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垂直出電鋁電解槽的陰極炭塊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鋁電解槽的陰極炭塊結構,特別涉及垂直出 電鋁電解槽的陰極炭塊組,屬有色金屬冶煉領域。 二.背景技術目前,鋁電解的主體設備是鋁電解槽,現有的鋁電解槽普遍采用 側部出電的方式,即陰極鋼棒從槽殼側部水平穿出,與陰極母線相連,水平放置的鋼棒會 在鋁液層中產生一定的水平電流,其在電解槽母線產生的垂直磁場的作用下,會造成鋁液 的波動,從而降低電解槽的電流效率,降低產量,增加電能消耗。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專利 200820130911. 6 (中間匯流式鋁電解槽陰極裝置)公開了一種垂直出電、中間匯流的鋁電 解槽結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小鋁液中的水平電流分量,從而提高電解槽的效率。但其公 開的技術徹底改變了以往電解槽的陰極炭塊組的結構及組裝的方法,現有的施工工藝及技 術已不能實現。
三.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
構簡單、緊固好且使用壽命長的垂直出電鋁電解槽的陰極炭塊組。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種垂直出電鋁電解槽的陰極炭塊組,含有陰極炭塊和垂直陰極鋼棒,所述垂直
陰極鋼棒至少為一根,所有垂直陰極鋼棒的上端均與至少一個水平陰極鋼棒連接,所有水
平陰極鋼棒固定連接在一起,并且,所有水平陰極鋼棒通過扎固糊固定在所述陰極炭塊底
部設置的溝槽中,該溝槽的形狀與所有水平陰極鋼棒組成的形狀相匹配。 所述溝槽由縱向溝槽和橫向溝槽組成,并且,所述溝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水平陰
極鋼棒的高度,寬度大于水平陰極鋼棒的寬度,保證有足夠的搗打扎固糊的空間。 每個所述水平陰極鋼棒的中心線均處于陰極炭塊溝槽的中心線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水平陰極鋼棒與垂直陰極鋼棒通過焊接或其它方式連接在一起,具 有良好的導電性,另外水平陰極鋼棒由多根相互連接在一起,這就增加了水平陰極鋼棒與 陰極炭塊的接觸面積,增加了結合力,不易脫落,使用壽命長。 2、本實用新型陰極炭塊底部設置縱向溝槽和橫向溝槽,水平陰極鋼棒放置在橫向 溝槽和縱向溝槽中,在二者間隙內逐層扎固糊料,使水平陰極鋼棒與陰極炭塊緊密結合為 一體,提高結合力。 3、本實用新型每個水平陰極鋼棒的中心線均處于陰極炭塊縱向溝槽和橫向溝槽 的中心線上,垂直鋼棒與炭塊表面垂直,保持平穩性。 4、本實用新型的陰極炭塊組簡單實用,其適用范圍廣,可應用于所有型號的垂直 出電的鋁電解槽。 5、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垂直出電鋁電解槽工業應用的技術難題,對垂直出電鋁電解 技術的推廣應用將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四.
圖1為垂直出電鋁電解槽的陰極炭塊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3為圖1中陰極鋼棒的立體圖; 圖4為圖1所示陰極炭塊的底部仰視圖; 圖5為陰極鋼棒與陰極炭塊的組裝切面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參見圖1-圖5,圖中,種垂直出電鋁電解槽的陰極炭塊組含有陰極炭塊1 和垂直陰極鋼棒4,垂直陰極鋼棒4為兩根,所有垂直陰極鋼棒4的上端均與兩個水平陰極 鋼棒3連接,所有水平陰極鋼棒3固定連接在一起,并且,所有水平陰極鋼棒3通過扎固糊2 固定在陰極炭塊1底部設置的溝槽中,該溝槽的形狀與所有水平陰極鋼棒3組成的形狀相 匹配。垂直陰極鋼棒4和水平陰極鋼棒3的數量根據需要確定,可以為一根、三根、四根等 等,不一一列舉。 溝槽由縱向溝槽5和橫向溝槽6組成,并且,溝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水平陰極鋼棒 3的高度,寬度大于水平陰極鋼棒3的寬度,保證有足夠的搗打扎固糊2的空間。每個水平 陰極鋼棒3的中心線均處于陰極炭塊1溝槽的中心線上。
權利要求一種垂直出電鋁電解槽的陰極炭塊組,含有陰極炭塊和垂直陰極鋼棒,其特征是所述垂直陰極鋼棒至少為一根,所有垂直陰極鋼棒的上端均與至少一個水平陰極鋼棒連接,所有水平陰極鋼棒固定連接在一起,并且,所有水平陰極鋼棒通過扎固糊固定在所述陰極炭塊底部設置的溝槽中,該溝槽的形狀與所有水平陰極鋼棒組成的形狀相匹配。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出電鋁電解槽的陰極炭塊組,其特征是所述溝槽由縱 向溝槽和橫向溝槽組成,并且,所述溝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水平陰極鋼棒的高度,寬度大于 水平陰極鋼棒的寬度,保證有足夠的搗打扎固糊的空間。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出電鋁電解槽的陰極炭塊組,其特征是每個所述水平 陰極鋼棒的中心線均處于陰極炭塊溝槽的中心線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垂直出電鋁電解槽的陰極炭塊組,該陰極炭塊組含有陰極炭塊和垂直陰極鋼棒,所述垂直陰極鋼棒至少為一根,所有垂直陰極鋼棒的上端均與至少一個水平陰極鋼棒連接,所有水平陰極鋼棒固定連接在一起,并且,所有水平陰極鋼棒通過扎固糊固定在所述陰極炭塊底部設置的溝槽中,該溝槽的形狀與所有水平陰極鋼棒組成的形狀相匹配。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緊固好且使用壽命長,可應用于所有型號的垂直出電的鋁電解槽,對垂直出電鋁電解技術的推廣應用將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文檔編號C25C3/08GK201512588SQ20092022333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9日
發明者馮冰, 劉靜, 梁學民, 王有山 申請人:河南中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