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易回收錨桿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巖土工程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ー種易回收錨桿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錨固技術在國內城市基坑支護中應用廣泛,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顯著效益,應對不同的地質狀況,各種類型的錨固體系不斷涌現。隨著人們對地下空間的產權意識日益增強,不超越建筑紅線的可回收錨桿(索)技術越來越受到青睞。工程界對可回收錨桿(索)的進行了大量研究,如原冶金部建筑研究總院主持研制的“U”形回收式錨桿;重慶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針對采準、回采巷道特點,研究設計的ー種新型可回收錨桿,根據巷道圍巖壓力大小、可采用單、雙錨頭結構型式,錨桿回收率可達75-90%;陜西華煤巖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生產了金屬可回收錨桿;北京市第三城市建設工程公司實用新型了握線式可回收錨桿(CN97200768. 7)。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與總參工程兵科研三所聯合開發了ー種壓カ分散型可回收預應力錨索和壓カ型可回收式預應カ錨桿。河海大學劉漢龍等開發了ー種新型可回收式壓力型錨桿專利技木;惠興田、韋正范介紹過ー種用于松軟地層,采用人カ壓入施工,回收時采用普通電鉆回轉カ完成,用于煤礦巷道臨時支護用的螺旋式自旋錨桿。馬金偉也介紹過ー種用于開闊施工環境,采用潛孔鉆機安裝與拆卸,錨葉為等間距螺旋式硬質材料的自旋式可回收土錨等。這些創新工作直接節省支護材料及費用,推動了可回收式錨桿(索)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并創造了較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以上這些可回收錨(桿)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ー些諸如回收施工エ藝繁雜、或回收設備笨重、或回收時間較長、或回收率較低、或所需回收カ大、或回收施工需要的工作面大等的缺陷。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種回收施工所需工作面小、回收便利、回收率高的易回收錨桿裝置。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包括回收承載機構1,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內部設置有封閉U型空管腔18,空心承插接頭20 —端和封閉U型空管腔18的端ロ相連,而另一端和硬質套管3相連接,硬質套管3且與兩根注漿管10通過限位架12連成整體,錨桿桿體2 一端穿入一硬質套管3、繼而穿過U型空管腔18、最后從另ー硬質套管3尾端穿出,硬質套管3尾部設置有錨墊板6,錨桿桿體2的尾端設置有鎖定套筒7。所述的回收承載機構1內部設置有封閉U型空管腔18為ー個、兩個或多個;與之相連的硬質套管3也對應的為ー單元、兩單元或多単元;通過限位架12連成整體的注漿管 10對應的為ー對、兩對或多對。所述錨尾端設置有鎖定套筒7,即錨桿桿體2的尾端距端部20-30厘米處分別和內徑與錨桿桿體直徑配套的鎖定套筒7徑向壓接鎖定,鎖定套筒7與錨墊板6之間采用不同厚度的U型硬質墊片9傳力,每單元錨桿桿體尾端配有一個輔助鎖定套管8。
3[0008]需要穿過硬質地層或易塌孔地層時,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外部可裝配有硬質錐形導向保護罩4,硬質錐形導向保護罩4上設置有溢漿孔11。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包括錨桿桿體2可順利從內部穿過的U型空管腔18、硬質承載板19、空心承插接頭20,空心承插接頭20 —端與U型管腔18無縫連接,另一端預留在単元錨桿制作時與硬質套管3緊密相連。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內側、錨桿桿體2外側可焊接有輔助承壓的螺旋筋5。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為拼接式或合瓣式或整體鑄造而成。參見專利號為2010 20631397. 1的專利申請,名稱為“ー種合瓣式回收承載復合裝置”。所述錨桿桿體2為鋼絲繩或拉索錨桿體,或者其它金屬材料或其它合成材料形成的有一定柔性的高強材料。所述錨桿桿體2的長度為設計錨桿單元長度的兩倍另加長1-3米。所述硬質套管3可以是普通硬質薄壁PVC管分節組裝,也可以是エ廠生產的成捆薄壁PVC管直接按錨桿長度下料,也可以是其它易于分解或易于被二次破壞的材料合成的
薄壁硬質空心管。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的優點是1、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形成的錨固體系是ー種受カ方式科學的壓カ型錨固體系,利用抗拉強度高的鋼絲繩等材料提供拉力,利用錨桿套管外水泥漿體或水泥砂漿體優越的抗壓性能,將錨固拉カ通過漿體與深部地層所具有的高摩阻カ轉化傳遞給深部地層來提供錨固カ;錨桿工作時錨固段注漿體處于多向受壓狀態,漿體材料良好抗壓承載能力可得到更優越的發揮,通常不長的錨固段就可提供比普通拉カ型錨桿高得多的錨固カ; 由于漿體處于受壓狀態,不會發生象拉カ型錨索那樣工作時錨固段漿體受拉產生裂縫,錨固段前段先逐步失去錨固力,然后裂縫逐步向深部發展,直至整根錨桿發生漸進性破壞而失效的現象,耐久性更好,更可靠;2、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可根據設計需要的錨固カ選用直徑匹配的芯材,加 