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是一種修補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的專用表面封閉器具,適用于修補水下或水上或地面以上的柱體混凝土裂縫。
背景技術:
現有的混凝土裂縫依裂縫所處的位置可分為大氣中、水上和水下三種情況。對于大氣中的混凝土結構裂縫常采用注漿法加以修補。日本的“璧可法”修補技術就是最典型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中,需先在裂縫表面確定注漿點,在注漿點上膠粘注漿嘴,注漿嘴之間按需相隔一定的距離,然后在兩個注漿嘴之間的裂縫長度上用環氧膠泥或水泥砂漿加以表面封閉,之后通過注漿嘴對裂縫注入環氧樹脂加以充填。對于水上部位的混凝土結構裂縫,一般是把裂縫沿長度方向切開,呈現為外寬內窄的楔形狀態,把修補材料填入裂縫后,表面隨即用水泥砂漿加以封閉即可。但以上兩種裂縫在修補時用的表面封閉方法對于水下混凝土裂縫就不行了。在大氣和水上裂縫中適用的環氧膠泥在水下情況時粘不住任何物品。水泥砂漿一旦送到水下,尚末使用即已開始被流水沖散,化解成稀泥漿,隨流水而迅速流失。因此,當使用注漿法對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進行修補時,必須有一種既不怕被流水沖擊,又能把裂縫表面完全封閉的器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提供一種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結構簡單,安裝和拆卸簡易方便,密封可靠,對水下或水上或大氣中的柱體混凝土裂縫都可實現有效的表面封閉,完成柱體混凝土裂縫的注漿修補作業。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由發泡橡膠、豎向子扣、豎向母扣、布袋、水囊、定位穿孔帶及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組裝而成。發泡橡膠的一個表面粘貼有兩條互相平行的豎向子扣,布袋的兩個扁平側面呈一高一低狀,低狀側面的外表面有兩條互相平行的豎向母扣,與發泡橡膠上的兩條豎向子扣相對應,布袋與發泡橡膠通過豎向母扣與豎向子扣的粘結而連接。布袋的高狀側面比布袋的低狀側面高一個上凸緣。在布袋高狀側面的外表面有兩條豎向互相平行的定位穿孔帶,每條定位穿孔帶有四個定位穿孔位,其中一個定位穿孔位布置在上凸緣處,四根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分別對應穿入四個定位穿孔位。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的兩端分別設置端部子扣及端部母扣,由袋形塑料薄膜充水密封制成的水囊裝在布袋中。
工作時,以發泡橡膠縱向中心線對準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需要封閉的部位,覆蓋上去。從兩端同時抽緊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并繞到柱體背部使端部子扣與端部母扣互相嵌入粘住即可。按由下往上逐條嵌入粘連的順序,待布袋高狀側面外表面下部的三條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都嵌入粘連完成后,此時,表面封閉裝置就緊緊地貼在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被完全定位和固定住了,可有效確保下一步注漿修補工作的開展。
對于水下柱體上需連續表面封閉的長條混凝土裂縫,以由下往上逐個安裝的順序,可按需固定若干個本發明提供的水下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具體實施時,可利用每個表面封閉裝置中布袋高狀側面的上凸緣壓住上一個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的尾部表面,從兩端同時抽緊上凸緣處的第四根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并使其繞過柱體混凝土表面,通過其端部母扣和端部子扣的互相嵌入粘連而使上凸緣緊緊地壓住上一個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的尾部,再次擠壓該尾部處發泡橡膠,即可達到對混凝土裂縫表面實現連續封閉的目的,在對混凝土裂縫實行注漿修補時不會發生漏漿的現象。
在裂縫修補完成后,使端部母扣與端部子扣脫離粘連,即可把本表面封閉裝置從柱體上卸下,留作再次修補時使用。如果發生發泡橡膠被裂縫修補材料緊緊粘住難以脫開的現象,則可在端部子扣與端部母扣的粘連被解除后,撕開豎向母扣與豎向子扣之間的粘連,棄發泡橡膠于柱體上,而收回其他部件,再作循環使用。
本發明所涉及的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結構緊湊,密封可靠,安裝和拆卸方便簡易。無論柱體混凝土裂縫是在水下、水上或大氣中,都可實現有效的表面封閉,完成柱體混凝土裂縫的注漿修補。
圖1為本發明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的正視圖。
圖1中,1為緊固帶的端部母扣,2為定位穿孔帶,3為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4為布袋,5為緊固帶的端部子扣。
圖2為本發明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的左側視圖。
圖2中,2為定位穿孔帶,3為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4為布袋,6為水囊,7為定位穿孔位,8為豎向母扣,9為豎向子扣,10為發泡橡膠。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
