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刀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刀架,用于地面加工機械、特別是道路銑床,此刀架具有支撐體,插入套口在插入套口側直接或間接地連接到該支撐體上,其中所述插入套口具有至少一個凸出的貼靠面和壓緊面。
背景技術:
這種刀架由EP0771911A1已知。在此,刀架包括具有截錐形外部幾何形狀的插入套口。該刀架可利用插入套口裝入到基部中,該基部固定在銑滾管的表面上。壓緊螺栓用來固定刀架,該壓緊螺栓作用于插入套口上。利用該壓緊螺栓,插入套口可夾緊在刀架的容納孔中。在使用時,高加工力經由刀架引出到基部上。在此,插入套口的圓形柄部橫截面防止所述力沿插入套口的周界方向傳遞。然而,強交變負載引入到保持于刀架中的加工工具中,并傳遞到基部中。該交變應力加載于刀架與基部之間的配合面上。特別是在銑削非常硬的地面(例如混凝土路面)時,可出現如下情況:刀架與基部之間的位置面擴開(aufweiten)或偏轉(ausschlagen)。因而不再確保將刀架可靠地保持在基部中。特別是,還必須更換基部,這伴隨有高部件費用和裝配費用。因此即使在磨損的情況下,刀架被設定得能夠確定地增補到基部中,以實現很高的耐用度。這種刀架在DE4322401A1中示出。在此,五邊形的插入套口裝入到基部的對應構造的插入容納部中。刀架以其支撐體的支撐面支撐在基部的相對面上,以在此能夠引出大部分應力。利用插入套口的五邊形橫截面,在加工過程中出現的橫向力經由插入套口引入到基部中。但是因此,除了希望的拉應力和不可避免的彎曲應力之外,在插入套口中還形成扭轉應力。因而由此出現多軸應力狀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開頭所述類型的刀架,利用該刀架在加工使用時的加工力可以應力優化地引出到基部上。該目的通過如下方式實現:所述插入套口具有彼此間隔設置的兩個凸出的貼靠面。應用兩個凸出的貼靠面,這提供了用于可靠支撐的兩個貼靠面。此外,兩個貼靠面可實現靜態的預定夾緊系統。既使當出現表面磨損時,兩個卸除面能夠增補到基部的對應相對面上,從而刀架可重新夾緊。此外,還可以在現有的基部中更換磨損的刀架。根據優選的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如下設置:所述貼靠面借助于所述插入套口的凹槽彼此間隔地設置。凹槽可以在制造技術方面簡單地制造,從而刀架可以很少的費用制造。優選地,所述貼靠面具有相同的彎曲半徑或相同的彎曲幾何形狀,因此可以實現基部的相對面的簡單幾何形狀,插入套口裝入此基部中。特別優選地,兩個卸除面關于插入套口的中心縱軸線對稱地設置,從而可以實現對稱的力引出。在此特別優選地,卸除面位于相同的節距圓上。此外可以如下設置:卸除面具有同一彎曲中心點,從而進一步簡化制造。例如,卸除面可在繃緊時車削外徑或以其他方式加工。事實表明,所述貼靠面的彎曲半徑應在16mm至32mm之間的范圍內。在較小的彎曲半徑下,在大應力下擔心出現過高的表面磨損。當彎曲半徑選擇得過大時,插入套口在壓緊面上的可靠夾緊則會成為問題。特別有利的是,所述半徑在所述貼靠面的長度上為恒定半徑,從而貼靠面形成部分圓柱形的幾何形狀。該措施實現基部的插入容納部的簡單結構,插入套口裝入此插入容納部中。事實表明,在地面加工機械的情況下,針對輸送的應用情況,所述貼靠面沿所述插入套口的方向的延伸距離應在20mm至50mm之間的范圍內。因而,夾緊力表面壓力優化地從刀架傳遞到基部上。所述貼靠面的沿周界方向的延伸距離應相應地分別在30°至80°的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刀架可如下設計:所述貼靠面經由凸出的過渡區域逐漸轉變到至少部分地構造為凹入的凹槽中。由此形成應力優化的插入套口橫截面。根據本發明,刀架的特征可在于,所述貼靠面至少部分地設置在朝向工具進給方向的插入套口前側的區域中,并且所述壓緊面設置在插入套口后側的區域中。