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井配套使用修井工具,尤其涉及一種檢測分析套損井損壞程度的鉛模,屬于采油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鉛模是用來探測套管情況和井下魚頂狀態的一種常用的工具。現有的鉛模底部端面是平面,鉛模體基本呈圓柱形。在套損井打印過程中,打印鉆壓一般加壓30ΚΝ,且只能加壓一次后即行起鉆。鉛模連接在油管柱底部,隨油管下入井內,在和套管或魚頂接觸留下印記。由于鉛具有柔軟且變形后不回彈的物理性質,通過分析印記形狀與深度,推斷出套管損壞處的初步形態,或魚頂的位置、形狀、狀態,從而為修井作業施工提供依據與參考。但是,對于一部分縮徑或彎曲變形的套損油井來說,鉛印只接觸到了套管變形位置的頂部端面,而變形段的中下部無法與鉛模接觸,因此起出的鉛模只能對套管損壞段頂部變形情況進行分析,如圖I所示,為現有的鉛模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現有的鉛模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接箍101、短接、拉筋和鉛模體104,其中鉛模體104呈圓筒狀。雖然現有的鉛模能夠起到一定檢測套管損壞程度的作用,但無法深入判斷套變狀況。 如需要進一步了解套損狀況,只有選擇直徑更小鉛模,再另外作業下入一趟打印管柱進行分析。這樣,增加了作業費用,延長作業周期。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缺陷,一種解決方案如中國專利第01267980. I號中公開了一種將鉛模體整體設計呈錐狀的錐面鉛模。該錐面鉛模下端直徑小,所以該鉛模可以下到最小通徑處。但是使用實踐證明,這種技術方案存在一個有不可克服的缺陷,這種完全由錐面構成的鉛模,只能接觸到套管下端,因此對于上端套管的變形較輕微的情況,則不能打印在鉛模上,進而影響對套管的檢查。因此不能全部并準確地反應套管損壞的實際情況。故仍需再另外作業下入一趟打印管柱對套管上端套損狀態進行分析。該錐面鉛模不能實現從根本上解決在目前使用的鉛模檢測存在的多次打印、重復測試的缺陷。該錐面鉛模存在的另一個缺陷是,鉛模內呈圓柱體空腔,因此由較為柔軟的鉛制成鉛模體壁越向下端越薄,強度大大地被降低了。為了增強鉛模的強度,在下端增設一個空心堵板,從而構成一種分體式鉛模體。不僅結構復雜,最重要是空心堵板只能增強鉛模下頂端的強度,其中間部位仍會因強度不夠而很容易產生變形。這種自身的變形比較容易與打印獲變形造成混淆,從而使得其獲得的打印數據不準確。有鑒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諸多問題,本設計人基于從事相關制造領域多年的豐富經驗及過強的專業知識,結合鉛模的應用實際,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提供一種能夠準確并全部反映套管各種變形情況,通過一次打印即可以準確地獲取全部套損信息,避免多次打印和重復測試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準確并全部反映套管各種變形情況,通過一次打印即可以準確地獲取全部套損信息,避免多次打印和重復測試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包括上接頭、短接和鉛模體,在所述短接上固定設有若干個拉筋,所述短接與所述上接頭下端能拆裝地連接在一起,所述鉛模體由上部的圓柱段和下部的截錐段構成,所述截錐段呈直徑由上至下的漸縮狀。如上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中,所述截錐段長度與所述圓柱段長度的比值范圍為I : 2至I : I。如上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中,所述的截錐段的錐角小于或等于45度。如上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中,所述短接和所述拉筋埋設于所述鉛模體內。如上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中,所述上接頭的下端埋設于所述鉛模體內。如上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中,所述短接的長度為所述鉛模體長度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如上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中,所述短接與所述上接頭的下端采用螺紋連接。如上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中,若干個所述拉筋并排焊接在所述短接上。如上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中,所述鉛模體為一體澆注成型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和優點I、本實用新型通過鉛模體的圓柱段和截錐段與套變段接觸后的印記對套損井損壞程度檢測分析,能夠準確并全部反映套管各種變形情況,通過一次打印即可以準確地獲取全部套損信息,而無需再進行二次打印,避免多次打印和重復測試,提高了油井作業效率。2、本實用新型的鉛模體采用一體澆注成型,使得由短接、拉筋完全埋設于鉛模體內,當進行施壓打印時,其表面所產生的變形可以完全并準確地反應出套損情況,且鉛模體不易產生任何的自身變形。
在此描述的附圖僅用于解釋目的,而不意圖以任何方式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范圍。另外,圖中的各部件的形狀和比例尺寸等僅為示意性的,用于幫助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體限定本實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狀和比例尺寸。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教導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各種可能的形狀和比例尺寸來實施本實用新型。圖I為現有的鉛模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現有技術101-接箍;104_ 鉛模體。本實用新型I-上接頭;2_短接;3_拉筋;4_鉛模體;5_套管;6_圓柱段;7_截錐段。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和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的描述,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細節。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教導下,技術人員可以構想基于本實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變形,這些都應被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請參考圖2、圖3,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和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包括上接頭I、短接2和鉛模體4,短接2 固設在鉛模體4中,在短接2上固定設有若干個拉筋3,用于增加短接2與鉛模體4之間連接強度。