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及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及灌漿方法,該裝置包括灌漿主管和回漿主管,灌漿主管和回漿主管組成“U”形回路埋設在后澆塊混凝土內,回漿主管上設有多個灌漿支管;灌漿支管的一端與回漿主管的管壁密封連接,另一端為出口端,出口端插入到聚漿孔內,且在該出口端處包裹塑料膜;聚漿孔為設置在先澆塊混凝土上的鉆孔,其穿過混凝土結合面伸入到先澆塊混凝土內;灌漿支管出口端的管壁上刻多條出漿槽。本裝置可以成功實現在混凝土內部預埋灌漿管路進行二次灌漿,且結構簡單,操作簡便,能有效保障施工質量。
【專利說明】一種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及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混凝土結合面灌漿裝置及方法,適用于大體積混凝土結合面之間需進行二次復灌的二次灌漿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大體積混凝土之間的結合面在回填灌漿、接縫灌漿等結束后,受不均勻沉降、溫度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灌漿后的結合面有可能會再次張開,此時需對結合面進行二次復灌。由于一次灌漿時,容易使漿液順著結合面灌注到緊貼結合面預埋的二次灌漿系統內,致使二次灌漿管路堵塞;因此,常規的施工方法是:二次復灌的灌漿管路不事先預埋在混凝土內部,而是在結構混凝土設置的廊道內向結合面鉆孔,利用鉆設的孔口灌漿。采用這種方式施工,不僅施工難度大,灌漿孔難以均勻準確布設,灌漿效果不理想,而且鉆孔作業時還容易破壞埋設在混凝土內部的電纜、管路等功能性結構件。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及方法,該裝置預埋在混凝土內、可滿足結合面二次灌漿的需要。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包括灌漿主管和回漿主管,灌漿主管和回漿主管組成“U”形回路埋設在后澆塊混凝土內,回漿主管上設有多個灌漿支管;灌漿支管的一端與回漿主管的管壁密封連接,另一端為出口端,出口端插入到聚漿孔內,且在該出口端處包裹塑料膜;聚漿孔為設置在先澆塊混凝土上的鉆孔,其穿過混凝土結合面伸入到先澆塊混凝土內;灌漿支管上刻有多條出漿槽,出漿槽一端位于灌漿支管的出口端,另一端延伸至聚漿孔孔口外。
[0005]所述灌漿支管的出口端與聚漿孔孔底留有間隙。聚漿孔通過采用鉆機在先澆塊混凝土上鉆孔的方式形成。
[0006]所述灌漿支管的外壁與混凝土結合面之間的縫隙采用水泥漿封閉,避免第一次灌漿時漿液進入到灌漿支管內,確保本裝置的管路通暢。
[0007]所述聚漿孔的深度為8_12cm。該聚漿孔深度適中,既不會因為太深影響出漿和出現堵孔,也不會因為太淺使得砼澆筑時受碰撞灌漿支管脫落。
[0008]所述灌漿支管上的出漿槽為4條,且均勻分布在灌漿支管上,出漿槽的長度露出聚漿孔孔口 2-5cm。傳統的方法中一般采用出漿盒,第一次灌漿時將出漿盒堵塞,當縫面重新張開后,如果出漿盒不是正處在張開的縫面上,灌漿管路就作廢,所以不能進行二次灌漿,本發明通過設置出漿槽,可以保證縫面重新張開時,灌漿管路與砼縫面之間存在通道。
[0009]所述灌漿支管的長度為25-35cm ;且兩灌漿支管之間的距離為1.2m左右。
[0010]灌漿主管和回漿主管均為采用DN32鋼管制成的主管,灌漿支管是采用DN25鋼管制成的灌漿支管。
[0011]采用上述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進行施工的方法,具體的操作步驟為:通過灌漿主管進行進漿,漿液順著回漿主管分別進入各灌漿支管,灌漿支管內的漿液將塑料膜沖破,漿液從灌漿支管管壁上的出漿槽流出,充填到待灌漿的混凝土結合面,達到二次灌漿的目的。
[0012]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通過上述的結構,可以成功實現在混凝土內部預埋灌漿管路進行二次灌漿,避免采用鉆孔灌漿的方式帶來的灌漿效果不理想、容易破壞混凝土內部預埋件的問題。本裝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能有效保障施工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圖1的A-A面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2所示,本發明為一種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包括灌漿主管I和回漿主管2,灌漿主管I和回漿主管2組成“U”形回路埋設在后澆塊混凝土 3內,回漿主管2上設有多個灌漿支管4 ;灌漿支管4的一端與回漿主管2的管壁密封連接,另一端為出口端,出口端插入到聚漿孔6內,且在該出口端處包裹塑料膜7 ;聚漿孔6為設置在先澆塊混凝土5上的鉆孔,其穿過混凝土結合面8伸入到先澆塊混凝土 5內;灌漿支管4上刻有多條出漿槽10,出漿槽10 —端位于灌漿支管4的出口端,另一端延伸至聚漿孔6孔口外。所述灌漿支管4的出口端與聚漿孔6孔底留有間隙;留下二次灌漿的空間;該間隙一般為3cm左右。所述灌漿支管4與混凝土結合面8之間的縫隙采用水泥漿9封閉;防止后澆筑塊混凝土 3澆筑時,混凝土漿液堵塞本裝置的聚漿孔6和灌漿支管4 ;所述灌漿支管上的出漿槽10為4條,且均勻分布在灌漿支管上,出漿槽10的長度露出聚漿孔孔口 2-5cm。
