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氣頂油藏的v形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 用于開采油氣藏的一種新型井型結構,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具有氣頂的氣頂油藏以及氣頂油環油藏的V形井結構。
背景技術:
氣頂油藏是油氣藏中的一種特殊類型油藏,這類油藏的基本特征是在一個油層內實際上同時存在著兩個沒有隔離的油藏和氣藏,氣藏在上,油藏在下。國內外對于這種類型的油氣藏多采用直井進行開采;如圖5所示,為現有進行氣頂油藏開采的直井結構示意圖,其中直井01由地面05豎直鉆設于氣頂油藏中,直井01穿過氣層03,直井01底端位于油層04的底部,所述直井01在油層04內設置射孔段011,圖5中06為氣層頂部,07為油氣界面,08為油層底部;為避免開井初期即見氣,射孔段011的上端必須與油氣界面07保持一定距離(即射孔段011的上端位于油氣界面07下方);但隨著油井對油層04進行開發,油層04壓力下降,氣層03侵入直井01的射孔段011,當氣層03到達直井01射孔段011后(如圖6所示),直井01即開始產氣,直井氣油比升高,地層壓力下降,油層04采收率下降,嚴重影響油層04的開發效果。由此,本發明人憑借多年從事相關行業的經驗與實踐,提出一種適用于氣頂油藏的V形井型,以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氣頂油藏的V形井,用于開采氣頂油藏,并延緩氣頂油藏見氣時間,增加氣頂油藏的采收率,提高油田開發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用于氣頂油藏的V形井,所述V形井由直導眼段和射孔段組成,直導眼段豎直向下穿過氣頂油藏的氣層其底端位于油層的底部;射孔段的始端位于油層內,射孔段的終端傾斜向上延伸至氣層或氣層下方;射孔段在油層內射孔與油層連通,射孔段的始端與直導眼段在油層內連通。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直導眼段位于油層的管段未與油層射孔連通。在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直導眼段在油層內與多個射孔段的始端相連通,各個射孔段具有不同的方位角度和傾斜角度。由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V形井為適用于氣頂油藏的井型結構,當氣頂竄至V形井射孔段的終端時,由于氣體密度遠遠小于油的密度,氣體不會通過射孔段運移至直導眼段,所以,此時V形井未見氣;只有當氣頂竄至V形井射孔段的始端時,V形井才會見氣;因此,本實用新型的V形井相對于現有技術的直井結構可以大大延緩見氣時間,提高油井產能,增加油層采收率,提高油氣藏開發效果。
[0009]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實用新型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其中圖I :為本實用新型用于氣頂油藏的V形井結構示意圖。圖2 :為本實用新型用于氣頂油藏的V形井另一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用于氣頂油藏的V形井在氣頂底(邊)水油藏中的結構示意圖。圖4 :為本實用新型中V形井見氣時的油氣界面不意圖。圖5 :為現有進行氣頂油藏開采的直井結構示意圖。圖6 :為現有直井見氣時的油氣界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用于氣頂油藏的V形井100,所述V形井100由直導眼段I和射孔段2組成,直導眼段I豎直向下穿過氣頂油藏的氣層3,直導眼段I底端位于油層4的底部;射孔段2的始端21位于油層4內,射孔段2的終端22傾斜向上延伸至氣層3或氣層3下方;射孔段2在油層4內射孔與油層4連通,用于開采油氣;射孔段2的始端21與直導眼段I在油層4內連通,以保證射孔段2與直導眼段I導通;所述直導眼段I和射孔段2構成一 V字形井型;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直導眼段I位于油層4內的管段未與油層射孔連通,該直導眼段I只用于向地面輸送射孔段2開采的油氣。圖I中5為地面,6為氣層頂部,7為油氣界面,8為油層底部;由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V形井為適用于氣頂油藏的井型結構,當氣頂竄至V形井100射孔段2的終端22時,由于氣體密度遠遠小于油的密度,氣體不會通過射孔段2運移至直導眼段1,所以,此時V形井100未見氣;只有當氣頂竄至V形井射孔段2的始端21時(如圖4所示),V形井100才見氣;因此,本實用新型的V形井100相對于現有技術的直井結構可以大大延緩見氣時間,提高油井產能,增加油層采收率,提高油氣藏開發效果。進一步,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直導眼段I在油層4內與多個射孔段2的始端21相連通,各個射孔段2具有不同的方位角度和傾斜角度。所述多個射孔段2根據氣頂油藏的具體分布情況確定其方位角度和傾斜角度。本實用新型的V形井在不同類型氣頂油藏中的應用情況如下所述氣頂油藏根據不同的地層條件可分為氣頂油藏、氣頂油環油藏、氣頂底(邊)水油藏。(I)氣頂油藏和氣頂油環油藏表現為地層傾角不同,V形井在該兩種油藏中的應用方式相同,如圖I所示,V形井射孔段2的始端21可盡量靠近油藏的油層底部8,射孔段2的終端22高于射孔段始端21,射孔段的終端22可在氣層3中或在油層4的上部;(2)如圖3所示,在氣頂底(邊)水油藏中,V形井射孔段2的始端21需避開油水界面9 一定高度,即射孔段始端21位于油水界面9上方,并且與油水界面9具有一定的避水高度H,射孔段2的終端22高于始端21,射孔段終端22可在氣層3中或油層4的上部。通過實驗對比可知,該V形井結構見氣時間晚于現有結構的直井。如圖6所示,當氣頂竄至直井Ol的射孔段011最上端時,直井01就已經見氣了 ;如圖6所示,為現有直井01見氣時的油氣界面07。而在本實用新型中,當氣頂竄至V形井100射孔段2的終端22時,由于氣體密度遠遠小于油的密度,氣體不會通過射孔段2運移至直導眼段I,所以,此時V形井100未見氣;只有當氣頂竄至V形井射孔段2的始端21時,V形井100才見氣,如圖4所示,為V形井見氣時的油氣界面7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V形井100相對于現有技術的直井結構可以大大延緩見氣時間,提高了油井產能,增加了油層采收率。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氣頂油藏的V形井,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井由直導眼段和射孔段組成,直導眼段豎直向下穿過氣頂油藏的氣層其底端位于油層的底部;射孔段的始端位于油層內,射孔段的終端傾斜向上延伸至氣層或氣層下方;射孔段在油層內射孔與油層連通,射孔段的始端與直導眼段在油層內連通。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氣頂油藏的V形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導眼段位于油層的管段未與油層射孔連通。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氣頂油藏的V形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導眼段在油層內與多個射孔段的始端相連通,各個射孔段具有不同的方位角度和傾斜角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用于氣頂油藏的V形井,所述V形井由直導眼段和射孔段組成,直導眼段豎直穿過氣頂油藏的氣層其底端位于油層的底部;射孔段的始端位于油層內,射孔段的終端傾斜向上延伸至氣層或氣層下方;射孔段在油層內射孔與油層連通,射孔段的始端與直導眼段在油層內連通。本實用新型的V形井為適用于氣頂油藏的井型結構,當氣頂竄至V形井射孔段的終端時,由于氣體密度遠遠小于油的密度,氣體不會通過射孔段運移至直導眼段,所以,此時V形井未見氣;只有當氣頂竄至V形井射孔段的始端時,V形井才會見氣;因此,本實用新型的V形井相對于現有技術的直井結構可以大大延緩見氣時間,提高油井產能,增加油層采收率,提高油氣藏開發效果。
文檔編號E21B43/30GK202690027SQ20122036675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6日
發明者程林松, 劉佳 申請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