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前進式采煤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原申請名稱為《三巷雙柱同步長壁前進式采煤法》,今重新申請定名為《前進式采煤法》。它應用于 煤炭工業小型煤礦領域,適用于可采井田面積不太大的、新開的、平硐式的山區小煤礦。
二、 背景技術 (對某一個小煤礦的剖析)
現在的小煤礦是根據原國家能源部1992年制定的《煤炭工業小型煤礦設計規定》和《煤炭丄業小型煤礦 設計規范》結合各礦實際及政策要求制定開采方式。礦井規模30萬噸/年,服務年限50年設計。原來的 井田面積不到l平方公里,現經整合后稍大于此數。W地質構造接近水平礦井為平硐式,平硐坡度1.5° 一5° 。采取三巷布置, 一正兩副,即主平硐、副平硐、回風平硐,主平硐出煤,副平硐進料,回風平硐 出風。采區為盤區設計,為單翼采區,按一井一區一面布局。開采順序采區前進式,采煤后退式。開采 方法原來采用高落倉房后退式和長壁炮采式,現經上級主管部門的資源整合、礦井提升的政策指令下, 正逐步淘汰舊法推廣實行懸移支架放頂煤采煤法。工作面使用割煤機割煤,部分小煤礦已經使用綜掘機、 綜采機。工作面長度80—120米,頂板管理采取全部跨落法,留永久煤柱以支撐山體。礦井通風并列式, 即主平硐、副平硐同時進風,回風平硐出風。順序地面潔凈風一主平硐(副平硐)一運輸大巷(輔助運 輸大巷)一運輸順槽一回采工作面一回風順槽一回風大巷一回風井一風硐經主扇出井。此為單翼式服務, 到采煤后期再設計另一翼。運輸大巷使用皮帶機,順槽與T作面使用刮板機。排水先用小水泵排至井 底水倉,再用主泵排出地面。動力井下設變電所,由地面10KV電源經電纜輸入井下變電所,經變電后, 以127V供電鉆,以660V供其余設備。
三
發明內容
分析某小煤礦,認為存在下列問題
(一) 存在問題
1、 整合后的小煤礦資源,井田面積仍然偏小,不具備大規模機械化開采的井田耍求。
2、 礦井規模起步太低,僅以30萬噸/年定型,限制了小煤礦的發展,采煤后期還得二次投資,不能一次 成功。
3、 平硐雖三巷布置,但由于功能單純發揮不了最大效能;雙柱太窄,支撐不了頂部全部壓力。
4、 盤區設計造成采區多區預備,造成巷道太多,空間太大,由此引發頂部壓力過早加大,容易發生大面 積冒頂。按老百姓的說法,就是不等正式生產已把一座"寶山"掏了個"稀巴爛"。
5、 單翼布置, 一井一區一面布局,限制了煤礦規模,小煤礦永遠只是小煤礦;增加了機組搬家次數,加 大了采區接續壓力。 '
6、 采區前進式,采煤后退式,自始至終采取不變方式,不能同步進行,加大了投資規模與無效投資,降 低了投產速度與效率效益。
7、 留永久煤柱與雙保安間小煤柱,不能大幅度提高回采率。
8、 并列式通風雖習慣通行,但由于盤區結構的原因,越來越多的采空區積聚有害氣體永無山井可能,存 在惡性事故隱患。
9、 并列式通風仍屬上行、平行通風,不能一舉多用,井下涌滲水全憑水泵抽吸, 一旦出現礦井水超量超 排水能力涌出,容易造成透水危害而無法救援,礦工生命得不到保障。
10、 頂板管理采取全部跨落法,事實上僅是三頂跨落,成為地面懸空奇觀,致使村莊、民房、地面在山體 逐漸塌陷的過程中出現裂縫、凹陷,礦方反而沒有搬遷計劃,達不到和諧。
(二) 技術方案
3根據對某小煤礦的剖析,提出以下技術方案,認為能夠解決小煤礦存在的技術問題。
1、 為了便于適應大規模機械化開采,需把黃土高原特有的"一道圪梁兩道溝"地理地貌周邊的、改革開 放初期一哄而上的、井田面積大多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多個小煤礦,包括現開與已關閉煤礦井田,全部整合 為一個煤礦的井田。此為本發明的前提。
