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下清淤機及包含該水下清淤機的水下清淤設備及其操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下清淤機,特別是一種水下清淤機及包含該水下清淤機的水下清淤設備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清淤機、清淤船或清淤泵等由于笨重、價高、操作不便、移動安裝困難、設計不夠合理而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在生產上鮮見有實際應用。當前,絕大部分水塘的底部淤泥沉積,大量占用水塘的水體空間,導致水體變淺、變小、變混濁,從而影響水塘內的水生藻類的光合作用,另外,由于水塘內的淤泥中的豐富有機物分解釋放出氨氮、沼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毒化水體,滋生有害寄生蟲、病毒、細菌等有害微生物,造成水塘增氧、防病用藥的成本升高,并且還降低了水塘的產量。中國專利文獻號CN2356070Y于1999年12月29日公開了一種具有水力推進器的行走式水下清淤機,包括機身;驅動部件,包括兩驅動電機和一泥泵電機,它們均與機身相對固定;行走裝置,它們可轉動地安裝在機身下方兩側且分別與所述驅動部件中的兩個驅動電機相連;泥泵,它與驅動部件中的泥泵電機相連,泥泵和泥泵電機呈臥式安裝在機身底表面上;排泥管,它一端與泥泵出口連通;浮力裝置,它固定在機身上;貯雜物箱,它與泥泵吸口連通,且該貯雜物箱下端敞口,上端安裝可翻動的蓋板,并在該貯雜物箱內的泥泵吸口處設一濾網;機身上還固定安裝著至少一個水力推進器。所述水力推進器包括安裝在所述機身軸向一端中央處的一個水力推進器。或者,所述水力推進器包括安裝在所述機身軸向兩端中央處的各一個水力推進器。或者,所述水力推進器包括對稱地安裝在所述機身橫向兩側端部的各一個水力推進器。或者,所述水力推進器包括依次連接的一電機,一聯軸器、一螺旋槳、以及一固定在機身上并包圍著所述螺旋槳的導流罩。所述水力推進器包括依次連接的一電機,一減速器、一螺旋槳、以及一固定在機身上并包圍著所述螺旋槳的導流罩。所述水力推進器包括依次連接的一電機和一軸流泵。所述驅動螺旋槳或軸流泵的電機是一潛水電機。這種水下清淤機結構復雜、制作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操作靈活、制作成本低的水下清淤機及包含該水下清淤機的水下清淤設備及其操作方法,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水下清淤機,包括設置在機架內的收集倉,泥漿泵的進口與收集倉相通,泥漿泵的出口與出泥管相通,其結構特征是機架內還設置有擾動攪拌機構,該擾動攪拌機構包括帶起壟功能的旋耕刀以及用于驅動旋耕刀轉動的潛水電機和減速器,收集倉上設置有濾網,旋耕刀位于濾網及收集倉的前方。
所述潛水電機懸置在機架上,該潛水電機通過減速器與設置在機架內的轉軸相接,二個以上的旋耕刀相對對稱的設置在轉軸上;轉軸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擾動攪拌位于水下清淤機兩側的淤泥向中部集中的裝卸式螺旋刀片;轉軸、旋耕刀及螺旋刀片橫向設置在濾網的前方且吊裝在機架上。所述潛水電機位于旋耕刀的上方;收集倉的俯視結構呈梯形,收集倉的寬闊開放端為淤泥進口端,濾網設置在淤泥進口端上,收集倉的狹窄封閉端為淤泥出口端,出泥管與淤泥出口端相接。所述潛水電機呈臥式或立式布置。所述機架上設置有分拆式的浮潛氣箱,該浮潛氣箱與空氣壓縮機相通;浮潛氣箱的浮力大于整個水下清淤機的總重量并有一定的富余量。所述機架的前部或前下半部呈彎曲的圓弧狀或朝上的尖角狀,以減小前進阻力和防止沉陷。所述機架的前部設置有二個以上用于輔助調節清淤強度的牽引聯接點。一種水下清淤設備,包括水下清淤機,其結構特征是還包括第一固定桿、第二固定桿、第一卷揚機和第一彈力平衡器,其中,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分別固定在水塘基地的兩端,第一卷揚機與第二固定桿相接,第一卷揚機的第一拉繩的一端依次繞過設置在第一固定桿上的第二滑輪、設置在水下清淤機的機架一端的第一滑輪后與第一彈力平衡器的另一端相接,該第一彈力平衡器的一端與第一固定桿相接;第一滑輪設置在二個以上用于輔助調節清淤強度的牽引聯接點中的其中一個上,水下清淤機在第一固定桿與第二固定桿之間沿直線進退,水下清淤機不斷前進的動力由第一卷揚機先提供給第一彈力平衡器,使第一彈力平衡器中的彈簧拉伸進行動能轉換貯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機的使用過程中逐漸慢慢釋放,供給水下清淤機不斷前進的動力和形成拉動前進的距離。所述第一彈力平衡器為彈簧拉力平衡器或螺旋彈簧;其中,第一彈力平衡器為一個;或者,第一彈力平衡器為二個以上,該二個以上的第一彈力平衡器并聯或串聯。水下清淤設備還包括第二卷揚機,該第二卷揚機與第二固定桿相接,第二卷揚機的第二拉繩與水下清淤機的機架的另一端相接。一種水下清淤設備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水下清淤機在水塘中進行逐行式清淤或者輻射式清淤,當進行逐行式清淤時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首先將水塘進行逐行分塊,在水塘基地的第一行的兩端分別安裝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然后將第一卷揚機、第二卷揚機、水下清淤機以及浮潛氣箱、出泥管、第一彈力平衡器進行連接,步驟二,將水下清淤機放入水塘中,開動空氣壓縮機把浮潛氣箱充滿氣體,水下清淤機便浮于水塘的水面上,然后通過第一卷揚機和第二卷揚機將水下清淤機拖扯至水塘的第一行的一端的第一位置,此時,第一卷揚機關閉,第二卷揚機開啟,第一彈力平衡器不變形;
步驟三,第二卷揚機關閉,利用空氣壓縮機放掉浮潛氣箱內的空氣;將水下清淤機沉放在水塘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順出泥管,接著啟動第一卷揚機至第一彈力平衡器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一卷揚機的電源,再次拉整理順出泥管,利用第一彈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彈力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移動,在切斷第一卷揚機的電源的同時啟動水下清淤機的潛水電機和泥漿泵即可抽取淤泥;步驟四,隨著淤泥的不斷清除,水下清淤機在第一彈力平衡器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的第一行中慢慢前移并不斷清淤;步驟五,當水下清淤機前移至第一彈力平衡器復位時,啟動第一卷揚機至第一彈力平衡器再次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一卷揚機的電源,利用第一彈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彈力再次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復直至水下清淤機到達水塘的另一端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位于第一固定桿與第二固定桿之間,步驟七,啟動空氣壓縮機給浮潛氣箱充氣,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到水面后切斷空氣壓縮機的電源,然后起出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并分別移動到水塘的第二行的兩端進行安裝,通過第一卷揚機和第二卷揚機分別拉動第一拉繩和第二拉繩把水下清淤機拉到水塘的第二行的一端的第三位置,拉整理順出泥管,步驟八,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七,直至水下清淤機被拉到水塘的第二行中的第四位置,水塘的第二行被清淤完畢,水下清淤機在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之間的連線上直線進退,步驟九,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八,直至整個水塘的被清淤完畢;或者,當進行輻射式清淤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首先在水塘基地的兩端分別安裝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然后將第一卷揚機、第二卷揚機、水下清淤機以及浮潛氣箱、出泥管、第一彈力平衡器進行連接,接下來,將水塘進行輻射式分塊,以安裝在魚塘外的第一固定桿作為圓心,根據轉軸、旋耕刀及螺旋刀片共同的橫向寬度以及水塘的大小將水塘劃分為若干個區域,該若干個區域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步驟二,將水下清淤機放入水塘中,