為了獲得對稱的力分布,可以如下設置:所述貼靠面關于所述插入套口的沿該插入套口的中心縱軸線的方向延伸的中心橫平面對稱地設置,和/或所述壓緊面關于所述中心橫平面對稱地設置。利用貼靠面和壓緊面的對稱結構,并利用貼靠面在一對間隔開的部分表面中的分配,基于由壓緊面引入的壓緊力的反應力分為一對力,其中反應力對的矢量與壓緊力的矢量形成一系統,其中所述矢量彼此成星狀地延伸并將插入套口置于中心。為了能夠經由壓緊面將充分的旋緊力施加到插入套口上,可以如下設置:所述壓緊面與所述插入套口的連接到所述支撐體上的連接區域間隔至少20mm(間距尺寸A)。為此還可以設想到,所述貼靠面與所述插入套口的連接到所述支撐體上的連接區域間隔至少15mm (間距尺寸B)。在本發明的范圍內還可以如下設置:所述貼靠面中的至少一個的沿所述插入套口的中心縱軸線的方向的表面重心與所述壓緊面的表面重心間隔不大于20mm(間距尺寸C)。因而可產生充分高的夾緊力。因此,還提供一力性能(Krjifteverhjiltnis ),其實現插入套口與基部之間的凈“相等”,其中夾緊力的徑向分量也由貼靠面承受。當如下設置:所述貼靠面由支承部分形成,所述支承部分相對于本來的所述插入套口突出時,則一方面在至基部的過渡區域中提供限定的貼靠幾何形狀。另一方面,貼靠面可以引出到支承部分上,但其中保持該限定的貼靠幾何形狀。此外由此還簡化了制造。為了沿插入套口的中心縱軸線產生充分高的旋緊力,并為了同時產生垂直于該中心縱軸線的方向作用的夾緊力,根據本發明如下設置:所述壓緊面的法線相對于所述插入套口的中心縱軸線處于30°至70°之間的角度內。
下文中借助于附圖所示的實施例更為詳細地闡釋本發明。附圖示出:圖1示出基部和刀架的組合的透視圖;圖2示出根據圖1的視圖的分解圖;圖3示出根據圖1和圖2的刀架的前視圖;圖4示出根據圖1至圖3的刀架的后視圖;圖5示出根據圖1至圖4的刀架的從左側觀看的側視圖;圖6示出根據圖5的視圖的通過刀架的中心橫切面的豎直截面;圖7示出根據圖1至圖6的刀架的從右側觀看的側視圖和局部截面;圖8示出在圖5中用線VII1-VIII標出的截面輪廓;圖9示出在圖7中用線IX-1X標出的截面輪廓;圖10示出在圖7中用線X-X標出的截面輪廓;圖11示出根據圖1的工具組合的俯視圖;圖12示出在圖11中用線XI1-XII標出的截面輪廓;圖13示出根據圖5的刀架的從前方觀看的視圖;圖14示出刀架的從后方觀看的視圖;以及圖15示出刀架的旋轉后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顯示由基部10和刀架20構成的工具組合。在此,刀架20可更換地與基部10連接。基部10具有實心的基體13,該基體具有下部連接側11。該連接側11凹入地彎曲,其中該彎曲根據銑滾管的外直徑進行選擇。因此,基部10可以其連接側11安置到銑滾管的外側上,并固定焊接在該銑滾管上。基體13在前側具有突起,該突起側向由傾斜面14限界,且在前側由斜面15限界。斜面15彼此調節成一定角度,傾斜面14有角度地連接到斜面15上。因此在前側形成基部10的箭頭形幾何形狀,該箭頭形幾何形狀導致基部10的更好的空間效應。如由圖2可知,在基部10中加工出具有插入容納部16.7的刀架容納部16。在此插入容納部16.7完全穿過基體13,并因而通到連接側11中。在基部10中加工出螺紋容納部18,該螺紋容納部通到插入容納部16.7中(見圖12)。刀架容納部16具有第一支撐面
16.1和第二支撐面16.2。第一支撐面16.1形成第一支撐面對,第二支撐面16.2形成第二支撐面對。在此在每個支撐面對中,支撐面16.1、16.2分別彼此成角度地設置。此外,支撐面16.1也分別相對于支撐面16.2調節成一定角度,從而形成鈍角的刀架容納部16。在單個支撐面16.1、16.2之間的過渡區域中分別設置凹槽形式的增補空間16.3、16.4、16.5。在增補空間16.5中還設置留空16.6,該留空提供從刀架容納部16到螺紋容納部18的過渡。如由圖2進一步可見,為了插入到螺紋容納部18中形成有面17,該面在側向由傾斜面限界,其中傾斜面分散地朝基部10的后側敞開。以該方式提供面17的易清潔性,以及由此提供壓緊螺栓40的工具容納部43的易清潔性。壓緊螺栓40具有螺紋部分41,利用該螺紋部分壓緊螺栓可旋入到螺紋容納部18中。此外,壓緊螺栓40構造有形式為截錐形栓塞的壓緊套42,該壓緊套口一體式地模制在螺紋部分41上。
