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建筑物的傾斜校正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物的傾斜校正,具體為一種建筑物的傾斜校正方法。
背景技術:
建筑物地基土發生不均勻沉降變形后,會出現建筑物整體傾斜的問題。目前采用的方法有錨桿靜壓樁地基托換頂升的施工方法、人工挖孔托換樁加固的施工方法、水平掏土糾偏與注漿加固相結合的施工方法等。錨桿靜壓樁地基托換頂升的施工方法主要是利用建筑物自重在建筑物的基礎上開鑿出壓樁孔和錨桿孔,然后埋設錨桿,借助錨桿反力通過反力架用千斤頂將樁逐段壓入基礎中的壓樁孔內,該方法對建筑物基礎造成了破壞。人工挖孔托換樁加固的施工方法是在擬托換基礎旁邊挖的矩形施工導坑,然后朝基礎位置水平向挖至托換樁位置,再豎向挖至設計標高,成樁后灌注微膨脹混凝土或微膨脹混凝土并加拋石混凝土至基礎底面上,完成對建筑物的加固;該方法在進行樁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需對基礎進行鑿毛等處理,會對基礎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壞。水平掏土糾偏與注漿加固相結合的施工方法是沿水平方向在建筑物沉陷小的一側基礎下方進行掏挖,取出適量的地基土, 使基底的支承面積減小,在上部結構荷載的作用下,該側地基土附加應力增大,引起地基新的沉降,調整地基的沉降差,使上部結構逐步復位,達到糾偏扶正的目的,然后通過注漿的方法對地基進行加固;該方法在掏挖的過程中對原地基土擾動較大。總而言之,這些方法都破壞了建筑物的基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建筑物傾斜校正方法會破壞原建筑物基礎的問題,提供了一 種建筑物的傾斜校正方法。本發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建筑物的傾斜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一)、進行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在距建筑物底部欲構建托換樁1.5-; 處垂直向下施工導洞,導洞的直徑為0. 8-1. 2m,導洞的深度為導洞的底部距建筑物的基礎梁下方 1. 6- !處;導洞的數量根據建筑物底部欲構建托換樁的數量和位置確定,可每個欲構建托換樁旁施工一個導洞或者兩三個欲構建托換樁共用一個導洞;所述托換樁的位置根據建筑物的上部結構荷載、結構類型、基礎類型計算,該計算方法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
(二)、在導洞內對連通導洞和欲構建托換樁之間的平洞進行施工,平洞的高度為 1. 5-2m,寬度為 1-1. 5m ;
(三)、在平洞的端部垂直向下施工主洞,主洞的直徑為0.8-1. 5m ;主洞的深度是由地勘上的地層狀況決定的,取決于持力層的標高且伸入持力層一定高度,主洞的深度計算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常識;
(四)、在主洞里放入鋼筋籠,用強度為C30-C60的混凝土對主洞進行澆筑,使混凝土的頂部距基礎梁底部0. 6-0. 8m,澆筑后形成托換樁的下部;(五)、將建筑物基礎梁周邊的土方挖掉;挖通各個主洞頂部進行強度為C30-C60的補強基礎梁施工;在托換樁上安裝千斤頂頂住補強基礎梁,根據建筑物傾斜偏差及結構荷載分級控制將建筑物的上部結構抬升至設計標高;
(六)、將托換樁與補強基礎梁之間的部分用強度為C30-C60的混凝土進行澆筑直至距補強基礎梁0. Im處,剩余部分用干硬性混凝土澆筑密實,形成托換樁的上部;
(七)、對導洞、平洞、以及建筑物基礎梁周邊開挖土方處進行回填。本發明屬于頂升糾偏方法中的一種,不影響原建筑物標高和使用功能;采用導洞開挖、平洞開挖、主洞開挖的方式,到達反力支撐點,且采用人工挖孔樁作為地基托換樁,提供反力支撐,不但最大程度的減少了對原建筑物地基擾動,而且能夠保證地基托換樁提供足夠的支撐反力;采用微膨脹干硬性混凝土對托換樁和基礎補強梁或原建筑物基礎間進行填塞,能夠保證對后塞口的處理質量。陽泉市御康山莊塔樓拱式弧形門樓座落在山莊東北角,與寧波路毗鄰,工程治理范圍為該門樓之北側三層塔樓(以下簡稱為塔樓),高13.細,平面面積為5. OmX 5. 0m,條形基礎、磚混結構,基礎寬0. 8m,墻厚0. 37m,其與南側塔樓相對稱。塔樓于2006年建成,由于地基土發生不均勻沉降變形,致使塔樓整體向北傾斜,塔樓與門樓頂部裂縫張開80 100mm。塔樓地基土沉降、整體傾斜的主要因素是地基土處理效果不佳、工程性質差及其分布不均勻造成的;其次是地下水的滲透及匯聚對地基土強度與變形的影響。2010年采用本發明所述的傾斜校正方法對塔樓進行治理,即采用托換樁對地基土補強、補強基礎梁加固基礎梁及頂升糾傾,既滿足了塔樓在服務期間地基強度變形要求,又滿足了深層滑動抗滑要求。施工前,南側累計變形量O 1mm,北側最大累計沉降量為3 3. 4cm ;施工時北側頂升量28 31mm,南側沉降5 6mm ;施工后建筑物變形、傾斜度得以恢復南北高程差異 0. 001 0. 004m,東西高程差異0. 002 0. 005m,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塔樓頂升糾傾前基礎傾斜度為6. 25%。,頂升后傾斜度為1. 25%。,傾斜度小于《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所規定的傾斜允許值,且基礎變形處于穩定狀態,塔樓無產生新的裂縫,說明加固、頂升治理效果明顯,建筑物變形業已趨于穩定。本發明所述的方法最大程度的減少了對原建筑物地基擾動,解決了現有建筑物傾斜校正方法會破壞原建筑物基礎的問題,可廣泛適用于建筑物的傾斜校正。