2、 礦井設計起步高標準,即以中等以上煤礦規模設計,采用本發明技術可一次成功。
3、 確定井田四至后,在交通方便一側煤田下盤處預定平硐口外50米處,首先開拓左右下行直達可采煤層 最低層總回風斜井、總回風平巷、主扇風硐,每準備一個水平,必須先把生產風巷與總冋風斜井接通,形 成回風系統。此為本發明的關鍵。
4、 正向中部三巷雙柱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雖同樣是三巷雙柱,但規格、作用、效果根本不同。本發 明三巷,巷寬4米,方向為正向煤田邊界,中間為主巷,為唯一運煤、進料、進風、走人多功能巷道;兩 邊副巷在形成回風吋則變為左右順槽,在采煤后期又回變為回風巷,其開口處安裝副主扇、回采雙保安煤 柱時,仍能以抽出式循環通風。
5、 雙煤柱各寬120米, 一是為大平面支撐頂部,頂板壓力不因二巷平行延伸與長期存在而加大,使煤田 中部永遠處于絕對保安的安全狀態,礦工在井下有事時可迅速地退到這里而安然無恙!此為前進式的基礎。 二是為適應工作面刮板機最大運輸負荷距離,在采煤后期回采雙煤柱時又正好夠一長壁工作面長度。
6、 本人以一個礦工經驗,感覺井下重大惡性事故均是由于盤區設計的原因,造成了井下過多巷道超前預 備而引發的。因此,本發明廢棄盤區設計,不保留永久煤柱,改為沿煤田兩邊沿掘進生產風巷,形成左右 兩翼采區,呈一井二區二面布局,且為永久不變布局,相對的看,煤田呈整體性。這就產生了多種意想不 到的效果。
(1) 形成很大的兩翼采區,適合大規模機械化開采;
(2) 無永久煤柱,可一次性采出全部煤炭,使回采率接近100%;
(3) 永遠是兩翼前進式同步整體推進,機組不用搬家,永不存在采掘接續問題;
(4) 使采掘正面均為"寶山",頂部壓力不會提前加大,避免大面積冒頂的可能;
(5) 結構簡單,縮短了建井時間,降低了投資,均是一步到位, 一次成功,起到投資少見效快的效果, 礦主易于接受。此為前進式的核心。
7、 礦井通風分列式布置,左右回風各自獨立,自成系統。并且另預備副風巷、副主扇,前期前進式主扇 抽吸,后期后退式回釆雙煤柱時啟動副主扇,這樣就形成了整座礦井四風巷四主(副)扇布局,可望永遠 解決通風難。由于井下僅保留兩條生產巷道,后面實施步驟中提到的風巷朝采空區砌碹面預留小口,采空 區積聚有害氣體也能排出井外,所以,井下沒有通風死角,不需先分散后集中,潔凈風可始終保持最大的 風量、最高的風速在僅有的兩條巷內,通過四臺風機各自循環出井,任何有害氣體也不會在井下停留(瓦 斯突出也不怕),從而可從根本上杜絕瓦斯、煤塵爆炸災難,威脅礦工生命的最大危險將會歷史性地消除。 此為前進式的保障。
8、 改上行通風為下行通風。前面提到,黃+—高原的地理地貌均呈"一道圪梁兩道溝"地形,有的溝很深, 小煤礦均坐落于山溝,這就給下行通風造成了可能。采用下行通風可免備抽水設施設備。因為此下行風巷 不但是回風的,同時具備排水功能,特別是在井下萬一出了透水事故,大量透水能夠自然而然地從此"下 水道"快速排出,礦工免受其害。各級政府也不用再組織大規模的、驚天動地的搶險救災。
9、 采用鋼筋混凝土圓筒做為風管隨生產進度鋪于四風巷。由于兩翼采區、采煤均實行前進式,風巷則時 刻必須保持暢通無阻。考慮到支架不耐壓、砌碹又費時費工,故選擇此風管。由于它具有省錢、方便、耐 壓、排水不漏等優點,能夠保證風巷不會丙采空而堵塞。只不過需把頂部與靠近工作面一側回填結實,勿 使空頂。風管一邊做成套口,能一節套一節,底部水泥密封不使漏水。