[0016]所述聚漿孔6的深度為8_12cm。
[0017]本實施例中,所述灌漿主管I和回漿主管2均為采用DN32鋼管制成的主管,灌漿支管4是采用DN25鋼管制成的灌漿支管。
[0018]實施步驟:先澆塊混凝土 5施工完成,采用鉆機鉆聚漿孔6,聚漿孔6采用鉆機在先澆塊混凝土 6上鉆孔的方式形成,聚漿孔6穿過混凝土結合面8伸入到先澆塊混凝土 5內IOcm ;本裝置其他結構部件安裝就位,澆筑后澆塊混凝土 3。利用單獨埋設的一次灌漿系統對結合面進行第一次灌漿,第一次灌漿時,灌漿支管4與混凝土結合面8之間的封閉水泥漿9和包裹在灌漿支管4出口端的塑料膜7阻止漿液進入灌漿支管4內,保證本裝置灌漿管路通暢。
[0019]一次灌漿后的結合面再次張開,此時需對結合面進行二次復灌;采用上述的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進行施工的方法,具體的操作步驟為:通過灌漿主管I進行進漿,漿液順著回漿主管2分別進入各灌漿支管4,灌漿支管4內的漿液將塑料膜7沖破,漿液從灌漿支管4管壁上的出漿槽10流出,充填到待灌漿的混凝土結合面8,達到二次灌漿的目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包括灌漿主管(I)和回漿主管(2),其特征在于:灌漿主管(I)和回漿主管(2)組成“U”形回路埋設在后澆塊混凝土(3)內,回漿主管(2)上設有多個灌漿支管(4);灌漿支管(4)的一端與回漿主管(2)的管壁密封連接,另一端為出口端,出口端插入到聚漿孔(6)內,且在該出口端處包裹塑料膜(7);聚漿孔(6)為設置在先澆塊混凝土(5)上的鉆孔,其穿過混凝土結合面(8)伸入到先澆塊混凝土(5)內;灌漿支管(4)上刻有多條出漿槽(10),出漿槽(10)—端位于灌漿支管(4)的出口端,另一端延伸至聚漿孔(6)孔口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示的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漿支管(4)的出口端與聚漿孔(6 )孔底留有間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示的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漿支管(4)的外壁與混凝土結合面(8)之間的縫隙采用水泥漿(9)封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示的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漿孔(6)的深度為8-12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示的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漿支管上的出漿槽(10)為4條,且均勻分布在灌漿支管上,出漿槽(10)的長度露出聚漿孔孔口2_5cm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示的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漿支管(4)的長度為25_35cm。
7.根據權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其特征在于:灌漿主管(I)和回漿主管(2)均為采用DN32鋼管制成的主管,灌漿支管(4)是采用DN25鋼管制成的灌漿支管。
8.采用權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混凝土結合面二次灌漿裝置進行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的操作步驟為:通過灌漿主管(I)進行進漿,漿液順著回漿主管(2)分別進入各灌漿支管(4 ),灌漿支管(4 )內的漿液將塑料膜(7 )沖破,漿液從灌漿支管(4 )管壁上的出漿槽(10)流出,充填到待灌漿的混凝土結合面(8),達到二次灌漿的目的。
【文檔編號】E02D15/04GK103953050SQ201410146177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4日
【發明者】周建華, 韓炳蘭, 任崇峰, 張金山, 李茜, 陳祥偉, 李維, 譚祖萬 申請人:中國葛洲壩集團三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