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單線軌道交通隧道設側廊道緊急疏散與救援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鐵路隧道的疏散救援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單線軌道交通隧道設側 廊道緊急疏散與救援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長大鐵路隧道和地鐵區間隧道建設中,通常采用雙洞單線形式,其采用的 疏散救援方式主要是在兩條隧道之間按規定的距離設置聯絡橫通道C,見圖1。事故發生 時,事故隧道內的人員及外界進入的救援人員均通過聯絡橫通道C疏散或進入。該疏散救 援方式存在以下問題1、在軟弱地層中聯絡橫通道的修建難度大,風險高,特別是在高水壓、強透水地層 中更容易出現安全事故,上海地鐵4號線和臺北地鐵均出現過由于修建聯絡橫通道時土層 凍結失效而造成重大工程事故的案例。2、由于兩條隧道的沉降量存在不同的差異,聯絡通道的設置對適應不同隧道的沉 降不利,存在安全隱患。3、橫通道部位在結構受力、防水、抗震等方面均是薄弱部位。4、由于橫通道間距較大,人員逃生時間長,安全性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一種疏散速度 快、逃生路徑多、救援人員到達事故現場的方式多的單線軌道交通隧道設側廊道緊急疏散 與救援系統。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單線軌道交通隧道設側廊 道緊急疏散與救援系統,其特征是該系統在單線軌道交通隧道內的一側設置豎向隔墻3,將 隧道分成行車空間A與安全空間B兩個縱向貫通的獨立空間,在行車空間內沿隔墻一側設 置縱向貫通的救援通道4,行車空間A與安全空間B通過在隔墻上設置聯絡門6相互聯系。在上述方案中,在行車空間內可以布置一條鐵路或地鐵線路,構成單線鐵路。在上述方案中,在安全空間B內可以布置一個縱向貫通的能使電動車通過的安全 通道5。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聯絡門6最好為防火門,沿隔墻3縱向間隔50 100m布置。該系統中,人員疏散路徑有(1)、當列車發生火災時,人員首先疏散至靠近隔墻側的疏散救援通道,再沿疏散 救援通道行走至聯絡門處,通過聯絡門進入安全通道內,在此等待救援或自行縱向逃生。(2)、對于其他非煙霧事故時,人員可以沿行車空間內的救援通道縱向撤離。該系統中,救援路徑有(1)、救援人員乘救援列車從行車空間進入事故行車空間。(2)、救援人員從隧道洞口進入安全通道,步行或乘電動救援車到達事故現場附
3近,再通過聯絡門進入事故現場。(3)、其他非煙霧事故時,救援人員可以沿行車空間內的救援通道縱向到達事故現 場。該系統的優點是①疏散速度快,由于隔墻上設置的聯絡門間距較小,可以盡快 將列車上的人員疏散至安全通道內;②避免了橫通道修建的難度與風險;③由于沒有橫通 道,隧道在結構受力、防水、抗震等方面均有利,提高了結構運營安全性和耐久性;④救援人 員到達事故現場路徑多,可以在隧道通風系統的幫助下直接從行車道空間乘救援列車到達 事故現場附近,也可以從安全通道內乘電動車到達事故現場,應急處理方式靈活。該疏散救援系統可以用于橫通道修建困難的雙孔雙線鐵路或地鐵隧道,也可用于 單線鐵路隧道。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特征及相關特征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于 同行業技術人員的理解
圖1是現有隧道逃生救援系統橫斷面圖;圖2是右置實施例系統橫斷面圖;圖3是左置實施例系統橫斷面圖;圖4是圖2中A-A剖視圖;圖5是圖2中B-B剖視圖。在圖1-5中,A為行車空間,B為逃生空間,1為隧道襯砌,2為車道結構,3為隔墻, 4為救援通道,5安全通道,6為聯絡門,7為隧道建筑限界,8為鐵路。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見圖2至圖5,本實施例涉及一種軌道交通隧道設側廊道疏散救援系 統,該系統采用在單線軌道交通隧道行車空間的一側設置隔墻,從而開辟一個獨立的、與列 車行車空間分隔開來的安全通道。在行車空間內布置一條鐵路8或地鐵線路,構成單線鐵 路。在行車空間內沿隔墻一側設置縱向貫通的救援通道,并在隔墻上設置具有防火功能的 聯絡門相互聯系。當列車發生火災時,可以通過隔墻上的聯絡門快速疏散至安全通道內,等 待救援或自行縱向逃生。首先將一個隧道斷面利用隔墻3分成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作為行車空間A布置 一條鐵路或地鐵線路,另一部分為安全空間B,在安全空間B內布置一個縱向貫通的安全通 道5,供列車上人員逃生與救援駕駛電瓶車進入使用;行車空間A與安全空間B通過在隔墻 3上設置聯絡門6相互聯系,聯絡門6具備防火性能,以便阻止火災煙霧和毒氣進入安全通 道5內。本系統同時在行車空間A沿隔墻一側設置一條縱向貫通的救援通道4,作為安全通 道5與行車空間A之間聯系的水平走行面,也可作為行車空間內部的縱向逃生救援通道。本實用新型特別適用于圓形隧道,隧道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后,在結構內現澆或采 用預制件施作隔墻,按設計要求預留好隔墻內的聯絡門開孔,然后安裝防火門,形成左右相 對獨立的封閉空間。聯絡門的縱向間距、安全通道的空間大小需根據列車長度、列車最多裝載人員數 經計算確定。聯絡門沿隔墻3的縱向間距一般采用50 100m,安全通道空間高度一般不小 于2. 0m,寬度一般不小于3m。
權利要求一種單線軌道交通隧道設側廊道緊急疏散與救援系統,其特征是該系統在單線軌道交通隧道內的一側設置豎向隔墻(3),將隧道分成行車空間(A)與安全空間(B)兩個縱向貫通的獨立空間,在行車空間內沿隔墻一側設置縱向貫通的救援通道(4),行車空間(A)與安全空間(B)通過在隔墻上設置聯絡門(6)相互聯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線軌道交通隧道設側廊道緊急疏散與救援系統,其特 征是,在行車空間內布置一條鐵路或地鐵線路,構成單線鐵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線軌道交通隧道設側廊道緊急疏散與救援系統,其特 征是,在安全空間(B)內布置一個縱向貫通的能使電動車通過的安全通道(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線軌道交通隧道設側廊道緊急疏散與救援系統,其特 征是,所述聯絡門(6)為防火門,沿隔墻(3)縱向間隔50 100m布置。
專利摘要一種單線軌道交通隧道設側廊道緊急疏散與救援系統,其特征是該系統在單線軌道交通隧道內的一側設置豎向隔墻(3),將隧道分成行車空間(A)與安全空間(B)兩個縱向貫通的獨立空間,在行車空間內沿隔墻一側設置縱向貫通的救援通道(4),行車空間(A)與安全空間(B)通過在隔墻上設置聯絡門(6)相互聯系。當列車發生火災時,可以通過隔墻上的聯絡門快速疏散至安全通道內,等待救援或自行逃生。本實用新型優點有疏散速度快、救援人員到達事故現場的方式多、應急處理方式靈活。該疏散救援系統可以用于橫通道修建困難的雙孔雙線鐵路或地鐵隧道,也可用于單線鐵路隧道。
文檔編號E21F11/00GK201581920SQ200920086260
公開日2010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9日
發明者肖明清, 薛光橋, 鄧朝輝 申請人: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