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濕法提銅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濕法提銅工藝。
背景技術:
濕法冶金處理氧化礦和次生硫化礦已有半個世紀,大約占世界產量20%的銅是用直接浸出-萃取-電積技術從這些資源中回收。目前,全世界都在努力開發,試圖將這一成功技術擴展到濕法冶金處理原生硫化銅精礦。現在的銅精礦是用閃速爐熔煉、轉爐吹煉、陽極爐精煉和鑄陽極,最后濕法冶金電解精煉,即通常所說的火法冶煉。火法冶煉是以雜質含量低的高品位銅精礦為主,其缺點是生產成本偏高,環保治理投資很大。而銅精礦的濕法冶金工藝是目前世界銅冶煉工藝中的一個發展方向,現發展為三大類第一大類為堆積浸出-萃取-電積工藝,屬非強化濕法提銅技術,其優點是以含銅為0.04~0.4%的低品位氧化礦石及硫化礦石為對象,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生產成本低,但銅的浸出率低(僅20~90%),浸出周期長、生產效率低;第二大類屬銅精礦濕法提銅技術,其工藝是攪拌浸出(加壓)-萃取-電積,主要以銅精礦或含銅大于0.4%的礦石為對象。九十年代,澳大利亞開發以銅精礦為原料的英泰克法提銅工藝,并建了一座年產5萬噸銅的示范性工廠,工藝為銅精礦四段浸出-二價銅還原-凈化-電積。云南牟定銅礦于1997年選擇建成銅精礦的一種濕法提銅工藝,即銅精礦-回轉窯硫酸化焙燒-攪拌浸出-萃取-電積,浸出渣再浮選回收Cu、Ag、Au,該工藝存在設計缺陷,浸出渣含銅高(3~4%),銅以鐵酸銅形式存在,無法浮選回收,采用萃取凈化除鐵,成本高,于1998年停產;第三大類是礦漿電解技術,主要以復雜多金屬硫化礦為對象,但目前僅處于實現工程化階段。如今,我國的大企業仍然采用火法煉銅,國內銅生產成本每噸在15000元左右,銅產品成本偏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濕法提銅工藝,這種工藝具有冶煉回收率高、投資少、生產成本低、銅原料來源廣泛(低品位、高雜質)、環境保護好、副產品金屬回收利用率高、工藝適應能力強等優勢,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這種濕法提銅工藝,其工藝流程如下混合銅精礦經氧化浸出,浸出液經凈化除鐵,再經銅錳雙向電積,產出電積銅。
這種濕法提銅工藝,所述的工藝流程為a.混合銅精礦按一定比例加硫酸及MnO2進行高溫浸出;b.浸出上清液除鐵,控制一定工藝條件形成黃鉀鐵礬除鐵,余下的鐵礬渣可用于生產鐵紅或磁鐵粉;c.除鐵后的上清液進入電積槽進行銅錳雙向電積,產出電積銅和活性MnO2兩種產品,電尾液返回浸出,重復使用;d.浸出渣進行洗滌,洗滌液返回浸出,渣進行浮選回收Ag、Au、Cu,浮選渣拋棄。
這種濕法提銅工藝,在所述的工藝流程中,各工序的工藝條件為浸出工序包括一段浸出及二段浸出,一段浸出中,銅精礦粒度為100~300目、液固比為3~10∶1、溫度為80~100℃、始酸為80~150g/l、浸出時間為3~5小時、終酸為10~20g/l;二段浸出中,液固比為3~10∶1、溫度為80~100℃、時間為3~5小時、始酸為150~300g/l、終酸為80~110g/l;
凈化工序,溫度為80~100℃、時間為4~5小時,加入一定量的凈化劑;電積工序,同極距為100mm、槽電壓為1.8V、電流密度為130~150A/m2、電積溫度為50~70℃。
本發明的優點為1.浸出液直接凈化除雜質,而傳統工藝浸出液采用萃取;2.流程短、投資少、見效快、環境保護好,原料適應范圍較廣,有價金屬回收率高,鐵渣可綜合利用,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中,濕法提銅工藝的工藝流程為混合銅精礦-氧化浸出-凈化除鐵-銅錳雙向電積-電銅。主要工序是浸出(包括一段浸出及二段浸出)、鐵礬除鐵、Cu-MnO2電積;輔助工序是渣的洗滌與過濾、鐵礬渣的煅燒、浸出渣的浮選(回收Ag、Au、Cu)。
工藝流程簡述如下浸出工序包括一段浸出及二段浸出,混合銅精礦(100~300目)按一定比例加酸及MnO2(即軟錳礦)進行一段浸出,溫度控制在90℃左右,浸出完畢后進入濃密機過濾,上清液送入除鐵工序,底流進入二段浸出;二段浸出中,上清液返回一段浸出,渣進行洗滌,洗滌液返回一段浸出,洗滌渣進行浮選回收Ag、Au、Cu,浮渣拋棄。
一段浸出的上清液進入除鐵工序,控制一定工藝條件形成黃鉀鐵礬除鐵,除鐵完畢后進入濃密機過濾,上清液進入銅錳電積工序,鐵礬渣水洗,洗液返回一段浸出,重復使用、閉路循環,余下的鐵礬渣待處理(可用于生產鐵紅或磁鐵粉);除鐵后的上清液進入電積槽進行銅錳雙向電積,陰極出電積銅、陽極出MnO2,電尾液返回二段浸出,重復使用、閉路循環;MnO2可以返回到一段和二段浸出,也可以凈化后作為活性MnO2(產品)出售。
銅精礦主要化學成份(平均)
軟錳礦主要化學成份(平均)
銅精礦一段浸出條件
銅精礦一段浸出結果統計
銅精礦二段浸出條件
銅精礦二段浸出結果統計
