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箱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發動機箱體,包括箱體本體和設置于箱體本體內的機油油道,所述箱體本體設置有用于安裝對機油油道內潤滑油節流的節流件的安裝位;便于固定安裝節流件并對機油油道內的潤滑油節流,使得機油油道內的潤滑油流速降低,利于雜質沉淀,同時潤滑油在節流孔兩端外側和內部形成渦流,使得雜質聚集,過濾細小雜質,避免雜質流入至后端零部件的摩擦面,保證潤滑油的清潔度高,避免發動機的零部件因雜質受損,保證發動機的使用壽命長;并且節流件裝拆方便,利于維護維修。
【專利說明】
發動機箱體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部件,具體涉及一種發動機箱體。
【背景技術】
[0002]發動機的潤滑系統通常包括過濾網、機油栗和精濾器等,機油栗通過對機油油道提供栗壓,使油底殼內的機油依次通過過濾網、機油栗和精濾器并到達需要潤滑的各零部件的運動表面,在零部件的運動表面形成油膜防止零部件干摩擦;而過濾網和精濾器用于對潤滑油中的金屬磨肩、塵土、高溫下被氧化的積碳和膠狀沉淀物等進行過濾;而現有技術中,由于為保證機油流量和流速等原因,過濾網和精濾器的過濾尺寸不能設計得過小,使得一些小的雜質不能被過濾,而這些雜質進入零部件的摩擦面,尤其是一些硬質雜質造成對零部件的運動表面造成不可逆損壞,導致發動機使用壽命下降。
[0003]因此,為解決以上問題,需要一種發動機箱體,能夠安裝用于對潤滑油節流并形成過濾的節流件,進而提高潤滑油的清潔度,減小摩擦能耗,發動機動力輸出效率高,同時保證發動機使用壽命長。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發動機箱體,能夠安裝用于對潤滑油節流并形成過濾的節流件,進而提高潤滑油的清潔度,減小摩擦能耗,發動機動力輸出效率高,同時保證發動機使用壽命長。
[0005]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箱體,包括箱體本體和設置于箱體本體內的機油油道,所述箱體本體設置有用于安裝對機油油道內潤滑油節流的節流件的安裝位;通過在箱體本體設置節流件安裝位,便于固定安裝節流件并對機油油道內的潤滑油節流,使得機油油道內的潤滑油流速降低,利于雜質沉淀,同時潤滑油在節流孔兩端外側和內部形成渦流,使得雜質聚集,過濾細小雜質,避免雜質流入至后端零部件的摩擦面,保證潤滑油的清潔度高,避免發動機的零部件因雜質受損,保證發動機的使用壽命長。
[0006]進一步,所述箱體包括下箱體和下端面密封扣合于下箱體上端面的上箱體,所述機油油道穿過上箱體與下箱體的合箱面且所述安裝位位于合箱面處;通過在上箱體和下箱體之間設置安裝位,直接將節流件本體安裝于合箱面處且節流件本體上的節流孔設置于機油油道內,進而對機油油道內的潤滑油進行節流,節流孔設置結構簡單,裝拆方便,節約制造成本。
[0007]進一步,所述安裝位設有由上箱體的下端面和/或下箱體的上端面向內凹陷形成的用于安裝節流件的沉臺,所述沉臺沿圓周方向外套于機油油道的內腔;當然,沉臺的外側壁的斷面結構可為圓形或矩形與節流件本體的外側壁相適應,保證節流件本體安裝方便,提尚裝配效率。
[0008]進一步,所述上箱體的下端面和下箱體的上端面均向內凹陷并分別形成的上下正對的上沉臺和下沉臺,所述節流件兩端分別嵌入上沉臺和下沉臺并固定;固定方式可通過將節流件側壁與沉臺側壁錐度配合實現固定且其他現有固定方式,裝配方便,固定穩定。
[0009]進一步,所述節流件的上、下兩端分別抵緊于上沉臺臺面和下沉臺臺面;所述節流件的端面分別與上沉臺臺面和下沉臺臺面之間設置密封圈,上沉臺臺面和下沉臺臺面通過對節流件沿豎直方向(節流件的軸向)施加夾緊力,保證固定穩定,進而保證節流孔的穩定性。
[0010]進一步,所述節流件為沿軸向設置有節流孔的節流柱,所述沉臺為適形外套于節流柱的環形沉臺;加工方便,結構緊湊。
[0011]進一步,所述上箱體與下箱體之間設置有密封墊;保證上箱體與下箱體之間的密封性,并且裝拆,利于維護維修。
[0012]進一步,所述環形沉臺的外圓直徑為8-1 Imm;環形沉臺的外圓直徑優選為9.5mm;所述上沉臺和下沉臺的總高度為10-12mm ;上沉臺的高度和下沉臺高度相等,保證節流件安裝穩定且沉臺易加工。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發動機箱體,便于固定安裝節流件并對機油油道內的潤滑油節流,使得機油油道內的潤滑油流速降低,利于雜質沉淀,同時潤滑油在節流孔兩端外側和內部形成渦流,使得雜質聚集,過濾細小雜質,避免雜質流入至后端零部件的摩擦面,保證潤滑油的清潔度高,避免發動機的零部件因雜質受損,保證發動機的使用壽命長;并且節流件裝拆方便,利于維護維修。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發動機箱體;包括箱體本體和設置于箱體本體內的機油油道I,所述箱體本體設置有用于安裝對機油油道I內潤滑油節流的節流件4的安裝位;箱體本體可包括曲軸箱和固定于曲軸箱的缸體,箱體本體上設置用于對各零部件的摩擦表面輸送潤滑油的機油油道I,所述節流件4貫通設置有位于機油油道I內用于對潤滑油節流的節流孔;通過在箱體本體設置節流件4安裝位,便于固定安裝節流件4并對機油油道I內的潤滑油節流,使得機油油道I內的潤滑油流速降低,利于雜質沉淀,同時潤滑油在節流孔兩端外側和內部形成渦流,節流孔內部內部形成渦流的方式可將節流孔設置成變徑而獲得,使得雜質聚集,過濾細小雜質,避免雜質流入至后端零部件的摩擦面,保證潤滑油的清潔度高,避免發動機的零部件因雜質受損,保證發動機的使用壽命長,當然,節流孔可為在其內部形成渦流的變徑孔,進一步保證過濾效果。