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一區域中,開動空氣壓縮機把浮潛氣箱充滿氣體,水下清淤機便浮于水塘的水面上,然后通過第一卷揚機和第二卷揚機將水下清淤機拖扯至水塘的第五位置,此時,第一卷揚機關閉,第二卷揚機開啟,第一彈力平衡器不變形;步驟三,第二卷揚機關閉,利用空氣壓縮機放掉浮潛氣箱內的空氣;將水下清淤機沉放在水塘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順出泥管,接著啟動第一卷揚機至第一彈力平衡器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一卷揚機的電源,再次拉整理順出泥管,利用第一彈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彈力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移動,在切斷第一卷揚機的電源的同時啟動水下清淤機的潛水電機和泥漿泵即可抽取淤泥;步驟四,隨著淤泥的不斷清除,水下清淤機在第一彈力平衡器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中慢慢前移并不斷清淤;步驟五,當水下清淤機前移至第一彈力平衡器復位時,啟動第一卷揚機至第一彈力平衡器再次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一卷揚機的電源,利用第一彈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彈力再次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復直至水下清淤機到達水塘的另一端的第六位置,此時,水塘的第一區域的清淤工作完成;其中,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位于第一固定桿與第二固定桿之間,步驟七,啟動空氣壓縮機給浮潛氣箱充氣,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到水面后切斷空氣壓縮機的電源,然后起出第二固定桿,以安裝在魚塘外的第一固定桿作為圓心,將第二固定桿繞水塘轉過一定角度后進行安裝,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二區域中,通過第一卷揚機和第二卷揚機分別拉動第一拉繩和第二拉繩把水下清淤機拉到水塘的第七位置,拉整理順出泥管,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二區域中的第七位置,步驟八,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七,直至水下清淤機被拉到水塘中的第二區域中的第八位置,水塘的第二區域的清淤工作完成,水下清淤機在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之間的連線上直線進退,步驟九,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八,直至水塘被劃分后的所有區域的被清淤完畢。所述步驟二中,在浮潛氣箱內保留少量空氣至使水下清淤機處于水塘的水體中,以便于第一彈力平衡器控制調節清理強度。所述步驟三中,當水下清淤機無法前移時,切斷潛水電機和泥漿泵的電源后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出水塘的水面;接下來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三。所述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分別采用旋轉入地和旋轉起出的方法。一種水下清淤設備,包括水下清淤機,其結構特征是還包括第三固定桿、第四固定桿、第三卷揚機、第四卷揚機和第二彈力平衡器,其中,第三固定桿和第四固定桿分別固定在水塘的兩端,第三卷揚機與第三固定桿相接,第三卷揚機的第三拉繩的一端繞過設置在第四固定桿上的第四滑輪后與水下清淤機的機架的一端相接,第四卷揚機與第三固定桿相接,第四卷揚機的第四拉繩的一端繞過設置在水下清淤機的機架的另一端上的第三滑輪后與第二彈力平衡器的一端相接,第二彈力平衡器的另一端與第三固定桿相接,第三滑輪設置在二個以上用于輔助調節清淤強度的牽引聯接點中的其中一個上,水下清淤機在第三固定桿與第四固定桿之間沿直線進退,水下清淤機不斷前進的動力由第四卷揚機先提供給第二彈力平衡器,使第二彈力平衡器中的彈簧拉伸進行動能轉換貯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機的使用過程中逐漸慢慢釋放,供給水下清淤機不斷前進的動力和形成拉動前進的距離。所述第二彈力平衡器為彈簧拉力平衡器或螺旋彈簧;其中,第二彈力平衡器為一個;或者,第二彈力平衡器為二個以上,該二個以上的第二彈力平衡器并聯或串聯。一種水下清淤設備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水下清淤機在水塘中進行逐行式清淤或者輻射式清淤,當進行逐行式清淤時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首先將水塘進行逐行分塊,在水塘基地的第一行的兩端分別安裝第三固定桿和第四固定桿,然后將第三卷揚機、第四卷揚機、水下清淤機以及浮潛氣箱、出泥管、第二彈力平衡器進行連接,步驟二,將水下清淤機放入水塘中,開動空氣壓縮機把浮潛氣箱充滿氣體,水下清淤機便浮于水塘的水面上,然后通過第三卷揚機將水下清淤機拖扯至水塘的第一行的一端的第一位置,此時,第四卷揚機關閉,第三卷揚機開啟,第二彈力平衡器不變形;步驟三,第三卷揚機關閉,利用空氣壓縮機放掉浮潛氣箱內的空氣;將水下清淤機沉放在水塘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順出泥管,接著啟動第四卷揚機至第二彈力平衡器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四卷揚機的電源,再次拉整理順出泥管,利用第二彈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彈力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移動,在切斷第四卷揚機的電源的同時啟動水下清淤機的潛水電機和泥漿泵即可抽取淤泥;步驟四,隨著淤泥的不斷清除,水下清淤機在第二彈力平衡器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的第一行中慢慢前移并不斷清淤;步驟五,當水下清淤機前移至第二彈力平衡器復位時,啟動第四卷揚機至第二彈力平衡器再次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四卷揚機的電源,利用第二彈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彈力再次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復直至水下清淤機到達水塘的另一端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位于第一固定桿與第二固定桿之間,步驟七,啟動空氣壓縮機給浮潛氣箱充氣,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到水面后切斷空氣壓縮機的電源,然后起出第三固定桿和第四固定桿并分別移動到水塘的第二行的兩端進行安裝,通過第三卷揚機拉動第三拉繩把水下清淤機拉到水塘的第二行的一端的第三位置,拉整理順出泥管,步驟八,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七,直至水下清淤機被拉到水塘的第二行中的第四位置,水塘的第二行被清淤完畢,水下清淤機在第三固定桿和第四固定桿之間的連線上直線進退,步驟九,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八,直至整個水塘的被清淤完畢;或者,當進行輻射式清淤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首先在水塘基地的兩端分別安裝第三固定桿和第四固定桿,然后將第三卷揚機、第四卷揚機、水下清淤機以及浮潛氣箱、出泥管、第二彈力平衡器進行連接,接下來,將水塘進行輻射式分塊,以安裝在魚塘外的第三固定桿作為圓心,根據轉軸、旋耕刀及螺旋刀片共同的橫向寬度以及水塘的大小將水塘劃分為若干個區域,該若干個區域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步驟二,將水下清淤機放入水塘中,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一區域中,開動空氣壓縮機把浮潛氣箱充滿氣體,水下清淤機便浮于水塘的水面上,然后通過第三卷揚機將水下清淤機拖扯至水塘的第五位置,此時,第四卷揚機關閉,第三卷揚機開啟,第二彈力平衡器不變形;步驟三,第三卷揚機關閉,利用空氣壓縮機放掉浮潛氣箱內的空氣;將水下清淤機沉放在水塘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順出泥管,接