10、 與現行頂板管理不同,它的頂板管理采取山體整體跨落法。因為井下不留永久煤柱,超大斷面采空, 頂部存在整體跨落與中心突然跨落的可能,故在完全采完第一水平,需間隔一定時間'等待山體整體跨落, 切不可錯把二頂跨落當成山體跨落而過早開拓第二水平,震壞第二水平未完工巷道傷及礦工。它的采煤順 序是反向的,即前期前進式兩翼同步整體推進,后期后退式回采雙煤柱;同時還強調,它的兩翼采煤不許任意一翼太超前,以保持頂部壓力大致均衡,把冒頂頻率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礦工人身安全。對于 地面村莊、建筑,必須做好搬遷計劃,建立搬遷基金,屆時整體搬遷。對于較大水庫、工廠、鐵路、城市 則應在設計時就力求避開,中國有煤的地方多的是,何必困于一地。而由山體整體跨落帶來的整體搬遷, 勢必促進社會和諧。
11、本發明采取有多大的井田就布置多大的采區,兩翼同步整體推進,這就產生了超長工作面。限于現科 技發展水平于工作面刮板機最大運輸負荷與割煤機轉移行走困難,丁作面采取二臺、三臺甚至多臺刮板機 與相等數量割煤機布置,分段生產,只要市場需要可任意擴大產量。各種條件具備的小煤礦,有可能直接 升華為超大型煤礦。
(三) 技術效果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基本上包含在了技術方案中或是由技術方案必然能夠產生出,這里不再重復。僅補充幾 點
1、 適合小煤礦易推行。各地小煤礦大多現行承包制,承包人的兩個共同不足之處就是專業技術管理人員 少和發展基金不足。也就造成長期停留在傳統管理上與不能進行前期正規技改,致使小煤礦發展緩慢,安 全欠帳較多。盡管各級主管部門常年不懈抓安全,承包人也全力以赴操盡了心,但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 采用前進式采煤法,因它的各個優點正好彌補了小煤礦的各種不足,承包人能夠更容易、省投資、安全、 利多地開煤礦,做到政府、村民、礦工、承包人都滿意,必然容易接受。
2、 易于調度指揮。本人在煤礦下井時,因工種變動干過舊巷維護,幾乎走遍了各個巷道角落,盤區、采 區、巷道數不清有多少,工種多,人員出出進進,干什么的都有,給調度指揮增大了難度。小煤礦如果升 成大煤礦,調度指揮必然要成為重要環節。預想實行此發明的煤礦,由于設計簡單,減少了不少工種、人 員、設備,就那么幾條巷道,就那么幾個工種,就那么幾個人,指揮起來必然簡單、方便、有效。
3、 可人副度提高效率、效益。多年來,我國的企業效率效益一直不高,煤礦這種勞動密集型行業更低。 預計實行此發明的煤礦,因投資少、見效快、產量大、用人少、成本低,煤礦這種全國比較效率效益較低 行業一下就能變為全國較高比較效率效益行業,就是與發達國家比也毫不遜色。
4、 可大幅度降低煤炭價格。近年來,各地煤炭價格一直較高,煤炭價格上升又帶動其它商品價格上漲。 這一方面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又會增加我國人民的消費支出。采用此發明技術,因 成本低隨之可大幅度降低其價格,穩定市場,促進國家宏觀調控。就是與外國競爭,也會立于不敗之地。
5、 改變礦山教學。此發明現在還沒有經過實踐檢驗,未經專家論證,不敢說其科學、合理。但待到經過 專家論證、實踐檢驗,煤礦工程師幫助完善以后,設想對礦山教學必然產生影響。今后的礦山開釆將不再 像現在這樣復雜,設計不在像現在這樣神秘,教學不再像現在這樣艱難。社會上印象習慣亍越復雜的設計 越高級,其實不然,本人認為,越是有知識越是容易把本來簡單的東西搞復雜。本技術相關知識教學一年 足夠了,剩下的時間,可讓大學生們用來學文學、歷史、政治、經濟、管理、外交,使學生個個能夠成為 企業家、政治家、經濟家不是比單純學采煤效果更好嗎?
