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在鉆探孔內安裝潛水電泵后進行抽水時針對鉆探孔內的地下水位隨著時間流逝而下降時抽水率也自然地逐漸衰減的情形予以補償的方法,本發明解決了下列現象,亦即現有技術在抽水試驗時為了維持一定的抽水率而需要持續操作閥門的不方便及閥門操作所引起的誤差而得以解決現有抽水試驗方法的問題,不必為了讓抽水率維持一定而調節泵地、通常地完成了抽水后予以事后補正而使得和抽水率維持一定時的情況相同,從而避免了抽水試驗時為了維持一定的抽水率而需要持續操作閥門的不方便及閥門操作所引起的誤差,在提高試驗結果的正確性的同時,還能減少操作上述閥門的實驗人員并且能夠實現抽水試驗的自動化。
【專利說明】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針對抽水試驗時的水位下降所導致的抽水率變化進行補償的方法,更具體地說,在鉆探孔內安裝潛水電泵后進行抽水時,針對鉆探孔內的地下水位隨著時間流逝而下降時抽水率也自然地逐漸衰減的情形予以補償的方法。
[0002]而且,本發明涉及一種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如前所述地在鉆探孔內安裝潛水電泵后進行抽水時,不必為了鉆探孔內的地下水位隨著時間流逝下降而根據抽水率的變化持續地實時操作泵以維持一定的抽水率,通常地完成了抽水后予以事后補正而使得和抽水率維持一定時的情況相同。
[0003]與此同時,本發明涉及一種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其不必如前所述地為了讓抽水率維持一定而調節泵并且通常地完成了抽水后予以事后補正而使得和抽水率維持一定時的情況相同,從而避免了抽水試驗時為了維持一定的抽水率而需要持續操作閥門的不方便及閥門操作所引起的誤差,在提高試驗結果的正確性的同時,還能減少操作上述閥門的實驗人員并且能夠實現抽水試驗的自動化。
【背景技術】
[0004]一般來說,鉆探孔里的抽水試驗以按照一定抽水率進行抽水作為前提條件并觀察隨著時間流逝而出現的水位變化后針對鉆探孔內的數理特性進行解析。
[0005]而且,關于前所抽水試驗裝置及方法的現有技術可以舉例韓國專利注冊第10-1205445號(2012.11.21.)所揭示的“地下水抽水試驗裝置及方法”。
[0006]更具體地說,前述專利注冊第10-1205445號的地下水抽水試驗裝置及方法是一種能夠將所計劃的抽水量維持一定的狀態下進行抽水試驗的地下水抽水試驗裝置及方法。
[0007]為此,前述專利注冊第10-1205445號所提供的地下水抽水試驗裝置包括:潛水泵,配置在抽水井內;流量調節器,為了調節上述潛水泵所抽升(pumping)地下水的流量而驅動上述潛水泵;流量檢測器,檢測上述潛水泵所抽升的地下水的流量;及控制器,為了讓上述潛水泵所抽升的地下水的流量維持一定而控制上述流量調節器的動作,并且為了進行下列試驗而控制上述流量調節器,該試驗為在一定日數期間按照同一抽水量進行抽水的長期抽水試驗、按照各步驟增加抽水量地進行抽水的順次性抽水試驗、反復進行抽水動作及停止動作的脈沖式抽水試驗。
[0008]雖然如前所述地提出了很多抽水試驗裝置及方法。但是諸如前述現有技術的抽水試驗裝置及方法具有下列問題。
[0009]亦即,在鉆探孔內安裝潛水電泵(submerged motor pump)后進行抽水時,鉆探孔內的地下水位隨著時間流逝而下降時抽水率通常也會自然地逐漸減少,因此前述現有技術的抽水試驗裝置及方法為了按照一定的抽水率進行抽水而需要持續運轉諸如抽水泵之類的抽水裝置的抽水量調節閥。
[0010]而且,前述現有技術的抽水試驗裝置及方法除了如前所述地為了按照一定的抽水率進行抽水而需要持續運轉抽水量調節閥以外,還因為該閥門操作全靠實驗者的感覺以手動方式實行而使得實驗結果受到實驗者熟練程度等實驗外在因素而無法定量化,從而提高了發生誤差的可能性。
[0011]因此,為了解決前述現有技術的抽水試驗方法的問題而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抽水試驗方法,該方法能夠有效地解決持續操作閥門的不方便并消除閥門操作所導致的誤差,針對水位下降資料予以補正而如同按照一定抽水率進行了抽水試驗,但目前為止還沒有提供能夠全部滿足所述要求的裝置或方法。
[0012]現有技術文獻
[0013]1.專利注冊第 10-1205445 號(2012.11.21.)
