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有內藏式的軸連接裝置的窨井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有內藏式的軸連接裝置的窨井蓋。
背景技術:
窨井蓋是常被用于電纜、煤氣、機動車主干道、人行道等道路鋪設中廣泛采用的產品,窨井蓋包括一個井座鑄件和一個井蓋鑄件,常規窨井蓋的井蓋鑄件與井座鑄件連接是將螺栓桿穿過活動塊然后用螺母鎖緊,螺栓螺母外露在井座鑄件外,當井蓋鑄件經常開啟轉動時,外露的螺栓螺母也會轉動,且帶動周邊的混凝土松動并產生裂紋;而當汽車開過時,井蓋經常會移動,發出“咔、咔”的響聲、穩定性能較差。因此,有必要對此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克服常規窨井蓋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有內藏式的軸連接裝置的窨井蓋。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的技術方案予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窨井蓋包含一個井座鑄件和一個井蓋鑄件,在井蓋鑄件的一邊設有通孔,在井座鑄件的一邊設有一定深度的滑道和沉孔,滑道和沉孔相通。連接軸穿過井蓋鑄件一邊的通孔,連接軸和井蓋鑄件連接, 連接軸帶動井蓋鑄件沿著井座鑄件兩邊的滑道進入井座鑄件的沉孔里,這樣井蓋鑄件和井座鑄件連接好。井蓋鑄件一邊頭部為圓弧狀形狀,頭部與井蓋鑄件連接處為凹形圓弧,井座鑄件的一邊設有凸臺檔邊,井蓋鑄件的頭部和檔邊間有一定的間隙,當井蓋鑄件開啟轉動到最大角度后凹形圓弧最低點處恰好坐落在井座鑄件處的檔邊上,相互咬合不內翻。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井蓋鑄件與井座鑄件連接處摒棄了常規窨井蓋的井蓋鑄件與井座鑄件外露式的螺栓連接,而采用內藏式的剛性軸的連接后者更具有較好連接牢固、穩定性能高的優點。本實用新型將軸插入井蓋鑄件頭部孔內,然后將井蓋鑄件及軸裝入井座鑄件內,軸從井座鑄件的滑道落入井座鑄件的沉孔內,這樣井蓋與井座就連接完好, 井蓋鑄件一邊一段處采用凹形的圓弧,當井蓋鑄件開啟到凹形圓弧與井座鑄件相對應的邊緣處正好咬合抱緊不向內翻,需要在特定的外力井蓋鑄件才可內翻。此結構使井蓋鑄件更具有緊湊性、輕便性、牢固性,而用彈性開口銷打入井座鑄件的兩個孔內,使井蓋具有良好的防盜性。本實用新型設計巧妙、結構緊湊、穩定性高,外觀美觀,安裝及開啟都很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窨井蓋的俯視示意圖。圖2是從圖1左視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B部結構放大示意圖。圖4為D-D剖面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但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窨井蓋包含一個井座鑄件1和一個井蓋鑄件2,如圖4所示,在井蓋鑄件2的一邊設有通孔5,在井座鑄件1的一邊設有一定深度的滑道6和沉孔7,滑道6和沉孔7相通。如圖3所示。連接軸3穿過井蓋鑄件2 —邊的通孔5,連接軸3和井蓋鑄件2 連接好后,連接軸3帶動井蓋鑄件2沿著井座鑄件1兩邊的滑道6進入井座鑄件的沉孔7 里,這樣井蓋鑄件2和井座鑄件1連接完好。井蓋鑄件2 —邊頭部4為圓弧狀形狀,頭部4 與井蓋鑄件2連接處8為凹形圓弧,井座鑄件1的一邊設有凸臺檔邊9,井蓋鑄件的頭部4 和檔邊9間有一定的間隙,當井蓋鑄件2開啟轉動到最大角度后凹形圓弧8最低點處,恰好坐落在井座鑄件1處的檔邊9上,相互咬合不內翻。這樣開啟的井蓋鑄件2需要特定的外力才方可內翻閉合。井座鑄件1的一邊設有兩個的孔,彈性開口銷設于井座鑄件的孔中。如圖2所示, 在井座鑄件1的一邊有兩個直徑為Φ 10的孔5,用<2 10X50的彈性開口銷打入井座鑄件1 的孔5處,防止軸3帶動井蓋鑄件2從滑道7處被盜出,使窨井蓋具有防盜性能。以上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如圖1所示只是窨井蓋為長方形的示意圖, 而應用本實用新型的窨井蓋,窨井蓋形狀亦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而設計為其他各種形狀,如窨井蓋的形狀為圓形或正方形或橢圓或棱形等形狀。凡本領域技術人員,其因本實用新型精神范疇所做的修飾或變更,均理應包含在本案申請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有內藏式的軸連接裝置的窨井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窨井蓋包含一個井座鑄件和一個井蓋鑄件,在井蓋鑄件的一邊設有通孔,在井座鑄件的一邊設有一定深度的滑道和沉孔,滑道和沉孔相通。連接軸穿過井蓋鑄件一邊的通孔,連接軸和井蓋鑄件連接,井蓋鑄件一邊頭部為圓弧狀形狀,頭部與井蓋鑄件連接處為凹形圓弧,井座鑄件的一邊設有凸臺檔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窨井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井座鑄件的一邊設有兩個的孔, 彈性開口銷設于孔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有內藏式的軸連接裝置的窨井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窨井蓋包含一個井座鑄件和一個井蓋鑄件,在井蓋鑄件的一邊設有通孔,在井座鑄件的一邊設有一定深度的滑道和沉孔,滑道和沉孔相通。連接軸穿過井蓋鑄件一邊的通孔,連接軸和井蓋鑄件連接,井蓋鑄件一邊頭部為圓弧狀形狀,頭部與井蓋鑄件連接處為凹形圓弧,井座鑄件的一邊設有凸臺檔邊。
文檔編號E02D29/14GK202265841SQ20112039006
公開日2012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2日
發明者張木成 申請人:張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