著啟動第四卷揚機至第二彈力平衡器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四卷揚機的電源,再次拉整理順出泥管,利用第二彈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彈力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移動,在切斷第四卷揚機的電源的同時啟動水下清淤機的潛水電機和泥漿泵即可抽取淤泥;步驟四,隨著淤泥的不斷清除,水下清淤機在第二彈力平衡器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中慢慢前移并不斷清淤;步驟五,當水下清淤機前移至第二彈力平衡器復位時,啟動第四卷揚機至第二彈力平衡器再次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四卷揚機的電源,利用第二彈力平衡器的自身回彈力再次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復直至水下清淤機到達水塘的另一端的第六位置,此時,水塘的第一區域的清淤工作完成;其中,第五位置和第六位置位于第三固定桿和第四固定桿之間,步驟七,啟動空氣壓縮機給浮潛氣箱充氣,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到水面后切斷空氣壓縮機的電源,然后起出第四固定桿,以安裝在魚塘外的第三固定桿作為圓心,將第四固定桿繞水塘轉過一定角度后進行安裝,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二區域中,通過第三卷揚機拉動第三拉繩把水下清淤機拉到水塘的第七位置,拉整理順出泥管,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二區域中的第七位置,步驟八,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七,直至水下清淤機被拉到水塘中的第二區域中的第八位置,水塘的第二區域的清淤工作完成,水下清淤機在第三固定桿和第四固定桿之間的連線上直線進退,步驟九,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八,直至水塘(50)被劃分后的所有區域的被清淤完畢。所述步驟三中,當水下清淤機無法前移時,切斷潛水電機和泥漿泵的電源后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出水塘的水面;接下來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三。所述第三固定桿和第四固定桿分別采用旋轉入地和旋轉起出的方法。本發明采用上述的技術方案后,它具有以下優點:1)能夠在不影響水塘的養殖生產的前提下清除淤泥;2)能夠根據需要準確定位,均勻全面地清理塘底淤泥;3)具有快速高效、低成本、能耗低的特點,不需排干水體,工作周期很短,工作強度合理且工作范圍能夠隨意選擇;4)整個水下清淤設備結構緊湊輕巧、移動方便,放在三輪車或摩托車尾架上便可輕易轉場;5)本產品造價低廉耐用、故障率低、使用可靠;操作靈便,用戶閱讀說明書或現場觀摩一下即可獨立操作;6)需用人力小,一至二人便可輕松操作,當用戶熟練時,在第一卷揚機和第二卷揚機上加裝遙控開關和行程限位復位機構,則可一人操作。本發明中的水下清淤機在淤泥中前進的動力來自于水塘外,也就是岸上的第一卷揚機或第四卷揚機的牽引力。該牽引力輸出至第一彈力平衡器或第二彈力平衡器,通過把第一彈力平衡器或第二彈力平衡器的彈簧拉伸進行能量的轉換儲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機的清淤工作過程中,第一彈力平衡器或第二彈力平衡器的彈簧慢慢縮回原狀并釋放出儲蓄的能量,不斷供給水下清淤機前進的動力;清淤機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浮潛氣箱的充氣量來控制。本發明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操作靈活、制作成本低的特點。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2為轉軸與旋耕刀組裝后的主視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第一應用例。圖4為本發明的第二應用例。圖5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中:1為潛水電機,2為浮潛氣箱,3為泥漿泵,4為旋耕刀,5為濾網,6為收集倉,7為出泥管,8為第一拉繩,9為第二拉繩,10為第一彈力平衡器,11為第一滑輪,12為第二滑輪,13為第一卷揚機,14為第二卷揚機,15為第二固定桿,16為第一固定桿,17為轉軸,18為空氣壓縮機,20為機架,21為螺旋刀片,31為第一位置,32為第二位置,33為第三位置,34為第四位置,35為第五位置,36為第六位置,37為第七位置,38為第八位置,50為水塘,51為第三滑輪,52為第四滑輪,53為第三卷揚機,54為第四卷揚機,55為第三固定桿,56為第四固定桿,58為第三拉繩,59為第四拉繩,60為第二彈力平衡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第一實施例參見圖1-圖2,本水下清淤機,包括設置在機架20內的收集倉6,泥漿泵3的進口與收集倉6相通,泥漿泵3的出口與出泥管7相通,機架20內還設置有擾動攪拌機構,該擾動攪拌機構包括帶起壟功能的旋耕刀4以及用于驅動旋耕刀4轉動的潛水電機I和減速器,收集倉6上設置有濾網5,旋耕刀4位于濾網5及收集倉6的前方。潛水電機I懸置在機架20上,該潛水電機I通過減速器與設置在機架20內的轉軸17相接,二個以上的旋耕刀4相對對稱的設置在轉軸17上;轉軸17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擾動攪拌位于水下清淤機兩側的淤泥向中部集中的裝卸式螺旋刀片21 ;轉軸17、旋耕刀4及螺旋刀片21橫向設置在濾網5的前方且吊裝在機架20上。旋耕刀4及螺旋刀片21的設置都確保位于水下清淤機下方的淤泥都朝水下清淤機的中部靠攏,以便于淤泥進入到收集倉6內被出泥管7收走。潛水電機I位于旋耕刀4的上方。在本實施例中,潛水電機I位于旋耕刀4的正上方,見圖1,潛水電機I呈立式布置潛。此時,水電機I的水下密封比較容易實現。收集倉6的俯視結構呈梯形,收集倉6的寬闊開放端為淤泥進口端,濾網5設置在淤泥進口端上,收集倉6的狹窄封閉端為淤泥出口端,出泥管7與淤泥出口端相接。機架20上設置有分拆式的浮潛氣箱2,該浮潛氣箱2與空氣壓縮機18相通;浮潛氣箱2的浮力大于整個水下清淤機的總重量并有一定的富余量。機架20的前部或前下半部呈彎曲的圓弧狀或朝上的尖角狀,以減小前進阻力和防止沉陷。機架20的前部設置有二個以上用于輔助調節清淤強度的牽引聯接點。一種水下清淤設備,包括水下清淤機,還包括第一固定桿16、第二固定桿15、第一卷揚機13和第一彈力平衡器10,其中,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分別固定在水塘50基地的兩端,第一卷揚機13與第二固定桿15相接,第一卷揚機13的第一拉繩8的一端依次繞過設置在第一固定桿16上的第二滑輪12、設置在水下清淤機的機架20 —端的第一滑輪11后與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另一端相接,該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一端與第一固定桿16相接;第一滑輪11設置在二個以上用于輔助調節清淤強度的牽引聯接點中的其中一個上。水下清淤機在第一固定桿16與第二固定桿15之間沿直線前進。其中,所謂水塘50基地是指水塘的岸邊,非在水中。水下清淤機不斷前進的動力由第一卷揚機13先提供給第一彈力平衡器10,使第一彈力平衡器10中的彈簧拉伸進行動能轉換貯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機的使用過程中逐漸慢慢釋放,供給水下清淤機不斷前進的動力和形成拉動前進的距離。第一彈力平衡器10為一個以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彈力平衡器10為彈簧拉力平衡器或螺旋彈簧。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將二個以上的第一彈力平衡器10并聯或串聯。水下清淤設備還包括第二卷揚機14,該第二卷揚機14與第二固定桿15相接,第二卷揚機14的第二拉繩9與水下清游機的機架20的另一端相接。水下清淤設備的操作方法,水下清淤機在水塘50中進行逐行式清淤或者輻射式清淤。當進行逐行式清淤時,見圖3,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首先將水塘50進行逐行分塊,在水塘基地50的第一行的兩端分別安裝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然后將第一卷揚機13、第二卷揚機14、水下清淤機以及浮潛氣箱2、出泥管7、第一彈力平衡器10進行連接,步驟二,將水下清淤機放入水塘50中,開動空氣壓縮機18把浮潛氣箱2充滿氣體,水下清淤機便浮于水塘50的水面上,然后通過第一卷揚機13和第二卷揚機14將水下清淤機拖扯至水塘50的第一行的一端的第一位置31,此時,第一卷揚機13關閉,第二卷揚機14開啟,第一彈力平衡器10不變形;步驟三,第二卷揚機14關閉,利用空氣壓縮機18放掉浮潛氣箱2內的空氣;將水下清淤機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順出泥管7,接著啟動第一卷揚機13至第一彈力平衡器10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一卷揚機13的電源,再次拉整理順出泥管7,利用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彈力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移動,在切斷第一卷揚機13的電源的同時啟動水下清淤機的潛水電機I和泥漿泵3即可抽取淤泥;對于第一彈力平衡器10來說,不同規格具有不同的限定位置,比如,有適合用于
