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合式中空錨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錨桿,尤其適用于取代錨固支護系統中各種先錨后灌型注漿中空錨桿。
背景技術:
現有的支護錨桿,為了實現注漿飽滿,往往采用無縫鋼管作中空的錨桿體,其中間通孔或當作注漿通道或當作排氣通道使用。由于無縫鋼管價格很貴,給這類錨桿的使用帶來諸多不利一方面使用會帶來浪費,另一方面也就因此而限制其推廣。如果換成價格低廉的焊管,因焊管的工藝特點,在相同外徑條件下,其壁厚達不到所需強度應有的厚度,往往不得不放棄使用,價格優勢無法發揮。
技術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提供一種具有如下結構的復合式中空錨桿一種復合式中空錨桿,外層鋼管與內層鋼管的結合面相互凹凸咬合。
上述的復合式中空錨桿可以至少有一層為焊管。
上述的復合式中空錨桿可以有二~五層內外鋼管。
上述的復合式中空錨桿中空內孔可以被隔離塞分成進漿通道和排氣通道。
采用本發明的復合式中空錨桿,由于可以用加層的辦法補償增加壁厚,就可以解決焊管壁厚偏薄的問題,這樣,也就能達到取代無縫鋼管、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圖1是本發明的說明書附圖,其中,1-外層鋼管、2-內層鋼管、3-錨孔、4-排氣通道、5-隔離塞、6-注漿孔、7-連接套、8-進漿通道、9-排氣管、10-注漿接頭。
復合式中空錨桿的外層鋼管1與內層鋼管2的結合面相互凹凸咬合組成,通常其內外表面或為間斷的凹凸形狀或為連續的螺紋凹凸形狀使相互咬合構成整體以取代無縫鋼管作中空錨桿。
為了實現錨孔內的注漿是由外而內,在復合式中空錨桿的離一端面近處開出漿孔6,隔離塞5將進漿通道8和排氣通道4隔開,排氣通道4與排氣管9相通,這樣,復合式中空錨桿置入錨孔3后,注漿時,因進漿通道8還與注漿接頭10相通,漿料從注漿接頭10經進漿通道8、注漿孔6進入錨孔3,并循序由外而內充盈錨孔3,錨孔3內的空氣從錨孔3的底部經排氣通道4、排氣管9排出,連接套7在出漿孔6處。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1是發明復合式中空錨桿的具體實施方式
的剖視圖。
實施例一取外徑26.75毫米、壁厚3.5毫米的焊管作外層鋼管1,取外徑19毫米、壁厚1.5毫米的焊管作內層鋼管2,將內層鋼管2套進外層鋼管1后,在外層鋼管1的外表面形成外徑25毫米、齒高2毫米、螺距20毫米連續螺紋的同時使內外層鋼管相互咬合構成整體,組成的壁厚為5毫米,為便于加工,這時,外層鋼管1一般比內層鋼管2厚;還可以將外層鋼管1和內層鋼管2分別加工,使外層鋼管1的內螺紋與內層鋼管2的外螺紋相配,然后,把內層鋼管2旋進外層鋼管1就可得到復合式中空錨桿,其中空內孔一般作進漿通道,此時,漿料在錨孔3中由內而外。
實施例二為了解決部分中空錨桿,如用于拱頂部位時,注漿仍可能不飽滿的難題,在由外層鋼管1和外層鋼管2組成的實施例一的復合式中空錨桿一側徑向另開了注漿孔6,使鋼管的中空內孔一部分成為與注漿孔6相通的進漿通道8、另一部分成為與排氣管9相通的排氣通道4,隔離塞5將進漿通道8與排氣通道4隔開,為便于安裝錨孔3的止漿塞,排氣管9就從進漿通道8中穿過并從注漿接頭10穿出。漿料從注漿接頭10經進漿通道8、注漿孔6進入錨孔3,并循序由外而內充盈錨孔3,錨孔3內的空氣從錨孔3的底部經排氣通道4、排氣管9排出。連接套7使復合式中空錨桿強度不會因注漿孔6的存在而降低,目的是借以恢復復合式中空錨桿該部位的強度,為此目的,還可以用鐓粗或加焊筋條等方法。為了更好的保護復合式中空錨桿,其外表面可以部分或全部覆塑、覆鋁、鍍鋅等。
權利要求1.一種復合式中空錨桿,其特征在于外層鋼管(1)與內層鋼管(2)的結合面相互凹凸咬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式中空錨桿,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層為焊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式中空錨桿,其特征在于有二~五層內外鋼管;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式中空錨桿,其特征在于中空內孔被隔離塞(5)分成進漿通道(8)和排氣通道(4)。
專利摘要復合式中空錨桿,主要由外層鋼管和內層鋼管相互套裝組合構成整體,由于組成的鋼管可以是價格便宜的焊管,與目前正在被當作中空錨桿使用的無縫鋼管相比,在同樣功效條件,成本就能大大降低,具有較大的實施價值和社會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E21D21/00GK2567340SQ0224216
公開日2003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02年7月26日
發明者汪德洪 申請人:汪德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