[0014]2.專利注冊第 10-0991257 號(2010.10.26.)
[0015]3.專利公開第 10-2009-0053972 號(2009.05.29.)
【發明內容】
[0016]解決的技術課題
[0017]本發明旨在解決前述現有技術的問題,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其解決現有抽水試驗方法的下列不方便及問題,亦即,在鉆探孔內安裝潛水電泵進行抽水試驗時為了針對鉆探孔內的地下水位隨著時間流逝而下降時抽水率也自然地逐漸衰減的現象予以補償而需要按照抽水率的變化持續地實時維持一定的抽水率而操作泵或閥門的不方便及閥門操作所引起的誤差問題,本發明的方法不必調節抽水率而通常地完成了抽水后予以事后補正而使得和抽水率維持一定時的情況相同,從而避免了持續操作閥門的不方便及誤差而提高實驗結果的正確性。
[0018]而且,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如前所述地通常地完成了抽水后予以事后補正而使得和抽水率維持一定時的情況相同,從而避免了抽水試驗時為了維持一定的抽水率而持續操作閥門的不方便及閥門操作所引起的誤差,在提高試驗結果的正確性的同時,還能減少操作上述閥門的實驗人員并且能夠實現抽水試驗的自動化。
[0019]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0020]為了達到前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其在電腦上實行下列一系列處理以解決下列不方便及問題,亦即在鉆探孔內安裝潛水電泵進行抽水試驗時為了針對上述鉆探孔內的地下水位隨著時間流逝而下降時抽水率也自然地逐漸衰減的情形予以補償,需要根據上述抽水率變化而持續地實時操作泵或閥門以便讓上述抽水率維持一定而導致的不方便及誤差問題,該一系列處理在不必調節上述抽水率地完成了抽水后予以事后補正而使得和上述抽水率維持一定時的情況相同以避免持續操作所導致的不方便及誤差并提高試驗結果正確性,其特征在于,上述一系列處理包括下列步驟地構成:抽水試驗實行步驟,在鉆探孔內安裝潛水電泵并且從開始抽水到結束抽水為止不調節抽水率地憑借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試驗結果分析步驟,根據上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中得到的試驗結果對抽水率與水位下降進行分析;及補正步驟,根據上述試驗結果分析步驟的分析結果補正上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中得到的上述抽水率與上述水位下降而使得和基于一定抽水率的抽水試驗的試驗結果相同;從而得以避免抽水試驗時為了維持一定的抽水率而需要持續操作閥門的不方便及誤差的生成,在提高試驗結果的正確性的同時,還能減少操作上述閥門的試驗人員并且能夠實現抽水試驗的自動化。
[0021]在此,上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還包括測量步驟,該步驟從開始抽水到結束抽水為止測量各抽水時間的水位下降與抽水率。
[0022]而且,上述試驗結果分析步驟還包括下列步驟:以下列數學式表示按照一定抽水率(Q)抽水時的導水系數,
^ 2.3030
[0023]X=-—
4iAf
[0024](在此,As是經過一個對數周期(logcycle)時間時的水位下降差值(m))
[0025]以下列數學式表示以自然衰減抽水率抽水時的導水系數(coefficient oftransmissivity)時,
2.303
[0026]T= "―77-γ-—
4nA(st/Qt)
[0027](在此,Δ(st/Qt)是經過一個對數周期(log cycle)時間時的比水位下降(st/Qt)差值(d/m2),st是抽水時間t時的水位下降(m),Qt是抽水時間t時的抽水率(m3/d)),
[0028]利用下列數學式求得上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中以自然衰減抽水率抽水時的導水系數,
一 Q avg ~ Q η
[0029]T=---
2.25?Ε s
[0030](在此,Qavg是抽水時間內的平均抽水率(m3/d),Qn是抽水結束時刻的抽水率(m3/d),Es是因超額抽水率而發生的超額水位(m));及
[0031]利用上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中以自然衰減抽水率抽水時的導水系數,憑借下列數學式求得超額水位,