2.Sm的,也有適合用于5m的,其2.Sm和5m就是其限定位置。在使用時,伸長的長度應當不超過其限定位置,以防止損壞第一彈力平衡器10。步驟四,隨著淤泥的不斷清除,水下清淤機在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的第一行中慢慢前移并不斷清淤;步驟五,當水下清淤機前移至第一彈力平衡器10復位時,啟動第一卷揚機13至第一彈力平衡器10再次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一卷揚機13的電源,利用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彈力再次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復直至水下清淤機到達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二位置32,其中,第一位置31和第二位置32位于第一固定桿16與第二固定桿15之間,步驟七,啟動空氣壓縮機18給浮潛氣箱2充氣,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到水面后切斷空氣壓縮機18的電源,然后起出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并分別移動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兩端進行安裝,通過第一卷揚機13和第二卷揚機14分別拉動第一拉繩8和第二拉繩9把水下清淤機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一端的第三位置33,拉整理順出泥管7,步驟八,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七,直至水下清淤機被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中的第四位置34,水塘50的第二行被清淤完畢,水下清淤機在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之間的連線上直線進退,
步驟九,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八,直至整個水塘50的被清淤完畢。所述步驟二中,在浮潛氣箱18內保留少量空氣至使水下清淤機處于水塘50的水體中,以便于第一彈力平衡器10控制調節清理強度。所述步驟三中,當水下清淤機無法前移時,切斷潛水電機I和泥漿泵3的電源后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出水塘50的水面;接下來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三。當進行輻射式清淤時,見圖4,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首先在水塘50基地的兩端分別安裝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然后將第一卷揚機13、第二卷揚機14、水下清淤機以及浮潛氣箱2、出泥管7、第一彈力平衡器10進行連接,接下來,將水塘50進行輻射式分塊,以安裝在魚塘外的第一固定桿16作為圓心,根據轉軸17、旋耕刀4及螺旋刀片21共同的橫向寬度以及水塘50的大小將水塘50劃分為若干個區域,該若干個區域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步驟二,將水下清淤機放入水塘50中,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一區域中,開動空氣壓縮機18把浮潛氣箱2充滿氣體,水下清淤機便浮于水塘50的水面上,然后通過第一卷揚機13和第二卷揚機14將水下清淤機拖扯至水塘50的第五位置35,此時,第一卷揚機13關閉,第二卷揚機14開啟,第一彈力平衡器10不變形;步驟三,第二卷揚機14關閉,利用空氣壓縮機18放掉浮潛氣箱2內的空氣;將水下清淤機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順出泥管7,接著啟動第一卷揚機13至第一彈力平衡器10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一卷揚機13的電源,再次拉整理順出泥管7,利用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彈力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移動,在切斷第一卷揚機13的電源的同時啟動水下清淤機的潛水電機I和泥漿泵3即可抽取淤泥;步驟四,隨著淤泥的不斷清除,水下清淤機在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中慢慢前移并不斷清淤;步驟五,當水下清淤機前移至第一彈力平衡器10復位時,啟動第一卷揚機13至第一彈力平衡器10再次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一卷揚機13的電源,利用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彈力再次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復直至水下清淤機到達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六位置36,此時,水塘50的第一區域的清淤工作完成;其中,第五位置35和第六位置36位于第一固定桿16與第二固定桿15之間,步驟七,啟動空氣壓縮機18給浮潛氣箱2充氣,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到水面后切斷空氣壓縮機18的電源,然后起出第二固定桿15,以安裝在魚塘外的第一固定桿16作為圓心,將第二固定桿15繞水塘50轉過一定角度后進行安裝,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二區域中,通過第一卷揚機13和第二卷揚機14分別拉動第一拉繩8和第二拉繩9把水下清淤機拉到水塘50的第七位置37,拉整理順出泥管7,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二區域中的第七位置37,步驟八,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七,直至水下清淤機被拉到水塘50中的第二區域中的第八位置38,水塘50的第二區域的清淤工作完成,水下清淤機在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之間的連線上直線進退,步驟九,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八,直至水塘50被劃分后的所有區域的被清淤完畢。所述步驟二中,在浮潛氣箱18內保留少量空氣至使水下清淤機處于水塘50的水體中,以便于第一彈力平衡器10控制調節清理強度。所述步驟三中,當水下清淤機無法前移時,切斷潛水電機I和泥漿泵3的電源后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出水塘50的水面;接下來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三。第二卷揚機14還有防止水下清淤機過度沉陷的作用。對第二卷揚機14與第二固定桿的連接位置可以在現場進行調整。當出現特殊位置導致水下清淤機拉不動時,可采用增加浮潛氣箱2的浮力、增加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拉力、或換裝面積更大一點的清淤強度調節板等輔助措施進行調節到合適為止。在清淤過程中,應當注意經常拉整理順出泥管7。應當使水下清淤機平滑移動。浮潛氣箱2可采用金屬、硬質塑料、橡膠或高強度的密封布料制成。浮潛氣箱2的浮力大于整個水下清淤機的總重量并有一定的富余量。