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自動控制下灰混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鉆井、采油領域中所用的下灰混配裝置,尤其是全自動控制下灰混配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石油行業在大量和快速配制鉆(修)井泥漿、水泥漿、壓裂液時需要固體粉狀物質(重晶石粉密度4.2、水泥密度2.25、植物膠密度0.8以上,專業統稱灰)和水按比例混配。由于配制量大、配制速度快(一次用灰幾十噸—幾百噸,配制速度2M3/min-9M3/min),需要幾噸至幾十噸儲料罐,現有的混配裝置下灰時需要用空氣壓縮機向儲料罐內部氣化總管、空氣分配器等氣化懸浮裝置送風(壓縮空氣),使儲料罐內粉料處于懸浮狀態,再經吹灰管、出灰管進入組合式旋流漏斗與外來液體混合形成鉆(修)井泥漿、水泥漿、壓裂液。但是風將粉料吹入組合式旋流漏斗后泄壓時過濾困難,致使大量粉塵外泄污染環境;工作中啟、停下灰工作程序復雜,每次都要關閉一些閥門,再向罐內憋壓使罐內重晶石粉處于懸浮狀態。如閥門開關順序錯誤或時機不當易造成憋堵事故。配制時下灰量不能計量和控制下灰速度,僅能用放射性密度計監測變化,工藝存在價格高、不安全而且對密度小的液體監測不準的缺點。在施工中只能進行批混(灰和水全部用完)不能按比例進行速配。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的下灰混配裝置工藝復雜、粉塵外泄污染環境及不能按比例進行速配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全自動控制下灰混配裝置,該全自動控制下灰混配裝置簡化了工藝及沒有粉塵外泄,不污染環境,對下灰量、下灰速度及混配進行全自動控制,達到按比例進行速配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該全自動控制下灰混配裝置包括儲灰罐,儲灰罐下部的錐體外壁固定有連接底座的支架,底座上帶有彈簧且上端面固定振動電機并與置于儲灰罐內的振動臂相連;儲灰罐下端開口處依次連接變頻分料器、緩沖下料漏斗、下料閥門及射流器,射流器兩側分別連接水管及與泥漿池相通的出料管。
上述的變頻分料器由變頻電機、減速器、殼體及分料輪組成,減速器的輸出端與分料輪相連;緩沖下料漏斗為不等邊四棱臺狀且左右兩斜面與立面之間的夾角分別為40~50度及55~65度;緩沖下料漏斗左右兩斜面與立面之間的最佳夾角分別為45度及60度。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振動電機可帶動儲灰罐內的振動臂振動解決了下料不暢的問題,儲灰罐下端開口處依次連接變頻分料器、緩沖下料漏斗、下料閥門及射流器,變頻分料器由計算機控制進行供料,射流器可產生負壓,使得水與灰充分在射流器內混配后進入泥漿池,可實現對下灰量、下灰速度及混配進行全自動控制,達到按比例進行速配的目的。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圖1中變頻分料器7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儲灰罐,2-支架,3-底座,4-彈簧,5-振動電機,6-振動臂,7-變頻分料器,8-緩沖下料漏斗,9-射流器,10-水管,11-泥漿池,12-出料管,13-下料閥門,14-變頻電機,15-減速器,16-殼體,17-分料輪,α,β-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該全自動控制下灰混配裝置包括儲灰罐1,儲灰罐1下部的錐體外壁固定有連接底座3的支架2,底座3上帶有彈簧4且上端面固定振動電機5并與置于儲灰罐1內的振動臂6相連,振動電機5可帶動儲灰罐1內的振動臂6振動解決了下料不暢的問題;儲灰罐1下端開口處依次連接變頻分料器7、緩沖下料漏斗8、下料閥門13及射流器9,由圖2結合圖1所示,變頻分料器7由變頻電機14、減速器15、殼體16及分料輪17組成,減速器15的輸出端與分料輪17相連,緩沖下料漏斗8為不等邊四棱臺狀且左右兩斜面與立面之間的夾角(α,β)分別為40~50度及55~65度,其最佳角度分別為45度及60度,主要是為了防止膨料,保證下料通暢;射流器9側分別連接水管10及與泥漿池11相通的出料管12,變頻分料器7由計算機控制進行供料,射流器9可產生負壓,按所需負壓大小應用文丘里原理設計射流器9尺寸,水與灰在射流器9內充分混配后進入泥漿池11,由此可見該裝置可實現對下灰量、下灰速度及混配進行全自動控制,達到按比例進行速配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全自動控制下灰混配裝置,包括儲灰罐(1),其特征在于儲灰罐(1)下部的錐體外壁固定有連接底座(3)的支架(2),底座(3)上帶有彈簧(4)且上端面固定振動電機(5)并與置于儲灰罐(1)內的振動臂(6)相連;儲灰罐(1)下端開口處依次連接變頻分料器(7)、緩沖下料漏斗(8)、下料閥門(13)及射流器(9),射流器(9)兩側分別連接水管(10)及與泥漿池(11)相通的出料管(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控制下灰混配裝置,其特征在于變頻分料器(7)由變頻電機(14)、減速器(15)、殼體(16)及分料輪(17)組成,減速器(15)的輸出端與分料輪(17)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控制下灰混配裝置,其特征在于緩沖下料漏斗(8)為不等邊四棱臺狀且左右兩斜面與立面之間的夾角(α,β)分別為40~50度及55~65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動控制下灰混配裝置,其特征在于緩沖下料漏斗(8)左右兩斜面與立面之間的最佳夾角(α,β)分別為45度及60度。
專利摘要一種全自動控制下灰混配裝置。主要解決現有的下灰混配裝置工藝復雜、粉塵外泄污染環境及不能按比例進行速配的問題。其特征在于儲灰罐(1)下部的錐體外壁固定有連接底座(3)的支架(2),底座(3)上帶有彈簧(4)且上端面固定振動電機(5)并與置于儲灰罐(1)內的振動臂(6)相連;儲灰罐(1)下端開口處依次連接變頻分料器(7)、緩沖下料漏斗(8)、下料閥門(13)及射流器(9),射流器(9)兩側分別連接水管(10)及與泥漿池(11)相通的出料管(12)。該全自動控制下灰混配裝置簡化了工藝及沒有粉塵外泄,不污染環境,對下灰量、下灰速度及混配進行全自動控制,達到按比例進行速配的目的。
文檔編號E21B21/00GK2698959SQ20042004808
公開日2005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9日 優先權日2004年4月9日
發明者崔福林, 賈慶斌, 孟繁志, 徐穎, 佟文全 申請人: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