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其中,尤其涉及一種利用膨脹膠粘合加強筋與駕駛室外板的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對汽車的舒適性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在工程機械的液壓挖掘機中,駕駛室外板和內板都是通過加強筋直接焊接成型,由于薄板焊接變形比較嚴重,這種焊接成型方式會造成駕駛室外觀大面積損傷,而且組合時的焊點也嚴重破壞了外板的嚴整性。后期需要通過刮大量的膩子來彌補,一方面,生產效率比較低下,另一方面膩子在挖機工作振動時容易脫落,由于采用焊接成型的方式,駕駛室的外板與加強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縫隙,行車中因震顫而產生噪音,車速越高時愈加明顯,影響客戶對挖機質量的印象。液態膨脹膠使用液態增塑劑為載體,通過對樹脂表面浸潤形成增塑糊,同時填料以微粒懸浮在增塑糊中,在施加外力時增塑糊形成流體涂布在施膠面上,經加熱塑化實施粘結的功能。本發明主要針對以上問題,在保證駕駛室強度的基礎上,對駕駛室外觀面采用涂膠工藝,保證外觀質量,提高挖機的整體美觀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能保證駕駛室強度的基礎上,保證外觀質量,提高挖掘機的整體美觀度的效果。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通過機械沖擊的方式在在加強筋周圍沖擊形成凹槽; 步驟B:加強筋之間通過焊接成型; 步驟C:利用膠槍向凹槽中噴涂膨脹膠; 步驟D:使用重夾具將加強筋與駕駛室外板固定;
步驟E:將已經完成粘結的加強筋和駕駛室外板放入電泳池進行電泳工藝; 步驟F:對駕駛室加強筋和駕駛室外板進行表面維護修復后續工藝。所述的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其中,步驟C所述膠槍向凹槽中噴涂膨脹的體積占凹槽體積的85%-95%之間。所述的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其中,所述膠槍向凹槽中噴涂膨脹的體積占凹槽體積的90%。所述的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其中,步驟C所述膠槍向凹槽中噴涂膨脹的工藝溫度控制在75°C -85°C之間。所述的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其中,步驟C所述膠槍向凹槽中噴涂膨脹的工藝溫度控制為80°C。所述的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其中,步驟E所述電泳工藝控制溫度在75"C -85°C之間。所述的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其中,步驟E所述電泳工藝控制溫度在80°C。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中對駕駛室外觀面采用涂膠工藝,使用膨脹膠使加強筋和駕駛室外板實現粘結,相比較于在工程機械的液壓挖掘機中,駕駛室外板和內板都是通過加強筋直接焊接成型的現有技術,由于焊接變形比較嚴重,這種焊接成型方式會造成駕駛室外觀大面積損傷, 影響駕駛室外觀質量,本發明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提高挖機的整體美觀度。本發明中通過控制噴涂膨脹膠的噴涂體積、重量,達到控制加強筋和駕駛室外板的間隙,達到既實現穩定粘結的功能,又有減小在挖機工作振動時不利影響,可以避免膩子在挖機工作振動時容易脫落的問題。本發明中通過控制噴涂膨脹膠工藝和電泳工藝中的溫度,更好地實現膨脹膠的粘結效果,提高更好地滿足工藝上的質量要求。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在全部附圖中相同的標記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繪制附圖,重點在于示出本發明的主旨。圖1至圖2是本發明的示意圖。圖1是駕駛室內部正視圖; 圖2是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示意圖和具體操作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圖1表示為駕駛室內部正視圖,其中標示1表示為加強筋,通過一定的連結方式和駕駛室外板連結成一體后,可以使駕駛室外板更加牢固,可靠。圍繞在加強筋1兩邊的突起膠墩為加強筋1的一部分,從正視圖方向為加強筋1上的突起膠墩,從相反的方向上看,為加強筋1上的凹槽,作為灌注本發明中膨脹膠的儲藏凹槽作用,圖中標示2表示為圍繞在加強筋1兩邊的突起膠墩,由于突起膠墩2較多,圖中省略了其它圍繞在加強筋1兩邊的突起膠墩的標示,圖中也沒有將突起膠墩2的位置和數量與實際中一一對應,僅作為解釋本發明的作用。圖中標示3表示為加強筋1與加強筋1的連結處,由于圖中連結處較多,故省略了其它的加強筋1與加強筋1之間的連結標示,圖中標示4表示駕駛室外板,所有的加強筋 1通過一定的工藝連結在駕駛室外板4上,本發明就是要實現駕駛室外板與加強筋的連結, 加強筋1為連接在駕駛室外板上的條狀突起結構。如圖1所示,加強筋1與加強筋1之間的配合處3是通過兩端焊接成型的方式,圖中加強筋1與加強筋1之間的配合處3采用焊接方式,使加強筋1與加強筋1形成一個整體,由于加強筋1之間的配合處采用焊接方式不影響駕駛室外板4的形狀,也有助于加強筋 1與加強筋1之間的連結強度,加強筋1與加強筋1之間的焊接連結為本發明的一種成型方式。