*3^? λ..τ? —r\r\ \?\
[0032]Em-U./)
[0033](在此,sn是抽水結束時刻時的水位下降(m),Sn/10是“總抽水時間/10”時的水位下降(m),Qn/10是“總抽水時間/10”時的抽水率(m3/d))。
[0034]與此同時,上述試驗結果分析步驟還包括下列步驟,根據上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中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所測到的各抽水時間(t)的水位下降(St)與抽水率(Qt),憑借下列數學式求得以抽水結束時刻的抽水率(Qn)維持一定抽水率地抽水時的預測的水位下降(sj,
— γ Qn
[0035]Stc^StX --Es
t
[0036]更進一步地,上述補正步驟利用上述試驗結果分析步驟中得到的預測的水位下降(Stc)對上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中不調節抽水率地進行抽水試驗而得到的抽水試驗結果予以事后補正處理以使得和按照一定的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的試驗結果相同,從而得以解決為了讓抽水率維持一定而持續操作泵或閥門的不方便及操作上述泵或上述閥門而引起的誤差問題,在提高抽水試驗正確性的同時,還能減少用來維持抽水率的人員并實現抽水試驗的自動化。
[0037]而且,本發明提供一種記錄媒介,其可由電腦讀取,記錄了前文記載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
[0038]與此同時,本發明提供一種抽水試驗系統,其實行前文所記載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針對不調節抽水率地進行抽水試驗而得到的抽水試驗結果予以事后補正處理以使得和按照一定的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的試驗結果相同,從而得以解決為了讓抽水率維持一定而持續操作泵或閥門的不方便及操作上述泵或上述閥門而引起的誤差問題,在提高抽水試驗正確性的同時,還能減少用來維持抽水率的人員并實現抽水試驗的自動化。
[0039]有益效果
[0040]如前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該方法在鉆探孔內安裝潛水電泵進行抽水試驗時不必為了針對鉆探孔內的地下水位隨著時間流逝而下降時抽水率也自然地逐漸衰減的情形進行補償而根據抽水率變化持續地實時操作泵或閥門以維持一定的抽水率,只是在通常地完成了抽水后予以事后補正以使得和抽水率維持一定時的情況相同,進而解決了持續操作閥門的不方便及誤差并提高實驗結果的正確性,從而解決了現有抽水試驗方法需要根據抽水率的變化而持續地實時操作泵或閥門以便讓抽水率維持一定而引起由于閥門操作所導致的不方便及誤差的問題。
[0041]而且,本發明提供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該方法在如前所述地通常地完成了抽水后予以事后補正而使得和抽水率維持一定時的情況相同,從而避免了抽水試驗時為了維持一定的抽水率而需要持續操作閥門的不方便及閥門操作所引起的誤差,在提高試驗結果的正確性的同時,還能減少操作上述閥門的實驗人員并且能夠實現抽水試驗的自動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2]圖1是概略地示出本發明實施例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的整體內容流程圖。
[0043]圖2是比較圖,把根據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予以補正的抽水率及水位下降的關系與補正之前的抽水率及水位下降的關系予以比較。
【具體實施方式】
[0044]下面結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明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的具體實施例。
[0045]在此,下面說明的內容僅僅是實施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而已,不能將本發明限定于下面所說明的實施例內容。
