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裝載機高卸載工作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載機卸載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裝載機高卸載工作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代化高效率的要求下,裝載機作為建筑、礦山、轉運場、工廠、物流等行業的主 要裝卸工具,可實現對物料的鏟掘、裝載、提升、卸料等多種作業,在提高效率方面發揮了巨 大的作用。國內現行普遍使用的裝載機卸載裝置一般選用Z型六連桿機構工作裝置,由兩 個三鉸構件(動臂、搖臂)、四個二鉸構件(鏟斗,拉桿、轉斗缸、前車架)組成。通過多連桿 轉動和伸縮,以實現鏟斗的翻轉、提升和移動,從而達到裝卸物料等目的。目前國內30系列 裝載機的最大卸載高度為四90讓,相應的最大卸載距離為950mm,難以滿足大型重型卡車 的配車要求。隨著現代機械化的進一步發展和對機械作業效率的更高要求,現行裝載機已 不能滿足某些特殊行業和特殊場所的裝卸要求。例如,在礦山,由于大型重型卡車的車廂的 長度和高度增加,現在使用的裝載機的卸載距離不夠,導致物料不能準確的將物料卸載到 車廂的中心位置,致使車輛偏載,引起車輛懸梁損壞;同時,由于卸載高度不夠,導致鏟斗卸 完物料后,必須轉斗后才能后退,這樣影響作業循環,降低裝卸效率。針對上述不足,需探索一種新的裝載機高卸載裝置,使其在保留原卸載裝置性能 的基礎上,改善和克服上述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載機高卸載工作裝置,以滿足某些 特殊行業和特殊場合的裝卸要求。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裝載機高卸載工作裝置,包 括鏟斗、拉桿、搖臂、動臂座梁、動臂油缸、動臂、翻斗油缸和前車架,動臂前端與鏟斗的下鉸 點鉸接,后端與前車架鉸接;拉桿一端與鏟斗的上鉸點鉸接,另一端與搖臂的下鉸點鉸接; 搖臂的上鉸點與翻斗油缸的活塞桿端鉸接,翻斗油缸的另一端與前車架鉸接;搖臂的中位 鉸點與動臂座梁鉸接;動臂座梁與動臂固定連接,動臂油缸的活塞桿端與動臂的中位鉸 點鉸接;動臂油缸的另一端與前車架鉸接;動臂兩端點的中心距為^K)0mm,拉桿兩端點的 中心距為710mm,搖臂兩端點的中心距為1四4讓,動臂中位鉸點與動臂上鉸點的中心距為 1500mm,搖臂中位鉸點與搖臂下鉸點的中心距為815mm,動臂油缸的安裝距為1290mm,動臂 油缸的行程為788mm,翻斗油缸的安裝距為1207mm,翻斗油缸的行程為M3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由于本實用新型的裝載機高卸載工作裝置增 加了動臂的長度,同時對拉桿、搖臂、翻斗油缸、動臂油缸、鉸點位置等做了相應的適應性技 術調整,使最大卸載高度增加到3300mm,能使物料準確的卸載到指定位置;同時還將最大 卸載距離提高到975mm,可以使翻斗和移動同步進行,循環作業,鏟斗提升時間縮短為6秒 以內,因此節約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本實用新型的裝載機高卸載工作裝置 的運輸位置鏟斗上翻角為48度,最高位置鏟斗上翻角為56. 51度,鏟斗上下極限位置的后傾角之差為8. 5度,遠遠小于15度的最低標準,以保證動臂在升降時,鏟斗前后擺動角變化 較小,以免由于鏟斗不平行移動或傾斜而散落物料;再次,本實用新型的裝載機高卸載工作 裝置的卸載角不小于45度,使卸載物料時能完全卸凈。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 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 者可以從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實用新型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 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來實現和獲得。