[0017]本實施例中,所述箱體包括下箱體2和下端面密封扣合于下箱體2上端面的上箱體3,所述機油油道I穿過上箱體3與下箱體2的合箱面7且所述安裝位位于合箱面7處;上箱體3和下箱體2之間的密封結構屬于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通過在上箱體3和下箱體2之間設置安裝位,直接將節流件4本體安裝于合箱面7處且節流件4本體上的節流孔設置于機油油道I內,進而對機油油道I內的潤滑油進行節流,節流孔設置結構簡單,裝拆方便,節約制造成本。
[0018]本實施例中,所述安裝位設有由上箱體3的下端面和/或下箱體2的上端面向內凹陷形成的用于安裝節流件4的沉臺,所述沉臺沿圓周方向外套于機油油道I的內腔;當然,沉臺的外側壁的斷面結構可為圓形或矩形與節流件4本體的外側壁相適應,保證節流件4本體安裝方便,提高裝配效率。
[0019]本實施例中,所述上箱體3的下端面和下箱體2的上端面均向內凹陷并分別形成的上下正對的上沉臺和下沉臺,所述節流件4兩端分別嵌入上沉臺和下沉臺并固定;固定方式可通過將節流件4側壁與沉臺側壁錐度配合實現固定且其他現有固定方式,裝配方便,固定穩定。
[0020]本實施例中,所述節流件4的上、下兩端分別抵緊于上沉臺臺面5和下沉臺臺面6;所述節流件4的端面分別與上沉臺臺面5和下沉臺臺面6之間可設置密封圈,上沉臺臺面5和下沉臺臺面6通過對節流件4沿豎直方向(節流件4的軸向)施加夾緊力,保證固定穩定,進而保證節流孔的穩定性。
[0021]本實施例中,所述節流件4為沿軸向設置有節流孔的節流柱,所述沉臺為適形外套于節流柱的環形沉臺;加工方便,結構緊湊。
[0022]本實施例中,所述上箱體3與下箱體2之間設置有密封墊;保證上箱體3與下箱體2之間的密封性,并且裝拆,利于維護維修。
[0023]本實施例中,所述環形沉臺的外圓直徑為8-1 Imm;環形沉臺的外圓直徑優選為9.5mm;所述上沉臺和下沉臺的總高度為10-12mm;上沉臺的高度和下沉臺高度相等,保證節流件4安裝穩定且沉臺易加工。
[0024]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發動機箱體,其特征在于:包括箱體本體和設置于箱體本體內的機油油道,所述箱體本體設置有用于安裝對機油油道內潤滑油節流的節流件的安裝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件貫通設置有位于機油油道內用于對潤滑油節流的節流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包括下箱體和下端面密封扣合于下箱體上端面的上箱體,所述機油油道穿過上箱體與下箱體的合箱面且所述安裝位位于合箱面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動機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位設有由上箱體的下端面和/或下箱體的上端面向內凹陷形成的用于安裝節流件的沉臺,所述沉臺沿圓周方向外套于機油油道的內腔。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動機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體的下端面和下箱體的上端面均向內凹陷并分別形成的上下正對的上沉臺和下沉臺,所述節流件兩端分別嵌入上沉臺和下沉臺并固定。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動機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件的上、下兩端分別抵緊于上沉臺臺面和下沉臺臺面。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動機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件為沿軸向設置有節流孔的節流柱,所述沉臺為適形外套于節流柱的環形沉臺。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動機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體與下箱體之間設置有密封墊。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發動機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沉臺的外圓直徑為8-1lmm0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動機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沉臺和下沉臺的總高度為10-12mmo
【文檔編號】F01M11/03GK205663470SQ201620556713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7日
【發明人】王桂丹, 陽遠貴, 楊生華, 胡義強, 周裕林
【申請人】重慶隆鑫發動機有限公司