銅精礦的浸出原理硫化銅精礦在一般情況下不易被硫酸浸出,但在有氧化劑存在的情況下能被硫酸浸出,一般使用的氧化劑有Fe3+、Cu2+、HNO3、MnO2、CrO7-等等。當采用高溫、高酸,外加氧化劑來破壞硫化礦時;隨著硫化銅精礦的溶解,放出大量的鐵離子,這樣又充分利用天然的氧化劑Fe3+來徹底破壞硫化礦,即可達到較高的銅浸出率,主要反應式如下
ΔG0100℃=-216.46KJ
ΔG0100℃=-92.32KJ
ΔG0100℃=-304.45KJ
ΔG0100℃=-154.46KJ
ΔG0100℃=-59.99KJ從上述反應的熱力學性質來看,反應很容易進行,但在實際情況中,起決定作用的是動力學過程。因為固體Cu2S與固體MnO2在酸性條件下反應速度很緩慢,而固體Cu2S與Fe3+在酸性條件下反應速度較快。所以,在硫化礦的硫酸浸出時,浸出初期一定要引入Fe3+離子。Fe3+在破壞硫化物時起著決定作用,而MnO2起著關鍵的橋梁作用,即把還原的Fe2+離子再次氧化為Fe3+離子。可見,硫化礦、Fe3+、Fe2+、MnO2在體系中構成循環促進作用,以達到徹底破壞硫化物的目的。這樣,就有大量的Mn進入溶液中,形成了銅錳同槽電積的基礎。
浸出液除鐵的原理我們采用黃鉀鐵礬法,在95℃,保持溶液PH=1.5,向高濃度的Fe3+溶液加入堿離子Na+、K+、NH4+等并加入晶種,則發生下列反應上述反應所產水解產物分別為黃銨鐵礬、黃鈉鐵礬和草黃鐵礬,統稱黃鉀鐵礬,其通式為A2Fe6(SO4)4(OH)12,其中A代表Na+、K+、NH4+、pb2+/2、Ag+及H3O+(水合氫離子)等,是一種含水的堿式硫酸鹽的復鹽,類似于自然界中黃鉀鐵礬一類的礦物,呈晶體狀,容易沉淀和過濾,又不溶于低酸,但溶于高酸。反應式中沉鐵劑有Na2SO4、NH4OH、NH4HCO3等,其加入量為鐵量的1/10,實際消耗量只為的沉鐵量的5~8%。為保持PH 1.5的條件,必須中和上述反應產生的硫酸;一般采用ZnO、CuO、石灰乳、馬牙石粉、碳酸鹽等作為中和劑,沉鐵劑和中和劑的選擇,可依據經濟、反應快速及鐵礬的穩定性等加以選擇。
鐵礬法的沉鐵條件為95℃,PH1.5,加Na+或NH4+,添加晶種,4~5小時。
沉鐵控制條件
沉鐵結果(平均)
銅-錳同槽電積的原理把含有較高濃度的銅離子、錳離子溶液置于無隔膜的電積槽中,進行電積,不容陽極優先析出MnO2、陰極優先析出Cu,極反應如下陽極陰極總反應式為單純的銅電積時,陽極析出氧氣,導致酸霧嚴重。而Cu-MnO2同槽電積時,可避免產生酸霧。
電積液平均成份(g/l)
電積技術條件
電積結果
技術經濟指標
全流程總回收率為銅>98%、銀>90%、金>90%、鐵>80%。
物料單耗
權利要求
1.一種濕法提銅工藝,其特征在于工藝流程如下混合銅精礦經氧化浸出,浸出液經凈化除鐵,再經銅錳雙向電積,產出電積銅。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法提銅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藝流程為a.混合銅精礦按一定比例加硫酸及MnO2進行高溫浸出;b.浸出上清液除鐵,控制一定工藝條件形成黃鉀鐵礬除鐵,余下的鐵礬渣可用于生產鐵紅或磁鐵粉;c.除鐵后的上清液進入電積槽進行銅錳雙向電積,產出電積銅和活性MnO2兩種產品,電尾液返回浸出,重復使用;d.浸出渣進行洗滌,洗滌液返回浸出,渣進行浮選回收Ag、Au、Cu,浮選渣拋棄。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濕法提銅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工藝流程中,各工序的工藝條件為浸出工序包括一段浸出及二段浸出,一段浸出中,銅精礦粒度為100~300目、液固比為3~10∶1、溫度為80~100℃、始酸為80~150g/l、浸出時間為3~5小時、終酸為10~20g/l;二段浸出中,液固比為3~10∶1、溫度為80~100℃、時間為3~5小時、始酸為150~300g/l、終酸為80~110g/l;凈化工序,溫度為80~100℃、時間為4~5小時,加入一定量的凈化劑;電積工序,同極距為100mm、槽電壓為1.8V、電流密度為130~150A/m2、電積溫度為50~7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銅精礦的濕法冶金工藝,這種濕法提銅工藝,其工藝流程為混合銅精礦—氧化浸出—凈化除鐵—銅錳雙向電積—電銅。這種工藝浸出液不象傳統工藝浸出液采用萃取而是直接凈化除雜質;流程短、投資少、見效快、環境保護好,原料適應范圍較廣,能處理含各種雜質的銅精礦,銅精礦含銅低者在10%左右、高者可達60%左右,對高砷銅精礦同樣適用,有價金屬回收率高,鐵渣可綜合利用,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文檔編號C25C1/00GK1465724SQ0213400
公開日2004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02年10月31日
發明者張豫, 王順才, 張儀, 向文之, 楊紹如, 段習科, 張 豫 申請人:云南銅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