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頭攪拌樁機轉盤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樁機之技術,特別涉及樁機中轉盤箱技術。
多頭深層攪拌樁機的核心部分是轉盤箱,它是通過轉盤箱同時帶動多根鉆桿同時同步轉動,從而使多個鉆頭同時同步切削土體。此轉箱結構缺點和對整機性能的影響。
1.1目前,水利部對江河、湖泊堤防滲墻最小設計墻厚為200mm左右,根據此要求,多頭深層攪拌樁機的鉆頭直徑在280~320mm最合理(從施工成本和施工效率考慮),而此種結構型式就限制深層攪拌樁機不能一次成墻,而須經過三次的重復作業才能形成一個長1.35m的單元墻,假若想一次成墻,則鉆頭直徑須在Φ530mm以上,這樣以來,不僅施工成本成倍增加,且每根鉆桿所需扭矩也成倍增大。而此種結構的轉盤箱限制了齒輪等零件強度的提高。
1.2想要實現一次成墻,則必須縮短鉆桿之間的中心距,而此型式的轉盤箱采用滾動軸承,限制了鉆桿中心距的縮小,根據對此型式轉盤箱相關零件的計算,鉆桿中心距至少在390mm以上,這樣還是不能實現一成墻,從施工成本考慮,還需重復三次作業,才能形成一個單元墻。
1.3此結構限制了傳動比的提高。由于負荷和空間尺寸的要求,動力輸入的主、被錐齒輪的齒數比受到限制,這樣以來,必須在轉盤箱以外增加一級減速,這就增大了整個動力傳動系統的成本。
1.4由于此轉盤箱的限制,不能實現一次成墻,無法保證防滲墻的施工質量。
在一個單元墻的第一次施工后,三孔之間尚有大于150mm(鉆頭直徑以Φ300mm計算)厚的土體沒有被切削,這樣以來,無法對三個鉆桿進行約束,在遇到不均衡土質和局部石頭或其他雜物的時候,由于鉆桿是細長比很大的柔性桿件,鉆桿很容易自由傾斜,這樣就不能保證墻體的連續性,也就是施工中,我們所常說的“墻體分叉”。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滑動軸承傳動軸的轉盤箱并具有大的傳動比以克服現有轉盤箱的不足。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發明人提出如下技術方案包括轉盤箱體,轉盤箱體設置的機械傳動裝置,至少兩根鉆桿傳動軸,每根鉆桿傳動軸兩端設置滑動軸承。
具有本實用新型技術內容的多頭攪拌樁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鉆桿之間中心距的距離,能降至250mm,從而可實現施工時的一次成墻,保證下防滲墻的連續性,解決“墻體分叉”的問題,保證施工質量,降低施工成本。
圖1本實用新型轉盤箱三結構示圖。
圖2蝸輪蝸桿傳動示圖。
如
圖1所示轉盤箱體1內設置的機械傳動裝置為蝸輪蝸桿傳動裝置2,多頭鉆桿如五頭鉆桿,每個鉆桿4穿過鉆桿傳動軸3,鉆桿傳動軸3兩端設滑動軸承5即銅套。滑動軸承5通過軸臺6定位。
如圖2所示蝸桿軸7上有5個分離的蝸桿8,每個蝸桿8與相對應蝸輪9嚙合,相鄰蝸桿,蝸輪的旋向相反。本實用新型又采用一根蝸桿同時帶動多個蝸輪轉動,且相鄰蝸輪轉向相反,這樣解決了原來的齒輪傳動中由于負荷增大而必須增大齒部的強度。而齒部強度的提高又受到限制這個矛盾。
在原來的齒輪傳動中,載荷是一種串聯關系,在動力輸入的第一對錐齒輪齒部所傳遞的載荷是所有鉆桿載荷的總和。
在現在的這種一根蝸桿同時帶動多個蝸輪的結構中,作為傳遞動力的齒部所傳遞的載荷僅為一根鉆桿的載荷。
相鄰蝸輪旋向相反,可使蝸桿上的軸向力得以抵消,這樣使此結構更加緊湊,以利于進一步減小鉆桿中心距。
由于采用蝸桿、蝸輪傳動,可以增大轉盤箱的傳動比。
權利要求1.多頭攪拌樁機轉盤箱,它包括轉盤箱體,轉盤箱體內設置的機械傳動裝置,至少兩根鉆桿傳動軸,其特征在于每根鉆桿傳動軸兩端設置滑動軸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多頭攪拌樁機轉盤箱,其特征在于滑動軸承特別是金屬套筒,通過鉆桿傳動軸上的軸臺定位。
3.如權利要求1所述多頭攪拌樁機轉盤箱,其特征在于機械傳動裝置為蝸輪蝸桿傳動,特別是一個蝸桿軸和至少兩個蝸輪傳動裝置,鉆桿傳動軸為蝸輪軸。
4.如權利要求3所述多頭攪拌樁機轉盤箱,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蝸輪的旋向相反,蝸桿軸上設至少有兩個分離的蝸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頭攪拌樁機轉盤箱。它包括轉盤箱體,轉盤體內設置的機械傳動裝置,至少兩根鉆桿傳動軸,每個鉆桿傳動軸兩端設滑動軸承。機械傳動裝置為蝸輪蝸桿傳動。采用本轉盤箱的多頭攪拌樁機以實現一次成墻,保證防滲墻的質量,降低施工成本。
文檔編號E02D5/18GK2420330SQ0022976
公開日2001年2月21日 申請日期2000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00年4月24日
發明者李育桃, 李新培, 陳昌生 申請人:李育桃, 李新培, 陳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