用浮潛氣箱2內的壓縮空氣的充盈度來調節水下清淤機在水中或淤泥中的位置,以方便移位,并作為調節清理強度的輔助手段。水下清淤機不斷前進的動力由第一卷揚機首先提供給第一彈力平衡器10,使第一彈力平衡器10進行動能轉換貯蓄,然后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慢慢釋放,供給水下清淤機不斷前進的動力和形成拉動前進的距離。清淤強度的大小由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拉力大小、浮潛氣箱內剩余空氣的多少、第一拉繩及第二拉繩的聯接位置高低、清淤強度調節板面積的大小等四方面因素構成。水下清淤機在水下工作時的進退形式為在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之間的直線進退。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可以采用旋轉入地和旋轉起出的方式進行固定和取出,操作安全迅捷。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的上部頂端設置有較大的孔以插入旋扭力橫桿,在它下面間隔小段距離分布三個小孔:一個用于固定滑輪、另一個用于固定卷揚機、再一個用于穿入拉繩并固定。此時,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可以互換。旋耕刀帶有使泥漿向正中間運動的起壟功能,旋耕刀可以是三片一組或四片一組。位于兩軸端的螺旋刀片21加強起壟功能,在與轉軸結合上呈可加長的裝卸結構。轉軸及旋耕刀橫向安裝在收集倉的進口的前面。收集倉的正面視圖呈長方形和梯形組合結構,收集倉的頂部周邊分布多個綁扎固定環、鉤、扣或固定帶繩等,與浮潛氣箱上的綁扎固定環等一一對應。泥漿泵3豎直安裝在收集倉6的后部并與機架20中的底板有小量距離以利泥漿或淤泥的吸入。泥漿泵3的出口伸出收集倉6的后檔板外與出泥管7相通。帶泥漿泵3的收集倉安裝在機架20的后部。機架20的前部或前下半部呈彎曲的圓弧狀,該結構可以分為半圓形和四分一圓形這兩種結構、以及減速器呈傾斜式吊掛安裝的半菱形仰角狀斜桿結構,并前伸出旋耕刀半徑范圍之外,其目的在于便于拖扯、防止水下清淤機陷死淤泥中、保護旋耕刀在碰到硬基層時不至卡死而燒毀電機、保護旋耕刀不被其它物體碰壞。其中,減速器位于潛水電機I與轉軸17之間。在機架20的前上、前下部位分別設置的兩個以上的牽引聯接點,可以用于輔助調節清淤強度,換句話說就是,第一拉繩8與機架20的前上、前下部位上的牽引聯接點相接,而牽引聯接點的具體位置具有以下特點:由上而下時清淤強度逐步遞減。潛水電機I和泥漿泵3的電機可以共用同一條電源線。潛水電機I和泥漿泵3的電機同步啟動。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采用旋轉入地的結構,比如在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上分別設置螺紋。這種旋轉入地的結構在安裝時,操作比較省力,工作效率比較高,可以適用于多種環境。特別的,當中國專利文獻CN2356070Y中的行走式水下清淤機卡死在水中時,很難取出,而本產品可以借助第一卷揚機和第二卷揚機及浮潛氣箱快捷的浮出水面。第二實施例參見圖5,在本實施例中,潛水電機I位于旋耕刀4的斜后上方。此時,潛水電機I呈臥式布置,潛水電機I密封等級要求比第一實施例要略高一些。其余未述部分見第一實施例,不再贅述。第三實施例參見圖6,在本實施例中,潛水電機I傾斜式安裝,潛水電機I位于旋耕刀4的斜前上方。機架20的前部或前下半部呈尖角狀,可以降低前進的阻力,防止沉陷。其余未述部分見第一實施例,不再贅述。第四實施例參見圖7,在本實施例中,水下清淤設備包括水下清淤機,還包括第三固定桿55、第四固定桿56、第三卷揚機53、第四卷揚機54和第二彈力平衡器60,其中,第三固定桿55和第四固定桿56分別固定在水塘50基地的兩端,第三卷揚機53與第三固定桿55相接,第三卷揚機53的第三拉繩58的一端繞過設置在第四固定桿56上的第四滑輪52后與水下清淤機的機架20的一端相接,第四卷揚機54與第三固定桿55相接,第四卷揚機54的第四拉繩59的一端繞過設置在水下清淤機的機架20的另一端上的第三滑輪51后與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一端相接,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另一端與第三固定桿55相接,第三滑輪51設置在二個以上用于輔助調節清淤強度的牽引聯接點中的其中一個上,水下清淤機在第三固定桿55與第四固定桿56之間沿直線進退,水下清淤機不斷前進的動力由第四卷揚機54先提供給第二彈力平衡器60,使第二彈力平衡器60中的彈簧拉伸進行動能轉換貯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機的使用過程中逐漸慢慢釋放,供給水下清淤機不斷前進的動力和形成拉動前進的距離。所述第二彈力平衡器60為彈簧拉力平衡器或螺旋彈簧;其中,第二彈力平衡器60為一個;或者,第二彈力平衡器60為二個以上,該二個以上的第二彈力平衡器60并聯或串聯。水下清淤設備的操作方法,水下清淤機在水塘50中進行逐行式清淤或者輻射式清淤,當進行逐行式清淤時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首先將水塘50進行逐行分塊,在水塘50基地的第一行的兩端分別安裝第三固定桿55和第四固定桿56,然后將第三卷揚機53、第四卷揚機54、水下清淤機以及浮潛氣箱2、出泥管7、第二彈力平衡器60進行連接,步驟二,將水下清淤機放入水塘50中,開動空氣壓縮機18把浮潛氣箱2充滿氣體,水下清淤機便浮于水塘50的水面上,然后通過第三卷揚機53將水下清淤機拖扯至水塘50的第一行的一端的第一位置31,此時,第四卷揚機54關閉,第三卷揚機53開啟,第二彈力平衡器60不變形;步驟三,第三卷揚機53關閉,利用空氣壓縮機18放掉浮潛氣箱2內的空氣;將水下清淤機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順出泥管7,接著啟動第四卷揚機54至第二彈力平衡器60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四卷揚機54的電源,再次拉整理順出泥管7,利用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彈力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移動,在切斷第四卷揚機54的電源的同時啟動水下清淤機的潛水電機I和泥漿泵3即可抽取淤泥;步驟四,隨著淤泥的不斷清除,水下清淤機在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的第一行中慢慢前移并不斷清淤;步驟五,當水下清淤機前移至第二彈力平衡器60復位時,啟動第四卷揚機54至第二彈力平衡器60再次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四卷揚機54的電源,利用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彈力再次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復直至水下清淤機到達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二位置32,其中,第一位置31和第二位置32位于第一固定桿16與第二固定桿15之間,步驟七,啟動空氣壓縮機18給浮潛氣箱2充氣,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到水面后切斷空氣壓縮機18的電源,然后起出第三固定桿55和第四固定桿56并分別移動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兩端進行安裝,通過第三卷揚機53拉動第三拉繩58把水下清淤機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一端的第三位置33,拉整理順出泥管7,步驟八,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七,直至水下清淤機被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中的第四位置34,水塘50的第二行被清淤完畢,水下清淤機在第三固定桿55和第四固定桿56之間的連線上直線進退,步驟九,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八,直至整個水塘50的被清淤完畢;或者,當進行輻射式清淤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首先在水塘50基地的兩端分別安裝第三固定桿55和第四固定桿56,然后將第三卷揚機53、第四卷揚機54、水下清淤機以及浮潛氣箱2、出泥管7、第二彈力平衡器60進行連接,接下來,將水塘50進行輻射式分塊,以安裝在魚塘外的第三固定桿55作為圓心,根據轉軸17、旋耕刀4及螺旋刀片21共同的橫向寬度以及水塘50的大小將水塘50劃分為若干個區域,該若干個區域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步