圍繞在加強筋1兩邊的突起膠墩2為加強筋1的一部分,采用機械沖壓成型的方式,在加強筋1兩邊形成正視圖方向的突起膠墩2,從相反方向來看,形成了加強筋上的凹槽,該凹槽用于放置本發明中的膨脹膠,本發明使用膠槍將膨脹膠打入該凹槽中,向凹槽中噴涂的膨脹膠在工藝上有要求,噴涂的膨脹膠不能太滿,也不能太少,如噴涂的膨脹膠太滿,由于膨脹膠膨脹因素,會導致加強筋1和駕駛室外板4間隙太大,不利于加強筋1和駕駛室外板4的粘合穩定性。一般控制加強筋1和駕駛室外板4間隙指標在0. 2mm 0. 5mm之間, 這樣有利于降低加強筋1和駕駛室外板4的震動而引起的粘結松動現象。在工藝上主要是通過控制膠槍噴涂入凹槽中膨脹膠的用量,一般噴涂量為凹槽體積的85%-95%之間,其中本發明中最優的膨脹膠的用量為凹槽體積的90%。如果噴涂入凹槽中的膨脹膠太少,會導致加強筋1和駕駛室外板4粘結強度不夠,也會造成加強筋1和駕駛室外板4的間隙太小,容易造成加強筋1和駕駛室外板4的震動而引起的粘結松動現象。圖2是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流程圖,首先,在加強筋周圍沖擊形成凹槽,通過機械沖擊的方式,在駕駛室外板4與加強筋1的配合處形成凹槽,由于機械沖擊作用,加強筋的另外一面就形成了加強筋上的突起膠墩,加強筋1的形成凹槽作為放置本發明中膨脹膠的作用,本發明中膨脹膠通過膠槍噴涂進入該凹槽。其次,加強筋之間通過焊接成型,加強筋1 與加強筋1之間的配合處3是通過兩端焊接成型的方式,圖中加強筋1與加強筋1之間的配合處3采用焊接方式,使加強筋1與加強筋1形成一個整體,由于加強筋1之間的配合處采用焊接方式不影響駕駛室外板4的形狀,也有助于加強筋1與加強筋1之間的連結強度, 加強筋1與加強筋1之間的焊接連結為本發明的一種成型方式。然后,向凹槽中噴涂膨脹膠,通過控制膠槍噴涂入凹槽中膨脹膠的用量,一般噴涂量為凹槽體積的85%-95%之間,其中本發明中最優的膨脹膠的用量為凹槽體積的90%。同時需要控制噴涂膨脹膠的工藝溫度, 要嚴格控噴涂的溫度,工藝中控制的溫度范圍為75°C _85°C,溫度太低,膨脹膠無法完全膨脹,溫度太高,膨脹膠容易被烤焦,本發明工藝最優溫度為80°C。完成噴涂膨脹膠步驟以后, 使用重夾具將加強筋與駕駛室外板固定,使加強筋與駕駛室外板充分接觸,使膨脹膠充分發揮粘結作用,增強膨脹膠粘結的強度和穩定性。然后,將已經完成粘結的加強筋和駕駛室外板放入電泳池中進行電泳工藝,該工藝中,需要控制電泳池溫度范圍為75°C -85°C,本發明工藝最優溫度為80°C。最后,完成電泳工藝以后,對加強筋1與加強筋1之間的的焊接點以及加強筋1表面和加強筋1與駕駛室外板配合處進行表面維護修復,包括有打膩子,涂刷油漆等后續工藝。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只是作為范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對該進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發明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出的均等變換和修改, 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A:通過機械沖擊的方式在在加強筋周圍沖擊形成凹槽;步驟B:加強筋之間通過焊接成型;步驟C:利用膠槍向凹槽中噴涂膨脹膠;步驟D:使用重夾具將加強筋與駕駛室外板固定;步驟E:將已經完成粘結的加強筋和駕駛室外板放入電泳池進行電泳工藝;步驟F:對駕駛室加強筋和駕駛室外板進行表面維護修復后續工藝。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所述膠槍向凹槽中噴涂膨脹的體積占凹槽體積的85%-95%之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所述膠槍向凹槽中噴涂膨脹的體積占凹槽體積的90%。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所述膠槍向凹槽中噴涂膨脹的工藝溫度控制在75°C -85°C之間。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所述膠槍向凹槽中噴涂膨脹的工藝溫度控制為80°C。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E所述電泳工藝控制溫度在75°C -85°C之間。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E所述電泳工藝控制溫度在80°C。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駕駛室膨脹膠工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A:通過機械沖擊的方式在在加強筋周圍沖擊形成凹槽;步驟B:加強筋之間通過焊接成型;步驟C:利用膠槍向凹槽中噴涂膨脹膠;步驟D:使用重夾具將加強筋與駕駛室外板固定;步驟E:將已經完成粘結的加強筋和駕駛室外板放入電泳池進行電泳工藝;步驟F:對駕駛室加強筋和駕駛室外板進行表面維護修復后續工藝。本發明中使用膨脹膠使加強筋和駕駛室外板實現粘結,使駕駛室外板和內板都是通過加強筋直接焊接成型的現有技術,由于焊接變形比較嚴重,這種焊接成型方式會造成駕駛室外觀大面積損傷,影響駕駛室外觀質量,本發明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提高挖機的整體美觀度。
文檔編號E02F9/16GK102392468SQ201110287390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6日
發明者俞宏福, 林友燦, 汪春暉 申請人:三一重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