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礦用寬板型工程塑料鉸接頂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煤礦井下回采工作面與金屬支柱配套使用的鉸接頂梁,適用于煤礦頂板破碎的回采工作面使用,屬煤礦支護材料領域。
背景技術:
在煤礦生產中,回采工作面頂板支護普遍采用金屬鉸接頂梁和金屬支柱配合使用,當頂板嚴重破碎時,常在頂梁上鋪設排材(木棍)、笆片(竹笆或荊笆)使用。這種支護方法存在以下缺點1、支撐力小,護頂效果差,由于排材或笆片自身強度低,遇到應力集中或破碎頂板中的大塊游離矸石就會造成局部垮塌。2、工作效率低,頂板懸露時間長,在支護時,要逐根將排材搭接在金屬鉸接頂梁上,然后再將笆片鋪在排材上,再升柱護頂,不但工作量大,而且降低了支護系統的剛度和支護的可靠性。3、排材、笆片都是一次性使用,浪費大,成本高,且排材多為未成材的小樹制成,大量的使用,造成木材資源的浪費。4、現有金屬鉸接頂梁由于支撐面積小,支撐面寬度僅為80mm,護頂效果差。已有技術礦用鉸接頂梁尼龍背板(專利號ZL94244479.5)是由一寬尼龍背板與現有鉸接頂梁組合而成,可以增大護頂面積,提高護頂效果。但它存在以下缺陷1)、背板與頂梁為兩個部件,采用螺栓與金屬頂梁聯結,不僅降低了頂梁的整體性,而且增加了拆裝工作量。2、與背板配套仍采用金屬鉸接頂梁,使頂梁整體重量增加,增大了操作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了工效。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就是設計一種整體礦用寬板型工程塑料鉸接頂梁,它既能起到現有鉸接頂梁的支撐作用,又能起到增強護頂的作用,由于它的支撐面為寬板型,可將暴露的頂板完全封閉。該寬板型頂梁為工程塑料制成的整體結構,強度高,重量輕,增加了支護系統的剛度。在支護時,將寬板型頂梁直接放在金屬支柱頂蓋上即可升柱,可大大減少護頂工作量和操作工人的勞動強度,縮短頂板暴露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和護頂效果,能有效替代現有金屬鉸接頂梁和排材、笆片支護頂板,且能重復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由寬板(1)、筋板(2)、支柱支撐面(3)、鉸接耳(4)、限位裝置(5)組成,采用工程塑料MC鑄型尼龍整體澆鑄而成。MC尼龍經特殊改性處理后,具有抗靜電、阻燃、強度高、韌性好、重量輕等特點。為了增大鉸接耳部分的強度,在鉸接耳內加有金屬加強板,支柱支撐面兩側設有鋸齒狀限位裝置(5),便于支柱在支撐過程中在梁上限位,不出現沿支撐面滑動的現象。本實用新型配合金屬支柱直接支撐于頂板上,不再需要其它護頂材料,可全部封閉暴露的頂板,不僅能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而且能極大地提高護頂的效果和工作效率,能隨支柱的回撤而全部回收復用,從而大大降低支護材料的費用。與現有金屬鉸接頂梁相比較,護頂面積可提高6-10倍;與鉸接頂梁尼龍背板相比較,可減輕重量18kg,同時減少尼龍背板與金屬頂梁的拆裝工作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梁體剖面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平面圖。
參照圖1、圖2。本實用新型由寬板(1)、筋板(2)、支柱支撐面(3)、鉸接耳(4)、限位裝置(5)構成。它由經改性后具有抗靜電、阻燃性能的具有較高強度和一定韌性的MC鑄型尼龍整體澆鑄而成。
根據回采工作面頂板圍巖類型和工作面推進步距,本實用新型梁寬度為100-1000mm,梁長度為600-1200mm,以滿足各種類型頂板條件的需要。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頂梁長度1000mm、寬度540mm,整體重量24kg,支柱支撐面(3)的寬度與現有金屬鉸接頂梁一致,為一帶有鋸齒狀的結構,便于支柱在升柱時在梁上的定位。為了加強鉸接部分強度,鉸接耳(4)內嵌的金屬加強板在澆鑄前先固定在模具內,整體澆鑄成型脫模后即為本實用新型制品。本實用新型使用方法同現有鉸接頂梁。
權利要求1.一種礦用寬板型鉸接頂梁,它由寬板(1)、筋板(2)、支柱支撐面(3)、鉸接耳(4)、限位裝置(5)構成,其特征是采用MC鑄型尼龍整體澆鑄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礦用寬板型鉸接頂梁,其特征在于梁寬為100-1000mm。
3.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礦用寬板型鉸接頂梁,其特征在于頂梁的長度為600-1200mm。
專利摘要一種礦用寬板型工程塑料鉸接頂梁,與金屬支柱配套使用,適用于煤礦頂板破碎的回采工作面支護和護頂使用,屬煤礦支護材料領域。它由寬板(1)、筋板(2)、支柱支撐面(3)、鉸接耳(4)、限位裝置(5)構成。采用經過改性具有抗靜電、阻燃性能具有較高強度和一定韌性的MC鑄性尼龍整體澆鑄而成。鉸接頂梁寬100-1000mm、結構簡單、護頂面積大、重量輕、可回收復用。用于炮、普采工作面解決現有金屬鉸接頂梁重量大、梁體支撐寬度小,造成支護面積小,對破碎頂板的支護效果差等問題,具有良好的支護頂板作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和護頂效果,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E21D17/01GK2551768SQ0126674
公開日2003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1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01年10月30日
發明者周邦遠, 梁立勛, 劉富安, 余玉江, 陳顯坤 申請人:四川華鎣山廣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