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優選實 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優選實施例僅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是為了 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如附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裝載機高卸載工 作裝置,其包括鏟斗1、拉桿2、搖臂3、動臂座梁4、動臂油缸5、動臂6、翻斗油缸7和前車架 8,動臂6前端與鏟斗1的下鉸點鉸接,后端與前車架8鉸接;拉桿2—端與鏟斗1的上鉸點 鉸接,另一端與搖臂3的下鉸點鉸接;搖臂3的上鉸點與翻斗油缸7的活塞桿端鉸接,翻斗 油缸7的另一端與前車架8鉸接;搖臂3的中位鉸點與動臂座梁4鉸接;動臂座梁4與動臂 6固定連接,動臂油缸5的活塞桿端與動臂6的中位鉸點鉸接;動臂油缸5的另一端與前車 架8鉸接;動臂6兩端點的中心距為四00讓,拉桿2兩端點的中心距為710mm,搖臂3兩端 點的中心距為1294mm,動臂6中位鉸點與動臂6上鉸點的中心距為1500mm,搖臂3中位鉸點 與搖臂3下鉸點的中心距為815mm,動臂油缸5的安裝距(動臂油缸活塞桿端與動臂油缸另 一端的中心距離)為1290mm,動臂油缸5的行程(動臂油缸活塞桿的伸縮行程)為788mm, 翻斗油缸7的安裝距(翻斗油缸活塞桿端與翻斗油缸另一端的中心距離)為1207mm,翻斗 油缸7的行程(翻斗油缸活塞桿的伸縮行程)為M3mm。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如附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裝載機高卸載工 作裝置采用Z型六連桿機構工作裝置,其中動臂6由左動臂6a和右動臂6b通過動臂座梁4 焊接而成。采用該結構能大大提高了裝載機的裝卸能力,同時也保證了鏟斗1的平衡性。本實施例中,運輸位置鏟斗1的上翻角(動臂斗肖離地450mm,鏟斗向后最大翻轉 時,鏟斗內底面最長的平板部分與水平線的夾角)為48度,最高位置鏟斗1的上翻角(動臂 斗肖離地4070mm,鏟斗向后最大翻轉時,鏟斗內底面最長的平板部分與水平線的夾角)為 56. 51度,鏟斗上下極限位置的后傾角之差為8. 5度,遠遠小于15度的最低標準,以保證動 臂在升降時,鏟斗前后擺動角變化較小,以免由于鏟斗不平行移動或傾斜而散落物料。本實施例中,裝載機在任何位置卸料時卸載角(鏟斗內底面最長的平板部分在水 平線以下旋轉的最大角度)均為45度,使卸載物料時能完全卸凈。盡管通過參照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 偏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1. 一種裝載機高卸載工作裝置,包括鏟斗(1)、拉桿O)、搖臂(3)、動臂座梁、動臂 油缸(5)、動臂(6)、翻斗油缸(7)和前車架(8),動臂(6)前端與鏟斗⑴的下鉸點鉸接,后 端與前車架(8)鉸接;拉桿( 一端與鏟斗(1)的上鉸點鉸接,另一端與搖臂C3)的下鉸點 鉸接;搖臂C3)的上鉸點與翻斗油缸(7)的活塞桿端鉸接,翻斗油缸(7)的另一端與前車架 (8)鉸接;搖臂(3)的中位鉸點與動臂座梁(4)鉸接;動臂座梁(4)與動臂(6)固定連接, 動臂油缸(5)的活塞桿端與動臂(6)的中位鉸點鉸接;動臂油缸(5)的另一端與前車架(8) 鉸接;其特征在于動臂(6)兩端點之間的中心距為^OOmm,拉桿⑵兩端點之間的中心距 為710mm,搖臂(3)兩端點之間的中心距為1294mm,動臂(6)中位鉸點與動臂(6)上鉸點之 間的中心距為1500mm,搖臂(3)中位鉸點與搖臂(3)下鉸點之間的中心距為815mm ;所述動 臂油缸(5)的安裝距為1290mm,行程為788mm ;所述翻斗油缸(7)的安裝距為1207mm,行程 為 543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裝載機高卸載工作裝置,本實用新型是在現有裝載機的卸載裝置的基礎上,將動臂尺寸增加至2900mm,同時對拉桿、搖臂、翻斗油缸、動臂油缸等做了適應性技術參數調整,使最大卸載高度增加到3300mm,能使物料準確的卸載到指定位置;同時還將最大卸載距離提高到975mm,可以使翻斗和移動同步進行,循環作業,鏟斗提升時間縮短為6秒以內,因此節約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能滿足某些特殊行業和特殊場地的裝載卸載要求。
文檔編號E02F3/38GK201850568SQ20102015548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9日
發明者萬禹平, 王建南 申請人:建德(泉州)工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