(四) 實施步驟
1、 首先確定煤田儲量、地質水文構造、地表地理及四至、交通等情況,以設計煤礦規模、方式、工藝、 預算投資等,并選擇煤層傾斜下盤處,作為中部正面三巷開口處。
2、 一經確定,首先于開口處50米外,開拓左右兩條直達可采煤田最下層總回風斜井、總回風平巷、主扇 風硐,此為永久巷道需砌碹。層數較多煤田,假設有五層,達此層超K:距離總回風平巷成本太高或不太可 能時求達第四層,仍達不到求第三層,再不能少,少則意義不大。
3、 在總回風道砌碹時,安排煤田中部三巷直線、相向掘進,目標為正向煤田邊界。主副巷寬4米,雙煤 柱寬120米。左右副巷在掘到煤質達到使用標準時,除正向仍與主巷共進外,另向左右兩邊橫切眼,以后 也沿著這條標準線掘進。至大方向需拐彎時(假設煤田近似圓形),以三岔形態向下與總回風斜井打通, 形成回風。向上仍沿標準線掘進,稱沿邊風巷。
4、 在接通總冋風斜井后,立即另行砌碹此短距離半巖半煤風巷。在里三岔砌碹面向預定采煤工作面預留 小口,準備抽吸后來形成采空區時積聚有害氣體。同時密閉(不可封死,另有它用下述)左右副巷口,密閉后雙副巷則變為雙順槽。
5、 雙副巷口至橫切眼處需砌碹,硐口密閉成兩層,上部準備安裝小馬力副主扇,正式生產后間斷開合, 配合主扇抽吸采空區有害氣體。下部做成向硐外延伸傾斜小水池,安裝浮亍, 一可自動升降不使漏風,二 可自動排出采空區積水。這個小水池也可定期不定期清理由采空區隨積水排出的淹泥。此為平硐式設計, 如煤田第一水平即為斜井時,需把小水池做成小水倉,安裝小型抽水機,抽吸下行風道排不凈的滲水。以 上工作完畢即先行安裝主扇、副主扇并試啟動,形成回風系統。同時把局扇前移,使沿邊風巷得以延伸。
6、 從風巷里三岔處至風巷掘進頭前進到300—500米時,另右切(右翼左切)橫貫與順槽打通。此300— 500米方框煤田即為第一采區。
7、 雙煤柱也相應地打兩條橫貫,兩者距離同為300—500米,開口與采區口錯開不使成十字形。此時,如 采區、煤柱均已各好兩條巷道,則全礦井所有掘進頭均暫停。原因是本發明在井下只保留兩條巷道,初橫 切眼即為采區第一條,同時也是安裝綜采機組處,第一條采區橫貫即為第二條生產巷,預備走人、進料, 安裝局扇處(給沿邊掘進頭送風)。煤柱也僅二條巷道, 一條也不多打,確保頂部與通風安全。
8、 此時已進入生產準備階段,開始安裝工作面刮板機、割煤機,順槽、煤柱間橫貫刮板機、溜煤眼、風 門、大巷固定皮帶機、運料道軌、通電照明等設施設備。 一經安裝就緒即可試生產,試產成功就可認為此 煤礦已經建成,前進式的現實意義就在這里。以后的生產程序與管理遵循大煤礦程序與管理。
9、 在正式生產時,隨生產進度于雙沿邊風巷與雙順槽靠煤柱一側底板鋪設鋼筋混凝土風管。其中沿邊風 巷不回收,替換下掘進時支護的木質防護棚后即留存井下,作為回風巷與排水道。而雙順槽鋪設的風管可 在回采雙煤柱時一節一節全部回收。
10、 生產走上正規,待到第一采lx:快要釆完,需準備第二采區時再重新啟動各掘進頭。但必須遵守巷道限 制原則,任何時候也不可違反。 一經準備好第二采區,各掘進頭再次停掘,以后漸次與此同。
11、 左右采煤視銷售情況而定,需采一翼釆一翼,需采兩翼釆兩翼,但必須保持同步,哪一翼也不可太超 前,最多限超5米。必要時可輪采,以保持頂部斥:力大致均衡,把冒頂頻率降到最低,確保礦工人身安全。