エ與芯材直徑配套的相應規格的回收承壓裝置,設計要求的錨固カ更大時,還可在適當位置増加一組壓カ單元,每孔可設置兩組獨立的承壓單元,組成雙單元壓力分散型易回收錨固體系,成倍増加設計錨固力,適用范圍廣;3、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回收芯材時無須大范圍工作面,僅需要最多兩個エ 人人工操作的工作面即可,工程實際應用時回收率高,便于在大中城市用地緊張的舊城改造基坑工程中推廣運用,本實用新型的新型錨固體系在實際工程應用時芯材回收率可達到 100% ;不會出現常規可回收錨桿或可回收錨索常會遇到的,因為總包不給或無法提供回收工作面而導致的,工程應用過程中實際回收率很低的局面,從而影響錨桿(索)可回收技術的推廣和發展;4、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回收芯材時所需回收カ小,回收速度快,無需安裝張拉設備,無需用電,僅需人工持手錘及剪斷鉗,或一套氧割設備,剪割一端鎖定套,兩個エ 人配合20分鐘內即可完成一根20米長錨桿的芯材回收工作;5、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中的芯材在工作與回收過程中,芯材受損傷程度
小,仍可依次在較淺的錨孔中循環利用,降低工程成本,節能減排,有利于地球環境的改
■、1· ロ ,[0021]6、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中錨桿材料還可采用礦山提升用的廢舊鋼絲繩,由于礦用鋼絲繩要求的安全系數高,即使鋼絲繩并未損傷,也強制要求每兩年更換一次;大量的二手礦用鋼絲繩價格低廉,利用其做臨時錨固工程的芯桿不僅可降低使用成本,由于是廢物二次利用,也能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是ー種真正緑色、低碳、環保、可循環利用的新型錨固裝置;7、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中的回收承載體可盡量利用非金屬高強合成材料鑄造,這樣將對鄰近場地的后續開發影響更小。
圖1 a、b、c為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的結構示意放大分解圖;圖1 d為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的回收承載機構的水平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的回收承載機構的垂直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的A-A向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的B-B向剖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的回收承載機構的仰視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易回收錨桿裝置的回收承載機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符號說明1為回收承載機構,2為錨桿桿體,3為硬質套管,4為硬質錐形導向保護罩,5為螺旋筋,6為錨墊板,7為鎖定套筒,8為輔助鎖定套管,10為注漿管,11為溢漿孔,12為限位架,13為水泥漿或水泥砂漿,14為錨固鉆孔,16為錨固支座,18為U型空管腔,19為硬質承載板,20為空心承插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根據圖4、6、7所示,一種易回收錨桿裝置,包括回收承載機構1,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內部設置有封閉U型空管腔18,空心承插接頭20 —端和封閉U型空管腔18的端ロ相連,而另一端和硬質套管3相連接,硬質套管3且與兩根注漿管10通過限位架12連成整體, 錨桿桿體2 —端穿入一硬質套管3、繼而穿過U型空管腔18、最后從另ー硬質套管3尾端穿出,硬質套管3尾部設置有錨墊板6,錨桿桿體2的尾端設置有鎖定套筒7。所述的回收承載機構1內部設置有封閉U型空管腔18為兩個;與之相連的硬質套管3也對應的為兩單元;通過限位架12連成整體的注漿管10對應的為兩對。所述錨尾端設置有鎖定套筒7,即錨桿桿體2的尾端距端部20-30厘米處分別和內徑與錨桿桿體直徑配套的鎖定套筒7徑向壓接鎖定,鎖定套筒7與錨墊板6之間采用不同厚度的U型硬質墊片9傳力,每單元錨桿桿體尾端配有一個輔助鎖定套管8。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為拼接式。所述錨桿桿體2為鋼絲繩。所述錨桿桿體2的長度為設計錨桿單元長度的兩倍另加長2米。實施例ニ[0041]根據圖5、6、7所示,一種易回收錨桿裝置,包括回收承載機構1,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內部設置有封閉U型空管腔18,空心承插接頭20 —端和封閉U型空管腔18的端ロ相連,而另一端和硬質套管3相連接,硬質套管3且與兩根注漿管10通過限位架12連成整體, 錨桿桿體2 —端穿入一硬質套管3、繼而穿過U型空管腔18、最后從另ー硬質套管3尾端穿出,硬質套管3尾部設置有錨墊板6,錨桿桿體2的尾端設置有鎖定套筒7。所述的回收承載機構1內部設置有封閉U型空管腔18為ー個;與之相連的硬質套管3也對應的為ー單元;通過限位架12連成整體的注漿管10對應的為一対。所述錨尾端設置有鎖定套筒7,即錨桿桿體2的尾端距端部20-30厘米處分別和內徑與錨桿桿體直徑配套的鎖定套筒7徑向壓接鎖定,鎖定套筒7與錨墊板6之間采用不同厚度的U型硬質墊片9傳力,每單元錨桿桿體尾端配有一個輔助鎖定套管8。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內側、錨桿桿體2外側焊接有輔助承壓的螺旋筋5。