進一步如圖2所示,刀架20可與基部10連接。刀架20包括支撐體21,該支撐體在前側配備有擋板22。擋板22 —體式模制地帶有腹片22.1,該腹片從擋板22出發向上攀升。在支撐體21上還一體式地聯接有套23,該套口終止在圓柱形部分24中。圓柱形部分24設有磨損標記,該磨損標記在此構造為環繞的導槽26。圓柱形部分24以支撐面25終止,該支撐面同心地環繞著刀具容納部27的孔進口。刀具容納部27經由斜坡形的引入部分27.1逐漸轉變到支撐面25中。如圖4所示,刀具容納部27構造為通孔。支撐體21設有后側的留空,該留空用作沖洗通道28。沖洗通道28因此使刀具容納部27在其孔出口的區域中徑向向外敞開。因此在工具使用時,插入到刀具容納部27中的廢物顆粒通過沖洗通道28徑向向外送出。由圖3可知,支撐體21在擋板22的區域中具有第一卸除面29.1。該卸除面29.1彼此成鈍角S1(見圖13),并經由過渡部分29.2彼此連接。在此,第一卸除面29.1之間的角度e !對應于基部10的第一支撐面16.1之間的角度。
由圖4可知,支撐體21包括在后側向下指向的第二卸除面29.4。第二卸除面29.4彼此成角度e2(見圖14),其中在此第二卸除面29.4之間的角度£2同樣對應于基部10的第二支撐面16.2之間的角度。第一卸除面29.1借助于過渡部分29.2逐漸過渡到彼此,而在第二卸除面29.4之間通過清洗通道28和過渡部分29.5形成過渡區域。卸除面29.1和29.4分別形成棱柱形式的卸除面對。在此,該棱柱具有中心縱軸線MLL,該中心縱軸線形成在兩個第一卸除面29.1或第二卸除面29.4之間的角等分線平面中。在圖13和圖14中,該角等分線平面用WE標示。中心縱軸線在此用MLL給出,其中中心縱軸線MLL原則上可位于角等分線平面內的任意位置。圖3和圖4結合圖13和圖14顯示了,第一卸除面29.1和第二卸除面29.4從插入套口側出發朝加工側分散。在本示例中,在此相應地,卸除面29.1上的表面法線從插入套口側朝加工側會聚。表面法線因此在工具嵌接點的區域中會聚,在該區域中加工力引入到工具系統中。兩個卸除面對與相應的第一和第二卸除面29.1或29.4的使用有利地考慮到在工具嵌接時加工力的變化。在工具嵌接時產生弧形切屑。在切屑形成時,不僅力的大小而且力的方向都改變。與此相應地,為了開始加工嵌接,加工力這樣作用,使得該加工力提前通過由第一卸除面對29.1形成的卸除面對引出。在工具嵌接前進時,加工力的方向旋轉,因而增加地通過由第二卸除面29.4形成的卸除面對引出。之后,卸除面對之間的角度(見圖5)必須這樣構造,使得加工力的變化被考慮到,并且加工力總是進入到由卸除面對形成的棱柱中起作用。在圖3和圖9中標出了刀架20的中心橫平面MQ。刀架關于中心橫平面MQ鏡像對稱地構造,從而該刀架可作為右側或左側的部分加建在銑磨軋輥上。在圖3和圖4中用常規的箭頭圖示標示進給方向。刀架側橫切于進給方向設置。因而,卸除面29.1和29.4的表面法線分別指向刀架的朝其沿工具進給方向觀看的一側并向下指向,如由圖3和圖4所示。在圖5中還示出該情況的側視圖。但加工力不僅僅沿根據圖5的圖平面的方向作用,而且還沿橫向作用。該橫向力分量因而經由卸除面29.1,29.4的成角度位置(e p e2)而被理想地接收。由于加工力很少沿橫向分出以開始工具嵌接,角度^也可選擇得小于e2。