12、 通風采取下行分列式,各自獨立,自成系統。通風順序地面潔凈風一主平硐一第二煤柱橫貫(第一 橫貫安裝溜煤眼進小風)一順槽一采煤工作面(第二生產橫貫進小風為局扇風源)一冋風巷(已混入沿邊 掘進頭廢風)一總回風斜井—總回風平巷一主扇風硐出井。采煤后期回采雙煤柱時,在不停主扇的情況下 啟動副土扇,利用原來順槽預鋪的風管,仍以抽出式循環通風。主扇需經采空區回風,副主扇直接經過工 作面循環。此時如情況需要(1)把主扇、副主扇對換,(2)大巷皮帶機換刮板機,因需后退裁減。
13、 主風巷鋼筋混凝土風管地面預制,質量必須保證耐壓。規格直徑〉1.5米,長度l米'厚度O. l米, 隨需隨運。機械運入井下,在無道軌處滾動移至鋪處。底部接逢水泥密封,不使漏水。
14、 主平硐除運煤外,另一側鋪設永久道軌,以便材料運入井下;中間人行道,不配備專門載人工具(以 后礦井延伸再設),煤柱與采區橫貫、順槽鋪臨時道軌。第一水平為斜井時同樣實施。
15、 因前進式的采煤特點,井下沒有長期不動空間,故井下不設變電所,井下用電一律由硐外輸入。沿主 平硐、第二條煤柱橫貫、順槽路線井壁電纜輸入。需延伸時,防爆三接頭連接,利用生產間隙突擊接好。
16、 出于前進式在未取得經驗、未完善的現階段及不可預測的各種隱患帶來的安全考慮,采用本技術的煤 礦井下工作采取四班兩循環制,即一日四班,兩班專門采煤,兩班專門掘進、進料及其它準備工作'交叉 為兩個循環,具體時間各礦自定。盡可能地避免事故,減少損失,爭取做到萬無一失。
17、 工作面超長壁的,安裝二臺、三臺甚至多臺刮板機與等量綜采機分段割煤;出現臺階的安裝短距離多 條生產線與普通割煤機;特殊地段炮采通過;出現巖壁,繞行通過重新安裝。
18、 由于前進式對正向未知地段地質、水文情況了解的迫切性,特別需加強測量人員、設施、設備、儀器, 除定期測量外,井下設專職人員一人跟班,各區、面、巷隨時杳看、測量,以防萬一。
19、 對于超長工作面頂部,由丁-超大斷面采空,頂部中心會適時跨落,但較小或很小工作面頂部山體,不 會適時跨落。此時可在沿邊頂部鉆眼爆破,促使其盡快跨落'以便及時進入第二水平開拓程序。
20、 本發明的核心是它的結構、方式、效果,并不是通用,各礦愿意采納本技術也只是采納它的原則'具體設計必須與本礦實際相結合,重新制定正規設計;尤其是它的工作面采煤方法,并不排斥現行大型煤礦 行之有效的、實踐證明其科學合理的設施、設備、方法、組織、指揮、管理,反而應使二者結合,使前進 式采煤法更完善、更合理、更可行、更有效。
四
1、 四邊框為煤田四至,近似圓形。
2、 黑箭頭所指為中部三巷前進方向,兩邊虛箭頭所指為沿邊風巷。
3、 底部左右呈八字型斜行巷道為總回風斜井,上與沿邊風巷接通下與總回風平巷連接;最下邊平巷為總 回風平巷,所處必須是煤田最下層;通至紙邊為排水出口,設置向外開鐵門;向上斜行巷為主扇風硐,注 明主扇字樣,意為安裝主扇處。
4、 中部三條長框為三條平硐,其中中間為主平硐,為唯一運煤(安裝皮帶機)、運料(一側鋪道軌)、進 風、走人多功能巷道;兩旁為副平硐,在硐口密閉后變為左右順槽,作為工作面與主平硐連接之通道;在 硐口安裝副主扇,在采煤后期作為回采雙煤柱的后退式回風巷。 .