驟二,將水下清淤機放入水塘50中,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一區域中,開動空氣壓縮機18把浮潛氣箱2充滿氣體,水下清淤機便浮于水塘50的水面上,然后通過第三卷揚機53將水下清淤機拖扯至水塘50的第五位置35,此時,第四卷揚機54關閉,第三卷揚機53開啟,第二彈力平衡器60不變形;步驟三,第三卷揚機53關閉,利用空氣壓縮機18放掉浮潛氣箱2內的空氣;將水下清淤機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順出泥管7,接著啟動第四卷揚機54至第二彈力平衡器60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四卷揚機54的電源,再次拉整理順出泥管7,利用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彈力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移動,在切斷第四卷揚機54的電源的同時啟動水下清淤機的潛水電機I和泥漿泵3即可抽取淤泥;步驟四,隨著淤泥的不斷清除,水下清淤機在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中慢慢前移并不斷清淤;步驟五,當水下清淤機前移至第二彈力平衡器60復位時,啟動第四卷揚機54至第二彈力平衡器60再次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四卷揚機54的電源,利用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彈力再次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復直至水下清淤機到達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六位置36,此時,水塘50的第一區域的清淤工作完成;其中,第五位置35和第六位置36位于第三固定桿55和第四固定桿56之間,步驟七,啟動空氣壓縮機18給浮潛氣箱2充氣,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到水面后切斷空氣壓縮機18的電源,然后起出第四固定桿56,以安裝在魚塘外的第三固定桿55作為圓心,將第四固定桿56繞水塘50轉過一定角度后進行安裝,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二區域中,通過第三卷揚機53拉動第三拉繩58把水下清淤機拉到水塘50的第七位置37,拉整理順出泥管7,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二區域中的第七位置37,步驟八,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七,直至水下清淤機被拉到水塘50中的第二區域中的第八位置38,水塘50的第二區域的清淤工作完成,水下清淤機在第三固定桿55和第四固定桿56之間的連線上直線進退,步驟九,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八,直至水塘50被劃分后的所有區域的被清淤完畢。所述步驟三中,當水下清淤機無法前移時,切斷潛水電機I和泥漿泵3的電源后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出水塘50的水面;接下來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三。所述第三固定桿55和第四固定桿56分別采用旋轉入地和旋轉起出的方法。其余未述部分見第一實施例,不再贅述。
權利要求
1.一種水下清淤機,包括設置在機架(20 )內的收集倉(6 ),泥漿泵(3 )的進口與收集倉(6)相通,泥漿泵(3)的出口與出泥管(7)相通,其特征是機架(20)內還設置有擾動攪拌機構,該擾動攪拌機構包括帶起壟功能的旋耕刀(4)以及用于驅動旋耕刀(4)轉動的潛水電機(I)和減速器,收集倉(6)上設置有濾網(5),旋耕刀(4)位于濾網(5)及收集倉(6)的前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清淤機,其特征是所述潛水電機(I)懸置在機架(20)上,該潛水電機(I)通過減速器與設置在機架(20)內的轉軸(17)相接,二個以上的旋耕刀(4)相對對稱的設置在轉軸(1 7)上;轉軸(17)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擾動攪拌位于水下清淤機兩側的淤泥向中部集中的裝卸式螺旋刀片(21); 轉軸(17)、旋耕刀(4)及螺旋刀片(21)橫向設置在濾網(5)的前方且吊裝在機架(20)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清淤機,其特征是所述潛水電機(I)位于旋耕刀(4)的上方; 收集倉(6)的俯視結構呈梯形,收集倉(6)的寬闊開放端為淤泥進口端,濾網(5)設置在淤泥進口端上,收集倉(6)的狹窄封閉端為淤泥出口端,出泥管(7)與淤泥出口端相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清淤機,其特征是所述潛水電機(I)呈臥式或立式布置。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水下清淤機,其特征是所述機架(20)上設置有分拆式的浮潛氣箱(2),該浮潛氣箱(2)與空氣壓縮機(18)相通;浮潛氣箱(2)的浮力大于整個水下清淤機的總重量并有一定的富余量。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清淤機,其特征是所述機架(20)的前部或前下半部呈彎曲的圓弧狀或朝上的尖角狀,以減小前進阻力和防止沉陷。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清淤機,其特征是所述機架(20)的前部設置有二個以上用于輔助調節清淤強度的牽引聯接點。
8.一種水下清淤設備,包括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清淤機,其特征是還包括第一固定桿(16)、第二固定桿(15)、第一卷揚機(13)和第一彈力平衡器(10), 其中,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分別固定在水塘(50)基地的兩端,第一卷揚機(13)與第二固定桿(15)相接,第一卷揚機(13)的第一拉繩(8)的一端依次繞過設置在第一固定桿(16)上的第二滑輪(12)、設置在水下清淤機的機架(20) —端的第一滑輪(11)后與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另一端相接,該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一端與第一固定桿(16)相接;第一滑輪(11)設置在二個以上用于輔助調節清淤強度的牽引聯接點中的其中一個上, 水下清淤機在第一固定桿(16)與第二固定桿(15)之間沿直線進退, 水下清淤機不斷前進的動力由第一卷揚機(13)先提供給第一彈力平衡器(10),使第一彈力平衡器(10)中的彈簧拉伸進行動能轉換貯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機的使用過程中逐漸慢慢釋放,供給水下清淤機不斷前進的動力和形成拉動前進的距離。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清淤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彈力平衡器(10)為彈簧拉力平衡器或螺旋彈簧; 其中,第一彈力平衡器(10)為一個;或者,第一彈力平衡器(10)為二個以上,該二個以上的第一彈力平衡器(10)并聯或串聯。
10.根據權利要求8至9任一所述的水下清淤設備,其特征是還包括第二卷揚機(14),該第二卷揚機(14)與第二固定桿(15)相接,第二卷揚機(14)的第二拉繩(9)與水下清淤機的機架(20)的另一端相接。
