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支擋結構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巖土工程領域,適用于填土邊坡常用的支擋結構有重力式擋土墻、懸臂式擋土墻、扶壁式擋土墻、錨索樁板墻、加筋土擋土墻、單排樁托衡重式擋土墻等。但是這些單一的支擋結構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重力式擋土墻、扶壁式擋土墻、懸臂式擋土墻的適用高度一般小于10m,且地基土層軟弱時將嚴重危害擋土墻的穩定性;錨索樁板墻結構的樁側土壓力較大,錨索自由段防腐措施效果較差、成孔困難、錨頭施工質量差、 填土沉降產生的剪應力對錨索不利等問題都會影響到支護效果;加筋土擋土墻的施工質量難以控制。另外,單排樁托衡重式擋土墻結構中樁頂托板與上部擋土墻分離,不利于發揮整體作用,且衡重式擋土墻圬工量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擋土墻結構存在不適用土層較軟的地基、適用高度受限制以及支護效果不佳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置于填土邊坡的外側,包括置于地基土層中且上端延伸出所述填土邊坡坡面的樁基礎、連接所述樁基礎上端的承臺板、呈立式置于所述承臺板上端且貼設于所述填土邊坡外側面的立面板以及置于所述承臺板上端且貼設于所述立面板內表面的扶壁。進一步地,所述樁基礎包括前排樁以及后排樁,所述承臺板置于所述前排樁及所述后排粧頂部。進一步地,所述扶壁與所述立面板一體成型。進一步地,所述立面板設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的一端連通所述立面板內側的填土邊坡,另一端連通所述立面板外部。進一步地,沿所述立面板內側向外側延伸方向,所述泄水孔向下傾斜設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中的擋土墻結構中的樁基礎設置在地基土層中,其可以穿過地基中較軟的土層,嵌固在穩固的土層中,作為立面板及扶壁的基礎,從而可以克服天然地基土層或填土地基土層承載力不足的問題,另外,立面板及扶壁采用扶壁式結構,適用高度更大,且可以穩固的置于填土邊坡的外側面上,從而對填土邊坡起到較好的支擋作用。
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的剖切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的樁基礎與承臺板俯視示意圖;[0012]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的上部結構正視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的樁基礎與承臺板連接節點處抗沖切構造示意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提供了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置于填土邊坡的外側,包括置于地基土層中且上端延伸出所述填土邊坡坡面的樁基礎、連接所述樁基礎上端的承臺板、呈立式置于所述承臺板上端且貼設于所述填土邊坡外側面的立面板以及置于所述承臺板上端且貼設于所述立面板內表面的扶壁。·本實用新型中,利用樁基礎,可以克服地基土層承載力不足的問題,立面板及扶壁的高度適用范圍更大,且可以穩固置于填土邊坡外側面上,從而對填土邊坡起到較好的支護作用。以下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如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較佳實施例。本實施例提供的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I設于填土邊坡2外側,用于支護填土邊坡2,對填土邊坡2起到支擋的作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擋土墻結構I包括樁基礎11、承臺板12、置于承臺板12上的立面板13以及貼設在該立面板13內表面上的扶壁14。該樁基礎11置于地基土層21中,其上端延伸出地基土層21外;立面板13呈立式設置在承臺板12的上端,且內表面貼在填土邊坡2的外側;扶壁14則貼設在立面板13的內表面上。利用上述的擋土墻結構1,樁基礎11可以設置在地基土層21中,從而可以適用于軟弱土層,其樁基礎11可以直接穿透軟弱土層,伸入地基下穩固的土層,從而可以解決天然地基土層或填土地基土層承載力不足的問題;承臺板12上端上設置的立面板13以及扶壁14采用扶壁式結構,且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所需的高度,從而使得擋土墻結構I適用高度更大,且相對于重力式擋土墻,結構I節省了圬工量,相對于懸臂式擋土墻,更能控制頂部的變形,質量處于可控狀態,使得擋土墻結構I的支護作用不會受影響。上述中的樁基礎11包括并列設置的前排樁111以及后排樁112,前排樁111與后排樁112的上端設有延伸出地基土層21外的承臺板12,該承臺板12分別連接在前排樁111及后排樁112的上端,且分別連接在立面板13以及扶壁14的下端。