[0046]為了在說明下列本發明實施例時追求說明的簡單化,與現有技術的內容相同或相似或者以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水平能夠輕易地理解并實現的部分將省略其詳細說明。
[0047]本發明涉及一種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其解決了現有抽水試驗方法的下列問題,亦即,如后所述,在鉆探孔內安裝潛水電泵進行抽水試驗時為了針對鉆探孔內的地下水位隨著時間流逝而下降時抽水率也自然地逐漸衰減的現象予以補償而需要按照抽水率的變化持續地實時維持一定的抽水率而操作泵或閥門并導致不方便與誤差,本發明在不必調節抽水率而通常地完成了抽水后予以事后補正而使得和抽水率維持一定時的情況相同,從而避免了持續操作閥門的不方便及誤差而提高實驗結果的正確性。
[0048]而且,如后所述,本發明涉及一種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其在通常地完成了抽水后予以事后補正而使得和抽水率維持一定時的情況相同,從而避免了抽水試驗時為了維持一定的抽水率而需要持續操作閥門的不方便及閥門操作所引起的誤差,在提高試驗結果的正確性的同時,還能減少操作上述閥門的實驗人員并且能夠實現抽水試驗的自動化。
[0049]接著,下面結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如前所述的本發明實施例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的具體內容。
[0050]首先,請參閱圖1,圖1是流程圖,其概略地示出本發明實施例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的整體構成。
[0051]更具體地說,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是抽水試驗實行步驟(步驟Sll),在鉆探孔內安裝潛水電泵后進行抽水試驗;試驗結果分析步驟(步驟S12),根據前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中得到的抽水率與水位下降資料對抽水率與水位下降資料進行分析;補正步驟(步驟S13),根據上述分析步驟的分析結果,把上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中得到的抽水率與水位下降補正成基于一定抽水率的抽水試驗的試驗結果。
[0052]在此,前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在鉆探孔內安裝潛水電泵后不調節抽水率地憑借自然衰減抽水率從開始到結束為止實行抽水。
[0053]此時,從開始抽水到結束抽水為止按照各抽水時間測量水位下降與抽水率。
[0054]因此本發明如前所述地在抽水試驗時不必為了調節抽水率而另外進行作業,只要進行抽水作業即可,從而能夠實現抽水試驗的自動化。
[0055]而且,自然衰減抽水率所致抽水試驗在抽水初始時間以較高的抽水率抽水并且由于水位隨著時間流逝而減少并且使得抽水率降低,因此把抽水結束時刻的抽水率(Qn)與按照一定抽水率抽水的水位資料進行比較就會在整體上發生超額水位(Es)。
[0056]因此,前述試驗結果分析步驟及補正步驟為了補正該超額水位而進行處理,其詳細內容如下。
[0057]更具體地說,首先,如同現有抽水試驗方法一樣地按照一定抽水率(Q)抽水時的導水系數(T)如下列[數學式I]所示。
[0058][數學式I]
2.303Q
[0059]
4%4f
[0060]在此,[數學式I]中的As是經過一個對數周期(log cycle)時間時的水位下降差值(m)。
[0061]而且,以自然衰減抽水率抽水時的導水系數(T)如下列[數學式2]所示。
[0062][數學式2]....................JmmM ■
_^ rri_
[0063]1-----
4%k{stIQt)
[0064]在此,[數學式2]中的Δ (st/Qt)是經過一個對數周期(log cycle)時間時的比水位下降(st/Qt)差值(d/m2),st是抽水時間t時的水位下降(m),Qt是抽水時間t時的抽水率(m3/d)。
[0065]與此同時,[數學式2]所示的以自然衰減抽水率抽水時的導水系數⑴可以如下列[數學式3]表示。
[0066][數學式3]
O -O
_ si avg w
[0067]I ^ iz χ-?
j.
