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提高板樁墻承受能力的半遮簾式板樁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港口、水利及建筑工程領域中的建筑墻結構,特別是一種對板樁式碼頭建筑墻改進的提高板樁墻承受能力的半遮簾式板樁結構。
背景技術:
板樁式碼頭是碼頭三大結構型式之一,由前板樁墻1、錨碇拉桿3及后方錨碇墻2結構組成,如圖1所示。板樁碼頭具有施工簡便、造價低等特點,在港口和水利工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但國內已建造的板樁碼頭水深均較小,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新建更大噸級的碼頭以及將現有碼頭改造為更大水深的泊位,現有板樁碼頭已遠不適應實際的需要。
對板樁式碼頭,水深的變化對其強度和穩定性的影響非常敏感。已建碼頭前沿水深加大以后,必須解決以下問題(1)前板樁的踢腳穩定滿足規范要求;(2)前板樁的內力控制在既有斷面和配筋能夠承受的范圍;(3)拉桿拉力不得超出既有拉桿的承載能力;(4)錨碇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必須滿足規范要求。
要解決上述問題,可以考慮以下三種途徑1、在原碼頭岸壁前建造新的結構,其形式包括以下兩種即在原碼頭岸壁前建造高樁梁板結構作為前方承臺或在碼頭岸壁前建造新的板樁墻。這兩種方案造價均較高,且因將碼頭岸線向前推移,占用了港池水域,業主不愿接受。另外須增設拉桿,為此必須拆除已建成的碼頭面層、火車或門機軌道、軌道梁等設施及鋼筋混凝土胸墻,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同時,碼頭岸線也需前移,帶來岸吊的吊臂損失。
2、將原碼頭前板樁加厚、加深,以解決前板樁的強度、裂縫和穩定問題;換填部分上部填料,以減小拉桿力,解決拉桿和錨碇的強度和穩定問題。其形式包括緊貼原前板樁墻澆筑新的地下連續墻,新澆地下連續墻的入土深度滿足碼頭加深后的踢腳穩定要求。此方案施工難度較大;若緊貼原前板樁下部一定高度澆筑地下連續墻,并加深至滿足踢腳穩定要求的深度,將其作為原前板樁的支承,以減小原前板樁的跨中彎矩和拉桿拉力。該方案施工上難度也很大,且必須水上施工,使得造價偏貴。同時新澆的地下連續墻比上部胸墻的前沿突出,不利于船舶靠泊。
3、減小作用于前板樁的土壓力,使其在碼頭加深后,板樁強度、裂縫及拉桿力均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其形式包括采用高壓噴射注漿法(旋噴法)加固原板樁墻后一定范圍的土體,從而減小作用于前板樁的土壓力,使得在碼頭加深后,結構的強度和穩定及限裂仍能滿足規范要求。該方案與加固土體的土質有關,當夾層多、各層土強度指標相差較大時,施工難度較大,加固質量難以保證,費用也較高。若采用在原前板樁后面做全半遮簾樁的方案,該方案可在陸上施工半遮簾樁,施工方便,質量較易保證,施工期碼頭岸壁仍可靠船。但因要施工錨桿,須將碼頭面層、軌道、軌道梁等已建設施拆除,帶來較大經濟損失,業主不愿接受。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諸方案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提提高板樁墻承受能力的半遮簾式板樁結構,提高碼頭加深后的結構強度和穩定性;同時又避免必須拆除碼頭頂面設施的缺點,而提供造價便宜,施工方便,對生產干擾少的新型板樁墻承受能力的半遮簾式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提高板樁墻承受能力的半遮簾式結構,包括有前板樁墻、后錨碇墻、連接前板樁墻和后錨碇墻的錨碇拉桿,其中在所述前板樁墻的后方設置有與其平行的多個半遮簾樁,所述半遮簾樁與前板樁墻之間距離為1-10米,所述半遮簾樁的底端低于前板樁墻的底端,在前板樁墻、多個半遮簾樁以及后錨碇墻的空間為填充土體或原有土體。
所述半遮簾樁為間隔排列的多個半遮簾樁,其斷面是具有剛度的矩形、圓形或T形形狀。
所述半遮簾樁為多個半遮簾樁形成的墻,其斷面為矩形、圓形或T形形狀。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提高板樁墻承受能力的半遮簾式板樁結構可有效地減小前板樁的受力,從而創造了板樁碼頭岸壁得以加大水深的條件;對于板樁碼頭加深改造工程,采用該裝置,可避免拆除已建碼頭面層以上的構筑物,從而最大限度地節省投資和縮短工期及減少對生產的影響;提高板樁墻承受能力的半遮簾式結構使碼頭在加深時,前沿線不必向前推移,避免了碼頭加深對水域的影響;半遮簾樁全部為陸上施工,既不影響船舶在碼頭的靠泊,又極方便施工,具有造價低,施工期短的特點。
圖1為已有前板樁墻和后錨碇墻連接結構斷面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斷面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平面示意圖。
