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坑支護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坑支護結構,包括:旋噴樁和內插于所述旋噴樁中的雙排樁結構;其中,所述旋噴樁為形成在基坑周邊土體上的高強水泥土樁體,多根所述旋噴樁相互搭接形成加固區;所述雙排樁結構包括第一排灌注樁、第二排灌注樁和連接第一排灌注樁和第二排灌注樁頂部的連梁,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本發明提出的是解決富水軟土復雜地質條件下和復雜障礙物穿越基坑上方情況下的一種深基坑圍護方案;當有電纜等障礙物穿越基坑上方時,灌注樁之間可以靈活調整間距,避開障礙物;大直徑高壓旋噴樁相互搭接有效止水,且與雙排灌注樁一起控制坑外土體的水平位移,同時,在大直徑旋噴樁中施作灌注樁組成的支護結構,節約基坑外施工場地。
【專利說明】 一種基坑支護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地下工程的基坑支護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地下空間的利用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基坑工程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多分布范圍較廣的軟土地層,許多深基坑工程在城市富水、軟土環境中進行。由于城市地下管線眾多,基坑上方往往存在重要電纜、管線等障礙物穿越而無法動遷,隔斷了圍護結構的連續性,無法采用常見的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排樁支護結構可以根據障礙物的位置靈活調整樁間距,從而避開障礙物,但同時會引起樁間距過大以及由于周邊地層過于軟弱等產生的基坑失穩風險。采用大直徑、高強度的旋噴樁加固基坑周邊軟土,同時,在旋噴樁中施作雙排灌注樁、并結合基坑內支撐組成的支護結構,可以較好地起到止水和擋土作用,且能避開障礙物,又節約基坑外施工場地。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坑支護結構,以便在復雜軟弱地質條件下和復雜障礙物穿越基坑情況下,提供支護效果較好的支護結構。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基坑支護結構,包括:旋噴樁和內插于所述旋噴樁中的雙排樁結構;其中,所述旋噴樁為形成在基坑周邊土體上的高強水泥土樁體,多根所述旋噴樁相互搭接形成加固區;所述雙排樁結構包括第一排灌注樁、第二排灌注樁和連接第一排灌注樁和第二排灌注樁頂部的連梁,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0005]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是解決復雜軟弱地質條件下和復雜障礙物穿越基坑情況下的一種圍護方案,適用于地層及應用范圍:富水、軟土地質環境,基坑上方存在重要電纜、管線等障礙物穿越而無法動遷,基坑外有5m左右的施工空間。大直徑高壓旋噴樁相互搭接有效止水,且與灌注樁一起控制坑外土體的水平位移;雙排灌注樁頂端通過連梁連接固定形成雙排樁結構,雙排樁結構具有更大的側向剛度,可以明顯減小基坑的側向變形;當有電纜等障礙物穿過基坑時,排樁可以靈活調整間距,避開障礙物;同時,在大直徑旋噴樁中施作灌注樁組成的支護結構,節約坑外施工場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發明中基坑支護結構的立面結構示意圖;
[0007]圖2為本發明中基坑支護結構的橫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09]圖1示出了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基坑支護結構的立面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支護結構包括:基坑I周邊土體7上形成的旋噴樁和內插于所述旋噴樁內的雙排灌注樁。多根所述旋噴樁相互搭接形成加固區4、5,所述加固區是通過在基坑I周邊土層中用旋噴攪拌法將水泥漿和土層充分混合形成的高強水泥土樁體,其用于加固基坑周邊的土體和形成止水帷幕,并與雙排灌注樁一起控制坑外土體的水平位移。所述雙排灌注樁由第一排灌注樁2和第二排灌注樁3構成,它們徑向分布在基坑周邊的加固區4、5中,即第一排灌注樁2和第二排灌注樁3在形成加固區4和5的旋噴樁內施工制作,其由鋼筋混凝土制成。