這樣,通過承臺板12,使得立面板13及扶壁14分別與樁基礎11連接為整體結構,從而加強整個擋土墻結構I的抗傾覆性;且本實施例中的樁基礎11為雙排樁結構設計,其可以使擋土墻結構I的抗傾覆力矩增大,大大增強該擋土墻結構I的抗傾覆性。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可以將樁基礎11的前排樁111及后排樁112分別延伸出地基土層21外一定距離,當然,距離的大小可以根據需要而定,從而增加該擋土墻結構I的適用高度。在本實施例中,樁基礎11采用雙排樁結構設計,尤其后排樁112具有抗拔樁的作用,增強整個擋土墻結構I的抗傾覆性。當然,上述中的前排樁111以及后排樁112分別設置有多個,該多個前排樁111沿填土邊坡2外側依序布置,當然,多個后排樁112也沿填土邊坡2外側依序布置。當然,前排樁111與后排樁112之間應保證一定的距離,實際距離的大小應根據樁的受力大小確定。當然,前排樁111與后排樁112也可以根據實際受力大小、所起作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樁間距。為了使得立面板13及扶壁14與樁基礎11之間連接牢固,樁基礎11與立面板13及扶壁14之間設有承臺板12,該承臺板12的下端連接在前排樁111及后排樁112上,其上端則連接在立面板13及扶壁14。而且,為了保證承臺板12的抗沖切承載力滿足要求,承臺板12的厚度應通過計算確定,且在樁基礎11與承臺板12連接節點位置,通過縱向、橫向均配置垂直于沖切破壞錐面16的抗沖切箍筋17來提高承臺板12的抗沖切承載力。上述的立面板13與扶壁14為一體成型,承臺板12與立面板13呈垂直布置狀態, 當然,也可以是分步施工成型,具體成型可視實際施工情況而定。在本實施例中,扶壁14根據相關規范與受力大小按照一定間距設置。同時,為了充分發揮樁基礎11的豎向承載力,應使扶壁14在承臺板上的投影位于前后兩根樁111、112的樁位中心線上。當然,為了使得擋土墻結構I內側的填土邊坡2內的水可以排泄出擋土墻結構I夕卜,該擋土墻結構I的面板設有泄水孔15,該泄水孔15的一端連接填土邊坡2內部,其另一端連接擋土墻結構I外,從而,使得填土邊坡2內的水可以經由該泄水孔15排泄出來。沿填土邊坡2向擋土墻結構I延伸的方向,上述中的泄水孔朝下傾斜設置,從而更便于填土邊坡2中的水經由該泄水孔15排泄出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上述的擋土墻結構I的施工步驟如下I)、在原有地面21上平整場地,為樁基礎11的施工留出施工平臺;2)、在地基土層21中施工樁基礎11,使得樁基礎11的上端延伸出地基土層外;3)、在樁基礎11上施工承臺板12 ;4)、在承臺板上施工立面板13以及扶壁14 ;5)、施工泄水孔15,使得泄水孔15穿過立面板13 ;6)、回填土體22,分層輾壓密實至擋土墻頂。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置于填土邊坡的外側,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地基土層中且上端延伸出所述填土邊坡坡面的樁基礎、連接所述樁基礎上端的承臺板、呈立式置于所述承臺板上端且貼設于所述填土邊坡外側面的立面板以及置于所述承臺板上端且貼設于所述立面板內表面的扶壁。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樁基礎包括前排樁以及后排樁,所述承臺板置于所述前排樁及所述后排樁頂部。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壁與所述立面板一體成型。
4.如權利要求I至3任一項所述的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面板設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的一端連通所述立面板內側的填土邊坡,另一端連通所述立面板外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立面板內側向外側延伸方向,所述泄水孔向下傾斜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支擋結構的技術領域,公開了樁托扶壁式擋土墻結構,置于填土邊坡的外側,包括置于地基土層中且上端延伸出所述填土邊坡坡面的樁基礎、連接所述樁基礎上端的承臺板、呈立式置于所述承臺板上端且貼設于所述填土邊坡外側面的立面板以及置于所述承臺板上端且貼設于所述立面板內表面的扶壁。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中的擋土墻結構中的樁基礎設置在地基土層中,其可以穿過地基中軟弱土層,嵌入穩固土層中,作為立面板及扶壁的基礎,從而可以克服天然地基土層或填土地基土層承載力不足的問題,另外,立面板及扶壁采用扶壁式結構,適用高度更大,對填土邊坡具有較好的支擋作用。
文檔編號E02D29/02GK202730795SQ201220313288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9日
發明者石洋海, 王賢能, 馬君偉, 王小湖 申請人:深圳市工勘巖土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