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桿體回轉錨桿及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層或巖石工程地基基礎及邊坡支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支護用可回轉錨桿及使用該錨桿之施工方法,主要應用于巖土工程、基坑、邊坡等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地基處理方法中之錨固技術是將受拉的錨桿一端固定在邊坡或地基的巖層或土層中,另一端與結構物聯結,利用錨固力以承受由于土壓力、水壓力或風力所施加之與結構物的推力,從而維持結構物的穩定。但一般來說,錨桿使命完成后,將永久埋于混凝土中,不僅浪費材料,而且會引起地下環境的破壞,同時長長的錨桿可能延伸于別的建筑物地基中,造成了不方便。
目前,日本發明了一種可回收錨桿,其方法是將錨孔鉆好后,將柔性錨桿(如鋼鉸線)置于一金屬桿筒內并用鎖扣卡入其內,中間留一根不受力的控制線,灌漿完畢后,將鎖扣松開,然后通過控制線將鋼鉸線拉出。這種方式雖然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改進,但是,它僅能將柔性桿體從錨孔中拉出,而長長的套管仍滯留于土層內,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仍會帶來對地下環境的危害。
中國專利局公開了《一種握線式可回收錨桿》,(申請號97200768.7,)根據所披露的技術方案看,其是將鋼鉸線通過間隔器定位,壓漿管置于錨桿中心,在錨桿之錨固端頭套設一個有穿線孔和壓漿孔之圓柱形承載體(U型卡座),該圓柱形承載體下端面分別連接一有穿線孔和壓漿孔之圓形承載板以及錐形導向器,鋼鉸線穿越穿線孔,其端部與握線器相接,灌漿完畢待漿體凝固后,需用千斤頂將鋼鉸線從握線器中拔出收回。
上述現有技術結構雖然實現了錨桿的收回,但由于錨固段鋼鉸線回轉半徑小,鋼鉸線收回時很容易被卡住,且需用非常大的拉拔力才能將其拉出。而且,U型卡座為塊狀結構,比較笨重,施工起來也很不方便。
另外,現有技術中一般可回收錨桿由于其本身的特性,皆不是可承載的壓力型錨桿,因而限制了其使用范圍。
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目前現有回轉錨桿缺陷,提供一種結構設計簡單、節省材料、施工安裝方便、桿體可回收且可作為壓力錨桿使用之回轉錨桿。
本發明所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桿體回轉錨桿,包括回轉后置于錨孔內之桿體,所述桿體端頭置于錨孔外,直線段設于錨孔自由段,回轉段置于錨孔錨固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轉段桿體上,設有可根據桿體回轉形態做變形之托件,該托件與施工時灌注于錨孔內之注漿體結合,形成承受錨桿拉力之承載體。
所述托件可為放置于桿體回轉段內側之可變形的柱狀、筒狀、球狀或U形狀構件;或者,所述托件也可為設于桿體回轉段內側且可帶動桿體回轉段擴展之彈性構件,或為設于桿體回轉段表面之網狀構件,或為套于桿體回轉段表面之帶孔彈性套筒或側壁為網狀的套筒,或為纏繞于桿體回轉段表面之圓箍狀或螺旋狀構件;所述桿體回轉段置放位置之錨孔孔徑大于其他位置錨孔孔徑;所述桿體回轉段置放位置之錨孔孔徑之較佳為其他位置錨孔孔徑之2~10倍;所述設于桿體回轉段內側可帶動桿體回轉段擴展之彈性構件或為長條形片狀或板狀彈性構件,或為U形彈性構件;所述托件與注漿體之接觸表面有凸起或表面呈波紋狀。
為進一步降低錨桿拉出時拉力,所述桿體直線段套設有套管,托件設置于桿體回轉段上;或者,在所述桿體整體套設有套管,托件設置于桿體回轉段套管上。
