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擴孔方法以及人工挖孔擴孔穩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人工挖孔擴孔方法和擴孔穩定結構,其方法步驟包括:一、施工前準備工作;二、樁位放樣;三、挖孔及護壁至擴孔孔底標高;四、在孔壁上標定需要擴孔部位;五、在需要擴孔位部位的起始端沿著孔壁往土體內部打孔、插入鋼花管;六、檢查鋼花管置入孔內位置是否保持穩定無偏移、清除孔內雜塵;七、注入泥漿:往鋼花管內注入泥漿穩固定型;八、人工擴孔,在該過程中形成人工擴孔穩定結構,對孔壁加固保證擴孔安全性的方法,在孔壁上標定出擴孔初始端,然后打孔、埋入圓周輻射的鋼花管并在鋼花管中注漿固定,保持土體界面不會崩碎,維持孔壁整體構型的穩定性,保證施工過程中孔內施工人員的安全。
【專利說明】人工挖孔擴孔方法以及人工挖孔擴孔穩定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采用人工挖孔樁并在內部進行二次擴孔的方法,該方法需要建立穩定的孔壁結構、是一種為擴孔過程保持孔壁穩定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的工地施工、土木興建行業中各種打樁方式各行其是,以其不同的方式適應不同的地質情況和施工條件,比如在有些施工項目中,施工要求在樁位某段進行擴孔施工,標定此段的樁孔直徑大于之前打樁完成的孔徑,其中人工挖孔樁擴孔可以提供較大的抗拔、抗壓承載力,使得抗拔、抗壓需求的工程成本降低,但人工挖孔樁在實際施工擴孔過程中,容易土體結構破碎、護壁側壓力過大、護壁自身穩定性降低,在此種情況下,尤其容易引發土體崩潰、樁孔坍塌等施工事故,對孔內施工人員的生命造成極大的威脅。
[0003]護壁穩定是深基礎施工中最常見的情況,它給人工挖孔樁擴大頭施工帶來很多困難。擴孔孔壁界面在開挖的過程中易破碎,從而造成向下開挖困難,混凝土護壁難于施工成型,造成樁身質量的 問題甚至施工安全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目前常用的技術措施有降低地下水位,減小護壁制模高度,放慢挖空施工速度等,這些方法效果仍不夠理想。
【
【發明內容】
】
[0004]本發明針對以上情況提出了一種人工挖孔擴孔方法和在其中采用的人工挖孔擴孔穩定結構,該方法可以保證人工挖孔施工的安全,該穩定結構能夠保持孔壁在擴孔過程中保持土體界面不破碎、保持孔壁結構穩定。
[0005]本發明的所涉及的人工挖孔擴孔方法,其施工步驟包括:一、施工前準備工作、場地平整;二、樁位放樣;三、挖孔及護壁至擴孔孔底標高;四、標定擴孔部位:在孔壁上標定需要擴孔部位;五、施工擴孔穩定結構:在需要擴孔位部位的起始端沿著孔壁往土體內部打孔、插入鋼花管;六、澆筑前準備:檢查鋼花管置入孔內位置是否保持穩定無偏移、清除孔內雜塵;七、注入泥漿:往鋼花管內注入泥漿穩固定型;八、人工擴孔。
[0006]在所述人工擴孔前先在孔底測量孔的中心位置,對硬塑粘性土、強、中風化巖層,采用大功率空氣壓縮機配合風鎬進行四周均勻挖掘,如遇到中、微風化的硬質巖石或孤石則考慮采用風鉆挖掘。
[0007]在擴孔部位的起始端到擴孔達到的擴孔直徑之間需要一段錐形過渡段,所述沿著孔壁往土體內部打孔沿著孔壁圓周均布,在孔內埋入鋼花管,圓周均布的鋼花管聯合形成一個錐形形狀,該錐形與原始孔壁之間的夾角大于過渡段錐形與原始孔壁之間的夾角。
[0008]所述圓周均布的若干個鋼花管數量為4-16個。
[0009]所述鋼花管形成的錐形形狀結構有多層,按照相同的角度沿著孔深度方向依次層
疊設置。
[0010]所述人工挖孔樁擴孔穩定結構包括孔壁、擴孔起始端、錐形過渡段、擴孔標準直徑段,從孔壁到錐形過渡段再延伸至擴孔標準直徑段,而擴孔起始端標記在孔壁與錐形過渡段銜接處,在擴孔起始端沿孔壁圓周均布設置若干個鋼花管,所述若干個鋼花管從孔壁往土體內深入,在每個鋼花管內部注有泥漿。
[0011]所述圓周均布的鋼花管數量為4-16個。
[0012]所述鋼花管在土體內聯合形成一個錐形形狀,該錐形與原始孔壁之前的夾角大于過渡段與原始孔壁之間的夾角。
[0013]所述鋼花管形成的錐形形狀結構有多層,按照相同的角度沿著孔深度方向依次層
疊設置。
[0014]本發明的提出了一種人工挖孔擴孔時,對孔壁加固保證擴孔安全性的方法,在孔壁上標定出擴孔初始端,然后打孔、埋入圓周輻射的鋼花管并在鋼花管中注漿固定,保持土體界面不會崩碎, 維持孔壁整體構型的穩定性,保證施工過程中孔內施工人員的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明人工挖孔擴孔穩定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發明人工挖孔擴孔穩定結構10根鋼花管設計結構圖;
[0017]圖3是本發明人工挖孔擴孔穩定結構8根鋼花管設計結構圖。
[0018]其中:10、孔壁;11、擴孔初始端;20、錐形過渡段;30、擴孔標準直徑段;40、鋼花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發明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人工挖孔擴孔方法以及擴孔穩定結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0]一種人工挖孔擴孔方法,其步驟包括1、施工前準備工作、場地平整;2、樁位放樣;
3、挖孔及護壁至擴孔孔底標高;3、標定擴孔部位:在孔壁上標定需要擴孔部位;4、施工擴孔穩定結構:在需要擴孔位部位的起始端沿著孔壁往土體內部打孔、插入鋼花管;5、澆筑前準備:檢查鋼花管置入孔內位置是否保持穩定無偏移、清除孔內雜塵;6、注入泥漿:往鋼花管內注入泥漿穩固定型;7、人工擴孔。
[0021]在所述人工擴孔前先在孔底測量孔的中心位置,對硬塑粘性土、強、中風化巖層,采用大功率空氣壓縮機配合風鎬進行四周均勻挖掘,如遇到中、微風化的硬質巖石或孤石則考慮采用風鉆挖掘。