11.一種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清淤設備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水下清淤機在水塘(50)中進行逐行式清淤或者輻射式清淤, 當進行逐行式清淤時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首先將水塘(50)進行逐行分塊,在水塘(50)基地的第一行的兩端分別安裝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然后將第一卷揚機(13)、第二卷揚機(14)、水下清淤機以及浮潛氣箱(2)、出泥管(7)、第一彈力平衡器(10 )進行連接, 步驟二,將水下清淤機放入水塘(50 )中,開動空氣壓縮機(18 )把浮潛氣箱(2 )充滿氣體,水下清淤機便浮于水塘(50)的水面上,然后通過第一卷揚機(13)和第二卷揚機(14)將水下清淤機拖扯至水塘(50)的第一行的一端的第一位置(31),此時,第一卷揚機(13)關閉,第二卷揚機(14)開啟,第一彈力平衡器(10)不變形; 步驟三,第二卷揚機(14)關閉,利用空氣壓縮機(18)放掉浮潛氣箱(2)內的空氣;將水下清淤機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順出泥管(7),接著啟動第一卷揚機(13)至第一彈力平衡器(10)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一卷揚機(13)的電源,再次拉整理順出泥管(7),利用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彈力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移動,在切斷第一卷揚機(13)的電 源的同時啟動水下清淤機的潛水電機(I)和泥漿泵(3)即可抽取淤泥; 步驟四,隨著淤泥的不斷清除,水下清淤機在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的第一行中慢慢前移并不斷清淤; 步驟五,當水下清淤機前移至第一彈力平衡器(10)復位時,啟動第一卷揚機(13)至第一彈力平衡器(10)再次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一卷揚機(13)的電源,利用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彈力再次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復直至水下清淤機到達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二位置(32),其中,第一位置(31)和第二位置(32)位于第一固定桿(16)與第二固定桿(15)之間, 步驟七,啟動空氣壓縮機(18)給浮潛氣箱(2)充氣,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到水面后切斷空氣壓縮機(18)的電源,然后起出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并分別移動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兩端進行安裝,通過第一卷揚機(13)和第二卷揚機(14)分別拉動第一拉繩(8)和第二拉繩(9)把水下清淤機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一端的第三位置(33),拉整理順出泥管(7), 步驟八,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七,直至水下清淤機被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中的第四位置(34),水塘(50)的第二行被清淤完畢,水下清淤機在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之間的連線上直線進退, 步驟九,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八,直至整個水塘(50)的被清淤完畢; 或者, 當進行輻射式清淤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首先在水塘(50)基地的兩端分別安裝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然后將第一卷揚機(13)、第二卷揚機(14)、水下清淤機以及浮潛氣箱(2)、出泥管(7)、第一彈力平衡器(10)進行連接, 接下來,將水塘(50)進行輻射式分塊,以安裝在魚塘外的第一固定桿(16)作為圓心,根據轉軸(17)、旋耕刀(4)及螺旋刀片(21)共同的橫向寬度以及水塘(50)的大小將水塘(50)劃分為若干個區域,該若干個區域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 步驟二,將水下清淤機放入水塘(50)中,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一區域中,開動空氣壓縮機(18)把浮潛氣箱(2)充滿氣體,水下清淤機便浮于水塘(50)的水面上,然后通過第一卷揚機(13)和第二卷揚機(14)將水下清淤機拖扯至水塘(50)的第五位置(35),此時,第一卷揚機(13)關閉,第二卷揚機(14)開啟,第一彈力平衡器(10)不變形; 步驟三,第二卷揚機(14)關閉,利用空氣壓縮機(18)放掉浮潛氣箱(2)內的空氣;將水下清淤機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順出泥管(7),接著啟動第一卷揚機(13)至第一彈力平衡器(10)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一卷揚機(13)的電源,再次拉整理順出泥管(7),利用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彈力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移動,在切斷第一卷揚機(13)的電源的同時啟動水下清淤機的潛水電機(I)和泥漿泵(3)即可抽取淤泥; 步驟四,隨著淤泥的不斷清除,水下清淤機在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中慢慢前移并不斷清淤; 步驟五,當水下清淤機前移至第一彈力平衡器(10)復位時,啟動第一卷揚機(13)至第一彈力平衡器(10)再次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一卷揚機(13)的電源,利用第一彈力平衡器(10)的自身回彈力再次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復直至水下清淤機到達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六位置(36),此時,水塘(50)的第一區域的清淤工作完成;其中,第五位置(35)和第六位置(36)位于第一固定桿(16)與第二固定桿(15)之間, 步驟七,啟動空氣壓縮機(18)給浮潛氣箱(2)充氣,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到水面后切斷空氣壓縮機(18)的電源,然后起出第二固定桿(15),以安裝在魚塘外的第一固定桿(16)作為圓心,將第二固定桿(15)繞水塘(50)轉過一定角度后進行安裝,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二區域中,通過第一卷揚機(13)和第二卷揚機(14)分別拉動第一拉繩(8)和第二拉繩(9)把水下清淤機拉到水塘(50)的第七位置(37),拉整理順出泥管(7),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二區域中的第七位置(37), 步驟八,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七,直至水下清淤機被拉到水塘(50)中的第二區域中的第八位置(38),水塘(50)的第二區域的清淤工作完成,水下清淤機在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之間的連線上直線進退, 步驟九,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八,直至水塘(50)被劃分后的所有區域的被清淤完畢。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水下清淤設備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桿(16)和第二固定桿(15)分別采用旋轉入地和旋轉起出的方法。
13.一種水下清淤設備,包括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清淤機,其特征是還包括第三固定桿(55)、第四固定桿(56)、第三卷揚機(53)、第四卷揚機(54)和第二彈力平衡器(60), 其中,第三固定桿(55)和第四固定桿(56)分別固定在水塘(50)基地的兩端, 第三卷揚機(53 )與第三固定桿(55 )相接,第三卷揚機(53 )的第三拉繩(58 )的一端繞過設置在第四固定桿(56)上的第四滑輪(52)后與水下清淤機的機架(20)的一端相接,第四卷揚機(54)與第三固定桿(55)相接,第四卷揚機(54)的第四拉繩(59)的一端繞過設置在水下清淤機的機架(20)的另一端上的第三滑輪(51)后與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一端相接,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另一端與第三固定桿(55)相接,第三滑輪(51)設置在二個以上用于輔助調節清淤強度的牽引聯接點中的其中一個上, 水下清淤機在第三固定桿(55)與第四固定桿(56)之間沿直線進退, 水下清淤機不斷前進的動力由第四卷揚機(54)先提供給第二彈力平衡器(60),使第二彈力平衡器(60)中的彈簧拉伸進行動能轉換貯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機的使用過程中逐漸慢慢釋放,供給水下清淤機不斷前進的動力和形成拉動前進的距離。