本發明具有下列技術效果1)本發明通過在可回收的回轉錨桿上設置有托件,使托件與注漿漿液結合成的注漿體帶有骨架,可形成支承錨桿回轉段之承載體,同時,由于注漿體中所含的托件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其與注漿漿液結合形成的注漿體具有一定的強度,因而大大增強了注漿體之力學強度,注漿體可承受錨桿的拉力,使錨桿抗拔力大大提高。這樣,錨桿既可以作為回收桿體使用,又可成為壓力型錨桿,大大提高了回轉錨桿的使用范圍,且由于托件與回轉錨桿的內側相觸,與錨桿和土層的接觸相比,托件與錨桿兩者間的摩擦力要小很多,減少了錨桿的回收拉力,更便于錨桿的回收;
2)由于本發明將容置可回轉桿體之錨孔孔徑擴大,使柔性錨桿在置于錨孔內后被彈性托件擴展,其錨固段具有較大的回轉半徑,大大降低了錨桿拉出時之拉力,且不會產生拉拔時被卡住現象,錨桿回收可靠、方便,可節約材料,避免造成地下危害;3)本發明可根據需要在錨桿上套設套管,使錨桿拉拔時摩擦力更小,更為方便;4)本發明還通過托件與注漿體接觸面上設置的凸起或表面呈波紋狀,可使托件與注漿體的結合更為緊密,降低了兩者之間的摩擦力,進一步提高了注漿體的握裹力及錨桿的抗拔性能;5)本發明結構較之現有技術簡單,制錨、施工也非常方便,生產成本低,可廣泛推廣使用。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四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五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六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七結構示意圖。
圖中1-錨桿桿體;11-錨固段; 12-自由段;2-固定件; 3-錨孔; 4-托件;41-長條形彈性構件; 42-網狀構件;43-套筒;44-螺旋構件; 45-網狀圓柱構件;5-注漿體;6-短套管; 7-長套管。
具體實施方式目前,在高層建筑物的基坑工程、地下鐵道、船塢、港口、地下工程中廣泛使用錨桿支護。但是,由于地層內組織結構復雜,水及其他介質的滲透很容易造成對錨桿的腐蝕,從而會降低錨桿的使用壽命,同時,錨桿件與地層之間的摩阻力也是決定錨桿使用性能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怎樣有效提高錨桿抗拔力及錨桿桿體防腐蝕問題,以提供錨桿永久的支護,一直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研究的主要課題。另外,錨桿的回收也是建筑領域一大研究課題,當錨桿使用期滿后,桿體無法回收,殘留于地層中,會對地層帶來影響,同時也造成材料的浪費。而且,目前錨桿支護領域中,由于其結構設計的局限,壓力錨桿一般不能作為回收錨桿使用。
本發明針對實際應用中所出現的上述問題及缺陷,在可回轉的錨桿桿體回轉段上,設有與桿體回轉彎曲度相同、且可根據桿體回轉形態做變形之托件,該托件在施工時可與灌注于錨孔內之水泥漿、砂漿、砂石水泥混合漿或化學漿液等可凝固漿體或其混合物相結合形成含有骨架的注漿體,可承受錨桿拉力,即可作為壓力型錨桿使用,同時該托件相對于地層與回轉錨桿之間的摩擦力小,實現了錨桿的回收。
為便于回轉錨桿的回收,本發明桿體回轉段置放位置采用擴孔處理,即錨桿錨固段孔徑大于其他位置錨孔孔徑,一般為其2~10倍左右,這樣回轉桿體在置于錨孔后時,其底部回轉位置可獲得較大的轉彎半徑,以避免回收時被卡死,大大降低了錨桿被拉出時之拉力,從而實現了本發明之目的。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本發明由回轉后置于錨孔內之柔性錨桿桿體1、灌注于錨孔3內之漿液凝固后粘結于錨桿桿體上之注漿體5及錨桿頭部固定件2構成,其中錨桿桿體1由可回轉彎曲之鋼鉸線、鋼絲繩、鋼絲束或工程塑料構成,置于錨孔3內,錨孔3分為錨固段11和自由段12,其中錨桿桿體1直線段置于自由段12內,回轉段置于錨孔錨固段11內,端頭置于錨孔3外,便于回收時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錨桿桿體1回轉段上,設有托件4,該托件4可根據錨桿桿體1回轉形態做變形,與錨桿桿體1回轉段具有相同的曲率。