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為合瓣式。所述錨桿桿體2為拉索錨桿體。所述錨桿桿體2的長度為設計錨桿單元長度的兩倍另加長1米。實施例三根據圖la、b、c、d、圖2-7所示,一種易回收錨桿裝置,包括回收承載機構1,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內部設置有封閉U型空管腔18,兩硬質套管3與承載回收機構1的空心承插接頭20緊密連接且與兩根注漿管10通過限位架12連成整體,錨桿桿體2—端穿入一硬質套管3、繼而穿過U型空管腔18、最后從另ー硬質套管3尾端穿出。所述硬質套管3尾部設置有錨墊板6,錨桿桿體2的尾端距端部20-30厘米處分別和內徑與錨桿桿體直徑配套的鎖定套筒7徑向壓接鎖定,鎖定套筒7與錨墊板6之間采用不同厚度的U型硬質墊片9傳力,每單元錨桿桿體尾端配有一個輔助鎖定套管8。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包括錨桿桿體2可順利從內部穿過的U型空管腔18、硬質承載板19、空心承插接頭20,空心承插接頭20 —端與U型管腔18無縫連接,另一端預留在単元錨桿制作時與硬質套管3緊密相連。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內側、錨桿桿體2外側焊接有輔助承壓的螺旋筋5。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為整體鑄造而成。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外部裝配有硬質錐形導向保護罩4,硬質錐形導向保護罩4上設置有溢漿孔11。所述錨桿桿體2為鋼絲繩。所述錨桿桿體2的長度為設計錨桿單元長度的兩倍另加長3米。
權利要求1.一種易回收錨桿裝置,包括回收承載機構(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 內部設置有封閉U型空管腔(18),空心承插接頭(20)—端和封閉U型空管腔(18)的端ロ 相連,而另一端和硬質套管(3)相連接,硬質套管(3)且與兩根注漿管(10)通過限位架(12) 連成整體,錨桿桿體(2)—端穿入一硬質套管(3)、繼而穿過U型空管腔(18)、最后從另ー硬質套管(3)尾端穿出,硬質套管(3)尾部設置有錨墊板(6),錨桿桿體(2)的尾端設置有鎖定套筒(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回收錨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承載機構(1)內部設置有封閉U型空管腔(18)為ー個、兩個或多個;與之相連的硬質套管(3)也對應的為ー單元、兩單元或多単元;通過限位架(12)連成整體的注漿管(10)對應的為ー對、兩對或多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回收錨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桿體(2)的尾端距端部20-30厘米處分別和內徑與錨桿桿體直徑配套的鎖定套筒(7)徑向壓接鎖定,鎖定套筒 (7)與錨墊板(6)之間采用不同厚度的U型硬質墊片(9)傳力,每單元錨桿桿體(2)尾端配有一個輔助鎖定套管(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回收錨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外部裝配有硬質錐形導向保護罩(4),硬質錐形導向保護罩(4)上設置有溢漿孔(1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回收錨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內側、 錨桿桿體(2)外側焊接有輔助承壓的螺旋筋(5)。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回收錨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為拼接式或合瓣式或整體鑄造而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回收錨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桿體(2)的長度為設計錨桿單元長度的兩倍另加長1-3米。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回收錨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錨尾端設置有鎖定套筒 (7),即錨桿桿體(2)的尾端距端部20-30厘米處分別和內徑與錨桿桿體直徑配套的鎖定套筒(7)徑向壓接鎖定,鎖定套筒(7)與錨墊板(6)之間采用不同厚度的U型硬質墊片(9)傳力,每單元錨桿桿體尾端配有一個輔助鎖定套管(8 )。
專利摘要一種易回收錨桿裝置,包括回收承載機構(1),所述回收承載機構(1)內部設置有封閉U型空管腔(18),空心承插接頭(20)一端和封閉U型空管腔(18)的端口相連,而另一端和硬質套管(3)相連接,硬質套管(3)且與兩根注漿管(10)通過限位架(12)連成整體,錨桿桿體(2)一端穿入一硬質套管(3)、繼而穿過U型空管腔(18)、最后從另一硬質套管(3)尾端穿出。優點是利用抗拉強度高的鋼絲繩等材料提供拉力,利用錨桿套管外水泥漿體或水泥砂漿體優越的抗壓性能,將錨固拉力通過漿體與深部地層所具有的高摩阻力轉化傳遞給深部地層來提供錨固力;漿體處于受壓狀態,耐久性更好,更可靠。
文檔編號E21D21/00GK202298619SQ20112041213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6日
發明者丁洪元, 張立華, 柳文濤, 羅丙圣, 肖玉成, 谷丙申, 陳洪全, 黃金華 申請人:中冶集團武漢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