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灌注樁反循環成孔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灌注樁施工設備,尤其是一種灌注樁反循環成孔設備。
背景技術:
灌注樁是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樁型,由于其噪聲小、對環境影響小,直徑最大達 3 4m,承載力遠大于打入樁,這些優勢使灌注樁的發展前景普遍被工程界看好。但是灌注樁的工程質量事故較多,也確實引起了廣大技術人員的重視,尤其是灌注樁的施工管理。對于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區,受高原高海拔、低壓等氣候條件、地質條件的影響目前應用較廣的灌注樁成孔方式為機械成孔灌注樁及人工挖孔灌注樁,單就機械成孔灌注樁而言,目前青藏高原應用較多的是抓土斗泥漿靜止成孔、正循環法成孔的工藝。但其排漿方式的局限性,對土層的性質也有限制,適用于顆粒很細的粉砂、黏土,成孔深度在30m左右。青藏高原區灌注樁施工作業應用較多的成孔工藝是機械成孔及人工挖孔,受制于地形地貌、氣候條件以及施工隊伍水平的影響,目前機械成孔灌注樁主要應用的工藝是泥漿靜止施工、以及正循環施工工藝。對于泥漿靜止方式成孔,隨著成孔深度的增大,不斷向孔內補充新鮮泥漿,直到澆灌混凝土將泥漿置換出來為止,泥漿一直儲放在孔內。正循環成孔時,泥漿及渣土自孔口溢出,依靠重力流入沉淀池,也可借助泥漿將就近池內的漿泵送至更遠的沉淀池內,重新稀釋后的泥漿再注入孔內以維持孔內泥漿面的標高。無論泥漿靜止方式還是正循環方式,其排漿方式為被動狀態,局限性較大并且速率較慢,對土層的性質也有限制,適用于顆粒很細的粉砂、黏土,成孔深度一般為30m左右 (飽和軟土地區局部可達60m)。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對土層的適應性較強、成孔深度較深的灌注樁反循環成孔設備。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灌注樁反循環成孔設備,包括液壓馬達、與所述液壓馬達相連的鉆桿和傳動桿,所述鉆桿的下端設有鉆頭,所述傳動桿通過旋轉臺盤與所述液壓馬達相連,所述傳動桿的上端通過真空軟管與泥漿泵相連,所述泥漿泵下端設有沉漿池,所述沉漿池與鉆孔相通。所述真空軟管與鉆桿之間設有吸渣軟管。所述泥漿泵上設有冷水槽,所述冷水槽通過管道與液壓馬達相連。本實用新型的灌注樁反循環成孔設備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對土層的適應性比較強,從軟土到砂卵石層、甚至巖層,成孔深度較正循環方式及泥漿靜止方式有較大的提高,可達到100m。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灌注樁反循環成孔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灌注樁反循環成孔設備,包括液壓馬達1、與所述液壓馬達1相連的鉆桿2和傳動桿5,所述鉆桿2的下端設有鉆頭3,所述傳動桿5通過旋轉臺盤4與所述液壓馬達1相連,所述傳動桿5的上端通過真空軟管7與泥漿泵10相連,所述泥漿泵10下端設有沉漿池9,所述沉漿池9與鉆孔相通。所述真空軟管7與鉆桿2之間設有吸渣軟管6。所述泥漿泵10上設有冷水槽8, 所述冷水槽8通過管道與液壓馬達1相連,用于冷卻液壓馬達1。本實用新型的反循環成孔時,泥漿從孔壁與鉆桿2間注入,帶渣土的泥漿由泥漿泵10排出,直至沉漿池9,廢漿液經處理后,重新注入孔內使用。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灌注樁反循環成孔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壓馬達、與所述液壓馬達相連的鉆桿和傳動桿,所述鉆桿的下端設有鉆頭,所述傳動桿通過旋轉臺盤與所述液壓馬達相連, 所述傳動桿的上端通過真空軟管與泥漿泵相連,所述泥漿泵下端設有沉漿池,所述沉漿池與鉆孔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樁反循環成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軟管與鉆桿之間設有吸渣軟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灌注樁反循環成孔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漿泵上設有冷水槽,所述冷水槽通過管道與液壓馬達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對土層的適應性較強、成孔深度較深的灌注樁反循環成孔設備,包括液壓馬達、與所述液壓馬達相連的鉆桿和傳動桿,所述鉆桿的下端設有鉆頭,所述傳動桿通過旋轉臺盤與所述液壓馬達相連,所述傳動桿的上端通過真空軟管與泥漿泵相連,所述泥漿泵下端設有沉漿池,所述沉漿池與鉆孔相通。本實用新型的灌注樁反循環成孔設備對土層的適應性比較強,從軟土到砂卵石層、甚至巖層,成孔深度較正循環方式及泥漿靜止方式有較大的提高,可達到100m。
文檔編號E02D5/34GK202249851SQ20112041287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6日
發明者張春光, 范曉明 申請人:北京中交通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