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風加固的砼桿套筒基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砼桿,特別是涉及一種防風加固的砼桿套筒基礎。
背景技術:
目前,配網架空電線桿的基礎主要有自然土、卡盤和大石基礎等,抗傾覆能力差。在臺風多發的沿海地區,每逢臺風季節,由于雨水沖泡泥土,造成砼桿基礎松動,配網線路常有砼桿傾斜或者倒下的事故發生,威脅供電安全,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固該區域的砼桿基礎,提高線路線桿的防風能力。而由于在沿海地區的土質多為沖積層淤泥,土質差,通常內陸使用的自然土基礎和卡盤等方法無法為砼桿基礎提供足夠的抗傾覆彎矩。過去為了增強電線桿的防風能力,往往是為砼桿加裝防風拉線,但裝設拉線的占地面積大,如在田間妨礙耕作,在城鎮則妨礙交通,所以不是所有現場均具備裝設拉線條件。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傾覆彎矩大、防風能力強,而且占地面積小的砼桿基礎。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主要是:防風加固的砼桿套筒基礎,包括砼桿以及埋設于地面的砼桿基礎,所述砼桿基礎部分位于地面上,所述砼桿基礎包括外套筒和內套筒,所述外套筒和內套筒之間為混凝土層,所述砼桿放置在內套筒中,所述砼桿與內套筒之間在地面以下的空隙為級配細砂層,所述砼桿與內套筒之間在地面以上的空隙為細石混凝土層。本混凝土砼桿基礎由內、外套筒組成,中間澆筑混凝土,使用外套筒是在開挖基礎時防止淤泥塌方,同時也利于保持混凝土原狀,提高抗傾覆彎矩;內套筒是預留立桿用的中間孔洞,立桿時將砼桿放入內套筒中,并將中間的空隙全部用級配砂石和混凝土填充,其中地面以下砼桿與基礎杯口之間的空隙用級配細砂淋水振搗密實,地面以上砼桿與基礎杯口之間的空隙用細石混凝土二次澆灌。采用該結構可便于以后的維護,當需要更換砼桿時,將表層的細石混凝土砂漿鑿開就可將砼桿拔出更換。進一步,地面以上砼桿邊沿與細石混凝土之間設有橡膠減震圈。砼桿邊沿加設一道含波紋纖維、涂層織物等柔性復合材料的橡膠減震圈后,可大大減少砼桿端部的應力,大大提聞其抗風以及抗震能力。進一步,所述橡I父減震圈厚度為30mm,該厚度足以有效地減少輪桿端部的應力,而又能保證砼桿與內套筒間有足夠的空隙填充細石混凝土。進一步,所述混凝土層包括多根環向主筋以及與所述環向主筋連接的箍筋,所述環向主筋沿環形截面間隔均勻地布置,箍筋沿砼桿的軸向間隔均勻地布置于所述環向主筋上;所述混凝土層的底部還設有多根縱橫交錯的徑向主筋,所述徑向主筋在縱橫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數目,并且間隔均勻地交錯連接。所述環向主筋以及箍筋構成了混凝土層的骨架,有效增強了砼桿基礎側壁的強度,即使受到撞擊也不易破損;混凝土層底部設有徑向主筋避免了底端跑漿現象的發生,提高了產品的質量。進一步,為了保證內、外套筒的抗拉強度以及承載力,所述外套筒壁厚不小于30mm,所述內套筒壁厚不小于40mm。進一步,為了防止砼桿基礎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地質變化而下沉,在所述外套筒外沿筑有平臺,所述平臺的表面高出地面500mm,底面伸入地面200mm。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風加固的砼桿套筒基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砼桿基礎由內、外套筒組成,可防止基礎開挖時淤泥塌方,同時也有利于保持混凝土原狀,提高砼桿的抗傾覆彎矩,并通過在內套筒頂部加設一道橡膠減震圈,減少了砼桿端部的應力,大大提高其抗風以及抗震能力。此外,砼桿與內套筒之間在地面以上的空隙為細石混凝土層,當需要更換砼桿時,將表層的細石混凝土砂漿鑿開就可將砼桿拔出更換,便于以后的維護。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具體的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圖,其中砼桿部分有省略;圖2是
圖1中A_A〃處的俯視圖;圖3是
圖1中B_B〃處的橫截面圖;圖4是
圖1中C-C"處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
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風加固的砼桿套筒基礎,包括砼桿I以及埋設于地面的砼桿基礎,所述砼桿基礎部分位于地面上,其中
圖1的D面表示地坪標高0.00,所述砼桿基礎包括外套筒2和內套筒3,所述外套筒2和內套筒3之間為混凝土層4,該混凝土強度為C20,所述砼桿I放置在內套筒3中,所述砼桿I與內套筒3之間在地面以下的空隙為級配細砂層7,所述砼桿I與內套筒3之間在地面以上的空隙為細石混凝土層6。本混凝土砼桿基礎由內、外套筒組成,中間澆筑混凝土,使用外套筒2是在開挖基礎時防止淤泥塌方,同時也利于保持混凝土原狀,提高抗傾覆彎矩;內套筒3是預留立桿用的中間孔洞,立桿時將砼桿I放入內套筒3中,并將中間的空隙全部用級配砂石和混凝土填充,具體的施工工序為,地面以下砼桿I與基礎杯口之間的空隙用級配細砂淋水振搗密實,壓實系數要不小于0.94 ;地面以上砼桿I與基礎杯口之間的空隙用強度系數為C20的細石混凝土二次澆灌。采用該結構可便于以后的維護,當需要更換砼桿I時,將表層的細石混凝土砂漿鑿開就可將砼桿I拔出更換。