如圖所示,本發明托件4采用可帶動桿體回轉段做彎曲變形之彈性構件,所述彈性構件可為長條形彈性構件41,或為U形彈性構件,本實施例彈性構件為長條形彈性構件41,設置于錨桿桿體1回轉段內側,可用鐵絲套扎方法固定。當回轉錨桿置于錨孔3內時,該長條形彈性構件41既可以與灌漿時的漿體結合,使注漿后之固結體形成以帶有骨架的承載體,漿液凝固后形成含有托件4之注漿體5,提高了注漿體5的強度,且可作為承載體承受錨桿拉力,增加錨桿的抗拔力。同時由于該長條形彈性構件41為一光滑構件,且置于錨桿桿體1回轉段內側,與錨桿桿體1內側相觸,相對土層或巖層來說,其與錨桿桿體1之間的摩擦力,大大降低。因此,當需要將錨桿拉出時,只需拽住置于錨孔3外之桿體的一個端頭,錨桿桿體1便很容易被拉出,實現了錨桿的回收。
本發明托件4之所以采用彈性構件,其是在錨桿桿體1回轉段置于錨孔之擴大孔內時,由于錨桿桿體1進入錨孔自由段12時孔徑較小,錨桿回轉段曲率也很小,而當進入至錨孔錨固段11時,由于其孔徑被擴大,因此,在長條形彈性構件41之彈性作用下,便可根據錨孔錨固段11之擴大孔的容讓空間使錨桿桿體1回轉段作彈性擴展,桿體曲率半徑被擴大,使桿體更容易被拉出。
本實施例結構錨桿具體施工方法是1)鉆孔根據設計要求用鉆機在土層或巖石上鉆出錨孔3;2)擴孔將錨孔3底部擴大,使錨孔3底部桿體回轉段置放位置之錨孔孔徑增大,為其他位置錨孔孔徑之10倍;3)制錨按錨桿長度或單元錨桿長度之兩倍以上截取桿體后,將長條形彈性構件41置于錨桿桿體1中間回轉段位置內例,然后用鐵絲或塑料絲扎好;再將含有長條形彈性構件41的桿體中部對折,對折位置為錨桿桿體1回轉段,長條形彈性構件41隨桿體回轉段一同彎曲。另外,也可將錨桿桿體1對折回轉,然后再將長條形彈性構件41按照錨桿桿體1的回轉形式做變形,并置于錨桿桿體1回轉段內側且固定在錨桿桿體1上;4)灌漿將含有上述長條形彈性構件41之錨桿桿體1置入錨孔3內,使錨桿桿體1回轉段置于擴孔后的錨孔3內,兩端頭置于錨孔3外,然后向錨孔3內澆注水泥漿、砂漿、砂石水泥混合漿或化學漿液,注漿時需調配合適的漿液濃度和砂石粒徑配比等參數,以使漿體充分滲透,并填滿錨孔3內所有空隙,待其凝固后即可形成一帶有長條形片狀骨架之注漿體5,包圍于錨桿桿體周圍。
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錨桿桿體1、注漿體5及錨桿頭部固定件2與實施例一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托件4可為包覆錨桿桿體1回轉段表面之網狀構件42,如圖所示,該網狀構件42可為有彈性、可彎曲的網片,網片可以是金屬絲構成,也可以由其他材料構成,還可以為具有一定厚度的立體的、有彈性的網形構件,網片較薄時可按片多層包裹形式,也可為網片重復纏繞而成,通過鐵絲扎箍或其他緊固方式使其附著于錨桿桿體1回轉段之外表面,并根據錨桿桿體1回轉形態做變形,其上的網孔孔徑可容漿液充分穿越、滲透。當回轉錨桿置于錨孔3內,該網狀構件42既可以與灌漿時的漿體結合,使注漿后之固結體形成以帶有網狀骨架的承載體,提高了注漿體5的強度,且可作為承載體承受錨桿拉力,增加錨桿的抗拔力。同時還由于貼于錨桿回轉段內側之網狀構件42摩擦力相對土層或巖層來說,降低了很多,因此,當用力拉錨孔3外端頭時,錨桿桿體1很容易被拉出,實現了錨桿的回收。
本實施例網狀構件42同樣具有較大的彈性,當進入至擴大的錨孔時,其在彈性作用下,便可根據錨孔錨固段11之擴大孔的容讓空間帶動錨桿桿體1回轉段作彈性擴展,曲率半徑擴大,使桿體更容易被拉出。
本實施例結構錨桿具體施工方法是1)鉆孔根據設計要求用鉆機在土層或巖石上鉆出錨孔3;2)擴孔將錨孔3底部擴大,使錨孔3底部桿體回轉段置放位置之錨孔孔徑增大,可為其他位置錨孔孔徑之6倍;3)制錨按錨桿長度或單元錨桿長度之兩倍以上截取桿體,然后將網狀構件42置于錨桿桿體1中間回轉段位置,用鐵絲或塑料絲扎好;再將含有網狀構件42的桿體中部對折,對折位置為錨桿桿體1回轉段,網狀構件42隨桿體回轉段一同彎曲。另外,也可將錨桿桿體1對折回轉,然后再將網狀構件42按照錨桿桿體1的回轉形式做變形,并置于錨桿桿體1回轉段內側且固定在錨桿桿體1上;4)灌漿將含有上述網狀構件42之錨桿桿體1置入錨孔3內,使錨桿桿體1回轉段置于擴孔后的錨孔3內,兩端頭置于錨孔3外,然后向錨孔3內澆注水泥漿、砂漿、砂石水泥混合漿或化學漿液,注漿時需調配合適的漿液濃度和砂石粒徑配比等參數,以使漿體充分滲透,并填滿錨孔3內所有空隙,待其凝固后即可形成一帶有網狀骨架之注漿體5,包圍于錨桿桿體周圍。
