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鉆頭技術領域,是一種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
背景技術:
現今石油鉆井行業,使用的鉆頭多為三牙輪鉆頭或PDC鉆頭,是一種石油鉆井所不可缺少的井下鉆進工具;在以往的鉆井中,需要經過鉆進、提下鉆、下套管、固井等操作步驟,過程復雜,操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十分影響鉆井效率;同時在提下鉆和下套管的過程中,易發生人員傷害和卡鉆等工程事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采用三牙輪鉆頭或PDC鉆頭鉆井時,操作過程復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效率低; 以及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包括鉆頭本體、切削外刮刀、可鉆鉆頭芯體和切削內刮刀;鉆頭本體呈筒狀,在鉆頭本體的下部外側固定連接有至少兩個圓周分布的切削外刮刀;在鉆頭本體的下部內側固定連接有能將下部封閉并能被鉆掉的可鉆鉆頭芯體;在可鉆鉆頭芯體的下端固定連接有至少兩個圓周分布的切削內刮刀;在可鉆鉆頭芯體上圓周分布有至少兩個上下相通的過流孔。下面是對上述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上述鉆頭本體的下部外側可固定連接有六個圓周分布的切削外刮刀;切削外刮刀的下部呈傾斜狀,各個切削外刮刀的傾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至25°之間;各個切屑外齒下部的旋向相同。上述可鉆鉆頭芯體的下端可固定連接有六個圓周均布的切削內刮刀;切削內刮刀的下部呈傾斜狀,各個切削內刮刀的傾斜面與水平面夾角為15°至25°之間;切屑內齒的下部的旋向分別與切削外刮刀的旋向相同。上述可鉆鉆頭芯體上可圓周分布有三個上下相通的過流孔。上述鉆頭本體的上部內側可有錐形內螺紋。上述可鉆鉆頭芯體可采用鋼化水泥可鉆鉆頭芯體。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直接通過表層套管連接,完鉆后鉆頭本體可與表層套管一起封固在井內,無須提鉆和下套管,不影響二次下鉆;降低了鉆井成本,減少了工人勞動強度,有效的保證了鉆井工程能優質、高效、安全的完成。
附圖I為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附圖I的仰視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1為鉆頭本體,2為切削外刮刀,3為可鉆鉆頭芯體,4為切削內刮刀,5為過流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描述均是根據說明書附圖I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系是依據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如附圖1、2所示,該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包括鉆頭本體I、切削外刮刀2、可鉆鉆頭芯體3和切削內刮刀4 ;鉆頭本體I呈筒狀,在鉆頭本體I的下部外側固定連接有至少兩個圓周分布的切削外刮刀2 ;在鉆頭本體I的下部內側固定連接有能將下部封閉并能被鉆掉 的可鉆鉆頭芯體3 ;在可鉆鉆頭芯體3的下端固定連接有至少兩個圓周分布的切削內刮刀4 ;在可鉆鉆頭芯體3上圓周分布有至少兩個上下相通的過流孔5。在下鉆時,通過可鉆鉆頭芯體3保證切削外刮刀2的切削強度,滿足本實用新型在下鉆過程中的使用要求;在第一次完井后,鉆頭本體I可封固在井內,節省提下鉆和下套管的兩個過程,減少工程量,提高鉆井效率;封固后再通過二次鉆進將可鉆鉆頭芯體3鉆掉,不影響后續的施工工作。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作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如附圖2所示,在鉆頭本體I的下部外側固定連接有六個圓周分布的切削外刮刀2 ;切削外刮刀2的下部呈傾斜狀,各個切削外刮刀2的傾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至25°之間;各個切屑外齒4下部的旋向相同。采用傾斜面與水平面夾角為15°至25°之間的切削外刮刀2,使切削效率增高。如附圖2所示,在可鉆鉆頭芯體3的下端固定連接有六個圓周均布的切削內刮刀4;切削內刮刀4的下部呈傾斜狀,各個切削內刮刀4的傾斜面與水平面夾角為15°至25°之間;切屑內齒4的下部的旋向分別與切削外刮刀2的旋向相同。