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構造變形與油氣運移物理模擬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氣成藏研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模擬不同構造應力
(擠壓或拉張)條件下,地層的構造變形油氣運移聚集過程構造變形與油氣運移物理模擬 裝置。
背景技術:
地層構造變形研究與油氣運移聚集研究屬于兩個不同的學科,地層構造變形研究 屬于構造地質學研究范疇,油氣運移聚集研究則屬于石油地質學研究范疇。但對于油氣成 藏研究來說,地層構造變形與油氣運移聚集是不可分割、密切聯系的過程。目前,構造變形 和油氣運移物理模擬實驗裝置的功能都比較單一,構造變形物理模擬裝置主要是進行干 砂模型實驗,模擬地層構造變形情況,實驗裝置內不能進行流體充注,不能用于油氣運移研 究;而油氣運移物理模擬實驗裝置則不能擠壓(或拉張)產生構造變形,只能事先填裝地質 模型,然后充注流體模擬油氣運移過程。因此,目前的實驗裝置不能完整地模擬地下油氣的 運聚成藏過程,從而限制了油氣成藏研究的深入發展。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將兩個地質過程結合,可集成構造變形與油氣運移兩 個物理模擬,與地下實際油氣成藏過程對比的構造變形與油氣運移物理模擬裝置。 本實用新型至少由模型底板14、支承板8、前后壁21、活塞擋板30、活塞頂桿9組 成,模型底板14兩側端部裝有支承板8,模型底板14前后裝有前后壁21,模型底板14、支承 板8和前后壁21圍成箱體;箱體內兩側均安裝有活塞擋板30,活塞擋板30連接活塞頂桿 9,活塞頂桿9與傳動絲桿4連接,驅動電機系統27通過組合齒輪1轉動傳動絲桿4推動活 塞頂桿9 ;兩側活塞檔板30與模型底板14及前后壁21接觸處設有空心密封圈13、刮沙密 封圈15。 前后壁21為高強度剛化玻璃。 模型底板14設置一個以上的底部注入口 ll,注入口 11連通底部注入閥門12。 兩側活塞擋板30內側安裝應力傳遞片10。 應力傳遞片10為帆布或膠皮。 兩側活塞擋板30安裝在活塞槽28上,活塞槽28與活塞T型板29連接,活塞T型
板29上固定有導向桿2,導向桿2與擠壓和拉伸傳感器7、傳動絲桿4聯動。 兩側活塞擋板30上設置一個以上的側板注入口 18。 側板注入口 18和注入口 11連通內部長短不同的注入管線。 箱體外部安裝支承聯板20,支承聯板20與側板22和頂板23連接,側板22和頂板 23同時加緊前后壁21。 在前后壁21側面安裝有數碼攝像機25和數碼照相機26。 本實用新型能進行流體充注,能用于油氣運移研究,油氣運移物理模擬實驗裝置
3可擠壓或拉張,能完整地模擬地下油氣的運聚成藏過程,為油氣成藏研究的深入發展提供 了條件。
圖1本實用新型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圖1正面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頂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 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構造變形與油氣運聚物理模 擬裝置,該裝置至少由模型底板14、支承板8、前后壁21、活塞擋板30、活塞頂桿9組成,模 型底板14兩側端部裝有支承板8,模型底板14前后裝有前后壁21,模型底板14、支承板8 和前后壁21圍成箱體(圖1)。箱體外部安裝支承聯板20,支承聯板20與側板22和頂板 23連接,側板22和頂板23同時加緊前后壁21 (圖3)。前后壁21為高強度剛化玻璃(圖 3),具有良好的可視效果。模型底板14設置一個以上的底部注入口 ll,底部注入口 11連 通底部注入閥門12,通過底部注入閥門12與外部注入系統相連接,可實現油氣的底部注入 (圖1)。箱體內兩側均安裝有活塞擋板30,活塞擋板30連接活塞頂桿9,活塞頂桿9與傳 動絲桿4連接,驅動電機系統27通過組合齒輪1轉動傳動絲桿4推動活塞頂桿9(圖1、圖 3、圖4)。兩側活塞擋板30安裝在活塞槽28上,活塞槽28與活塞T型板29連接,活塞T型 板29上固定有導向桿2,導向桿2與擠壓和拉伸傳感器7、傳動絲桿4聯動;兩側活塞擋板 30的拉張和擠壓運動均由驅動電機系統27控制,可同時向同一方向或相反的方向運動,模 擬擠壓或拉張的構造應力條件;導向桿2可以扶正活塞擋板30 ;擠壓和拉伸傳感器7不僅 可以測量擠壓或拉伸的應力,而且可以計量位移(圖1)。兩側活塞擋板30安裝有螺釘,用 于安裝應力傳遞片IO,應力傳遞片10為帆布或膠皮,螺釘不穿透活塞擋板30,避免油氣泄 漏(圖l)。兩側活塞擋板30設置多個側板注入口 18(圖2),實現油氣的側面注入;側板注 入口 18可以通過連接管線,實現在模型特定位置的注入,部分底部注入口 ll也具備此項功 能。