5、 三條平硐之間各分成三段長方形空框為雙保安煤柱,其中兩間隙為兩條橫貫,前邊一條做溜煤眼,后 一條走人、運料、進風;隨生產進度遞補。
6、 左右較大近似正方形方框為可采煤田,下部為正在生產可采長壁采區,中部為未貫通生產巷準備采區, 上部為未掘巷道煤田準備采區;注明300米一500米,意為每個采區縱向長度為300米一500米。
7、 圖中實線為已開通生產巷,虛線為未開通生產巷,意為井下只保留兩條巷道,確保頂部壓力不使提前 加大與通風安全;其中下部注明綜采機紹字樣,意為安裝綜采機組處長壁工作面,并為第一條生產巷;中 部0=0形圖樣為局扇,其所處巷道即為第二條生產巷道,除安裝局扇給沿邊掘進頭送風外,還要作為 進料、走人使用;圖中注明未開通字樣,與虛線意為限制,待到第一采煤長壁快要采完,方可開通,形成 第二采煤長壁工作面,余此類推。
8、 圖中術形圖示為普通風門,化形圖示為安裝了溜煤眼的特殊風門。
9、 圖中---------形圖示為潔凈風,-------■〉形圖示為潔凈風路線、方向;----------形圖示為廢
風,--------> 形圖示為廢風路線、方向。
10、 圖中前邊左右兩層空格注明巖石表層與氧化層字樣意為任意一座煤礦均為山體遮蓋,近地表總有一定 厚度的氧化層,掘到一定深度方為可用煤層。
11、 就其整體看,中部三巷雙柱結構,與沿邊風巷之間構成左右兩翼采區;它以沿邊風巷暢通無阻為關鍵, 以中部寬壁雙保安煤柱加強保安為前提,以正向前進式采區、采煤整體同步推進為手段,以四風巷四主扇 配備為保障,構成了一幅盡可能完美的、新穎的示意圖。僅此說明,以供加深了解。
附圖是前進式采煤法運用于礦井一個水平的平硐設計示意圖。各種符號表示的意義如下:
- 前進方向
預備巷道
現巷道
進風線
帶溜煤眼風門
水普通風門
局扇
---------潔凈風
廢風
權利要求
1、一種前進式采煤法,它應用于煤炭工業小型煤礦領域,適用于山區平硐式小煤礦。它以改革小煤礦的開采方式,提高小煤礦的效率效益,增強小煤礦的安全保障為目的。其特征在于所發明的前進式是區別于現在通行的后退式而創新的一種采煤方法。它具有設計簡單、安全性好、回采率高、投資少、見效快、適合大規模機械化開采等優點。
2、 一種設計如權利要求書l所提示的一種采煤方法,它由下列技術工藝構成(1) 首先布置總回風斜井、總回風平巷、主扇風硐,務必使總回風平巷布置于可采煤田最下層;(2) 多功能三巷設置,寬壁雙柱支撐頂部;(3) 廢棄盤區設計,礦井不留永久煤柱;(4) 沿煤田兩邊掘進風巷,形成左右翼采區;(5) 采區僅保留兩條生產巷道;(6) 改上行通風為下行通風;(7) 副風巷、副主扇預備;(8) 通風分列式布置;(9) 運用鋼筋混凝土圓筒作為風管使用;(10) 生產順序是間隔的、反向的、同步的;(11) 超長工作面布置;(12) 頂板管理采取山體整體跨落法。
3、 技術工藝2-l,其特征在于每采一個水平,必須先與總回風斜井接通,形成回風系統。