[0022]在擴孔部位的起始端到擴孔達到的擴孔直徑之間需要一段錐形過渡段,所述沿著孔壁往土體內部打孔沿著孔壁圓周均布,圓周均布的孔聯合形成一個錐形形狀,該錐形與原始孔壁之間的夾角大于過渡段錐形與原始孔壁之間的夾角。
[0023]所述人工挖孔樁擴孔穩定結構包括孔壁10、擴孔起始端11、錐形過渡段20、擴孔標準直徑段30,從孔壁10到錐形過渡段20再延伸至擴孔標準直徑段30,而擴孔起始端11標記在孔壁10與錐形過渡段20銜接處,在擴孔起始端11沿孔壁圓周均布設置若干個鋼花管40,所述若干個鋼花管40從孔壁往土體內深入,在每個鋼花管內部注有泥漿。
[0024]所述圓周均布的鋼花管根據具體地質情況設置,數量為4-16不等,請參考圖2,是10根鋼花管均布設計圖,而圖3是8根注漿鋼花管均布設計圖。[0025]所述鋼花管在土體內聯合形成一個錐形形狀,該錐形與原始孔壁之前的夾角大于過渡段與原始孔壁之間的夾角。
[0026]所述鋼花管形成的錐形形狀結構有多層,按照相同的角度沿著孔深度方向依次層
疊設置。
[0027]—種人工挖孔擴孔時,對孔壁加固保證擴孔安全性的方法,在孔壁上標定出擴孔初始端,然后打孔、埋入圓周輻射的鋼花管并在鋼花管中注漿固定,保持土體界面不會崩碎,維持孔壁整體構型的穩定性,保證施工過程中孔內施工人員的安全。而在該人工挖孔擴孔施工過程中,完成了人工挖孔擴孔穩定結構,該穩定結構是保證土體界面不會崩碎、樁內安全性的物理結構和設施。
[0028]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變更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技術是指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人工挖孔擴孔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施工步驟包括:一、施工前準備工作、場地平整;二、樁位放樣;三、挖孔及護壁至擴孔孔底標高;四、標定擴孔部位:在孔壁上標定需要擴孔部位;五、施工擴孔穩定結構:在需要擴孔位部位的起始端沿著孔壁往土體內部打孔、插入鋼花管;六、澆筑前準備:檢查鋼花管置入孔內位置是否保持穩定無偏移、清除孔內雜塵;七、注入泥漿:往鋼花管內注入泥漿穩固定型;八、人工擴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人工挖孔擴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人工擴孔前先在孔底測量孔的中心位置,對硬塑粘性土、強、中風化巖層,采用大功率空氣壓縮機配合風鎬進行四周均勻挖掘,如遇到中、微風化的硬質巖石或孤石則考慮采用風鉆挖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人工挖孔擴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擴孔部位的起始端到擴孔達到的擴孔直徑之間需要一段錐形過渡段,所述沿著孔壁往土體內部打孔沿著孔壁圓周均布,在孔內埋入鋼花管,圓周均布的鋼花管聯合形成一個錐形形狀,該錐形與原始孔壁之間的夾角大于過渡段錐形與原始孔壁之間的夾角。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人工挖孔擴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周均布的若干個鋼花管數量為4-16個。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人工挖孔擴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花管形成的錐形形狀結構有多層,按照相同的角度依次層疊設置。
6.一種人工挖孔擴孔穩定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穩定結構包括孔壁、擴孔起始端、錐形過渡段、擴孔標準直徑段,從孔壁到錐形過渡段再延伸至擴孔標準直徑段,而擴孔起始端標記在孔壁與錐形過渡段銜接處,在擴孔起始端沿孔壁圓周均布設置若干個鋼花管,所述若干個鋼花管從孔壁往土體內深入,在每個鋼花管內部注有泥漿。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人工挖孔擴孔穩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周均布的若干個鋼花管數量為4-16個。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人工挖孔擴孔穩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個鋼花管在土體內聯合形成一個錐形形狀,該錐形與原始孔壁之前的夾角大于過渡段與原始孔壁之間的夾角。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人工挖孔擴孔穩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花管形成的錐形形狀結構有多層,按照相同的角度沿著孔深度方向依次層疊設置。
【文檔編號】E02D17/08GK103967025SQ201310032121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5日
【發明者】丘建金, 熊金安, 肖振華, 駱以道, 史新鵬, 李亮輝, 周偉, 李永輝, 黃茜, 湯佳茗, 楊立偉, 呂晶, 季景山, 榮科, 楊益, 劉曉明 申請人:深圳市勘察測繪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