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涂裝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汽車涂裝前處理電 泳后蓋工裝輔具。
背景技術:
汽車涂裝是整車制造的重要工藝過程之一。在汽車涂裝前處理電泳過程中, 因工藝需要,車身需要在電泳設備中翻轉,而整車的四個車門和前后蓋因為沒 有固定而自由晃動,因此在前處理電泳過程中需要對四門前后蓋加以固定。在 現在的涂裝工藝中,大多使用鋼絲加工成的卡鉤來實現車門和前后蓋的固定, 這種卡構的大致結構是將圓鋼兩端折彎,通過折彎部分卡在車門或前后蓋的工 藝孔中來實現固定,但是,這種結構的輔具在車身翻轉過程中,卡在工藝孔中的卡構容易造成工藝孔的變形,從而對車身造成一定的損害;另一種工裝輔具 則是絲桿緊固方式,該工裝輔具主要是通過絲桿與車身連接達到緊固,由于工裝在生產過程中使用 頻繁,不但造成工裝因絲桿滑牙報廢,甚至可能出現因工裝脫落造成車身部件 碰撞報廢,但是,裝卸過程中,為了保證工裝穩固性,絲桿旋合至少5圈以上, 由此帶來的工時浪費大約10秒/工裝;絲桿緊固方式因操作繁瑣,影響生產節拍。 車身在翻轉處理過程中,容易出現因兩側受力不均導致后蓋平度差,為了確保 后蓋受力平衡,往往考慮設計左右對稱型工裝,于是也同時需要兩個操作工完 成。因此,現有的工裝輔具既不能滿足生產作業方便的要求,又無法適應高節 奏的流水線生產節拍。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其目的是提供一種在車身電泳過程中,不會造成車身工藝孔變形,且安裝、拆卸方便,能夠提高 工作效率的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的總體構思為-
一種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包括定位裝置,連接螺栓,限位螺帽、 輔具桿,卡槽,螺紋孔,在桿狀的輔具桿的一端設置短節金屬塊一和金屬塊二, 從而在金屬塊一和金屬塊二之間形成凹形結構的卡槽,在所述的輔具桿的另一 端設置方形體或圓柱狀結構的定位裝置,所述的定位裝置上設置通孔,連接螺 栓穿過通孔,車身后蓋內部設置與連接螺栓配合連接的螺紋孔。
所述的定位裝置是由四塊金屬材料組成的方形體或圓柱狀的空心結構,定 位裝置與輔具桿的一邊端頭連接。
在所述的定位裝置與輔具桿成夾角位置的定位裝置的對應的兩個面上設置 通孔,連接螺栓穿過所述的通孔。
所述的卡槽通過在所述的設置定位裝置的輔具桿的另一端靠近邊沿的位置 設置一短節金屬塊一,與金屬塊一連接的位置再設置一節金屬塊二,從而在輔 具桿與金屬塊二之間形成凹形結構的卡槽。
在所述的連接螺栓穿過的定位裝置的內部設置固定螺母,所述的固定螺母 與定位裝置的內側面連接,連接螺栓通過固定螺母自由活動。
所述的金屬塊一靠近輔具桿的邊沿,但不凸出于輔具桿的邊沿。
所述的螺紋孔焊接在車身后蓋上,與穿過定位裝置的連接螺栓配合連接。
在所述的輔具桿的折彎處設置加強筋。
采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工裝輔具,使得整車車身在前處理系統的翻轉 過程四門前后蓋的固定安全可靠,既滿足流水線生產作業方便,從而滿足生產 整體節拍平衡,又結構簡單,拆卸、安裝方便,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與車身后蓋及車身后保下橫梁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車身后蓋螺紋孔結構示意圖中標記為1、定位裝置;2、連接螺栓;3、限位螺帽;4、輔具桿;5、 金屬塊一;6、金屬塊二; 7、卡槽;8、加強筋;9、車身后蓋;10、車身后保 下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所 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 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包括定位
裝置l,連接螺栓2,限位螺帽3,輔具桿4,卡槽7,加強筋8,在桿狀的輔具 桿4的一端設置短節金屬塊一 5和金屬塊二 6,從而在金屬塊一 5和金屬塊二 6 之間形成凹形結構的卡槽7,在所述的輔具桿4的另一端設置方形體或圓柱狀結 構的定位裝置l,所述的定位裝置1上設置通孔,連接螺栓2穿過通孔,車身后 蓋9內部螺紋孔設置與連接螺栓2配合連接。
所述的定位裝置1是由四塊金屬材料組成的方形體或圓柱狀的空心結構, 定位裝置1與輔具桿4的一邊端頭連接。
在所述的定位裝置1與輔具桿4成夾角位置的定位裝置1的對應的兩個面 上設置通孔,連接螺栓2穿過所述的通孔。
所述的卡槽7通過在所述的設置定位裝置1的輔具桿4的另一端靠近邊沿 的位置設置一短節金屬塊一 5,與金屬塊一 5連接的位置再設置一節金屬塊二 6, 從而在輔具桿4與金屬塊二 6之間形成凹形結構的卡槽7。