采用傾斜面與水平面夾角為15°至25°之間的切削內刮刀4,使切削效率增高。如附圖2所示,可鉆鉆頭芯體3上圓周分布有三個上下相通的過流孔5。如附圖I所示,在鉆頭本體i的上部內側有錐形內螺紋。便于鉆頭本體I與其他裝置連接。根據需要,可鉆鉆頭芯體3采用鋼化水泥可鉆鉆頭芯體。鋼化水泥可鉆鉆頭芯體的填充能夠滿足鉆頭本體I下部的切削強度,同時安裝方便;在二開鉆井時,也方便鉆掉。以上技術特征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最佳實施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的技術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使用過程將鉆頭本體I與轉換短接、方鉆桿依次連接在一起,并進行鉆進;當鉆進的深度達到方鉆桿的最大深度時,將方鉆桿提起,在鉆頭本體I與轉換接頭處拆開中間加入第一根表層套管,再下入井內進行鉆進;按照以上的方式在表層套管與轉換短接之間加入第二根表層套管,依次重復以上過程直到鉆至預定井深后,依次進行固井、候凝;需要二次鉆進時,只需將本實用新型的可鉆鉆頭芯體3鉆掉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其特征在于包括鉆頭本體、切削外刮刀、可鉆鉆頭芯體和切削內刮刀;鉆頭本體呈筒狀,在鉆頭本體的下部外側固定連接有至少兩個圓周分布的切削外刮刀;在鉆頭本體的下部內側固定連接有能將下部封閉并能被鉆掉的可鉆鉆頭芯體;在可鉆鉆頭芯體的下端固定連接有至少兩個圓周分布的切削內刮刀;在可鉆鉆頭芯體上圓周分布有至少兩個上下相通的過流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其特征在于鉆頭本體的下部外側固定連接有六個圓周分布的切削外刮刀;切削外刮刀的下部呈傾斜狀,各個切削外刮刀的傾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至25°之間;各個切屑外齒下部的旋向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其特征在于可鉆鉆頭芯體的下端固定連接有六個圓周均布的切削內刮刀;切削內刮刀的下部呈傾斜狀,各個切削內刮刀的傾斜面與水平面夾角為15°至25°之間;切屑內齒的下部的旋向分別與切削外刮刀 的旋向相同。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其特征在于可鉆鉆頭芯體上圓周分布有三個上下相通的過流孔。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其特征在于可鉆鉆頭芯體上圓周分布有三個上下相通的過流孔。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其特征在于鉆頭本體的上部內側有錐形內螺紋。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其特征在于鉆頭本體的上部內側有錐形內螺紋。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其特征在于鉆頭本體的上部內側有錐形內螺紋。
9.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其特征在于可鉆鉆頭芯體采用鋼化水泥可鉆鉆頭芯體。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其特征在于可鉆鉆頭芯體采用鋼化水泥可鉆鉆頭芯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鉆頭技術領域,是一種表層套管可鉆式鉆頭;其包括鉆頭本體、切削外刮刀、可鉆鉆頭芯體和切削內刮刀;鉆頭本體呈筒狀,在鉆頭本體的下部外側固定連接有至少兩個圓周分布的切削外刮刀;在鉆頭本體的下部內側固定連接有能將下部封閉并能被鉆掉的可鉆鉆頭芯體;在可鉆鉆頭芯體的下端固定連接有至少兩個圓周分布的切削內刮刀;在可鉆鉆頭芯體上圓周分布有至少兩個上下相通的過流孔。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直接通過表層套管連接,完鉆后鉆頭本體可與表層套管一起封固在井內,無須提鉆和下套管,不影響二次下鉆;降低了鉆井成本,減少了工人勞動強度,有效的保證了鉆井工程能優質、高效、安全的完成。
文檔編號E21B10/00GK202544750SQ201220114038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3日
發明者孟慶擁, 崔成軍, 張久峰, 李剛, 熱蘇力, 艾尼瓦爾·麥麥提 申請人:中國石油集團西部鉆探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