實施例三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錨桿桿體1、注漿體5及錨桿頭部固定件2與實施例一、二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托件4為套于桿體回轉段表面之套筒43,如圖所示,該套筒43可為帶孔彈性套筒或套筒側壁為網狀結構,通過鐵絲扎箍或其他緊固方式使其附著于錨桿桿體1回轉段之外表面,并根據錨桿桿體1回轉形態做變形,其上孔徑可容漿液充分穿越、滲透。當回轉錨桿置于錨孔3內,該套筒43既可以與灌漿時的漿體結合,使注漿后之固結體形成以帶有套筒骨架的承載體,提高了注漿體5的強度,且可作為承載體承受錨桿拉力,增加錨桿的抗拔力。同時由于貼合于錨桿回轉段之內側之套筒43內壁摩擦力相對土層或巖層來說,大大降低,因此,當用力拉錨孔3外端頭時,錨桿桿體1很容易被拉出,實現了錨桿的回收。
本實施例之套筒43同樣具有較大的彈性,當進入至擴大的錨孔時,其在彈性作用下,便可根據錨孔錨固段11之擴大孔的容讓空間帶動錨桿桿體1回轉段作彈性擴大、伸展,以降低錨桿回轉段的彎曲程度,在灌漿澆注凝固程序完成后,使其更容易將錨桿拉出。
本實施例結構錨桿具體施工方法是1)鉆孔根據設計要求用鉆機在土層或巖石上鉆出錨孔3尺寸;2)擴孔將錨孔3底部擴大,使錨孔3底部桿體回轉段置放位置之錨孔孔徑增大,可為其他位置錨孔孔徑之3倍;3)制錨按錨桿長度或單元錨桿長度之兩倍以上截取桿體,然后將套筒43置于錨桿桿體1中間回轉段位置,用鐵絲扎箍好;再將含有套筒43的桿體中部對折,對折位置為錨桿桿體1回轉段,使套筒43隨桿體回轉段一同彎曲;4)灌漿將含有上述套筒43之錨桿桿體1置入錨孔3內,使錨桿桿體1回轉段置于擴孔后的錨孔3內,兩端頭置于錨孔3外,然后向錨孔3內澆注水泥漿、砂漿、砂石水泥混合漿或化學漿液,注漿時需調配合適的漿液濃度和砂石粒徑配比等參數,以使漿體充分滲透,并填滿錨孔3內所有空隙,待其凝固后即可形成一帶有套筒骨架之注漿體5,包圍于錨桿桿體周圍。
實施例四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錨桿桿體1、注漿體5及錨桿頭部固定件2與實施例一、二、三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托件4為纏繞于桿體回轉段表面之圓箍狀或螺旋構件44,該構件套于桿體回轉段,如圖所示,其為彈簧狀結構,可根據錨桿桿體1回轉形態做彎曲變形,其上彈簧桿體徑向之間的空隙可容漿液充分穿越、滲透。當回轉錨桿置于錨孔3內,該圓箍狀或螺旋構件44既可以與灌漿時的漿體結合,使注漿后之固結體形成以帶有圓箍或螺旋骨架的承載體,可提高注漿體5的強度,且可作為承載體承受錨桿拉力,故而大大提高了錨桿錨固力。同時由于貼合于錨桿回轉段之內側之圓箍狀或螺旋構件44摩擦力相對土層或巖層來說,大大降低,因此,當用力拉錨孔3外端頭時,錨桿桿體1很容易被拉出,實現了錨桿的回收。
本實施例之圓箍狀或螺旋構件44同樣具有較大的回彈力,當進入至擴大的錨孔時,其在彈性作用下,便可根據錨孔錨固段11之擴大孔的容讓空間帶動錨桿桿體1回轉段作彈性擴展,曲率半徑擴大,使桿體更容易被拉出。
本實施例結構錨桿具體施工方法是1)鉆孔根據設計要求用鉆機在土層或巖石上鉆出錨孔3;2)擴孔將錨孔3底部擴大,使錨孔3底部桿體回轉段置放位置之錨孔孔徑增大,為其他位置錨孔孔徑之8倍;3)制錨按錨桿長度或單元錨桿長度之兩倍以上截取桿體,然后將圓箍狀或螺旋構件44套于錨桿桿體1中間回轉段位置且固定,再將含有圓箍狀或螺旋構件44的桿體中部對折,對折位置為錨桿桿體1回轉段,使圓箍狀或螺旋構件44隨桿體回轉段一同彎曲;4)灌漿將含有上述圓箍狀或螺旋構件44之錨桿桿體1置入錨孔3內,使錨桿桿體1回轉段置于擴孔后的錨孔3內,兩端頭置于錨孔3外,然后向錨孔3內澆注水泥漿、砂漿、砂石水泥混合漿或化學漿液,注漿時需調配合適的漿液濃度和砂石粒徑配比等參數,以使漿體充分滲透,并填滿錨孔3內所有空隙,待其凝固后即可形成一帶有圓箍或螺旋骨架之注漿體5,包圍于錨桿桿體周圍。