本發明提供的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的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由發泡橡膠10、豎向子扣9、豎向母扣8、布袋4、水囊6、定位穿孔帶2、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3組裝而成。發泡橡膠10的一個側面中心兩旁粘貼有兩條互相平行的豎向子扣9。布袋4的兩個扁平側面呈一高一低狀,低狀側面的外表面中心兩旁縫制有兩條互相平行的豎向母扣8,與發泡橡膠10上的兩條豎向子扣9相對應,即兩條豎向母扣8的平行間距相等于發泡橡膠10表面上兩條豎向子扣9的平行間距。發泡橡膠10的高度、豎向子扣9和豎向母扣8的高度都相等于布袋4低狀側面的高度。布袋4與發泡橡膠10通過豎向母扣8與豎向子扣9的粘結而連接。布袋4的高狀側面比布袋4的低狀側面高一個上凸緣。在布袋4的高狀側面外表面兩側縫制有兩條豎向互相平行的定位穿孔帶2,每條定位穿孔帶2設計有四個定位穿孔位7,最上面的一個定位穿孔位7布置在上凸緣處。四根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3分別對應穿入四個定位穿孔位7。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3的兩個端頭分別縫制有一段端部子扣5及端部母扣1。水囊6由袋形塑料薄膜充水密封制成,裝在布袋4中,水囊6的總體積相等于布袋4的容積。
在水下工作階段潛水員把裝配好的水下柱體混凝土表面封閉裝置帶到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處。先用鋼絲刷簡單清理柱體混凝土裂縫區域表面的污泥雜物。隨后,把發泡橡膠10的縱向中心線對準需封閉的混凝土裂縫表面,復蓋上去。另一潛水員從柱體混凝土裂縫的背面抽緊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3,沿柱體混凝土表面包到柱體背面,使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3的端部母扣1與端部子扣5互相嵌入粘住即可。按由下往上逐條粘連的順序,待布袋4高狀側面外表面下部的三條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3都粘連完成后,此時,該表面封閉裝置就緊緊地貼在柱體混凝土表面,被完全定位和固定住了,確保下一步注漿修補工作的開展。
對于水下柱體上需連續表面封閉的長條混凝土裂縫,以由下往上逐個安裝的順序,可按需連續固定若干個本發明提供的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具體實施時,可利用每個表面封閉裝置中布袋4高狀側面的上凸緣壓住上一個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的尾部表面,從兩端同時抽緊上凸緣處的第四根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3,并使其繞過柱體混凝土表面,通過其端部母扣1和端部子扣5的互相嵌入粘連而使上凸緣緊緊地壓住上一個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的尾部,再次擠壓該尾部處發泡橡膠10,即可達到對長條混凝土裂縫表面實現連續封閉的目的,在對混凝土裂縫實行注漿修補時不會發生漏漿的現象。
在混凝土裂縫修補完成后,使緊固帶的端部母扣1與端部子扣5脫離粘連,即可把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從柱體上卸下,留作再次修補時使用。如果發生發泡橡膠10被裂縫修補材料緊緊粘住難以脫開的現象,則可在端部子扣5與端部母扣1的粘連被解除后,撕開豎向母扣8與豎向子扣9之間的粘連,棄發泡橡膠10于柱體上,收回其他部件,留作循環使用。
本發明所涉及的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結構緊湊,安裝和拆卸簡易方便。無論柱體混凝土裂縫是在水下、水上或大氣中,都可采用本裝置實施有效的表面封閉。
權利要求
1.一種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其特征在于由發泡橡膠(10)、豎向子扣(9)、豎向母扣(8)、布袋(4)、水囊(6)、定位穿孔帶(2)及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3)組成,發泡橡膠(10)的一個表面粘貼有兩條互相平行的豎向子扣(9),布袋(4)的兩個扁平側面呈一高一低狀,低狀側面的外表面有兩條互相平行的豎向母扣(8),與發泡橡膠(10)上的兩條豎向子扣(9)相對應,布袋(4)與發泡橡膠(10)通過豎向母扣(8)與豎向子扣(9)的粘結而連接;布袋(4)的高狀側面比布袋(4)的低狀側面高一個上凸緣,在布袋(4)高狀側面的外表面有兩條豎向互相平行的定位穿孔帶(2),每條定位穿孔帶(2)有四個定位穿孔位(7),其中一個定位穿孔位(7)布置在上凸緣處,四根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3)分別對應穿入四個定位穿孔位(7);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3)的兩端分別設置端部子扣(5)及端部母扣(1);由袋形塑料薄膜充水密封制成的水囊(6)裝在布袋(4)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封閉裝置,用于修補水下柱體混凝土裂縫,由發泡橡膠、豎向子母扣、布袋、水囊、定位穿孔帶、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和端部子母扣組裝而成。裝有水囊的布袋依靠豎向子母扣與發泡橡膠粘連,以發泡橡膠的縱向中心線對準裂縫表面覆蓋上去,按由下往上的順序,把穿入定位穿孔帶中的橫向彈性橡膠緊固帶繞到柱體背部抽緊并使其端部子母扣互相嵌入粘連,即可把整個裝置緊緊地貼在柱體混凝土裂縫表面,實現表面有效封閉。連續固定若干個本發明提供的裝置即可封閉長條裂縫。無論柱體混凝土裂縫是在水下、水上或大氣中,都可采用本裝置實施有效的裂縫表面封閉。解除端部子母扣的粘連,即可從柱體上脫下整個表面封閉裝置。
文檔編號E02D5/22GK1975072SQ20061014823
公開日2007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28日
發明者呂子義, 周錫蕙, 呂豪, 黃賽帥, 賈徐晨, 李成巍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