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止沿空留巷充填墻體滑移結構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止沿空留巷充填墻體滑移結構及方法,尤其適用于礦山井下回
采巷道充填墻體的加固。
背景技術:
沿空留巷的技術在世界采礦領域已采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其實質是是將已采 工作面后方的回采巷道用支設木柱、砌筑矸石帶或充填混凝土的方法沿采空區保留下來, 作為下一工作面的回采巷道。 隨著科學技術及采礦機械化的不斷發展,采用砌筑沿空留巷充填墻體的做法越來 越普遍,但隨著工作面的回采,構筑的巷幫充填體將承受破斷直接頂和老頂的自重載荷,同 時承受老頂破斷后形成的砌體梁結構中頂板回轉過程中的側向壓力,受此影響,采用充填 材料的充填墻體多數情況下均會發生明顯變形,甚至被壓垮,或者充填體發生向巷道內或 采空區側劇烈滑移,滑移量最大可達到lm以上,充填墻體受壓變形、破壞或充填體的強烈 滑移,導致巷道空間急劇縮小,造成輔助生產、通風等工序難以進行,嚴重威脅礦山的安全 生產。 目前,加強充填墻體的方法有①采用高標號的水泥;②改善充填材料的配方;③ 充填墻體外支設單體支柱等方法。上述方法雖然能夠減少充填墻體變形的滑移,但還是則 難以有效控制墻體的位移,因此如何保證充填墻體的完整性并提高其承載能力是目前急需 要得到解決的重大安全生產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已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方法簡便,施工方 便,效果好的防止沿空留巷充填墻體滑移結構及方法。 本發明的防止沿空留巷充填墻體滑移結構,由充填墻體、間隔設在充填墻體與頂 板和底板之間的抗剪錨桿構成。 所述的抗剪錨桿為螺紋鋼、圓鋼或扁鋼;所述的抗剪錨桿間排距為0. 5 1. 5m ;所 述的抗剪錨桿深入頂板和底板的長度為1. 0 1. 5m,充填墻體內的長度為0. 8 1. 5m。
本發明的防止沿空留巷充填墻體滑移方法 a.在回采巷道待充填墻體的頂板、底板上鉆孔,間隔設置多根抗剪錨桿;
b.架設充填墻體模板;
c.向內充填混凝土; d.凝固后拆除模板,完成一垛充填墻體的充填; e.跟隨采掘工作面的推進,重復上述步聚,完成一垛接一垛充填墻體的充填,通過
抗剪錨桿將頂底板圍巖與充填體結合形成一個整體,有效限制充填體的向內滑移。
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在充填墻體內設置連接頂板、底板圍巖的多根抗剪錨桿,用
抗剪錨桿將頂板、底板和充填墻體組合形成一個整體,有效限制了充填墻體與頂底板巖層的層間錯動,為沿空留巷巷旁充填體提供高強化加固,使充填組合形成的整體充填墻體更 加堅固,有效適應上覆巖層的活動及滯后采動壓力影響,一是提高充填體的整體性,將充填 體和加強筋的特性結合,共同發揮作用;二是提高充填體初期承載能力,適應上覆頂板回轉 下沉運動;三是提高充填體整體強度,保障充填體能有效適應強烈的滯后采動應力影響,有 力的控制巷道圍巖的整體變形,使充填墻體抗變形滑移能力大大提高,有效防止沿空留巷 巷旁充填墻體向內滑移,維護沿空留巷后的巷道斷面,保證沿空留巷的安全。其結構簡單, 方法簡便,易施工,安全可靠,具有廣泛的實用性。
圖1是本發明充填墻體結構立面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圖; 圖中l-頂板;2-底板;3-充填墻體;4_抗剪錨桿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本發明的防止沿空留巷充填墻體滑移結構,在充填墻體3與巖層頂板1和底板2 之間設置抗剪錨桿4,抗剪錨桿4為螺紋鋼、圓鋼或扁鋼,抗剪錨桿4間隔排列在充填墻體3 與巖層頂板1和底板2之間,其間排距為0. 5 1. 5m。抗剪錨桿4深入頂板1和底板2的 長度為1. 0 1. 5m,留在充填墻體3內的長度為0. 8 1. 5m。 本發明的防止沿空留巷充填墻體滑移方法在工作面回采后,在回采巷道待充填 墻體的頂板1、底板2上鉆孔,分別施工布置抗剪錨桿4,抗剪錨桿4間隔設置, 一端采用樹 脂錨固在頂板1和底板2的巖層內,另一端自由外露,架設充填墻體模板,然后再實施混凝 土灌漿充填,把外露部分凝固在充填墻體3中,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板,完成一垛充填墻 體3的充填;跟隨采掘工作面的推進,重復上述步聚,完成一垛接一垛充填墻體3的充填,通 過抗剪錨桿4將頂底板圍巖與充填體結合形成一個整體,有效限制充填體的向內滑移。布 置參數根據頂底板巖層性質、采動壓力等條件設計,深入頂底板1. 0 1. 5m之間,外露長度 以0. 8 1. 5m之間為宜,間排距一般可在0. 5 1. 5m之間選擇;保證抗剪錨桿狀體既能錨 固在頂底板中,又可以有效限制充填體滑移;根據需要,抗剪錨桿狀體可以傾斜一定角度布 置。
權利要求
一種防止沿空留巷充填墻體滑移結構,其特征在于它由充填墻體(3)、間隔設在充填墻體(3)與頂板(1)和底板(2)之間的抗剪錨桿(4)構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沿空留巷充填墻體滑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剪錨桿(4)為螺紋鋼、圓鋼或扁鋼。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沿空留巷充填墻體滑移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剪錨桿(4)間排距為0. 5 1. 5m。
4. 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止沿空留巷充填墻體滑移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抗剪錨桿(4)深入頂板(1)和底板(2)的長度為1. 0 1. 5m,充填墻體(3)內的長度 為0. 8 1. 5m。
5. —種防止沿空留巷充填墻體滑移方法,其特征在于a. 在回采巷道待充填墻體的頂板(D、底板(2)上鉆孔,間隔設置多根抗剪錨桿(4);b. 架設充填墻體模板;c. 向內充填混凝土 ;d. 凝固后拆除模板,完成一垛充填墻體(3)的充填;e. 跟隨采掘工作面的推進,重復上述步聚,完成一垛接一垛充填墻體(3)的充填,通過 抗剪錨桿(4)將頂底板圍巖與充填體結合形成一個整體,有效限制充填體的向內滑移。
全文摘要
一種防止沿空留巷充填墻體滑移結構及方法,由充填墻體、間隔設在充填墻體與頂板和底板之間的抗剪錨桿構成,通過設置連接頂底板巖層的多根抗剪錨桿,跟隨采掘工作面的推進,完成一垛接一垛充填墻體的充填,抗剪錨桿將頂底板圍巖與充填體結合形成一個整體,限制充填體與頂底板巖層的層間錯動并加固充填體,為沿空留巷巷旁充填體提供強化加固,使充填體抗變形滑移能力大大提高,能有效防止沿空留巷巷旁充填墻體向內滑移,有效維護沿空留巷后的巷道斷面,保證沿空留巷的安全。其結構簡單,方法簡便,易施工,安全可靠,具有廣泛的實用性。
文檔編號E21F15/00GK101737078SQ20081023631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7日
發明者張農, 李桂臣, 王成, 薛俊華, 袁亮, 鄭西貴, 闞甲廣 申請人:中國礦業大學;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