圖中1、前板樁墻2、后錨碇墻3、錨碇拉桿4、半遮簾樁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加以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提高板樁墻承受能力的半遮簾式板樁結構包括有前板樁墻1、后錨碇墻2、連接前板樁墻和后錨碇墻的錨碇拉桿3,在所述前板樁墻1的后方設置有與其平行的多個半遮簾樁4,所述半遮簾樁4與前板樁墻之間距離為1~10米,所述半遮簾樁4的底端低于前板樁墻的底端,在前板樁墻1、多個半遮簾樁4以及后錨碇墻2的空間為填充土體或原有土體。
所述半遮簾樁4為間隔排列的多個半遮簾樁,也可為多個半遮簾樁形成的墻,其斷面均具有剛度的矩形狀、圓形或T形狀。
在前板樁墻1后方建造半遮簾樁4,利用半遮簾樁4減小作用于前板樁墻1下部的土壓力,在半遮簾樁4的上部不必設錨碇拉桿3,半遮簾樁4的頂端的最佳位置及與前板樁墻1的合理距離由計算確定,半遮簾樁4的底端低于原前板樁墻底端1,半遮簾樁4的下端深度必須大于原前板樁墻1,使半遮簾樁4的入土深度能獲得深層土體對半遮簾樁4的嵌固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如下如圖2、3所示,提高板樁墻承受能力的半遮簾式板樁結構包括有前板樁墻1、后錨碇墻2、連接前板樁墻和后錨碇墻的錨碇拉桿3,在所述前板樁墻1的后方設置有與其平行的多個半遮簾樁4,所述半遮簾樁4與前板樁墻之間距離為1~10米,所述半遮簾樁4的底端低于前板樁墻的底端,在前板樁墻1、多個半遮簾樁4以及后錨碇墻2的空間為填充土體或原有土體。這種半遮簾樁的結構,板樁碼頭的碼頭面標高為+4.0m,板樁墻前泥面標高-11.0m,要求將板樁碼頭加深后,板樁墻前泥面挖深至標高-13.5m,碼頭前方堆載20KN/m2,后方堆載80kN/m2。半遮簾樁4為矩形斷面、采用灌注的C25鋼筋混凝土樁,其底標高為-26.0m,頂標高-7.6m,寬2.7m,厚1.4m,沿碼頭岸線方向中心間距平均為1.67m,半遮簾樁4和前板樁墻1之間的凈距為2.65m。
提高板樁墻承受能力的半遮簾式結構的施工方法為先定位挖槽,槽中采用泥漿護壁,然后安放鋼筋籠,再從底向上澆筑混凝土至預定標高,形成半遮簾樁。當所有半遮簾樁都達到設計強度后,即可對碼頭前的港池進行挖深和在碼頭面上堆載。
本實例證明了該發明前述各項優點,極具推廣和應用價值。
權利要求1.一種提高板樁墻承受能力的半遮簾式板樁結構,包括有前板樁墻(1)、后錨碇墻(2)、連接前板樁墻和后錨碇墻的錨碇拉桿(3),其特征是在所述前板樁墻(1)的后方設置有與其平行的多個半遮簾樁(4),所述半遮簾樁(4)與前板樁墻之間距離為1~10米,所述半遮簾樁(4)的底端低于前板樁墻的底端,在前板樁墻(1)、多個半遮簾樁(4)以及后錨碇墻(2)的空間為填充土體或原有土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板樁墻承受能力的半遮簾式板樁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半遮簾樁(4)為間隔排列的多個半遮簾樁,其斷面是具有剛度的矩形狀、圓形或T形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板樁墻承受能力的半遮簾式板樁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半遮簾樁(4)為多個半遮簾樁形成的墻,其斷面為矩形、圓形或T型狀形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提高板樁墻承受能力的半遮簾式板樁結構,包括有前板樁墻、后錨碇墻、連接前板樁墻和后錨碇墻的錨碇拉桿,在前板樁墻的后方設置有與其平行的多個半遮簾樁,半遮簾樁與前板樁墻之間距離為1一10米,所述半遮簾樁的底端低于前板樁墻的底端,在前板樁墻、多個半遮簾樁以及后錨碇墻的空間為填充土體或原有土體。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是該結構可有效地減小前板樁的受力,創造了板樁碼頭岸壁得以加大水深的條件;對于板樁碼頭加深改造工程,采用該裝置,可避免拆除已建碼頭面層以上的構筑物,從而最大限度地節省投資和縮短工期及減少對生產的影響。該結構使碼頭在加深時,前沿線不必向前推移,避免了碼頭加深對水域的影響。半遮簾樁全部為陸上施工且工期短,造價低,不影響船舶在碼頭的靠泊。
文檔編號E02D27/00GK2823329SQ20052012311
公開日2006年10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17日
發明者劉永繡, 董文才, 吳荔丹, 王成環, 李元音, 朱吉全, 申立明 申請人: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 唐山港口投資有限公司, 天津深基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