實施例五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錨桿桿體1、注漿體5及錨桿頭部固定件2與實施例一、二、三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托件4為具有一定彈性、可變形的柱狀、筒狀、球狀或U形構件,本實施例為網狀圓柱構件45,上述各構件可為卷繞的柱狀或筒狀件,或先做擠壓或做其它方式的壓縮變形。由于錨桿桿體1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回彈力,且錨孔3亦具有一定的容讓空間,因此,當錨桿桿體1置于錨孔3內后,對折后的錨桿桿體1會自行張開,處于錨固段之各桿體之間會形成一回轉空間,網狀圓柱構件45可放置于上述空間內,位于桿體回轉段內側。由于網狀圓柱構件45具有一定的彈性,且置放前具有一定的預壓力,因此,在放置于錨孔3內之錨桿桿體1回轉段內側后,可自動向外伸展,填滿回轉段內側空腔,貼合于錨桿回轉段之內側,其上之網孔可容漿液充分穿越、滲透。網狀圓柱構件45既可以與灌漿時的漿體結合,使注漿后之固結體形成以帶有網狀圓柱骨架的承載體,可提高注漿體5的強度,且可作為承載體承受錨桿拉力,增加錨桿的抗拔力。當用力拉錨孔3外的一個桿體端頭時,錨桿桿體1很容易被拉出,實現了錨桿的回收。當有多根鋼絞線作為桿體時,可逐根依次拉出。
上述結構錨桿具體施工方法是1)鉆孔根據設計要求用鉆機在土層或巖石上鉆出錨孔3尺寸;2)制錨按錨桿長度或單元錨桿長度之兩倍以上截取錨桿桿體1,然后將桿體中部對折,對折位置為錨桿桿體1回轉段,再將對折后的錨桿置于錨孔3內;3)灌漿先將網狀圓柱構件45進行擠壓或做其它方式的壓縮變形,然后再將其放置于錨孔3內之錨桿桿體1中間回轉段內例,置于錨孔3內之網狀圓柱構件45由于其彈性作用,會自動伸展開來,填滿回轉段內側空腔;錨桿桿體1兩端頭置于錨孔3外,再向錨孔3內澆注水泥漿、砂漿、砂石水泥混合漿或化學漿液,注漿時調配合適的漿液濃度和砂石粒徑配比等參數,以使漿體充分滲透,并填滿錨孔3內所有空隙,待其凝固后即可形成一置于錨桿桿桿1回轉段內側且帶有網狀圓柱骨架之注漿體5。
實施例六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錨桿桿體1、注漿體5及錨桿頭部固定件2與實施例一、二、三、四均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錨桿桿體1直線段套設有短套管6,該短套管6和錨桿桿體1之間,加設有防腐劑或潤滑油,主要是便于桿體回收時的順利滑移,減少回收拉力。而托件4設置于錨桿桿體回轉段,其設置情形、施工方法則根據上述實施例的不同而不同,可任意選用。
實施例七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六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錨桿桿體1整體套設有長套管7,該長套管7和錨桿桿體1之間,加設有防腐劑或潤滑油,而托件4設置于錨桿桿體1回轉段套管上,同樣,其設置情形、施工方法則根據實施例的不同而不同,可任意選用。這種結構對于上述實施例結構來說,可完全保證桿體的順利滑移,減小回收拉力。
為提高托件4與注漿體5之間的握裹力,在上述實施例托件4與注漿體5接觸的表面,還設有凸起或表面呈波紋狀。這種結構,可使托件4更好地與漿體粘結,防止注漿體5開裂,同時增加了托件4與注漿體5之間的縱向摩擦力,可進一步提高注漿體5的握裹力及錨桿的抗拔性能。
權利要求