14.根據權利要求13述的水下清淤設備,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彈力平衡器(60)為彈簧拉力平衡器或螺旋彈簧; 其中,第二彈力平衡器(60)為一個;或者,第二彈力平衡器(60)為二個以上,該二個以上的第二彈力平衡器(60)并聯或串聯。
15.一種如權利要求13述的水下清淤設備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水下清淤機在水塘(50)中進行逐行式清淤或者輻射式清淤, 當進行逐行式清淤時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首先將水塘(50)進行逐行分塊,在水塘(50)基地的第一行的兩端分別安裝第三固定桿(55)和第四固定桿(56),然后將第三卷揚機(53)、第四卷揚機(54)、水下清淤機以及浮潛氣箱(2)、出泥管(7)、第二彈力平衡器(60 )進行連接, 步驟二,將水下清淤機放入水塘(50 )中,開動空氣壓縮機(18 )把浮潛氣箱(2 )充滿氣體,水下清淤機便浮于水塘(50 )的水面上,然后通過第三卷揚機(53 )將水下清淤機拖扯至水塘(50)的第一行的一端的第一位置(31),此時,第四卷揚機(54)關閉,第三卷揚機(53)開啟,第二彈力平衡器(60)不變形; 步驟三,第三卷揚機(53)關閉,利用空氣壓縮機(18)放掉浮潛氣箱(2)內的空氣;將水下清淤機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順出泥管(7),接著啟動第四卷揚機(54)至第二彈力平衡器(60)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四卷揚機(54)的電源,再次拉整理順出泥管(7),利用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彈力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移動,在切斷第四卷揚機(54)的電源的同時啟動水下清淤機的潛水電機(I)和泥漿泵(3)即可抽取淤泥; 步驟四,隨著淤泥的不斷清除,水下清淤機在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的第一行中慢慢前移并不斷清淤; 步驟五,當水下清淤機前移至第二彈力平衡器(60)復位時,啟動第四卷揚機(54)至第二彈力平衡器(60)再次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四卷揚機(54)的電源,利用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彈力再次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復直至水下清淤機到達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二位置(32),其中,第一位置(31)和第二位置(32)位于第一固定桿(16)與第二固定桿(15)之間, 步驟七,啟動空氣壓縮機(18)給浮潛氣箱(2)充氣,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到水面后切斷空氣壓縮機(18)的電源,然后起 出第三固定桿(55)和第四固定桿(56)并分別移動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兩端進行安裝,通過第三卷揚機(53)拉動第三拉繩(58)把水下清淤機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的一端的第三位置(33),拉整理順出泥管(7), 步驟八,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七,直至水下清淤機被拉到水塘(50)的第二行中的第四位置(34),水塘(50)的第二行被清淤完畢,水下清淤機在第三固定桿(55)和第四固定桿(56)之間的連線上直線進退, 步驟九,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八,直至整個水塘(50)的被清淤完畢; 或者, 當進行輻射式清淤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首先在水塘(50)基地的兩端分別安裝第三固定桿(55)和第四固定桿(56),然后將第三卷揚機(53)、第四卷揚機(54)、水下清淤機以及浮潛氣箱(2)、出泥管(7)、第二彈力平衡器(60)進行連接, 接下來,將水塘(50)進行輻射式分塊,以安裝在魚塘外的第三固定桿(55)作為圓心,根據轉軸(17)、旋耕刀(4)及螺旋刀片(21)共同的橫向寬度以及水塘(50)的大小將水塘(50)劃分為若干個區域,該若干個區域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 步驟二,將水下清淤機放入水塘(50)中,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一區域中,開動空氣壓縮機(18)把浮潛氣箱(2)充滿氣體,水下清淤機便浮于水塘(50)的水面上,然后通過第三卷揚機(53 )將水下清淤機拖扯至水塘(50 )的第五位置(35 ),此時,第四卷揚機(54)關閉,第三卷揚機(53)開啟,第二彈力平衡器(60)不變形; 步驟三,第三卷揚機(53)關 閉,利用空氣壓縮機(18)放掉浮潛氣箱(2)內的空氣;將水下清淤機沉放在水塘(50)的塘底的淤泥中,拉整理順出泥管(7),接著啟動第四卷揚機(54)至第二彈力平衡器(60)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四卷揚機(54)的電源,再次拉整理順出泥管(7),利用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彈力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移動,在切斷第四卷揚機(54)的電源的同時啟動水下清淤機的潛水電機(I)和泥漿泵(3)即可抽取淤泥; 步驟四,隨著淤泥的不斷清除,水下清淤機在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塘(50)中慢慢前移并不斷清淤; 步驟五,當水下清淤機前移至第二彈力平衡器(60)復位時,啟動第四卷揚機(54)至第二彈力平衡器(60)再次伸長到其自身的限定位置時切斷第四卷揚機(54)的電源,利用第二彈力平衡器(60)的自身回彈力再次拉動水下清淤機朝前清淤,并如此重復直至水下清淤機到達水塘(50)的另一端的第六位置(36),此時,水塘(50)的第一區域的清淤工作完成;其中,第五位置(35 )和第六位置(36 )位于第三固定桿(55 )和第四固定桿(56 )之間, 步驟七,啟動空氣壓縮機(18)給浮潛氣箱(2)充氣,把水下清淤機升浮到水面后切斷空氣壓縮機(18)的電源,然后起出第四固定桿(56),以安裝在魚塘外的第三固定桿(55)作為圓心,將第四固定桿(56)繞水塘(50)轉過一定角度后進行安裝,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二區域中,通過第三卷揚機(53 )拉動第三拉繩(58 )把水下清淤機拉到水塘(50 )的第七位置(37),拉整理順出泥管(7),此時,水下清淤機位于第二區域中的第七位置(37), 步驟八,重復步驟二至步驟七,直至水下清淤機被拉到水塘(50)中的第二區域中的第八位置(38),水塘(50)的第二區域的清淤工作完成,水下清淤機在第三固定桿(55)和第四固定桿(56 )之間的連線上直線進退, 步驟九,重復步驟二至步驟八,直至水塘(50)被劃分后的所有區域的被清淤完畢。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水下清淤設備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三固定桿(55)和第四固定桿(56)分別采用旋轉入地和旋轉起出的方法。
全文摘要
一種水下清淤機及包含該水下清淤機的水下清淤設備及其操作方法,水下清淤機包括設置在機架內的收集倉,泥漿泵的進口與收集倉相通,泥漿泵的出口與出泥管相通,機架內還設置有擾動攪拌機構,該擾動攪拌機構包括帶起壟功能的旋耕刀以及用于驅動旋耕刀轉動的潛水電機和減速器,收集倉上設置有濾網,旋耕刀位于濾網及收集倉的前方。本發明中的水下清淤機在淤泥中前進的動力來自于第一卷揚機的牽引力。該牽引力輸出至第一彈力平衡器,通過把第一彈力平衡器的彈簧拉伸進行能量的轉換儲蓄,然后在水下清淤機的清淤工作過程中,第一彈力平衡器的彈簧慢慢縮回原狀并釋放出儲蓄的能量,不斷供給水下清淤機前進的動力。
文檔編號E02F3/88GK103088861SQ201310041498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日
發明者梁華安 申請人:梁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