兩側活塞檔板30與模型底板14及前后壁21接觸處設有空心密封圈13、刮沙密封圈 15(圖2),以保證注入的流體不發生泄漏。在前后壁21側面安裝有數碼攝像機25和數碼 照相機26 (圖4),可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實時記錄。 圖l-圖4中各部件是l-組合齒輪,2-導向桿,3-后支承板,4-傳動絲桿,5-支承 桿,6-浮動板,7-擠壓和拉伸傳感器,8-支承板,9-活塞頂桿,10-應力傳遞片,11-底部注 入口, 12-底部注入閥門,13-空心密封圈,14-模型底板,15-刮沙密封圈,16-刮沙環氧板, 17-刮沙擋板,18-側板注入口 , 19-推動滑道,20-支承聯板,21-前后壁,22-側板,23-頂 板,24-壓緊機構,25-數碼攝像機,26-數碼照相機,27-驅動電機系統,28-活塞槽,29-活 塞T型板,30-活塞檔板。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
4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 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構造變形與油氣運移物理模擬裝置,至少由模型底板(14)、支承板(8)、前后壁(21)、活塞擋板(30)、活塞頂桿(9)組成,其特征是模型底板(14)兩側端部裝有支承板(8),模型底板(14)前后裝有前后壁(21),模型底板(14)、支承板(8)和前后壁(21)圍成箱體;箱體內兩側均安裝有活塞擋板(30),活塞擋板(30)連接活塞頂桿(9),活塞頂桿(9)與傳動絲桿(4)連接,驅動電機系統(27)通過組合齒輪(1)轉動傳動絲桿(4)推動活塞頂桿(9);兩側活塞檔板(30)與模型底板(14)及前后壁(21)接觸處設有空心密封圈(13)、刮沙密封圈(15)。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兩側活塞擋板(30)安裝在活塞槽(28)上,活 塞槽(28)與活塞T型板(29)連接,活塞T型板(29)上固定有導向桿(2),導向桿(2)與擠 壓和拉伸傳感器(7)、傳動絲桿(4)聯動。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兩側活塞擋板(30)內側安裝應力傳遞片(10) 。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應力傳遞片(10)為帆布片或膠皮片。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模型底板(14)設置一個以上的底部注入口(11) ,注入口 (11)連通底部注入閥門(12),兩側活塞擋板(30)上設置一個以上的側板注入 口 (18)。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側板注入口 (18)和注入口 (11)連通內 部長短不同的注入管線。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箱體外部安裝支承聯板(20),支承聯板(20) 與側板(22)和頂板(23)連接,側板(22)和頂板(23)同時加緊前后壁(21)。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前后壁(21)為高強度剛化玻璃。
9.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在前后壁(21)側面安裝有數碼攝像機(25) 和數碼照相機(2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油氣成藏研究技術,是構造變形與油氣運移物理模擬裝置,由模型底板、支承板、前后壁組成,模型底板兩側端部裝有支承板,前后裝有透明前后壁,支承板和前后壁圍成箱體,箱體內兩側均安裝有活塞擋板,活塞擋板與活塞頂桿與傳動絲桿連接,驅動電機系統通過組合齒輪轉動傳動絲桿推動活兩側活塞擋板,模型底板及前后壁接觸處設有空心密封圈、刮沙密封圈。本實用新型能進行流體充注,能用于油氣運移研究,油氣運移物理模擬實驗裝置可擠壓或拉張,能完整地模擬地下油氣的運聚成藏過程,為油氣成藏研究的深入發展提供了條件。
文檔編號E21B47/00GK201460868SQ20092010901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26日
發明者付曉飛, 劉寶和, 姜林, 宋巖, 柳少波, 洪峰, 趙孟軍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