1.一種桿體回轉錨桿,包括回轉后置于錨孔內之桿體,所述桿體端頭置于錨孔外,直線段設于錨孔自由段,回轉段置于錨孔錨固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轉段桿體上,設有可根據桿體回轉形態做變形之托件,該托件與施工時灌注于錨孔內之注漿體結合,形成承受錨桿拉力之承載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桿體回轉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桿體回轉段置放位置之錨孔孔徑大于其他位置錨孔孔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桿體回轉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件為放置于桿體回轉段內側之可變形的柱狀、筒狀、球狀或U形狀構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桿體回轉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件為設于桿體回轉段內側且可帶動桿體回轉段擴展之彈性構件,或為設于桿體回轉段表面之網狀構件,或為套于桿體回轉段表面之帶孔彈性套筒或側壁為網狀的套筒,或為纏繞于桿體回轉段表面之圓箍狀或螺旋狀構件。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桿體回轉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桿體回轉段置放位置之錨孔孔徑為其他位置錨孔孔徑之2~10倍。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桿體回轉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設于桿體回轉段內側可帶動桿體回轉段擴展之彈性構件或為長條形片狀或板狀彈性構件,或為U形彈性構件。
7.根據權利要求1或3或4或6所述的桿體回轉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桿體直線段套設有套管,托件設置于桿體回轉段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或3或4或6所述的桿體回轉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桿體整體套設有套管,托件設置于桿體回轉段套管上。
9.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桿體回轉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件與注漿體之接觸表面有凸起或表面呈波紋狀。
全文摘要
一種桿體回轉錨桿,包括回轉后置于錨孔內之桿體,所述桿體端頭置于錨孔外,直線段設于錨孔自由段,回轉段置于錨孔錨固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轉段桿體上,設有可根據桿體回轉形態做變形之托件,該托件與施工時灌注于錨孔內之注漿體結合,形成承受錨桿拉力之承載體。所述托件為放置于桿體回轉段內側之可變形的柱狀、筒狀、球狀或U形狀構件;也可為設于桿體回轉段內側且可帶動桿體回轉段擴展之彈性構件,或設于桿體回轉段表面之網狀構件,或套于桿體回轉段表面之帶孔彈性套筒或側壁為網狀的套筒,或纏繞于桿體回轉段表面之圓箍狀或螺旋狀構件。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結構設計簡單、節省材料、施工安裝方便、桿體可回收且可作為壓力錨桿用之回轉錨桿。
文檔編號E02D17/20GK1908323SQ20061006197
公開日2007年2月7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4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4日
發明者曾慶義 申請人:曾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