4、 技術工藝2-2,其特征在于與現行三巷技術相比較,本三巷雙柱多功能設計中間主巷為唯一運煤、運 料、進風、走人巷道;兩副巷前期做為順槽,后期做為回風巷;雙煤柱>100米寬壁加強保安,生產后期成 為后退式采區。
5、 技術工藝2-3,其特祉在于不把煤田設計成很多采區,而是維持原整體性,不保留永久煤柱,采煤正面 均為"寶山"(老百姓稱完整煤田為寶山),整體推進。
6、 技術工藝2-4,其特征在于風巷掘進永遠以煤質達到使用標準沿邊為路線、方向,與副巷之間就自然、 必然形成左右兩翼采區。
7、 技術工藝2-5,其特征在于井下巷道限制超前預備,確保頂部壓力不使提前加大。
8、 技術工藝2-6,其特征在于下行風巷不僅是回風的,而且具備排水功能。
9、 技術工藝2-7,其特征在于它實際上使礦井形成四風巷、四主(副)扇布局,大大加強通風能力。
10、 技術工藝2-8,其特征在于它順應前進式兩翼向前推進,自成系統,可使左右廢風互不污染。
11、 技術工藝2-9,其特征在于隨工作面推進在雙風巷與雙順槽一節一節同時鋪設,不需砌碹。
12、 技術工藝2-10,其特征在于其生產順序是在第一水平全部采完,需間隔一段時間,等待山體整體跨落 后方可斜井開拓第二水平;前期兩翼前進式采煤,后期后退式回釆雙煤柱;兩翼推進保持同步,哪一翼也 不可太超前,確保頂部壓力大致均衡。
13、 技術工藝2-11,其特征在于有多大的井田就布置多大的采區, 一步到位, 一次性兩翼整體同步推進。 需要的話,工作面可布置二臺、三臺甚至多臺刮板機與相等數量的割煤機。
14、 技術工藝2-12,其特征在于不但使偽頂、直接頂、老頂全部跨落,而且使整個山體全部跨落。
15、 技術工藝1和2,其特征在于本發明針對于多層構造煤田煤礦,而對于單層結構與上山結構煤田煤礦 則不需本技術工藝2-1和2-6,其它技術適用。單純平硐式或上山結構煤田設計,僅平行左右分列式通風 就能滿足要求。
全文摘要
一種前進式采煤法,適用于煤炭工業小型煤礦領域。為解決小煤礦存在的投資大、見效慢、通風難、不安全、回采率低技術問題設計。1.首先斜井布置總回風平巷于煤田最低層并接通生產水平,形成回風系統。2.中部多功能三巷并行,寬壁雙柱支撐頂部,確保中部安全。3.沿邊掘進風巷形成左右翼采區,快速建成煤礦。4.礦井不留永久煤柱,超長工作面布置,機組不用搬家,兩翼整體同步推進,回采率接近100%。5.礦井僅保留兩條生產巷道,副風巷副主扇預備,杜絕瓦斯煤炸。6.分列式下行通風,兼做排水道,預防透水事故。7.鋼筋混凝土風管隨生產進度鋪于四風巷,兩翼前進式與煤柱后退式回風使用。8.頂板采取山體整體跨落法,村莊搬遷社會和諧。
文檔編號E21C41/00GK101446200SQ200810133808
公開日2009年6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10日
發明者梁如林 申請人:梁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