[0068]在此,[數學式3]中的Qavg是抽水時間內的平均抽水率(m3/d),Qn是抽水結束時刻的抽水率(m3/d),Es是超額抽水率所導致的超額水位(m)。
[0069]接著,把[數學式2]代入前述[數學式3]并針對Es進行整理就能得到下列[數學式4]。
[0070][數學式4]
S ψξ ^ ψ%? I Λ
__τρ ——r\廣、\r\
[0071]Hs-V.1 IIAsJ篇)
Cs n xi n/10
[0072]在此,[數學式4]中的sn是抽水結束時刻時的水位下降(m),sn/10是“總抽水時間/10”時的水位下降(m),Qn/10是“總抽水時間/10”時的抽水率(m3/d)。
[0073]而且,如果在現場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測到各抽水時間(t)的水位下降(st)與抽水率(Qt),就能預測出假設以抽水結束時刻的抽水率(Qn)維持一定抽水率地進行抽水時的水位下降,該預測的水位下降(st。)如下列[數學式5]所示。
[0074][數學式5]
V 2?P
[0075]Sfc = SfX —--Es
id t
[0076]因此,利用如前所述地解析的預測的水位下降(st。)制作各時間的水位下降圖表并制成曲線圖(graph),就會和以一定的抽水率(Qn)實際抽水時各時間的水位下降相同。
[0077]亦即,在前述補正步驟中,利用如前所述地在試驗結果分析步驟中得到的預測的水位下降(Stc)針對前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中不調節抽水率地直接進行抽水后得到的抽水試驗結果給予事后補正處理以使得和按照一定的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的試驗結果相同。
[0078]更具體的內容請參閱圖2,圖2是比較圖,該圖把如前所述地經過補正的抽水率及水位下降的關系與補正之前的抽水率及水位下降的關系予以比較。
[0079]在此,圖2中的虛線表示在鉆探孔內安裝潛水電泵并且從開始抽水到結束抽水為止不調節抽水率地直接抽水時的抽水率與水位下降的變化,圖2中的實線表示如前所述地進行而憑借本發明的方法補正的抽水率與水位下降的變化。
[0080]如前所述,本發明不必如現有技術一樣地在抽水試驗時為了將隨著水位下降而變化的抽水率維持一定而另外進行作業,能夠不調節抽水率地直接進行抽水后予以事后補正而使得和按照一定的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的情形相同。
[0081]更進一步地,憑此,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在抽水試驗時為了維持一定的抽水率而需要持續地實時操作泵或閥門的不方便及由此引起的誤差問題,在提高抽水試驗正確性的同時,還能減少用來維持抽水率的人員并實現抽水試驗的自動化。
[0082]在此,本發明能夠作為實行前述一系列處理的專用硬件實現,或者優選地,本發明也能夠以實行前述一系列處理地構成而能夠在電腦執行的程序或記錄該程序的記錄媒介的形態實現。
[0083]因此如前所述地進行而得以實現本發明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
[0084]而且,如前所述地進行而實現本發明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時,本發明憑此提供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其在鉆探孔內安裝潛水電泵進行抽水試驗時不必為了針對補償鉆探孔內的地下水位隨著時間流逝而下降時抽水率也自然地逐漸衰減的情形予以補償而根據抽水率的變化持續地實時操作泵或閥門以維持一定的抽水率,通常地完成了抽水后予以事后補正而使得和抽水率維持一定時的情況相同,從而避免了持續操作閥門的不方便及誤差并且提高實驗結果的正確性,進而解決了現有抽水試驗方法的不方便及誤差問題,亦即解決了根據抽水率的變化持續地實時操作泵或閥門以維持一定抽水率而導致的閥門操作的不方便及誤差問題。
[0085]與此同時,本發明提供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如前所述地通常地完成了抽水后予以事后補正而使得和抽水率維持一定時的情況相同,從而得以避免抽水試驗時為了維持一定的抽水率而需要持續操作閥門的不方便及閥門操作所導致的誤差,在提高試驗結果的正確性的同時,還能減少操作上述閥門的實驗人員并且能夠實現抽水試驗的自動化。
[0086]前文通過前述本發明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的詳細內容,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內容,因此本發明可以由具備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為了設計上的需要或其它各種原因而盡心各種修改、變形、結合及置換等。
【權利要求】