[0010] 所述第一排灌注樁2和第二排灌注樁3的頂端通過連梁6連接固定形成雙排樁結構,連梁6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所述雙排樁結構分布在基坑I周邊的加固區內部,以形成所述基坑的支護結構。所述雙排樁結構在遇到復雜障礙物穿越基坑上方時,可以靈活調整樁間距布置,避開障礙物。
[0011 ] 所述雙排樁結構中第一排灌注樁2靠近基坑I,第二排灌注樁3遠離基坑I,基坑I內部具有基坑支撐11,用于支撐相對的第一排灌注樁2 ;所述基坑支撐11和第一排灌注樁2之間通過圍檁8連接,基坑支撐11和圍檁8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所述基坑支撐11的層數根據基坑I的深度相應設置。
[0012]其中,旋噴樁的根數和位置并無特殊限制,只要能夠起到加固基坑周邊土體的作用即可。另外,雙排樁的排距、間距、位置均無特殊要求,所述雙排灌注樁位于障礙物之間,其位置和間距等均可以根據障礙物的位置而調整。
[0013]圖2示出了本發明中基坑支護結構的橫截面示意圖。如圖2所示,所述基坑支護結構包括:第一排灌注樁2、第二排灌注樁3、大直徑高壓旋噴樁相互搭接形成的加固區4和
5、連梁6、用于連接基坑支撐11和第一排灌注樁2的圍檁8和基坑支撐11。所述雙排灌注樁設置在障礙物之間的旋噴樁內。所述本發明的支護結構與其他類型的支護結構10連接共同作為基坑I的支護。所述其他類型的支護結構10可以是斷開的地下連續墻,其由于障礙物9的存在而被斷開,在斷開位置采用本發明的支護結構。
[0014]本發明提出的基坑支護結構尤其適用于基坑中有障礙物穿越的范圍內建立,且適于采用蓋挖法施工,蓋挖頂板起到保護、支撐障礙物的作用。圖2未標明蓋挖頂板。
[0015]本發明所提出的是用于解決富水軟土復雜地質條件下和復雜障礙物穿越基坑上方情況下的一種深基坑圍護方案;當有電纜等障礙物穿越基坑上方時,灌注樁之間可以靈活調整間距,避開障礙物;大直徑高壓旋噴樁相互搭接有效止水,且與雙排灌注樁一起控制坑外土體的水平位移,同時,在大直徑旋噴樁中施作灌注樁組成的支護結構,可以節約基坑外施工場地。
[0016]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旋噴樁和內插于所述旋噴樁中的雙排樁結構;其中,所述旋噴樁為形成在基坑周邊土體上的高強水泥土樁體,多根所述旋噴樁相互搭接形成加固區;所述雙排樁結構包括第一排灌注樁、第二排灌注樁和連接第一排灌注樁和第二排灌注樁頂部的連梁,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灌注樁和第二排灌注樁徑向分布在基坑周邊,所述第一排灌注樁靠近基坑,所述第二排灌注樁遠離基坑。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排樁結構中第一排灌注樁和第二排灌注樁的排距可調。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灌注樁和第二排灌注樁中灌注樁間的間距可調。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基坑支撐,其支撐在基坑內部相對的第一排灌注樁之間,所述第一排灌注樁靠近基坑。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圍檁,其用于連接第一排灌注樁和所述基坑支撐。
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撐包括多層,其層數根據基坑深度而不同。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護結構適于有障礙物穿越的范圍內,所述雙排樁位于障礙物之間。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護結構位于其他類型的支護結構所斷開的位置處。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類型的支護結構包括地下連續墻。
【文檔編號】E02D17/04GK103806449SQ201410053900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17日
【發明者】黃 俊, 龔成林, 劉洪洲, 趙光, 王善高, 張忠宇, 徐國平, 劉明虎, 劉昌鵬, 肖軍華, 戴慧蘭, 杜岳, 黃浩, 虞辰杰 申請人: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