圖5還示出插入套口 30 —體式模制到支撐體21上,并經由倒圓過渡部29.3漸變到第一卸除面29.1和第二卸除面29.4中。在此,插入套口 30這樣設置,使得其在第一卸除面29.1的區域中基本上(在此約90% )連接到支撐體21上。插入套口 30帶有在前側的兩個貼靠面31.1。如由圖3可知,所述貼靠面構造為凸出彎曲的圓柱形面。貼靠面31.1沿著并平行于插入套口 30的中心縱軸線M(見圖5)進行延伸。貼靠面31.1因而還彼此平行。貼靠面31.1沿插入套口 30的周界方向彼此間隔地設置。所述貼靠面具有相同的彎曲半徑,并設置在同一節距圓上。彎曲半徑對應于半個節距圓直徑。在貼靠面31.1之間的區域中設置凹槽31.2,其中貼靠面31.1平行于凹槽31.2進行延伸。凹槽可具有各種形狀,例如為簡單的球面(Anspiegelung)。在本實施例中,凹槽31.2形成凹谷,該凹谷凹入地凹陷在貼靠面31.1之間。凹入度在此這樣設計,使得形成局部圓柱形的幾何形狀。凹槽31.2不是在插入套口 30的整個長度上延伸,而是僅僅在局部區域上延伸,如由圖13可知。凹槽
31.2朝插入套口 30的自由端(即沿插入方向)敞開。凹槽31.2還無下部凹陷地徑向向外敞開。與貼靠面31.1相對置,插入套口 30在后側具有壓緊螺栓容納部32,其裝備有壓緊面
32.1。圖6和圖9示出,兩個貼靠面31.1之間的凹槽31.2具有凹入彎曲的幾何形狀,特別是可形成部分圓柱形的橫截面。在圖7至10中詳細示出插入套口 30的結構。圖9清楚地示出連接到凸出的貼靠面31.1上的凹槽31.2的凹入彎曲度。由圖10可知,插入套口 30在其連接到貼靠面31.1上的區域中基本上具有圓形或橢圓的橫截面結構。圖8示出壓緊螺栓容納部32的區域,其中壓緊面32.1相對于插入套口 30的中心縱軸線M調節成角度8。在此,調節角度8優選在20°至60°之間的范圍內,以實現刀架20的優化旋進作用。圖7還示出了,壓緊面32.1與插入套口 30的連接到支撐體21上的連接區域以間距尺寸A間隔開來。貼靠面31.1與插入套口 30的連接到支撐體21上的連接區域以間距尺寸B間隔開來。貼靠面31.1的表面重心與距壓緊面32.1的表面重心以間距尺寸C間隔開來。為了將刀架20裝配到基部10中,插入套口 30插入到插入容納部16.7中。該裝入運動由第一和第二卸除面29.1,29.4限界,所述第一和第二卸除面碰觸到第一和第二支撐面 16.1,16.2 上。如由圖1和12可知,在此該配設這樣實現:過渡部分29.2處于增補空間16.4上,增補空間16.5由過渡部分29.5搭接,并且側向的增補空間16.3由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卸除面29.1、29.4之間的角部區域搭接。經由刀架20在增補空間16.3、16.4、16.5的區域中的間距,當卸除面29.1、29.4和/或支撐面16.1、16.2過度疲勞時,在加工使用時刀架20可增補到增補空間16.3、16.4、16.5中。當磨損的刀架20在現有基部10中更換為新的時,這特別適用。為了固定前述安裝狀態,壓緊螺栓40旋入螺紋容納部18中。在此,壓緊中斷部42以其平坦的端面壓到壓緊面32.1上,并產生旋緊力,其沿插入套口 30的中心縱軸線M的方向作用。但同時,壓緊螺栓40還相對于插入套口 30的中心縱軸線M這樣成角度地調節,使得沿朝前側方向作用的夾緊力引入到插入套口 30中。該夾緊力經由貼靠面31.1傳遞到插入容納部16.7的圓柱形部分的對應凹入的相對面中。貼靠面31.1在凹槽31.2上的間距確保:插入套口 30經由兩個側向通過貼靠面31.1形成的支撐區域可靠地固定。因此,特別是還經由兩個貼靠面31.1使產生的表面壓力保持很小,這實現了插入套口 30的可靠固定。刀架20可以在磨損情況下增補到增補空間16.3,16.4,16.5中,由此可實現有效的磨損補償,其中卸除面29.1、29.4在每種情況下伸出支撐面16.1、16.2,從而在磨損的情況下支撐面16.1,16.2總是均勻地磨損,而不會出現所謂的毛渣或毛刺。當如通常輸送的基部10具有使刀架20持續多個壽命循環的耐用度時,該實施例特別有利。未磨損的刀架20可總是還可靠地夾持和保持在部分磨損的基部10上。因此,還簡單地實現機器的維修,其中使用由基部10和刀架20形成的工具系統。通常,在這種機器(例如道路銑床)或露天礦工身上裝配有多個工具系統。在此,基部在大多數情況下焊接到銑滾管的表面上。當現在所有或一些刀架20磨損時,刀架可簡單地更換為新的未磨損或部分磨損(其例如可用于粗略建筑作業)的刀架20。在更換時,首先松脫壓緊螺栓40。