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井下高效氣體分離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氣生產裝置,尤其是適應用高油氣比的抽油井,使氣體從油液中分離出來的井下高效氣體分離器。
背景技術:
目前,油田使用井下氣體分離器種類很多,從分離器原理上可分為重力作用式和離心力作用式。重力式氣體分離是利用油氣密度的差異,小氣泡向上運動聚積形成大氣泡,經氣錨上部孔眼排出,原油向下運動,經內吸管進入抽油泵;離心力作用式是利用油氣混合液在分離器內旋轉流動,油氣的密度不同離心力也不同,從而實現油氣分離。然而這些氣體分離器功能是單一的,分離效率低,滿足不了高油氣比抽油井生產的需要。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氣體分離器分離效率低、功能單一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集重力作用、離心力作用和剪切力作用于一體的井下高效氣體分離器。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實現的一種井下高效氣體分離器,它主要包括外管、襯管、內吸管,三管通過上接頭、下接頭及其上的內外絲扣連接為一體,其中,外管、襯管、內吸管依次在相鄰之間形成環行空間,外管上有割縫,襯管上開有小孔。
外管上的割縫為縱向的、與內表面相切的、粗糙的割縫。
襯管上開的小孔為徑向小孔。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油氣混合液通過割縫進入外管與襯管的環空受到剪切作用,實現一級分離,由于割縫面積小,油氣混合液經過時形成沿外管內壁旋轉的高速液流,實現二級分離,氣體向上移動排出,剩余未完全分離的油氣混合液通過襯管小孔進入襯管與內吸管的環空,利用重力分離原理實現三級分離,最后被分離的油液通過內吸管進入抽油泵。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結構簡單,無運動部件;集重力作用、離心力作用和剪切力作用于一體,分離效率高,減少氣體對泵的影響,防止氣鎖,提高泵效。
圖1本實用新型整體的縱向剖面圖。
圖2圖1中的A---A面剖視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
由圖1可以看出上接頭1上端開有絲扣可與抽油泵相連,中部開有放氣孔8,下部有一個外絲扣、兩個內絲扣分別與外管3、襯管4和內吸管2相應的絲扣相連;襯管4下端與下接頭5相連,襯管中部開有小孔6;下接頭5下端開有與尾管相連的絲扣,其外表面與外管3下端內表面間隙配合。
由圖2可以看出外管3上有兩個縱向割縫7,割縫的方向與外管內表面相切且有粗糙的內表面。
本實用新型在井下工作過程如下上接頭和抽油泵相接,其中間也可接若干根油管,下接頭和尾管相接,井下油氣混合液通過外管上的縱向割縫進入外管和襯管的環空,在這個過程中混合液受到割縫粗糙表面的剪切作用使一部分氣體被分離出來,形成氣泡上移通過外管上部的放氣孔8排出,進入環空的混合液形成漩流,又使一部分氣體被分離,剩余的未完全分離的混合液通過襯管的孔眼進入襯管和內吸管的環空,在重力作用下完成脫氣的原油通過內吸管進入抽油泵。
權利要求1.一種井下高效氣體分離器,它主要包括外管(3)、襯管(4)、內吸管(2),三管通過上接頭(1)、下接頭(5)及其上的內外絲扣連接為一體,其特征在于外管(3)、襯管(4)、內吸管(2)依次在相鄰之間形成環行空間,外管(3)上有割縫(7),襯管上開有小孔(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高效氣體分離器,其特征在于外管上的割縫(7)為縱向的、與內表面相切的、粗糙的割縫。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高效氣體分離器,其特征在于襯管上開的小孔(6)為徑向小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井下高效氣體分離器,它主要包括外管、襯管、內吸管,三管通過上接頭、下接頭及其上的內外絲扣連接為一體,其外管、襯管、內吸管依次在相鄰之間形成環行空間,外管上開有縱向的、與內表面相切的、粗糙的割縫,襯管上開有徑向小孔。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結構簡單,無運動部件;集重力作用、離心力作用和剪切力作用于一體,分離效率高,減少氣體對泵的影響,防止氣鎖,提高泵效。
文檔編號E21B43/36GK2714803SQ20042001110
公開日2005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22日
發明者李玉東 申請人:李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