地面以上砼桿I邊沿與細石混凝土之間設有橡膠減震圈5。砼桿I邊沿加設一道含波紋纖維、涂層織物等柔性復合材料的橡膠減震圈5后,可大大減少砼桿I端部的應力,大大提聞其抗風以及抗震能力。所述橡膠減震圈5厚度為30mm,該厚度足以有效地減少砼桿I端部的應力,而又能保證砼桿I與內套筒3間有足夠的空隙填充細石混凝土。 所述混凝土層4包括多根環向主筋8以及與所述環向主筋8連接的箍筋9,所述環向主筋8沿環形截面間隔均勻地布置,箍筋9沿砼桿I的軸向間隔均勻地布置于所述環向主筋8上;所述混凝土層4的底部還設有多根縱橫交錯的徑向主筋10,所述徑向主筋10在縱橫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數目,并且間隔均勻地交錯連接。所述環向主筋8以及箍筋9構成了混凝土層4的骨架,有效增強了砼桿基礎側壁的強度,即使受到撞擊也不易破損;混凝土層底部設有徑向主筋10避免了底端跑漿現象的發生,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具體的,所述環向主筋8有八根,在混凝土層4中成環形、間隔均勻地布置;所述箍筋9有八根,沿砼桿I的軸向間隔均勻地布置于所述環向主筋8上,并且與所述環向主筋8緊密連接。所述徑向主筋10縱橫各有十一根,而且縱向和橫向的徑向主筋10交錯地緊密連接,在砼桿I底部形成一個鋼筋網。為了保證內、外套筒的抗拉強度以及承載力,所述外套筒2壁厚不小于30mm,所述內套筒壁3厚不小于40mm。為了防止砼桿基礎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地質變化而下沉,在所述外套筒外沿還筑有平臺11,在
圖1中,F面表示平臺的表面,E面表示平臺的底面,所述平臺11的表面高出地面500mm,底面伸入地面200mm。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達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防風加固的砼桿套筒基礎,包括砼桿(I)以及埋設于地面的砼桿基礎,所述砼桿基礎部分位于地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砼桿基礎包括外套筒(2)和內套筒(3),所述外套筒(2)和內套筒(3)之間為混凝土層(4),所述砼桿(I)放置在內套筒(3)中,所述砼桿(I)與內套筒(3)之間在地面以下的空隙為級配細砂層(7),所述砼桿與內套筒之間在地面以上的空隙為細石混凝土層(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風加固的砼桿套筒基礎,其特征在于:地面以上砼桿(I)邊沿與細石混凝土之間設有橡膠減震圈(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風加固的砼桿套筒基礎,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減震圈(5)厚度為3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風加固的砼桿套筒基礎,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層(4)包括多根環向主筋(8)以及與所述環向主筋(8)連接的箍筋(9),所述環向主筋(8)沿環形截面間隔均勻地布置,箍筋(9)沿砼桿(I)的軸向間隔均勻地布置于所述環向主筋(8)上;所述混凝土層(4)的底部還設有多根縱橫交錯的徑向主筋(10),所述徑向主筋(10)在縱橫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數目,并且間隔均勻地交錯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風加固的砼桿套筒基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2)壁厚不小于30mm,所述內套筒(3)壁厚不小于4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風加固的砼桿套筒基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套筒(2)外沿筑有用于防止5全桿基礎下沉的平臺(11),所述平臺(11)的表面高出地面500mm,底面伸入地面20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防風加固的砼桿套筒基礎,包括砼桿以及埋設于地面的砼桿基礎,所述砼桿基礎包括外套筒和內套筒,所述外套筒和內套筒之間為混凝土層,所述砼桿放置在內套筒中,所述砼桿與內套筒之間在地面以下的空隙為級配細砂層,地面以上的空隙為細石混凝土層。本砼桿基礎由內、外套筒組成,可防止基礎開挖時淤泥塌方,同時也有利于保持混凝土原狀,提高砼桿的抗傾覆彎矩,并通過在內套筒頂部加設一道橡膠減震圈,減少了砼桿端部的應力,大大提高其抗風以及抗震能力。此外,砼桿與內套筒之間在地面以上的空隙為細石混凝土層,當需要更換砼桿時,將表層的細石混凝土砂漿鑿開就可將砼桿拔出更換,便于以后的維護。
文檔編號E02D27/42GK203049607SQ201320004009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5日
發明者甄新樂, 黃偉俊, 段文, 葉有良, 陳曉科, 吳毅聰, 余健優, 凌丹龍 申請人:臺山市寧華電力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