然后可將磨損的刀架20以其插入套口 30從基部10的插入容納部16.7中拔出并移離。接著,將新的(或部分磨損的)刀架20以其插入套口 30裝入到基部10的插入容納部16.7中。現在壓緊螺栓40可根據需要更換為新的。然后將壓緊螺栓旋入到基部10中,并以上述方式與刀架20夾緊。由圖12可知,基部10帶有突起50,其伸到插入容納部16.7中。突起50在此由圓柱銷形成,該圓柱銷從連接側11釘入部分圓柱形的凹槽19中。部分圓柱形的凹槽19在此圍繞圓柱銷,并超過其周界的180°,從而保持其不可脫落。圓柱銷的伸到刀具容納部27中的區域嵌接到貼靠面31.1之間的凹槽31.2中。在將插入套口 30裝入到插入容納部16.7中時,突起50可靠地穿入到朝插入套口 30的自由端敞開的凹槽31.2中。因此,實現刀架20相對于基部10的對準。該對準確保,現在第一和第二卸除面29.1、29.4精確配合地貼靠到支撐面16.1、16.2上,從而排 除掉錯誤裝配。突起50和與其幾何形狀匹配的凹槽31.2以鎖匙原理的形式還防止,錯誤的刀架20意外地安裝在基部10上。下文中還更為詳細地給出根據本發明的刀架20的角度關系。由圖5可知,刀具容納部27的中心縱軸線24.1相對于過渡部分29.2或29.5的縱向定向并因而還相對于由第一卸除面29.1或第二卸除面29.4形成的棱柱的中心縱軸線MLL處于角度a或(K在此,該角度a在40°至60°之間,或小在70°至90°之間。圖5還示出,在卸除面29.1和29.4的在橫切于進給方向的平面的投影(根據圖5的投影)中,卸除面29.1和29.4彼此成在40°至60°之間的角度Y,或者過渡部分29.2和29.5之間的沿根據圖5的縱向定向的開口角度在120°至140°之間。與此相應地,由卸除面29.1和29.4形成的兩個棱柱(卸除面對)的中心縱軸線MLL之間的角度、’在120。至140。之間。在卸除面29.1、29.4的這種投影中,第一卸除面29.1相對于插入套口30的中心縱軸線M處于角度P,并且第二卸除面29.4相對于它處于角度U。在此還相應地適用于棱柱的中心縱軸線MLL。角度P和U在此可處于100°至130°之間的范圍內,優選在110°至130°之間的范圍內。圖13示出第一卸除面29.1圍成角度e 10該角度e:優選應在100°至120°之間的范圍內。角度^的角等分線在一平面中,并且圖13示出插入套口 30關于該平面對稱地設置。以相同的方式,后面的第二卸除面29.4還彼此相應地調節成角度,如圖14所示。然而,角度£2可與角度e工不同,并在本實施例中處于120°至140°之間,插入套口30也關于角度e 2的角等分線平面對稱地設置和構造。圖15示出了,第一卸除面對的第一卸除面29.1和第二卸除面對的第二卸除面29.4分別彼此調節成角度《,并 形成支撐區域。
權利要求
1.一種刀架,用于地面加工機械、特別是道路銑床,此刀架具有支撐體(21),插入套口(30)在插入套口側直接或間接地連接到該支撐體上,其中所述插入套口具有至少一個凸出的貼靠面(31.1)和壓緊面(32.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套口具有兩個彼此間隔設置的、凸出的貼靠面(31.1)。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貼靠面(31.1)借助于所述插入套口(30)的凹槽(31.2)間隔地設置。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貼靠面(31.1)具有相同的彎曲半徑或相同的彎曲幾何形狀。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貼靠面(31.1)的彎曲半徑在16mm至32mm之間的范圍內。
5.按照權利要求3至4任一項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曲半徑在所述貼靠面(31.1)的長度上為恒定半徑。
