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落石鋼筋混凝土明洞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交通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落石鋼筋混凝土明洞結構。
背景技術:
在山區修建高速鐵路,地區內一般山坡陡峭,場地狹窄,不具備接長隧道洞門設置防落石結構的條件。西成客運專線隧道主要集中在秦嶺山區及大巴山區,工程范圍內山勢陡峭,溝峪縱橫,隧道洞口大多為“V”型溝谷,洞口地表自然坡度40° 10°,受洞口工程條件的限制,橋臺進洞或橋隧相鄰現象較為常見,常用洞門結構不能適用,為了保證列車安全、快速、正常運營,最大限度地減少限速和停輪,需要將外界環境與行車環境的相對隔離,從而使行車環境和外界互不影響。在地形、地層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防落石結構是將隧道洞門接長一定長度的明洞,可以達到防止落石砸到線路或列車上,但在隧道呈現長大密集隧 道群特點,兩隧道間明線間距普遍較小情況下,接長隧道洞門條件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地形陡峭區段對行車環境起到防護效果的防落石鋼筋混凝土明洞結構。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防落石鋼筋混凝土明洞結構,其特征在于
設置有外罩在橋梁本體結構上方拱形的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的底端通過樁頂縱梁設置在樁基礎上。所述的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兩側的拱部和邊墻位置設置有多個通風采光孔。所述的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外設置有橡膠防護層。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耐久性能好,后期運營維護工作量小,成本低,而且能夠將外界環境與行車環境的相對隔離,從而使洞內環境和外界互不影響,通過對隧道洞口段進行落石運動軌跡的數值模擬分析,在隧道洞口仰坡上方30m以上高度,假定一體積為0. 5m3,約I噸重落石從危巖區落下,明洞接長一定長度后,明洞內線路及列車基本能安全通過,對行車幾乎無影響;在不影響結構安全和防落石效果的基礎上,達到自然通風、自然采光,改善洞內車輛運行環境的目的。
圖I為本發明橫斷面。圖2為本發明明洞側面圖。圖中,I-樁基礎,2-樁頂縱梁,3-橋梁本體結構,4-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5-通風采光孔,6-隧道標準內輪廓,7-橡膠防護層。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說明。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防落石鋼筋混凝土明洞結構,設置有外罩在橋梁本體結構3上方拱形的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4,形成一種將外界環境與行車環境的相對隔離的結構體系。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4的底端通過樁頂縱梁2設置在樁基礎I上,樁基礎I的間距與地形、地質及橋梁孔跨布置相適應。明洞為基底無仰拱或底板的不封閉結構,道路路面結構置于橋梁結構上,明洞基礎根據地層情況可采用樁基礎或擴大基礎,拱墻襯砌根據現場施工環境條件采用現澆或分塊預制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4的兩側拱部和邊墻設 置有通風采光孔5,這些通風采光孔在不影響結構安全和防風沙效果的基礎上,達到自然通風、自然采光,改善洞內車輛運行環境的目的。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4外設置有橡膠防護層7,橡膠防護層7可采用陣列的廢舊輪胎,保護明洞外部結構。
權利要求
1.防落石鋼筋混凝土明洞結構,其特征在干 設置有外罩在橋梁本體結構(3)上方拱形的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4),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4)的底端通過樁頂縱梁(2)設置在樁基礎(I)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落石鋼筋混凝土明洞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4)兩側的拱部和邊墻位置設置有多個通風采光孔(5)。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防落石鋼筋混凝土明洞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4)外設置有橡膠防護層(7)。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落石鋼筋混凝土明洞結構。山區內一般山坡陡峭、場地狹窄,不具備接長隧道洞門設置防落石結構的條件,受洞口工程條件的限制,橋臺進洞或橋隧相鄰現象較為常見,常用洞門結構不能適用。本發明設置外罩在橋梁本體結構上方拱形的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的底端通過樁頂縱梁設置在樁基礎上;鋼筋混凝土襯砌結構兩側的拱部和邊墻位置設置有多個通風采光孔,外部設置有橡膠防護層。本發明能夠將外界環境與行車環境的相對隔離,從而使洞內環境和外界互不影響;耐久性能好,后期運營維護工作量小,成本低。
文檔編號E21D9/14GK102678132SQ20121018218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5日
發明者劉培碩, 劉小剛, 劉建紅, 劉赪, 史先偉, 孫兵, 張劍, 李國良, 李輝, 王新東, 謝君泰 申請人: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