1.一種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抽水試驗實行步驟,在鉆探孔內安裝潛水電泵并且從開始抽水到結束抽水為止不調節抽水率地憑借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 試驗結果分析步驟,根據上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中得到的試驗結果對抽水率與水位下降進行分析;及 補正步驟,根據上述試驗結果分析步驟的分析結果補正上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中得到的上述抽水率與上述水位下降而使得和基于一定抽水率的抽水試驗的試驗結果相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還包括測量步驟,該步驟從開始抽水到結束抽水為止測量各抽水時間的水位下降與抽水率。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試驗結果分析步驟還包括下列步驟: 以下列數學式表示按照一定抽水率(Q)抽水時的導水系數, _ 2.3030 ΠΠ -— _JLy —^4* (在此,As是經過一個對數周期(log cycle)時間時的水位下降差值(m)),以下列數學式表示以自然衰減抽水率抽水時的導水系數時,
2.303
—.....4iA(j...]../...Q...#)?
^ I Jmrnrnii" * (在此,Δ (St/Qt)是經過一個對數周期(log cycle)時間時的比水位下降(st/Qt)差值(d/m2),st是抽水時間t時的水位下降(m),Qt是抽水時間t時的抽水率(m3/d)) 利用下列數學式求得上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中以自然衰減抽水率抽水時的導水系數, T= Q Qn (在此,Qavg是抽水時間內的平均抽水率(m3/d),Qn是抽水結束時刻的抽水率(m3/d),Es是因超額抽水率而發生的超額水位(m));及 利用上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中以自然衰減抽水率抽水時的導水系數,憑借下列數學式求得超額水位,
SS ? λ γρ —f\/\ ^ s^n)\ r-j " /I )
nnfl.Q (在此,Sn是抽水結束時刻時的水位下降(m),sn/10是“總抽水時間/10”時的水位下降(m),Qn/10是“總抽水時間/10”時的抽水率(m3/d))。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試驗結果分析步驟還包括下列步驟, 根據上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中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所測到的各抽水時間(t)的水位下降(St)與抽水率(Qt),憑借下列數學式求得以抽水結束時刻的抽水率(Qn)維持一定抽水率地抽水時的預測的水位下降(st。), —νP ?/C - a.M fcj?JL__al j*
?
O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補正步驟利用上述試驗結果分析步驟中得到的預測的水位下降(sj對上述抽水試驗實行步驟中不調節抽水率地進行抽水試驗而得到的抽水試驗結果予以事后補正處理以使得和按照一定的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的試驗結果相同, 從而得以解決為了讓抽水率維持一定而持續操作泵或閥門的不方便及操作上述泵或上述閥門而引起的誤差問題,在提高抽水試驗正確性的同時,還能減少用來維持抽水率的人員并實現抽水試驗的自動化。
6.—種記錄媒介,其特征在于, 其可由電腦讀取,記錄了權利要求1到5中任一項所述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
7.一種抽水試驗系統,其特征在于, 其實行權利要求1到5中任一項所述的針對以自然衰減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水位下降的補正方法,針對不調節抽水率地進行抽水試驗而得到的抽水試驗結果予以事后補正處理以使得和按照一定的抽水率進行抽水試驗時的試驗結果相同,從而得以解決為了讓抽水率維持一定而持續操作泵或閥門的不方便及操作上述泵或上述閥門而引起的誤差問題,在提高抽水試驗正確性的同時,還能減少用來維持抽水率的人員并實現抽水試驗的自動化。
【文檔編號】E21B47/00GK104179489SQ201410199097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28日
【發明者】李哲雨, 金亨燦 申請人:韓國地質資源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