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解槽用操作機可調式水平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鋁電解槽用操作機的可調式水平輪。
背景技術:
目前所使用的電解槽用操作機,其大車及主小車導向均采用無輪緣垂直輪加水平輪形式,即在一側端梁兩頭各裝一組水平輪,在另一側端梁兩頭各裝一個防脫軌卡板。行走機構只由水平輪邊導向,水平力通過水平輪傳遞到軌道上。卡板與軌道的間距略大于水平輪與軌道的間距,以防萬一水平輪失效時不致造成事故。這種形式與一般橋式起重機的單輪緣垂直輪形式相比,可減小車體運行阻力,降低運行功率消耗,限制機構運行擺動量,大大提高車輪和軌道的使用壽命,使軌道安裝精度要求適當降低成為可能,同時,還能有效防止操作機在運行中的啃軌現象。
但是現有的水平輪為不可調式,即制造完畢后,水平輪與軌道的間距就固定不變了。如果一旦由于設計不理想、制造誤差大、或者原有老廠房軌道嚴重不直等因素,造成操作機在運行中出現卡軌現象或偏擺過大的情況,則很難采取補救措施。這樣不但對操作機及軌道不利,而且易出事故。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調整方便、工作可靠的電解槽用操作機的可調式水平輪,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構成的它包括座子(3),在座子(3)上至少裝有兩根軸(2),每根軸(2)的上部軸心線與該軸(2)的下部軸心線存在偏心距,軸(2)的上部安裝在座子(3)內,軸(2)通過軸孔(7)、銷子(1)和凹槽(8)與座子(3)連接,軸(2)的下部安裝有軸承(5),兩個水平輪(6)分別連接在兩根軸(2)上的軸承(5)的外圈上,軌道(4)設在兩個在水平輪(6)之間。
軸(2)與座子(3)的連接還可為通過軸孔(7)和凹槽(8)所組成的螺紋孔與螺栓式的銷子(1)螺紋連接,或為通過軸孔(7)和凹槽(8)所組成的鍵槽與鍵式的銷子(1)鍵連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軸(2)的上、下部軸心線之間的偏心距,可根據水平輪(6)所需調節的范圍而定。軸(2)上部的軸孔(7),其位置在以軸(2)上部軸心線為圓心的圓周上,其數量可根據水平輪(6)所需調節的檔數而定。當水平輪(6)所需調節的范圍比較大、調整要求較高時,軸孔(7)的數量較多;當水平輪(6)所需調節的范圍比較小、調整要求較低時,軸孔(7)的數量較少。
工作時,座子(3)與車體端梁相連接,車體運行時,水平輪(6)與軌道(4)產生的磨擦力使水平輪(6)及軸承(5)外圈轉動。水平輪(6)與軌道(4)的相互作用,保證車體運行的方向。使用一定時間后,由于磨損的原因,水平輪(6)與軌道(4)的配合間隙需要調整。這時,可通過旋轉軸(2),分別用軸(2)上部的軸孔(7)與座子(3)上的凹槽(8)進行不同的結合,實現一定范圍的調節。間隙調節完畢后,用銷子(1)將其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據實際情況在現場直接調節水平輪與軌道的配合間距,具有不受廠房和現場條件限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使用可靠、調節范圍寬的優點,可廣泛應用于有軌道運行的設備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主視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中A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按照水平輪(6)需要調節的范圍選取軸(2)的偏心距,制做軸(2),并在軸(2)的上部大端面上制作3~16個軸孔(7),利用軸(2)上部的軸肩將其定位安裝在座子(3)上,在座子(3)的適當位置,用軸孔(7)定位配做凹槽(8),用銷子(1)插入軸孔(7)和凹槽(8),在軸(2)的下部安裝軸承(5),將水平輪(6)裝在軸承(5)上。工作時,座子(3)與車體端梁相連接,軌道(4)設在兩個水平輪(6)之間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電解槽用操作機可調式水平輪,它包括座子(3),其特征在于在座子(3)上至少裝有兩根軸(2),每根軸(2)的上部軸心線與該軸(2)的下部軸心線存在偏心距,軸(2)的上部安裝在座子(3)內,軸(2)通過軸孔(7)、銷子(1)和凹槽(8)與座子(3)連接,軸(2)的下部安裝有軸承(5),兩個水平輪(6)分別連接在兩根軸(2)上的軸承(5)的外圈上,軌道(4)設在兩個在水平輪(6)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解槽用操作機可調式水平輪,其特征在于軸(2)與座子(3)的連接還可為通過軸孔(7)和凹槽(8)所組成的螺紋孔與螺栓式的銷子(1)螺紋連接,或為通過軸孔(7)和凹槽(8)所組成的鍵槽與鍵式的銷子(1)鍵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鋁電解槽用操作機的可調式水平輪。它包括座子,軸的上部軸心線與下部軸心線存在偏心距,其上部安裝在座子內,并通過軸孔、銷子和凹槽與座子連接,軸的下部安裝有軸承,與軸承的外圈相連接的是水平輪,水平輪與軌道相配合。本實用新型可根據實際情況在現場直接調節水平輪與軌道的配合間距,具有不受廠房和現場條件限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使用可靠、調節范圍寬的優點,可廣泛應用于有軌道運行的設備中。
文檔編號C25C3/08GK2818498SQ20052020037
公開日2006年9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24日
發明者呂俊 申請人: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