在所述的連接螺栓2穿過的定位裝置1的內部設置限位螺帽3,所述的固定 螺母3與定位裝置1的內側面連接,連接螺栓2通過固定螺母3自由活動。所述的金屬塊一 5靠近輔具桿4的邊沿,但不凸出于輔具桿4的邊沿。 所述的螺紋孔焊接在車身后蓋9上,與穿過定位裝置1的連接螺栓2配合 連接。在所述的輔具桿4的折彎處設置加強筋8。圖2為本實用新型與車身后蓋及車身后保下橫梁的連接結構示意圖,本實 用新型在安裝時,首先將工裝輔具卡槽7 —端平行伸入車身后保下橫梁10中間 的工藝孔內,接著將工裝輔具向上旋轉90度,從而確保工裝輔具的卡槽7與車 身后保下橫梁10的工藝孔完全固定,然后掀開車身后蓋9,通過連接螺栓2與 車身后蓋9內的螺紋孔連接。工裝輔具的卡槽7與車身后保下橫梁上的工藝孔之間采取自相鎖扣的方式, 從而實現快速裝配。工裝輔具的連接螺栓2的等級要求不低于8. 8級,滿足與固定螺母3的配 合使用過程中的柔性要求及強度要求。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并不限于上面具體實施方式
描述的結構,根據不同車型 的形狀,輔具的結構也可以作出變化,例如,輔具桿4的形狀可以根據不同車 型車身后保下橫梁10上的工藝孔和車身后蓋9上設置的螺紋孔之間的相對位置 做出改變,定位裝置1與輔具桿4之間的夾角的角度,以及定位裝置1的形狀 都可以根據不同車型的需要做出改變。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 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 種非實質性的改進,例如,改變輔具桿4的形狀和彎曲角度以適應不同車型車 身后蓋9與車身后保下橫梁10的相對位置,改變定位裝置1的形狀等,或未經 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包括定位裝置(1),連接螺栓(2),限位螺帽(3),輔具桿(4),卡槽(7),加強筋(8),在桿狀的輔具桿(4)的一端設置短節金屬塊一(5)和金屬塊二(6),從而在金屬塊一(5)和金屬塊一(6)之間形成凹形結構的卡槽(7),在所述的輔具桿(4)的另一端設置方形體或圓柱狀結構的定位裝置(1),所述的定位裝置(1)上設置通孔,連接螺栓(2)穿過通孔,與車身后蓋(9)內部螺紋孔設置配合連接。
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裝置(1)是由四塊金屬材料組成的方形體或圓柱狀的空心結構,定 位裝置(1)與輔具桿(4)的一邊端頭連接。
3、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定位裝置(1)與輔具桿(4)成夾角位置的定位裝置(1)的對應的兩 個面上設置通孔,連接螺栓(2)穿過所述的通孔。
4、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7)通過在所述的設置定位裝置(1)的輔具桿(4)的另一端靠近 邊沿的位置設置一短節金屬塊一 (5),與金屬塊一 (5)連接的位置再設置一節 金屬塊二 (6),從而在輔具桿(4)與金屬塊二 (6)之間形成凹形結構的卡槽(7)。
5、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連接螺栓(2)穿過的定位裝置(1)的內部設置限位螺帽(3),所述 的限位螺帽(3)與定位裝置(1)的內側面連接,連接螺栓(2)通過限位螺帽(3)自由活動。
6、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屬塊一 (5)靠近輔具桿(4)的邊沿,但不凸出于輔具桿(4)的邊沿。
7、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紋孔焊接在車身后蓋(9)上,與穿過定位裝置(1)的連接螺栓(2) 配合連接。
8、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輔具桿(4)的折彎處設置加強筋(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應用在汽車涂裝領域的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所述的汽車前處理電泳后蓋工裝輔具包括定位裝置(1),連接螺栓(2),限位螺帽(3),輔具桿(4),卡槽(7),加強筋(8),在桿狀的輔具桿(4)的一端設置短節金屬塊一(5)和金屬塊二(6),從而形成一凹槽形狀的卡槽(7),在所述的輔具桿(4)的另一端設置空心的方形或圓柱狀結構的定位裝置(1),所述的定位裝置(1)上設置通孔,連接螺栓(2)穿過通孔,與車身后蓋(9)內部的螺紋孔配合連接。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使得整車車身在前處理系統的翻轉過程中后蓋固定可靠,既滿足流水線生產作業的方便,又結構簡單,拆卸、安裝方便。
文檔編號C25D13/00GK201148475SQ200720129749
公開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8日
發明者程為華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