圖1是本發明第三步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導洞;2-基礎梁;3-平洞;4-主洞;5-上部結構;6_補強基礎梁。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建筑物的傾斜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一)、進行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在距建筑物下方欲構建托換樁1.5-3m(l. 5m,2. 3m、 3m)處垂直向下施工導洞1,導洞1的直徑為0. 8-1. 2m (0. 8m、lm、1. 2m),導洞1的深度為導洞1的底部為距建筑物的基礎梁2下方1. 6-2m (1. 6m、1. 8m,2m)處;
(二)、在導洞1內對連通導洞1和欲構建托換樁之間的平洞3進行施工,平洞3的高度為 1. 5-2m (1. 5m,2. 8m、2m),平洞 3 的寬度為 1-1. 5m (lm、l. 2m、1. 5m);(三)、在平洞3的端部垂直向下施工主洞4,主洞的直徑為0.8-1. 5m (0. 8m、l. 2m、 1. 5m);
(四)、在主洞4里放入鋼筋籠,用強度為C30-C60的混凝土對主洞4進行澆筑,使混凝土的上表面距基礎梁2底部0. 6-0. 8m (0. 6m、0. 7m、0. 8m),澆筑后形成托換樁的下部;
(五)、將建筑物基礎梁2周邊的土方挖掉;挖通各個主洞4的頂部進行強度為C30-C60 的補強基礎梁6施工;在托換樁上安裝千斤頂頂住補強基礎梁6,將建筑物的上部結構5抬升至設計標高;
(六)、將托換樁與補強基礎梁6之間的部分用強度為C30-C60的混凝土進行澆筑直至距補強基礎梁0. Im處,剩余部分用干硬性混凝土澆筑密實,形成托換樁的上部;
(七)、對導洞1、平洞3、以及建筑物基礎梁2周邊開挖土方處進行回填。
權利要求
1. 一種建筑物的傾斜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一)、進行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在距建筑物下方欲構建托換樁處1.5-3m處垂直向下施工導洞(1 ),導洞(1)的直徑為0. 8-1. 2m,導洞(1)的深度為導洞(1)的底部距建筑物的基礎梁(2)下方1.6- !處;(二)、在導洞(1)內對連通導洞(1)和欲構建托換樁之間的平洞(3)進行施工,平洞(3) 的高度為1.5-2m,平洞(3)的寬度為1-1. 5m;(三)、在平洞(3)的端部垂直向下施工主洞(4),主洞(4)的直徑為0.8-1. 5m ;(四)、在主洞(4)里放入鋼筋籠,用強度為C30-C60的混凝土對主洞(4)進行澆筑,使混凝土的上表面距基礎梁(2)底部0. 6-0. 8m,澆筑后形成托換樁的下部;(五)、將建筑物基礎梁(2)周邊的土方挖掉;挖通各個主洞(4)頂部進行強度為 C30-C60的補強基礎梁(6)施工;在托換樁上安裝千斤頂頂住補強基礎梁(6),將建筑物的上部結構(5)抬升至設計標高;(六)、將托換樁與補強基礎梁(6)之間的部分用強度為C30-C60的混凝土進行澆筑直至距補強基礎梁0. Im處,剩余部分用干硬性混凝土澆筑密實,形成托換樁的上部;(七)、對導洞(1)、平洞(3)、以及建筑物基礎梁周邊開挖土方處進行回填。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建筑物的傾斜校正,具體為一種建筑物的傾斜校正方法。本發明解決了現有建筑物傾斜校正方法會破壞原建筑物基礎的問題。一種建筑物的傾斜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距建筑物底部欲構建托換樁1.5-3m處垂直向下施工導洞;在導洞內對連通導洞和欲構建托換樁之間的平洞進行施工;在平洞的端部垂直向下施工主洞;在主洞里放入鋼筋籠,對主洞進行混凝土澆注,使混凝土的頂部距基礎梁底部0.6-0.8m;將建筑物基礎梁周邊的土方挖掉施工補強基礎梁;在托換樁上安裝千斤頂抬升至設計標高;將托換樁與補強基礎梁之間的部分混凝土進行澆注。本發明所述的方法最大程度的減少了對原建筑物地基擾動,可廣泛適用于建筑物的傾斜校正。
文檔編號E02D35/00GK102444147SQ201110349768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8日
發明者劉桂平, 張建敏, 白山巍 申請人:山西太行建設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