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螺旋錨基礎施工內傳扭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旋錨基礎施工構件,是螺旋錨基礎植錨的內傳扭構件。
背景技術:
在輸電線路工程中,螺旋錨基礎用于無粘性土地基時具有開方少、施工速度快、經 濟環保的優點。螺旋錨植錨施工時,傳統的做法是將錨桿與減速器3 (施扭機構)用鋼銷4 連接,減速器3產生扭矩作用于鋼銷上,再傳遞至錨桿,錨桿受扭帶動錨頭錨葉轉動切入土 體。采用這種方式植錨時,通過錨桿將扭矩傳遞下去,錨桿抵抗扭矩需要較大截面慣性矩, 錨桿規格較大,浪費材料。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將扭矩直接傳遞至螺旋錨錨頭部位,避免錨桿直接受扭,減 少錨桿規格尺寸,降低螺旋錨基礎材料量,進而節約基礎工程成本。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由外套以及位于外套內的傳動軸組成,所述外套與傳動軸配合連接。所述的外套為螺旋錨錨頭。外套為設有內孔的圓柱體,所述內孔的橫截面為多邊形,傳動軸與內孔相配合。外套的內孔為正方形,傳動軸的橫截面也為正方形。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由傳動軸和外套組成。傳動軸的截面為正方形, 外套構件的內壁也為正方形,尺寸略大于傳動軸。當傳動軸旋轉向下運動時,能將扭矩和下 壓力有效傳遞至外套構件,使之按照相同軌跡運行。螺旋錨運行至設計深度后停止施加扭 矩和下壓力,提升傳動軸至地面外。與傳統的植錨方式相比,一方面,扭矩不通過錨桿傳遞, 可減小錨桿規格,減少材料用量,降低基礎工程造價,另一方面不需要將錨桿與減速器用鋼 銷連接,節約施工時間。與傳統的植錨方式相比,此方式可節約鋼材40%,節約時間80%。
圖1為傳統植錨機械傳扭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傳扭示意圖;圖3為圖2中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由外套2以及位于外套2內的傳動軸1組成,且外 套2與傳動軸1配合連接。需要說明的是,外套2為開有內孔的柱體,其柱體可以為圓柱, 也可以為棱柱;另外,外套2的內孔為多邊形形狀,傳動軸1與內孔配合連接。本實施例以外套2的內孔為正方形為例說明。傳動軸為一個長桿,橫截面為正方形,傳動軸1 一端與施扭機構減速器3相連,另一端穿過錨桿與受扭機構螺旋錨錨頭相連,可避免錨桿直接受扭,進而減小錨桿尺寸,節約 鋼材。上述的外套2為螺旋錨錨頭,與傳統螺旋錨錨頭不同,它的橫截面采用外圓內方 的形狀,即外套2的內部為方孔,且外套2邊長尺寸略大于傳動軸1的邊長。施工時將外套2套在傳動軸1上,由減速器施加扭矩至傳動軸1,傳動軸1帶動外 套2轉動,錨頭切入土體按照螺旋線向下行進,到達設計深度時停止施加扭矩,提升傳動軸 1脫離螺旋錨,即完成螺旋錨的植錨施工。
權利要求一種螺旋錨基礎施工內傳扭機構,其特征在于它由外套(2)以及位于外套(2)內的傳動軸(1)組成,所述外套(2)與傳動軸(1)配合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錨基礎施工內傳扭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2) 為螺旋錨錨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錨基礎施工內傳扭機構,其特征在于外套(2)為設有 內孔的圓柱體,所述內孔的橫截面為多邊形,傳動軸(1)與內孔相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錨基礎施工內傳扭機構,其特征在于外套(2)的內孔 為正方形,傳動軸(1)的橫截面也為正方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螺旋錨基礎施工內傳扭機構,它由外套以及位于外套內的傳動軸組成,所述外套與傳動軸配合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由傳動軸和外套組成。傳動軸的截面為正方形,外套構件的內壁也為正方形,尺寸略大于傳動軸。當傳動軸旋轉向下運動時,能將扭矩和下壓力有效傳遞至外套構件,使之按照相同軌跡運行。螺旋錨運行至設計深度后停止施加扭矩和下壓力,提升傳動軸至地面外。與傳統的植錨方式相比,一方面,扭矩不通過錨桿傳遞,可減小錨桿規格,減少材料用量,降低基礎工程造價,另一方面不需要將錨桿與減速器用鋼銷連接,節約施工時間。與傳統的植錨方式相比,此方式可節約鋼材40%,節約時間80%。
文檔編號E02D5/80GK201713815SQ201020239760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28日
發明者周旸, 張天光, 曹志民, 杜娜, 鄧錦輝, 郭詠華 申請人:河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