短接2與上接頭I的下端能拆裝地連接在一起,使得上接頭I與鉛模體4通過短接2及拉筋3連接為一體。在本實用新型中,鉛模體4由上部的圓柱段6和下部的截錐段7 構成,截錐段7呈直徑由上至下的漸縮狀。由于本實用新型的鉛模體4由圓柱段6和截錐段7組合而成,通過圓柱段6側面與套管5的接觸,能夠準確地打印出套管5的輕微變形; 而通過截錐段7的錐面與套變段頂部以下部分接觸后產生的形變,能夠準確地檢測出套管變形。分析套管損壞程度時可以根據鉛模的上部的圓柱段6側面和下部的截錐段7錐面的印記,從而綜合描述套管5的實際變形狀況。因此本實用新型完全可以通過一次打印即可獲得進下套管5的全部套損信息,從根本上解決現有技術中多次打印、重復測試的缺陷。進一步的,截錐段7長度與圓柱段6長度的比值范圍為I : 2至I : 1,從而進一步保證截錐段7和圓柱段6充分地與套管變形部位的結合,提高檢測的準確性。根據實際工況需要,可以對圓柱段6和截錐段7的長度及兩者比值進行選擇,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限制。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可選的實施方式,截錐段7的錐角小于或等于45度,從而進一步保證截錐段7的錐面伸入至套變段頂部以下部分。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短接2和拉筋3埋設于所述鉛模體內。進一步的,上接頭I的下端埋設于鉛模體4內,從而保證整體結構的牢固性。進一步的,短接2的長度為鉛模體4長度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可替換的實施方式,短接2與上接頭I的下端采用螺紋連接。當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可拆裝的連接方式,以便于短接2與上接頭I更換和重復利用。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可選的實施方式,若干個拉筋3并排焊接在短接2上,使得短接 2與鉛|旲體4直接受:力均衡,有利于提聞結構受:力的強度。在本實用新型中,鉛模體4采用一體澆注成型,灌注的方法加工,將焊接有拉筋3 的短接2與上接頭I下端螺紋連接固定后一起插入澆注模具中,從模具的灌鉛漏斗灌入鉛水,冷凝后拆去模具,模具底部具有截錐狀的結構,取出的鉛模下部也帶有相應的截錐狀結構。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作業打印的過程中,上接頭I通過螺紋連接在油管底部,隨油管下入井內,接近套管變形段8米至10米左右后,用水泥車循環洗井。之后緩慢下放管柱,打印一次性加壓30KN后即可起出管柱,鉛模體4的較大直徑部分接觸到套管變形頂部,底部截錐段7接觸到變形段中下部,這樣,鉛模體4上可以更加完整的印出套管變形的狀況,為下一步修井作業施工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0039]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鉛模體4的圓柱段6和截錐段7與套變段接觸后的印記對套損井損壞程度檢測分析,能夠準確并全部反映套管各種變形情況,通過一次打印即可以準確地獲取全部套損信息,而無需再進行二次打印,避免多次打印和重復測試,提高了油井作業效率。并且,由于鉛模體4采用一體澆注成型,使得由短接2、拉筋3完全埋設于鉛模體4內,當進行施壓打印時,其表面所產生的變形可以完全并準確地反應出套損情況,且鉛模體4不易產生任何的自身變形。針對上述各實施方式的詳細解釋,其目的僅在于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解釋,以便于能夠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釋成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特別是,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各個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組合,從而組成其他 實施方式,除了有明確相反的描述,這些特征應被理解為能夠應用于任何一個實施方式中,而并不僅局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
權利要求1.一種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包括上接頭、短接和鉛模體,在所述短接上固定設有若干個拉筋,所述短接與所述上接頭下端能拆裝地連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鉛模體由上部的圓柱段和下部的截錐段構成,所述截錐段呈直徑由上至下的漸縮狀。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錐段長度與所述圓柱段長度的比值范圍為I : 2至I : I。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錐段的錐角小于或等于45度。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接和所述拉筋埋設于所述鉛模體內。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頭的下端埋設于所述鉛模體內。
6.如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接的長度為所述鉛模體長度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接與所述上接頭的下端采用螺紋連接。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特征在于,若干個所述拉筋并排焊接在所述短接上。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鉛模體為一體澆注成型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套損井檢測用的鉛模,包括上接頭、短接和鉛模體,在所述短接上固定設有若干個拉筋,所述短接與所述上接頭下端能拆裝地連接在一起,所述鉛模體由上部的圓柱段和下部的截錐段構成,所述截錐段呈直徑由上至下的漸縮狀。本實用新型通過鉛模體的圓柱段和截錐段與套變段接觸后的印記對套損井損壞程度檢測分析,能夠準確并全部反映套管各種變形情況,通過一次打印即可以準確地獲取全部套損信息,而無需再進行二次打印,避免多次打印和重復測試,提高了油井作業效率。
文檔編號E21B47/00GK202467816SQ20122009393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3日
發明者卞子峰, 吳非, 崔春秋, 張志忠, 張文斌, 張殿宇, 王書慧, 田玉秋, 羅恩勇, 郭英剛, 黃劍華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