201410574151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4日
【發明者】張開平, 黎升利, 蔣成花, 胡趙興, 周華 申請人:昆明市東川區泥石流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