6.按照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貼靠面(31.1)設置在相同的節距圓上,和/或所述貼靠面(31.1)具有同一彎曲中心點。
7.按照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貼靠面(31.1)的沿所述插入套口的方向的延伸距離在20mm至50mm之間的范圍內。
8.按照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貼靠面(31.1)的沿周界方向的延伸為至少30°至80°。
9.按照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貼靠面(31.1)經由凸出的過渡區域逐漸轉變到至少部分地構造為凹入的凹槽(31.2)中
10.按照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貼靠面(31.1)至少部分地設置在朝向工具進給方向(V)的插入套口前側的區域中,并且所述壓緊面(32.1)設置在插入套口后側的區域中。
11.按照權利要求1至10任一項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貼靠面(31.1)關于所述插入套口(30)的沿該插入套口(30)的中心縱軸線的方向延伸的中心橫平面(MQ)對稱地設置,和/或所述壓緊面(32.1)關于所述中心橫平面(MQ)對稱地設置。
12.按照權利要求1至11任一項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面(32.1)設置為距所述插入套口(30)的連接到所述支撐體(21)上的連接區域間隔開至少20mm(間距尺寸A)。
13.按照權利要求1至12任一項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貼靠面(31.1)與所述插入套口(30)的連接到所述支撐體(21)上的連接區域間隔至少15mm(間距尺寸B)。
14.按照權利要求1至13任一項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貼靠面(31.1)中的至少一個的沿所述插入套口(30)的中心縱軸線的方向的表面重心與所述壓緊面(32.1)的表面重心間隔不大于20mm(間距尺寸C)。
15.按照權利要求1至14任一項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通過所述壓緊面(32.1)的表面重心的法線在所述貼靠面(31.1)之間穿過插入套口(30)。
16.按照權利要求1至15任一項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貼靠面(31.1)由支承部分形成,所述支承部分相對于所述插入套口(30)突出。
17.按照權利要求1至16任一項所述的刀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面(32.1)的法線相對于所述插入套口(30)的中心縱軸線處于30°至70°之間的角度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主題是一種刀架,用于地面加工機械、特別是道路銑床,此刀架具有支撐體,插入套口在插入套口側直接或間接地連接到該支撐體上,其中所述插入套口具有至少一個凸出的貼靠面和壓緊面。當所述插入套口具有兩個彼此間隔設置的、凸出的貼靠面時,在這種刀架中加工力可以應力優化地引出到連接的基部中。
文檔編號E21C35/19GK103089261SQ20111039797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3日
發明者托馬斯·萊納特, K·布爾, 馬丁·倫茨, 西魯斯·巴里馬尼, 根特·黑恩 申請人:維特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