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豎井井筒澆筑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豎井井筒澆筑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包括:流灰槽、卡槽、掛鉤、流灰孔、流灰管,其中,所述流灰槽為上端開口的倒四棱臺形,所述流灰槽的四個外側壁上各設有一個卡槽,所述流灰槽底部的外表面上焊接有3個掛鉤,所述流灰槽的底部設有3個流灰孔,所述3個流灰孔各自向下延伸出一段管狀結構,所述流灰管共有3個,所述流灰管套過流灰孔的管狀結構,并通過穿過掛鉤的線繩將流灰管系緊在流灰槽的底部。本裝置可滿足混凝土的多處同時澆筑,也可滿足針對個別位置的單獨澆筑。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豎井井筒澆筑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豎井井筒澆筑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屬于礦山豎井施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立井施工中,井筒澆筑所需的混凝土需要在地面攪拌,經由底卸式吊桶,在吊盤上設有流灰槽,需要通過人工推移流灰管改變澆注位置,完成混凝土澆筑工作,難以達到對稱分層澆筑,并且移動不便,多次移動后容易造成流灰管脫落和磨損,影響混凝土澆筑。為保證澆筑混凝土安全與質量,并且方便施工,需制作一種安全,方便的混凝土澆筑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豎井井筒澆筑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適用于豎井工程澆筑混凝土,本裝置可滿足混凝土的多處同時澆筑,也可滿足針對個別位置的單獨澆筑。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豎井井筒澆筑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包括:流灰槽、卡槽、掛鉤、流灰孔、流灰管。
[0005]其中,所述流灰槽為上端開口的倒四棱臺形,所述流灰槽的四個外側壁上各設有一個卡槽,所述流灰槽底部的外表面上焊接有三個掛鉤,所述流灰槽的底部設有3個流灰孔,所述3個流灰孔各自向下延伸出一段管狀結構,所述流灰管共有3個,所述流灰管套過流灰孔的管狀結構,并通過穿過掛鉤的線繩將流灰管系緊在流灰槽的底部。
[0006]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0007]進一步,所述流灰槽的底部由位于中間和兩側的三個三角形面組成,所述中間的三角形面與流灰槽上口邊圍成的面平行,所述兩側的三角形面與中間的三角形面之間的夾角均為45度,所述3個流灰孔均勻分布于中間的三角形面上。
[0008]進一步,所述卡槽設置于流灰槽外側壁的中間部位。
[0009]進一步,還包括3個混凝土蓋,所述混凝土蓋扣在流灰孔上。
[0010]進一步,所述流灰槽是由厚度為8_的鋼板焊接而成。
[0011]進一步,所述流灰槽的4個上口邊長度均為lm,4個下口邊長度均為0.7m。
[0012]進一步,所述流灰孔的外徑為180mm。
[0013]進一步,所述流灰管的外徑為219mm。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新型通過移動流灰管可實現同時澆筑多個區域,提高澆筑混凝土的效率;混凝土蓋堵住流灰孔,亦可實現單獨澆注。確保井壁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豎井井筒澆筑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的俯視圖;[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豎井井筒澆筑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的主視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的工作臺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豎井井筒澆筑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中的混凝土蓋的側視圖。
[0020]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流灰槽,2、流灰孔,3、流灰管,4、卡槽,5、掛鉤,6、吊盤,7、喇叭口,8、工作臺,9、
工作臺留口,10、混凝土蓋。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3]實施例1
[0024]如圖1-4所示,一種用于豎井井筒澆筑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包括:流灰槽1、卡槽4、掛鉤5、流灰孔2、流灰管3,
[0025]其中,所述流灰槽I為上端開口的倒四棱臺形,所述流灰槽I的四個外側壁上各設有一個卡槽4,所述流灰槽I底部的外表面上焊接有三個掛鉤5,所述流灰槽I的底部設有3個流灰孔2,所述3個流灰孔2各自向下延伸出一段管狀結構,所述流灰管3共有3個,所述流灰管3套過流灰孔2的管狀結構,并通過穿過掛鉤5的線繩將流灰管3系緊在流灰槽I的底部。
[0026]進一步,所述流灰槽I的底部由位于中間和兩側的三個三角形面組成,所述中間的三角形面與流灰槽I上口邊圍成的面平行,所述兩側的三角形面與中間的三角形面之間的夾角均為45度,所述3個流灰孔2均勻分布于中間的三角形面上。
[0027]進一步,所述卡槽4設置于流灰槽I外側壁的中間部位。
[0028]進一步,還包括3個混凝土蓋10,所述混凝土蓋10扣在流灰孔2上。
[0029]進一步,所述流灰槽I是由厚度為8mm的鋼板焊接而成。
[0030]進一步,所述流灰槽I的4個上口邊長度均為lm,4個下口邊長度均為0.7m。
[0031]進一步,所述流灰孔2的外徑為180mm。
[0032]進一步,所述流灰管3的外徑為219mm。
[0033]澆筑混凝土時,先將工作臺8安置在吊盤6的喇叭口 7處,工作臺8的中心區域設有一個工作臺留口 9,再下放流灰槽I,所述流灰槽I通過卡槽4與工作臺留口 9連接,將流灰槽I固定在工作臺8上,用混凝土蓋10控制混凝土出料的位置,底卸式吊桶運送的混凝土通過流灰槽I內的流灰孔2經由三個流灰管3澆筑至不同的部位,達到對稱均勻澆筑。
[0034]單獨澆筑時將其他兩處流灰孔2蓋住,使混凝土通過剩下的流灰孔2流出,進行澆筑。不使用混凝土蓋10時,可達到三個位置同時進行混凝土澆筑。
[0035]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豎井井筒澆筑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灰槽、卡槽、掛鉤、流灰孔、流灰管, 其中,所述流灰槽為上端開口的倒四棱臺形,所述流灰槽的四個外側壁上各設有一個卡槽,所述流灰槽底部的外表面上焊接有三個掛鉤,所述流灰槽的底部設有3個流灰孔,所述3個流灰孔各自向下延伸出一段管狀結構,所述流灰管共有3個,所述流灰管套過流灰孔的管狀結構,并通過穿過掛鉤的線繩將流灰管系緊在流灰槽的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灰槽的底部由位于中間和兩側的三個三角形面組成,所述中間的三角形面與流灰槽上口邊圍成的面平行,所述兩側的三角形面與中間的三角形面之間的夾角均為45度,所述3個流灰孔均勻分布于中間的三角形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設置于流灰槽外側壁的中間部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3個混凝土蓋,所述混凝土蓋扣在流灰孔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灰槽是由厚度為8mm的鋼板焊接而成。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灰槽的4個上口邊長度均為lm,4個下口邊長度均為0.7m。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灰孔的外徑為180mmo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下料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灰管的外徑為219mm0
【文檔編號】E21D5/04GK203441497SQ201320538745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30日
【發明者】趙文成, 趙愛貞, 王飛, 楊順友 申請人:金誠信礦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